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服装,鞋;帽,珠宝,饰品制造的工具及其制品制作技术

能有效过滤pm2.5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86次浏览
能有效过滤pm2.5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过滤PM2.5的口罩。
【背景技术】
[0002]前述的PM2.5是指大气中的直径大致为2.5 μ m的颗粒悬浮物,这种颗粒悬浮物在医学和生物学界称之为入肺颗粒物,长期吸入会损及肺气管,甚至出现不希望出现但又无法回避与抗拒的恶疾如肺癌或类似疾病。
[0003]前述的口罩是一种人所皆知的防护用品,佩戴口罩的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即大都为了保暖和/或保障卫生与安全,口罩在医疗、餐饮、化工医药生产、高端材料及其产品之类的行业的使用较为普遍。此外,人们在冬季佩戴口罩的目的在于保暖,因而已往人们对口罩似乎并无特殊的功能苛求。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在加速走向现代与未来文明步伐并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身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产生着与日俱甚的影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便是一个例证。
[0004]由于人们在对前述PM2.5惧怕与恐惶的同时客观上又无力置身于“十里霾伏”之夕卜,因而经济相对廉价、使用较为便捷的并且对PM2.5具有一定的阻挡(过滤)效果的口罩成了首选之工具。
[0005]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过滤PM2.5的口罩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01248380Y (灰霾和臭氧空气防护口罩)、CN202536155U (防PM 二点五颗粒口罩)、公布号CN103637431A (一种高效过滤PM2.5平面口罩)、CN103734940A (—种高效过滤PM2.5简易口罩及其制作方法)、CN202445176U和CN203762328U(—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虽然各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PM2.5阻挡和/或过滤作用,但是客观上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人体面部器官如鼻子自身、鼻子与脸颊之间、鼻子与口部之间、口部与脸颊之间等存在特殊的生理弧度,因而当佩戴口罩后,往往难以使其四周边缘部位与面部良好贴触,于是不足以达到人们期望的防霾目的,并且由水蒸汽造成佩戴的眼镜镜片模糊,影响视线;其二,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而往往以增加口罩材料的层数(如CN201248380Y和CN202536155U均采用五层结构)试图改善对PM2.5的过滤效果,因而疏于对滤材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过多的层数会对佩戴者的正常呼吸产生影响。此外,前述CN202445176U和CN203762328U(由同一申请人提出)由于构成有供滤片插入的插口,因而可以依需更换滤片,但是由于滤片为复合丙纶无纺布,因而虽有透气过滤之效,但乏防水之功。
[0006]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改善与人体面部之间的贴合效果而藉以增进对四周边缘部位的封闭性、有利于提高对空气的过滤程度而藉以体现优异的防护效果、有益于体现理想的透气防水性而藉以满足在降水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和有便于保障在佩戴状态下的整体扩展效果而藉以避免柔皱聚拢现象的能有效过滤PM2.5的口罩。
[0008]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能有效过滤PM2.5的口罩,包括一口罩本体,该口罩本体包括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外的一侧的外层和形状以及大小与外层相同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内的一侧的内层;一第一耳挂襻和一第二耳挂襻,第一耳挂襻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左侧,第二耳挂襻设置在口罩本体的右侧;一滤片,该滤片设置在所述内、外层之间或者设置在内层背对外层的一侧,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围绕所述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的用于使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部位与佩戴者的面部贴触并且同时使口罩本体在佩戴状态下整体拓展的贴面撑拓机构,所述的第一耳挂襻由所述贴面撑拓机构挽留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左侧,而所述第二挂襻同样由所述贴面撑拓机构挽留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右侧,所述的滤片为透气不透水过滤膜或熔喷无纺布。
[000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滤片设置在所述的内、外层之间时,则以缝固方式固定在内、外层之间;而当所述滤片设置在所述内层背对所述外层的一侧时,则在该内层背对外层的一侧结合有一袋片,该袋片与内层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滤片插腔,滤片插置在该滤片插腔内。
[001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贴面撑拓机构包括上包边带、下包边带、鼻梁架、第一折展部、第二折展部、第一贴面架和第二贴面架,上包边带同时与所述口罩本体的所述内层以及外层的长度方向的上侧边缘部位缝合固定,并且在该上包边带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鼻梁架容纳腔,下包边带同时与内层以及外层的长度方向的下侧边缘部位缝合固定,鼻梁架设置在所述鼻梁架容纳腔内,并且该鼻梁架的长度与鼻梁架容纳腔的长度相等,而鼻梁架的宽度与鼻梁架容纳腔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折展部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左侧边缘部位朝着所述内层的方向折展并且同时与内层以及外层缝合理固定,在该第一折展部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贴面架容纳腔,第二折展部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右侧边缘部位同样朝着所述内层的方向折展并且同时与内层以及外层缝合固定,在该第二折展部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贴面架容纳腔,第一贴面架设置在第一贴面架容纳腔内并且该第一贴面架的长度与第一贴面架容纳腔的高度相一致,而第一贴面架的宽度与第一贴面架容纳腔的宽度相适应,第二贴面架设置在第二贴面架容纳腔内,并且该第二贴面架的长度与第二贴面架容纳腔的高度相一致,而第二贴面架的宽度与第二贴面架容纳腔的宽度相适应,所述的第一耳挂襻由所述的第一折展部挽留,所述的第二耳挂襻由所述的第二折展部挽留。
[0011]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为天然纤维或者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相混合的机织布;所述内层为不经任何化学处理的天然纤维织物。
[0012]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化学处理为碱液处理和/或染色处理。
[0013]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透气不透水过滤膜由基布和结合在基布一侧的表面的空气过滤薄膜构成,所述的基布为非织造布。
[0014]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鼻梁架、第一贴面架和第二贴面架均为表面包覆有塑料的塑包金属片;所述的上包边带和下包边带均为弹性包边带。
[0015]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包边带为弹性织物或松紧带。
[0016]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耳挂襻和第二耳挂襻均为松紧带。
[0017]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内、外层之间还设置有保暖层,该保暖层同时与内层以及外层的四周边缘部位缝合连接,并且该保暖层的克重为30-40g/m20
[0018]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围绕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了一贴面撑拓机构,因而可确保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部位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密封性,并且由于不会因水蒸汽造成对佩戴眼镜者的镜片模糊,因而得以避免影响视线;之二,由于滤片采用了透气不透水过滤膜,因而既可对直径为0.3 μπι以下的颗粒物有效过滤并且过滤率达到99.8%以上,确保优异的防护效果,又能体现理想的防水效果而藉以满足在降水环境下的佩戴要求;之三,由于贴面撑拓机构对口罩本体具有良好的撑拓作用,因而可避免在佩戴状态下的整体游动、上下相向位移以及左右相向位移的聚拢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滤片的结构图。
[0021]图3为图1的应用例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5]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给出了属于本发明的能有效过滤ΡΜ2.5的口罩的结构体系的一口罩本体1,该口罩本体I包括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外的一侧的外层11和形状以及大小与外层11相同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内的一侧的内层12 ;—第一耳挂襻2和一第二耳挂襻3,第一耳挂襻2设置在前述口罩本体I的左侧,第二耳挂襻3设置在口罩本体I的右侧;一滤片4,该滤片4设置在前述内、外层12、11之间。由于口罩本体I的整体形状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2445176U以及CN203762328U,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002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能有效过滤ΡΜ2.5的口罩的结构体系还包括有一围绕口罩本体I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的用于使口罩本体I的四周边缘部位与佩戴者的面部贴触即与面部贴合(以下同)并且同时使口罩本体I在佩戴状态下整体拓展的贴面撑拓机构5,前述的第一耳挂襻2由所述贴面撑拓机构5挽留于即连接于(以下同)前述口罩本体I的左侧,而前述第二挂襻3同样由贴面撑拓机构5挽留于即连接于(以下同)前述口罩本体I的右侧,前述的滤片4为透气不透水过滤膜。
[0027]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述的滤片4设置在了内、外层12、11之间时,因此优选以缝固方式将其固定即缝固在内、外层11、12之间。
[0028]请继续见图1,上面提及的贴面撑拓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上包边带51、下包边带52、鼻梁架53、第一折展部54、第二折展部55、第一贴面架56和第二贴面架57,上包边带51同时与前述口罩本体I的所述内层12以及外层11的长度方向的上侧边缘部位缝合固定(习惯称缝纫固定或缝固),并且在该上包边带5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鼻梁架容纳腔511,下包边带52同时与内层12以及外
文档序号 : 【 8400886 】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龙
技术所有人:常熟市德隆服饰品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陈文龙常熟市德隆服饰品有限公司
口罩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概念护腰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