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420次浏览
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通过称料、基料预处理、混合、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发菌管理和脱袋收获等七个步骤获得猴头菇菌丝体。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基质料的配比上就选用了木质纤维素较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为主体原料,通过基料的发酵预处理,将大分子结构的粗木质纤维素转化小分子结构的细木质纤维素,便于在菌丝体的培养时为菌丝有效利用,提高了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的生物转化利用率,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高,缩短了培养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使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食用菌由于营养丰富,是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食品或功能食品,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而且所含生理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天然有机锗、cAMP、三萜类化合物等,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价值。
[0003]名被誉为猴头,又名猴头菇,猴头蘑,菜花菌,刺猬菌等,多以形而得名,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与熊掌、燕窝、鱼翅齐我国传统“四大名菜”之一。
[0004]猴头肉质细嫩,柔软,清香爽口,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g干品含蛋白质26.3g,脂肪4.2g,碳水化合物44.9g,粗纤维6.4g。含多种氨基酸,其中7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除此,还兼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病,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以猴头菌丝为原料生产的猴菇片,猴头菇冲剂,猴头菌糖浆,等药品不断问世。
[0005]猴头菇多糖是从优质猴头菇子实体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猴头菇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0006]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不断深入研究,实用真菌菇类多糖,药用价值很高。最先的技术是从真菌菇类子实体中提取菇多糖成分,现代技术的研究表明,在真菌菇类的菌丝体中多糖的含量高于菇类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就从子实体为原料转向从菌丝体为原料来提取的生产方式。从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具有菌丝体生长速度快,发酵步骤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从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可以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07]从实用真菌菇类菌丝体中,提取菇类多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液体发酵法培养菌丝体提取,该提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一种是从固体发酵法培养的菌丝体中提取,现在从事菇类多糖提取企业,不是利用生产猴头菇子实体的企业下脚料中提取,就是采用固态猴头菇菌丝体提取。从菇类子实体下脚料提取,受原料限制,产量有限,主体还是从固态菇类菌丝体中提取。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0009]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称料,按配方称取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骨;
[0011]步骤二、基料预处理,先将步骤一称取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粉碎成0.3-0.5cm大小的颗粒,并将粉碎后的燕后猴头燕菌棒和棉籽壳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用水调节干湿度,使含水量控制在40-50%,用醋酸调节pH至4.5-5.5,拌匀后置入水泥池中轻压抹平,保持物料平面低于池口 20-30cm,盖上塑料膜,在水泥池四角留有通气口,池中温度控制在40-50°C,发酵降解3-5天后,将降解后基料取出;纤维素酶母体物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在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破碎混合物中加入重量比0.5-0.8%的尿素、重量比1-2%的纤维素酶,用醋酸调节pH至4.8-5.2,用水调节含水量至40-50%,混合均匀后置于45-55°C恒温箱中,发酵降解70-90min ;
[0012]步骤三、混合,在步骤二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麦麸、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用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栽培基质;
[0013]步骤四、装袋灭菌,将步骤三制得的栽培基质装袋制作成菌棒,菌棒上下口松紧一致,将装好的菌棒置入灭菌灶灭菌,猛火快速升温至100°C并保持48小时,同一批料要在4小时以内装袋制作成菌棒并进行灭菌;
[0014]步骤五、接种培养,停火降温至28°C以下后开始接种,同一批菌棒要同批次接种完成,把接种后棒置入发菌室横竖排列堆放,覆盖薄膜,静置一周后每日清晨通风换气一小时;
[0015]步骤六、发菌管理,接种后7?15天不要移动菌棒,控制发菌室温度在24_27°C范围内;待菌丝圈直径达到4-5cm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刺孔,每个菌棒刺孔15-20个;待菌丝全部长满后进行第二次刺孔,每个菌棒刺孔35-45个;刺孔时的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5-28°C之间,翻堆刺孔后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
[0016]步骤七、脱袋收获,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把菌棒脱袋收获菌丝体,收获的菌丝体,可直接进入猴头菇多糖提取工序,也可干制备用。
[001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燕后猴头燕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I丐和石膏的质量比为:
[0018]菇后猴头菇菌棒50-60份
[0019]棉籽壳30-35份
[0020]麸皮4-8份
[0021]尿素0.3-0.6 份
[0022]白糖0.8-1.6 份
[0023]过磷酸钙0.8-1.6份
[0024]石膏1-2 份。
[002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燕后猴头燕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I丐和石膏的质量比为:
[0026]燕后猴头燕菌棒55份
[0027]棉籽壳33份
[0028]麸皮6份
[0029]尿素0.4份
[0030]白糖I份
[0031]过磷酸钙I份
[0032]石膏1.5 份。
[0033]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纤维素酶母体物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 -15%。
[0034]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是降解后基料,降解后基料是经过上一轮基料预处理步骤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5%。
[0035]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提高了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的生物转化利用率,将大分子结构的粗木质纤维素转化小分子结构的细木质纤维素,便于在菌丝体的培养时为菌丝有效利用。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达到70%左右,通过生物降解,有利于菌丝生长,缩短菌丝体培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39]步骤一、称料,按配方称取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其质量比为:
[0040]菇后猴头菇菌棒60份
[0041]棉籽壳35份
[0042]麸皮8份
[0043]尿素0.6份
[0044]白糖1.6份
[0045]过磷酸钙1.6份
[0046]石膏2份;
[0047]步骤二、基料预处理,先将步骤一称取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粉碎成0.3-0.5cm大小的颗粒,并将粉碎后的燕后猴头燕菌棒和棉籽壳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纤维素酶母体物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用水调节干湿度,使含水量控制在40-50%,用醋酸调节pH至4.5-5.5,拌匀后置入水泥池中轻压抹平,保持物料平面低于池口 20-30cm,盖上塑料膜,在水泥池四角留有通气口,池中温度控制在40-50°C,发酵降解3天后,将降解后基料取出;纤维素酶母体物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在质量比3:1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破碎混合物中加入占混合物重量比0.5%的尿素、重量比I %的纤维素酶,用醋酸调节pH至4.8-5.2,用水调节含水量至40%,混合均匀后置于45-55°C恒温箱中,发酵降解70min。在整个猴头菇生产过程中,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由于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时间短,只有30%左右的基质料进行了生物转化利用,剩余部分要到出菇阶段才能继续转化。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取猴头菇多糖提供猴头菇菌丝体,在基质料的配比上就选用了木质纤维素较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为主体原料,为了提高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进行降解处理,将大分子结构的粗木质纤维素转化小分子结构的细木质纤维素,便于在菌丝体的培养时为菌丝有效利用。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达到70%左右,通过生物降解,有利于菌丝生长,缩短菌丝体培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0048]步骤三、混合,在步骤二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麦麸、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用水调节含水量至50%,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栽培基质;
[0049]步骤四、装袋灭菌,将步骤三制得的栽培基质装袋制作成菌棒,菌棒上下口松紧一致,将装好的菌棒置入灭菌灶灭菌,猛火快速升温至100°C并保持48小时,同一批料要在4小时以内装袋制作成菌棒并进行灭菌;
[0050]步骤五、接种培养,停火降温至28°C以下后开始接种,同一批菌棒要同批次接种完成,把接种后棒置入发菌室横竖排列堆放,覆盖薄膜,静置一周后每日清晨通风换气一小时;
[0051]步骤六、发菌管理,接种后7?15天不要移动菌棒,控制发菌室温度在24_27°C范围内;待菌丝圈直径达到4-5cm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刺孔,每个菌棒刺孔15个;待菌丝全部长满后进行第二次刺孔,每个菌棒刺孔35个;刺孔时的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5-28°C之间,翻堆刺孔后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
[0052]步骤七、脱袋收获,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把菌棒脱袋收获菌丝体,收获的菌丝体,可直接进入猴头菇多糖提取工序,也可干制备用。菌丝的生产过程,就是累积营养的过程,成熟的猴头菇菌丝分菌丝体、菌丝扭结体、致密菌丝团及子实体原基四个阶段,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猴头菇菌丝体,在成熟的猴头菇菌丝的四个阶段,在致密菌丝团阶段是最佳的菌丝体收获时期,故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即开始收获,尽量缩短种植时间。
[0053]实施例2
[0054]步骤一、称料,按配方称取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其质量比为:
[0055]燕后猴头燕菌棒50份
[0056]棉籽壳30份
[0057]麸皮4份
[0058]尿素0.3份
[0059]白糖0.8份
[0060]过磷酸钙0.8份
[0061]石膏I份。
[0062]步骤二、基料预处理,先将步骤一称取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粉碎成0.3-0.5cm大小的颗粒,并将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降解后基料,降解后基料是经过实施例1中的基料预处理步骤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5%。用水调节干湿度,使含水量控制在50 %,用醋酸调节pH至4.5-5.5,拌匀后置入水泥池中轻压抹平,保持物料平面低于池口 20-30cm,盖上塑料膜,在水泥池四角留有通气口,池中温度控制在40-50°C,发酵降解5天后,将降解后基料取出;一般一次纤维素酶母体物处理的降解后基料,可用于循环降解20-25次以上。在整个猴头菇生产过程中,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由于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时间短,只有30%左右的基质料进行了生物转化利用,剩余部分要到出菇阶段才能继续转化。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取猴头菇多糖提供猴头菇菌丝体,在基质料的配比上就选用了木质纤维素较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为主体原料,为了提高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进行降解处理,将大分子结构的粗木质纤维素转化小分子结构的细木质纤维素,便于在菌丝体的培养时为菌丝有效利用。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达到70%左右,通过生物降解,有利于菌丝生长,缩短菌丝体培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0063]步骤三、混合,在步骤二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麦麸、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用水调节含水量至60%,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栽培基质;
[0064]步骤四、装袋灭菌,将步骤三制得的栽培基质装袋制作成菌棒,菌棒上下口松紧一致,将装好的菌棒置入灭菌灶灭菌,猛火快速升温至100°C并保持48小时,同一批料要在4小时以内装袋制作成菌棒并进行灭菌;
[0065]步骤五、接种培养,停火降温至28°C以下后开始接种,同一批菌棒要同批次接种完成,把接种后棒置入发菌室横竖排列堆放,覆盖薄膜,静置一周后每日清晨通风换气一小时;
[0066]步骤六、发菌管理,接种后7?15天不要移动菌棒,控制发菌室温度在24_27°C范围内;待菌丝圈直径达到4-5cm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刺孔,每个菌棒刺孔20个;待菌丝全部长满后进行第二次刺孔,每个菌棒刺孔45个;刺孔时的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5-28°C之间,翻堆刺孔后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
[0067]步骤七、脱袋收获,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把菌棒脱袋收获菌丝体,收获的菌丝体,可直接进入猴头菇多糖提取工序,也可干制备用。菌丝的生产过程,就是累积营养的过程,成熟的猴头菇菌丝分菌丝体、菌丝扭结体、致密菌丝团及子实体原基四个阶段,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猴头菇菌丝体,在成熟的猴头菇菌丝的四个阶段,在致密菌丝团阶段是最佳的菌丝体收获时期,故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即开始收获,尽量缩短种植时间。
[0068]实施例3
[0069]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70]步骤一、称料,按配方称取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其质量比为:
[0071]菇后猴头菇菌棒55份
[0072]棉籽壳33份
[0073]麸皮6份
[0074]尿素0.4份
[0075]白糖I份
[0076]过磷酸钙I份
[0077]石膏1.5 份;
[0078]步骤二、基料预处理,先将步骤一称取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粉碎成0.3-0.5cm大小的颗粒,并将粉碎后的燕后猴头燕菌棒和棉籽壳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纤维素酶母体物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5%,用水调节干湿度,使含水量控制在40-50%,用醋酸调节pH至4.5-5.5,拌匀后置入水泥池中轻压抹平,保持物料平面低于池口 20-30cm,盖上塑料膜,在水泥池四角留有通气口,池中温度控制在40-50°C,发酵降解3天后,将降解后基料取出;纤维素酶母体物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在质量比3:1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破碎混合物中加入占混合物重量比0.5%的尿素、重量比I %的纤维素酶,用醋酸调节pH至4.8-5.2,用水调节含水量至40%,混合均匀后置于45-55°C恒温箱中,发酵降解70min。在整个猴头菇生产过程中,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由于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时间短,只有30%左右的基质料进行了生物转化利用,剩余部分要到出菇阶段才能继续转化。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取猴头菇多糖提供猴头菇菌丝体,在基质料的配比上就选用了木质纤维素较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为主体原料,为了提高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进行降解处理,将大分子结构的粗木质纤维素转化小分子结构的细木质纤维素,便于在菌丝体的培养时为菌丝有效利用。在菌丝体的培养阶段生物转化利用率达到70%左右,通过生物降解,有利于菌丝生长,缩短菌丝体培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0079]步骤三、混合,在步骤二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麦麸、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用水调节含水量至50%,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栽培基质;
[0080]步骤四、装袋灭菌,将步骤三制得的栽培基质装袋制作成菌棒,菌棒上下口松紧一致,将装好的菌棒置入灭菌灶灭菌,猛火快速升温至100°C并保持48小时,同一批料要在4小时以内装袋制作成菌棒并进行灭菌;
[0081]步骤五、接种培养,停火降温至28°C以下后开始接种,同一批菌棒要同批次接种完成,把接种后棒置入发菌室横竖排列堆放,覆盖薄膜,静置一周后每日清晨通风换气一小时;
[0082]步骤六、发菌管理,接种后7?15天不要移动菌棒,控制发菌室温度在24_27°C范围内;待菌丝圈直径达到4-5cm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刺孔,每个菌棒刺孔15个;待菌丝全部长满后进行第二次刺孔,每个菌棒刺孔35个;刺孔时的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5-28°C之间,翻堆刺孔后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
[0083]步骤七、脱袋收获,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把菌棒脱袋收获菌丝体,收获的菌丝体,可直接进入猴头菇多糖提取工序,也可干制备用。菌丝的生产过程,就是累积营养的过程,成熟的猴头菇菌丝分菌丝体、菌丝扭结体、致密菌丝团及子实体原基四个阶段,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猴头菇菌丝体,在成熟的猴头菇菌丝的四个阶段,在致密菌丝团阶段是最佳的菌丝体收获时期,故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即开始收获,尽量缩短种植时间。
[008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料,按配方称取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 步骤二、基料预处理,先将步骤一称取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粉碎成0.3-0.5cm大小的颗粒,并将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用水调节干湿度,使含水量控制在40-50%,用醋酸调节pH至4.5-5.5,拌匀后置入水泥池中轻压抹平,保持物料平面低于池口 20-30cm,盖上塑料膜,在水泥池四角留有通气口,池中温度控制在40-50°C,发酵降解3-5天后,将降解后基料取出;所述纤维素酶母体物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在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破碎混合物中加入重量比0.5-0.8%的尿素、重量比1-2%的纤维素酶,用醋酸调节pH至4.8-5.2,用水调节含水量至40-50%,混合均匀后置于45-55°C恒温箱中,发酵降解70-90min ; 步骤三、混合,在步骤二获得的降解后基料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麦麸、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用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栽培基质; 步骤四、装袋灭菌,将步骤三制得的栽培基质装袋制作成菌棒,菌棒上下口松紧一致,将装好的菌棒置入灭菌灶灭菌,猛火快速升温至100°C并保持48小时,同一批料要在4小时以内装袋制作成菌棒并进行灭菌; 步骤五、接种培养,停火降温至28°C以下后开始接种,同一批菌棒要同批次接种完成,把接种后棒置入发菌室横竖排列堆放,覆盖薄膜,静置一周后每日清晨通风换气一小时;步骤六、发菌管理,接种后7?15天不要移动菌棒,控制发菌室温度在24-27°C范围内;待菌丝圈直径达到4-5cm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刺孔,每个菌棒刺孔15-20个;待菌丝全部长满后进行第二次刺孔,每个菌棒刺孔35-45个;刺孔时的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5-28°C之间,翻堆刺孔后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 步骤七、脱袋收获,当菌棒中形成致密菌丝团时,把菌棒脱袋收获菌丝体,收获的菌丝体,可直接进入猴头菇多糖提取工序,也可干制备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的质量比为: 菇后猴头菇菌棒50-60份 棉籽壳30-35份 麸皮4-8份 尿素0.3-0.6份 白糖0.8-1.6份 过磷酸钙0.8-1.6份 石骨1-2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菇后猴头菇菌棒、棉籽壳、麸皮、尿素、白糖、过磷酸钙和石膏的质量比为: 菇后猴头菇菌棒55份 棉籽壳33份 麸皮6份 尿素0.4份 白糖I份 过磷酸钙I份 石骨1.5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所述纤维素酶母体物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 -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向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酶母体物是降解后基料,所述降解后基料是经过上一轮基料预处理步骤获得的,所述降解后基料与粉碎后的菇后猴头菇菌棒和棉籽壳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5%。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429621SQ20141082795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5日
【发明者】方勇, 胡在进, 张媛, 胡红玉, 周春华, 余建芳, 胡虹 申请人: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280022 】

技术研发人员:方勇,胡在进,张媛,胡红玉,周春华,余建芳,胡虹
技术所有人: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方勇胡在进张媛胡红玉周春华余建芳胡虹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测定三叶芹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一种绿壳蛋鸡的良种繁育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