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2025-02-06 10:20:07 312次浏览
具体而言,等速滚珠联轴器15在与电动机12的输出轴28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的允许偏位量δ r设定为17mm以上20mm以下的值,等速滚珠联轴器15在电动机12的 输出轴28的轴线方向上的允许偏位量δ a设定为15mm以上17mm以下的值。
[0041]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连接电动机12的输出轴28和减速器13的输入轴29之间 的联轴器为等速滚珠联轴器15,因此无需如现有的WN联轴器那样设置齿隙,可以通过滚珠 34进行球面引导以此允许较大的偏位。因此,在转向架3通过曲线而车轴9被转向时,即使 车轴9相对于由转向架构架7支持的电动机12在偏转方向上较大地发生相对位移,也可以 使等速滚珠联轴器15追随该位移。而且,由于等速滚珠联轴器15可以追随车轴9的转向, 因此实现前侧的车轴9和后侧的车轴9的两者均成为可转向的驱动轴。其结果是,可以提 供能够抑制因行驶方向而导致的转向功能的变化以及抑制铁道车辆1的成本上升的平行 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3。
[0042] 又,等速滚珠联轴器15外筒36、37的槽部36a、37a的延伸方向和内筒31、32槽部 31b、32b的延伸方向不交叉地朝向相同方向,因此在这些槽部31b、32b、36a、37a由滚珠34、 35引导而使联轴器15发生偏位时,在滚珠34、35和槽部31b、32b、36a、37a之间发生的结构 性阻力减少,可以在急转弯时使等速滚珠联轴器15较大地偏位而顺利地转向。
[0043] 又,等速滚珠联轴器15的允许偏位量δ P δ a以上述数学式6以及数学式7的条 件进行设定,并且大于因轴箱支持装置17以及转向机构30而引起的电动机12与减速器13 之间的允许位移量,因此可以实现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向行驶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驱动转 向架。更具体而言,将等速滚珠联轴器15在与输出轴28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允许 偏位量δ r设定为17mm以上20mm以下的值,并且将等速滚珠联轴器15在输出轴28的轴 线方向上的允许偏位量δ a设定为15mm以上17mm以下的值,因此等速滚珠联轴器15相较 于现有的WN联轴器允许约1. 5倍的偏位,从而可以实现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向行驶的平行万 向驱动方式的驱动转向架。
[0044] 此外,转向机构30形成为如下结构:以在俯视时车轴9能与电动机12壳体27的 中间部27a中靠近车轴9的表面27aa在车宽方向上的假想延长线VL交叉的形式使车轴9 转向,因此可以防止因转向而引起的车轴9与电动机12之间的干扰,且可以高效地配置搭 载于转向架3的各设备。
[0045]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变更、增 加或删除其结构。
[0046]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具有上述优异的效果,并且 在广泛应用于能够发挥该效果的意义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时有益。
[0047] 符号说明: 1 铁道车辆; 2 车身; 3 导向转向架; 7 转向架构架; 9 车轴; 12 电动机; 13 减速器; 15 等速滚珠联轴器; 17 轴箱支持装置(悬架); 27 壳体; 27a 中间部; 27b 外侧部; 28 输出轴; 30 转向机构; 31、32 内筒; 34、35 滚珠; 36、37 外筒; 38、39 保持器; 31b、32b、36a、37a 槽部; VL 假想延长线。
【主权项】
1. 一种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是用于铁道车辆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 转向架,具备: 用于支持铁道车辆的车身的转向架构架; 在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及后方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 相对于所述转向架构架使所述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这两者转动并转向的转向机构; 在以支持于所述转向架构架的状态下分别配置在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及后方,并且分 别具有在非转向时与所述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平行的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的第一电 动机及第二电动机; 与所述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分别连接的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 将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分别连接,追随转向 时的所述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的转动,使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减速器 及第二减速器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第一等速滚珠联轴器及第二等速滚珠联轴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等速联轴器及第二等速联轴器具有:具备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槽部的 外周面的内筒;具备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槽部的内周面的外筒;由所述内筒的所述 槽部和所述外筒的所述槽部夹持的滚珠;和配置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且保持所述滚 珠的滚珠保持器; 所述内筒的所述槽部和所述外筒的所述槽部在相同方向上延伸。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所述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与所述转向架构架连接的悬架; 将所述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之间因所述悬架而 引起的在铅垂方向上的允许位移量设为S z、将所述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一 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之间因所述悬架而引起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允许位移量设为S x、 将所述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之间因所述悬架而引起 的在车宽方向上的允许位移量设为S y、将所述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一电动 机及第二电动机之间因所述转向机构而引起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允许位移量设为S sx、 将所述第一减速器及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之间因所述转向机构而 引起的在车宽方向上的允许位移量设为S sy; 则所述第一等速滚珠联轴器及第二等速滚珠联轴器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 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允许偏位量设定为S ^ >( Sz2+ ( S x+ S sx)2)1/2; 所述第一等速滚珠联轴器及第二等速滚珠联轴器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的 轴线方向上的允许偏位量Sa设定为S a > Sy+ S sy。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一等速滚珠联轴器及第二等速滚珠联轴器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 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允许偏位量S ^设定为17mm以上20mm以下的值; 所述第一等速滚珠联轴器及第二等速滚珠联轴器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的 轴线方向上的允许偏位量S a设定为15mm以上17mm以下的值。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分别具有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位于其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中间部、和相对于所述中间部位于车宽方 向的外侧区域的外侧部; 所述外侧部的靠近所述车轴的表面设置于与所述中间部的靠近所述车轴的表面相比 离所述车轴较远的位置上; 所述转向机构以如下形式使所述车轴转向:在所述外侧部的靠近所述车轴的表面与所 述车轴之间确保间隙的状态下,在俯视时所述车轴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中靠近所述车轴的表 面在车宽方向上的假想延长线交叉。
【专利摘要】平行万向驱动方式的导向转向架(3)具备:转向架构架(7);在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以及后方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第一车轴以及第二车轴(9);相对于转向架构架(7)使第一车轴以及第二车轴(9)这两者转动并转向的转向机构(30);在以支持于转向架构架(7)的状态下分别配置在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以及后方,并且分别具有在非转向时与第一车轴以及第二车轴(9)平行的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输出轴(28)的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12);与第一车轴以及第二车轴(9)分别连接的第一减速器以及第二减速器(13);和将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输出轴(28)与第一减速器以及第二减速器(13)分别连接,追随转向时的第一车轴以及第二车轴(9)的转动,使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输出轴(28)和第一减速器以及第二减速器(13)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第一等速滚珠联轴器以及第二等速滚珠联轴器(15)。
【IPC分类】F16D3/18, B61C9/38, B61F5/46
【公开号】CN105008205
【申请号】CN201480011952
【发明人】佐藤与志, 中尾俊一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3月5日
【公告号】WO2014136449A1
文档序号 : 【 9290846 】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与志,中尾俊一
技术所有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佐藤与志中尾俊一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万向型驱动叉车agv的制作方法 可控方向的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