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番茄产量及品质研究,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在自然界中,硒以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种形态存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我们主要从水果、蔬菜、肉蛋奶等食物中获取硒元素。硒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防衰老等功能,长期处于低硒的环境会诱发冠心病、高血压、大骨节病等疾病。但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硒的摄入量仅为26~32μg,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度50μg。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硒资源,仅湖北恩施的硒储量就超过了其他国家硒储量总和,被誉为“世界硒都”,但我国却有72%的国土缺硒或低硒,因此,富硒栽培技术和富硒食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番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作为蔬菜和水果,同时也是科研模式作物。大量研究表明,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品质。外源有机硒又称为硒肥,其以葡萄糖为生物兼容载体,以硒化方法取代糖分子中的部分氧,达到了硒与糖同步吸收运输的目的,研究已表明,该硒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优于其他种类的硒肥,但该硒肥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和技术还未见报道,无法为番茄高附加值、高品质栽培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通过开展外源有机硒在番茄上的应用研究,以期获得最佳的番茄富硒技术,为番茄高附加值、高品质栽培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包括以外源有机硒作为硒肥,在番茄种植的过程中加入,所述外源有机硒为硒代葡萄糖。
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硒代葡萄糖中硒含量为3%。
4、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硒代葡萄糖溶于水中稀释成浓度为6-18ppm的水溶肥,喷施在番茄植株上。
5、进一步改进在于:喷施之前将所述硒代葡萄糖溶于水中稀释成浓度为12ppm的水溶肥。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施方式为:第一次喷施时间为番茄第一穗果坐果期,随后每隔14d喷施一次,连喷四次。
7、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番茄种植的过程中,需先进行育苗,所述育苗的基质由泥炭和蛭石复配而成,其体积比为2:1。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番茄为大棚种植番茄,大棚内番茄株距为40cm。
9、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番茄种植之前,翻整地时均匀施入有机肥800kg/亩和复合肥40kg/亩,棚内分为4畦,每畦宽度为1.5m,畦高20cm。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以外源有机硒作为硒肥,在番茄种植的过程中加入外源有机硒为硒代葡萄糖,即以葡萄糖为生物兼容载体,以硒化方法取代糖分子中的部分氧,达到了硒与糖同步吸收运输的目的,该硒肥性状稳定,每亩地几克就能实现作物富硒,且毒性(ld50=246mg/kg)远低于传统的无机硒肥,继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并为番茄高附加值、高品质栽培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外源有机硒作为硒肥,在番茄种植的过程中加入,所述外源有机硒为硒代葡萄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硒代葡萄糖中硒含量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硒代葡萄糖溶于水中稀释成浓度为6-18ppm的水溶肥,喷施在番茄植株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施之前将所述硒代葡萄糖溶于水中稀释成浓度为12ppm的水溶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方式为第一次喷施时间为番茄第一穗果坐果期,随后每隔14d喷施一次,连喷四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番茄种植的过程中,需先进行育苗,所述育苗的基质由泥炭和蛭石复配而成,其体积比为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番茄为大棚种植番茄,大棚内番茄株距为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番茄种植之前,翻整地时均匀施入有机肥800kg/亩和复合肥40kg/亩,棚内分为4畦,每畦宽度为1.5m,畦高2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涉及番茄产量及品质研究技术领域,包括以外源有机硒作为硒肥,在番茄种植的过程中加入外源有机硒为硒代葡萄糖,以硒代葡萄糖为外源有机硒,该外源有机硒以葡萄糖为生物兼容载体,以硒化方法取代糖分子中的部分氧,达到了硒与糖同步吸收运输的目的,该硒肥性状稳定,每亩地几克就能实现作物富硒,且毒性远低于传统的无机硒肥,继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并为番茄高附加值、高品质栽培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瑞,赵统敏,孙艳军,韩冰,郑子松,张晓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8/20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瑞,赵统敏,孙艳军,韩冰,郑子松,张晓青
技术所有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