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的制作方法

439次浏览
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
【背景技术】
[0002]昆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仅有听器的动物,昆虫的听觉格外灵敏,在个体间通讯及认知环境声音信息中起重要作用,如逃避捕食者,进行种内信息交流、寻找配偶和产卵场所等。昆虫的听觉感受器是一类对声波具有特异感受作用的器官,主要有3种类型:听觉毛、江氏器和鼓膜听器。这三种类型的听觉器官从广义上说属于弦音器。
[0003]弦音器,亦称弦音感受器、剑梢感受器、具撅感器等,它是存在于两体壁之间主要感知昆虫体壁外和体内器官的压力、引力和张力变化的昆虫类特有的机械感受器。
[0004]弦音器可以协同各组织和表皮,作为一个联合本体感受器,除了在昆虫足部比较常见外,还广泛存在于昆虫的胸部、腹部、翅等身体多个部位,例如,胸部的弦音器常见于半翅目和鳞翅目;腹部的弦音器常见于蜚蠊目,等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而在果蝇幼虫、鳞翅目、双翅目的翅和平衡棒基部等也同样有弦音器的存在。
[0005]鼓膜听器是普遍存在于发音昆虫中的一种弦音器,特化程度很高,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可以感受近远场的声音。蝗虫、蟋蟀、蝉等是具有发音能力的昆虫种类,鼓膜器官的发达程度特别高,作为真正的听觉器官,借鸣声引诱异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耳朵相比,昆虫鼓膜器官对低音迟钝,对高音敏感,蝗虫和螽蟖的一种(Decticus),可听范围的上限超过每秒9万赫兹。蛾类虽不发音,但能很好地感受到敌对蝙蝠鸣声的超声波。昆虫的听觉器官和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能分辨节奏的旋律,却分辨不出曲调的旋律。
[000?]各种昆虫鼓膜器的构造基本相同,由三部分构成:夕卜面一层薄的表皮质膜即鼓膜,支持鼓膜覆盖在气管上的气囊,以及位于鼓膜内侧的具橛感器。这种鼓膜结构通过外骨骼一部分薄几丁质收容外界刺激,捕捉压力的变化,形成昆虫发达的弦音器。弦音器官具橛感器不是直接连接鼓膜,是连接在二次振动的第二膜(气管膜或气囊)上的。即鼓膜后有相当于共鸣器的气囊,连接着具橛感器,以感受外界的声波,并将声波通过听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做出反应。
[0007]昆虫鼓膜听器所带具橛感器的数量各不相同,半翅目plea中为I个,蝉中可达1000个以上;鼓膜的厚度差异较大,蝴为Iym,wetasd为40-199 μπι;鼓膜的大小显著,草蜻蜓为
0.02 mm2,蝴则为4 mm2。昆虫的鼓膜厚度不均质或具有一些表皮构造,夜蛾的鼓膜成圆形、均质,为最简单的听觉器官形式;蝗虫的鼓膜分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鼓膜器分别含有特别的感觉毛,结构形式最为复杂。鼓膜器所在的部位,因种类而异,步甲的鼓膜器在颈膜上,螽斯和蟋蟀的在前胸足上,水生蝽类的在中胸上,夜蛾的在后胸上,蝉、蝗虫、螟蛾、尺蛾和虎甲的在腹部。
[0008]东亚飞幢(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腹部第一节两侧各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即鼓膜,膜的大部分轻微骨化,连接具橛感器的部位高度骨化。支持鼓膜气囊的囊壁厚度只有0.2 μπι。每个鼓膜下有60-80个感觉细胞,鼓膜内侧一群听觉小器(弦音器)称Miiller器,紧贴鼓膜内侧还有气管膨大而成的气囊,其作用相当于共鸣器。声波引起鼓膜振动,传至听觉小器上的具橛感器,经听觉小器末端感觉纤维及其集合而成的听神经,通入后胸神经节而感受听觉。
[0009]在昆虫研究教学领域,深入了解昆虫弦音器对于研究昆虫的行为及昆虫的感知能力极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示意图来展示昆虫的弦音器,图片的局限性无法生动体现弦音器的立体构造,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发明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装式的、三维立体结构的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
[001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部的半球形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腔,所述本体开口处设置有半透明的盖膜,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第三插件,所述第一插件为一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的球体,所述球体侧面设置有串体,所述串体包括两个球体及串杆,所述第二插件为一侧面具有条状延伸体的椭球体,所述第三插件为顶部设置有柄体的椭球体。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组合体向外的一面与所述盖膜贴合设置。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件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件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插件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插件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插槽。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中的本体代表昆虫鼓膜听器中的几丁质框,盖膜代表鼓膜,第一插件代表MulIer器(听觉小器),第二插件代表气囊,第三插件为茎状体,串体代表梨状囊,连接杆代表视神经。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拆装灵活、能生动显示昆虫鼓膜听器的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
[0019]2.本实用新型为拆装式结构,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加深学生的记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22]其中:1、底座;2、本体;3、第一插件;4、第二插件;5、第三插件;6、串体;7、盖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2所示,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I上部的半球形本体2,本体2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腔,本体2开口处设置有半透明的盖膜7,内腔内设置有组合体,组合体包括第一插件3、第二插件4、第三插件5,第一插件3为一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的球体,球体侧面设置有串体6,串体6包括两个球体及串杆,第二插件4为一侧面具有条状延伸体的椭球体,第三插件5为顶部设置有柄体的椭球体。
[0026]第一插件3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插件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0027]第二插件4顶部设置有与第三插件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0028]本体2内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插槽。
[0029]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中的本体2代表昆虫鼓膜听器中的几丁质框,盖膜7代表鼓膜,第一插件3代表MulIer器(听觉小器),第二插件4代表气囊,第三插件5为茎状体,串体6代表梨状囊,连接杆代表视神经。
【主权项】
1.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部的半球形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腔,所述本体开口处设置有半透明的盖膜,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第三插件,所述第一插件为一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的球体,所述球体侧面设置有串体,所述串体包括两个球体及串杆,所述第二插件为一侧面具有条状延伸体的椭球体,所述第三插件为顶部设置有柄体的椭球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件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件相配合的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件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插件相配合的第二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插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虫鼓膜听器组合拆装模型,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部的半球形本体,本体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腔,本体开口处设置有半透明的盖膜,内腔内设置有组合体,组合体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第三插件,第一插件为一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的球体,球体侧面设置有串体,串体包括两个球体及串杆,第二插件为一侧面具有条状延伸体的椭球体,第三插件为顶部设置有柄体的椭球体。本实用新型简单合理、拆装灵活、能生动显示昆虫鼓膜听器的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
【IPC分类】G09B23/36
【公开号】CN205122066
【申请号】CN201520859323
【发明人】郑小坚, 张雨青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文档序号 : 【 10211786 】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坚,张雨青
技术所有人:苏州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郑小坚张雨青苏州大学
拆装式昆虫微孢子虫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 用于模拟岩土地层中地下水环境的进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