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有均衡梁的机车三轴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尤其是重载机车转向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货运、客运运输主型机车为采用三轴转向架的机车(2C0轴式),相对二轴转向架机车(2B0)而言,机车整备质量增加,具有牵引吨位大的特点。但由于转向架轴距增加,其曲线通过性能较差,不适应曲线半径较小的山区线路。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位于转向架端轴的导向轮受到很大的轮轨横向力和冲角,使得车轮磨耗严重甚至会带来行车安全问题。传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增加三轴转向架中间轴的自由横动量,使得机车曲线通过时中间轮对参与导向,分担端轴轮对的轮轨横向力,但是这种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机车三轴转向架,使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置有均衡梁的机车三轴转向架,主要由转向架构架、导向轮对、中间轮对、后轮对和悬挂元件组成,在导向轮对和中间轮对之间设置均衡梁,使导向轮对和中间轮对与两侧的所述均衡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均衡梁与固定在构架上的导柱间通过橡胶关节定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将转向架导向轮对与中间轮对通过均衡梁连接,使得机车曲线通过时,导向轮对受到横向力作用,导向轮对相对构架横向运动,而中间轮对与导向轮对发生反方向横向运动,导向轮对与中间轮对共同承担横向导向力,显著减小了三轴转向架机车曲线通过时导向轮的轮轨横向力而减小其与轨道的磨耗,提高导向轮对的使用寿命,并改善机车对轨道的作用力。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三轴转向架的基本结构和机车车体接口与常用规转向架相同。图中,I-导向轮对,2-轴箱,3-球关节轴承,4-均衡梁,5-导柱,6-橡胶关节,7-螺栓,8-抗蛇行减振器,9-中间轮对,10-二系弹簧,11-二系垂向减振器,12-轴箱节点,13-电机驱动装置,14- 二系横向减振器,15- 一系弹簧,16- 一系垂向减振器,17-构架,18-牵引装置。如图I和图2所示,针对机车三轴转向架,通过均衡梁4利用螺栓7将靠近于机车端部的导向轮对I和中间轮对9的轴箱2连接(均衡梁实际上为对称设置的两条,视图中只表达了其中的一条)。轴箱2与轮对I和轮对9之间连接采用球关节轴承3,使得均衡梁4和轮对I和轮对9具有较大的角运动位移。均衡梁4与固定在构架17上的导柱5间通过橡胶关节6定位。机车垂向力通过二系弹簧10传递到构架17,再通过一系弹簧15传递到轴箱2,进而传递到导向轮对I和中间轮对9,均衡梁4不承担垂向力;轮轨横向力和纵向牵引(制动)力主要经均衡梁4通过导柱5传递到构架。导向轮对I和中间轮对9以及两侧的均衡梁4构成平行四边形,机车运行过程中,该平行四边形会发生菱形变形。机车曲线通过时,导向轮对I受到横向力作用,导向轮对I相对构架17横向运动,而中间轮对9与导向轮对I发生反方向横向运动,共同承担横向导向力。本实用新型转向架除采用均衡梁4连接外,与常规转向架结构相同,其靠近车体中部的后轮对与构架17经轴箱连接。通过抗蛇行减振器8、二系弹簧10、二系垂向减振器11、二系横向减振器14和牵引装置18与车体连接,完成导向、支撑、减振、牵引和制动等功倉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凡 是根据上述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替换或改变,均被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置有均衡梁的机车三轴转向架,主要由转向架构架、导向轮对、中间轮对、后轮对和悬挂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导向轮对和中间轮对之间设置有均衡梁,使导向轮对和中间轮对与两侧的所述均衡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均衡梁与固定在构架上的导柱间通过橡胶关节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之置有均衡梁的机车三轴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梁采用球关节轴承与各轮对的轴箱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有均衡梁的机车三轴转向架,主要由转向架构架、导向轮对、中间轮对、后轮对和悬挂元件组成。在导向轮对和中间轮对之间设置有均衡梁,使导向轮对和中间轮对与两侧的所述均衡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均衡梁与固定在构架上的导柱间通过橡胶关节定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机车在曲线通过时,导向轮对受到横向力作用,导向轮对相对构架横向运动,而中间轮对与导向轮对发生反方向横向运动,共同承担横向导向力,显著减小了三轴转向架机车曲线通过时导向轮的轮轨横向力而减小其与轨道的磨耗,提高导向轮对的使用寿命,并改善机车对轨道的作用力。
文档编号B61F5/38GK202608790SQ2012202334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姚远, 张红军, 钟文生, 张开林, 陈康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文档序号 :
【 4003362 】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张红军,钟文生,张开林,陈康
技术所有人:西南交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张红军,钟文生,张开林,陈康
技术所有人:西南交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