绳带拉尾结构及拉尾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绳带收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绳带拉尾结构及拉尾部件。
背景技术:
1、现有绳带拉尾结构的使用较为普遍,以用于将所述绳带限位于所述拉尾部件中。其中,现有的拉尾部件大多为一体成型的弧状构造,使得现有拉尾部件成型后的体积较大,因而造成应用范围较为限制。于是,本设计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绳带拉尾结构及拉尾部件,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拉尾部件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绳带拉尾结构,绳带拉尾结构包括:一拉尾部件,拉尾部件包含:一主体段,具有一环形基部及连接于环形基部的内表面的一分隔壁;其中,环形基部包含有分别连接于内表面的相反两端的一顶端与一底端,环形基部的内表面所围绕的空间通过分隔壁而区分出两个穿绳通道;及两个延伸段,彼此间隔地连接于环形基部的顶端,并且两个延伸段分别形成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延伸肋;以及一绳带,绳带包含:两个绳段,分别穿设于主体段的两个穿绳通道;及一折合段,连接于两个绳段,折合段容置于两个延伸段之间并限位于两个延伸肋与分隔壁之间。
3、优选地,两个延伸肋沿一宽度方向相隔有一限位口,限位口的宽度小于绳带的绳径;其中,折合段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限位口,以限位于两个延伸肋与分隔壁之间。
4、优选地,绳带拉尾结构定义有垂直于宽度方向的一纵向中分面,并且拉尾部件相对于纵向中分面镜像对称。
5、优选地,绳带拉尾结构定义有垂直于纵向中分面的一横向中分面,并且拉尾部件相对于横向中分面镜像对称。
6、优选地,于横向中分面之中,折合段具有一截面,两个延伸段、分隔壁及限位口共同围绕定义有一容绳区域,容绳区域的面积为截面的100%~120%。
7、优选地,分隔壁形成连通于两个穿绳通道的一容置槽,并且容置槽的槽口位于环形基部的底端,容置槽的深度不大于绳带的绳径。
8、优选地,各个穿绳通道的内径不小于绳带的绳径,并且两个绳段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绳带的绳径。
9、优选地,两个穿绳通道沿一长度方向排列;沿长度方向上,连接于环形基部的延伸段的底缘的长度为环形基部的长度的40%~60%。
10、优选地,拉尾部件的外表面凹设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两个长形槽,并且两个长形槽自环形基部的底端朝向顶端并分别延伸至两个延伸段的自由末端。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公开一种拉尾部件,拉尾部件包括:一主体段,具有一环形基部及连接于环形基部内表面的一分隔壁;其中,环形基部包含有分别连接于内表面相反两端的一顶端与一底端,环形基部的内表面所围绕的空间通过分隔壁而区分出两个穿绳通道;以及两个延伸段,彼此间隔地连接于环形基部的顶端,并且两个延伸段分别形成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延伸肋。
12、通过“一主体段,具有一环形基部及连接于所述环形基部内表面的一分隔壁”、“两个延伸段,彼此间隔地连接于所述环形基部的所述顶端,并且两个所述延伸段分别形成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延伸肋”以及“所述环形基部的所述内表面所围绕的空间通过所述分隔壁而区分出两个穿绳通道”的技术方案,以令两个所述穿绳通道能提供穿过的两个所述绳段彼此靠近,并使所述折合段限位于两个所述延伸肋,进而提供了体积较小并在使用上更加灵活的所述绳带拉尾结构及拉尾部件。
13、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拉尾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延伸肋沿一宽度方向相隔有一限位口,所述限位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绳带的绳径;其中,所述折合段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所述限位口,以限位于两个所述延伸肋与所述分隔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拉尾结构定义有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纵向中分面,并且所述拉尾部件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分面镜像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拉尾结构定义有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分面的一横向中分面,并且所述拉尾部件相对于所述横向中分面镜像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向中分面之中,所述折合段具有一截面,两个所述延伸段、所述分隔壁及所述限位口共同围绕定义有一容绳区域,所述容绳区域的面积为所述截面的100%~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形成连通于两个所述穿绳通道的一容置槽,并且所述容置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环形基部的所述底端,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绳带的绳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穿绳通道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绳带的绳径,并且两个所述绳段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绳带的所述绳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穿绳通道沿一长度方向排列;沿所述长度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环形基部的所述延伸段的底缘的长度为所述环形基部的长度的40%~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拉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尾部件的外表面凹设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两个长形槽,并且两个所述长形槽自所述环形基部的所述底端朝向所述顶端并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延伸段的自由末端。
10.一种拉尾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尾部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绳带拉尾结构及拉尾部件。绳带拉尾结构包括:一拉尾部件,拉尾部件包含:一主体段,具有一环形基部及连接于环形基部的内表面的一分隔壁;其中,环形基部包含有分别连接于内表面的相反两端的一顶端与一底端,环形基部的内表面所围绕的空间通过分隔壁而区分出两个穿绳通道;及两个延伸段,彼此间隔地连接于环形基部的顶端,并且两个延伸段分别形成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延伸肋;以及一绳带,绳带包含:两个绳段,分别穿设于主体段的两个穿绳通道;及一折合段,连接两个绳段,折合段容置于两个延伸段之间并限位于两个延伸肋与分隔壁之间。由此,本技术能提供体积较小并在使用上更加灵活的绳带拉尾结构及拉尾部件。
技术研发人员:洪骏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6
技术公布日:2024/9/2
技术研发人员:洪骏维
技术所有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