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自动洗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自动清洗的厨房用具。
已有的餐具自动清洗装置,主要由封闭冲洗室、喷水系统和传动输送部分组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采用的输送餐具部分是通过式的直线传送方式,在一端放入待洗餐具,在另一端取出洗洁餐具,因而其结构不紧凑,占地面积大,且安装为分散式,一次安装后不能移动,并且在大量清洗餐具时易造成餐具破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易移动的餐具自动洗洁机,其输送方式一改过去的直线输送餐具的方式。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方式来实现的传动电机(40)输出动力经减速和传动,带动装有拨齿(41)的链条(35)作履带式回转运行,而盛放餐具的六台小车(5)则在由内轨(4)、外轨(3)和轨岔组成的
形轨道上由链条(35)带动基本呈水平状出入冲洗室,由喷水系统喷淋清洗。
附图
图1为本装置去掉一侧外壳后的主视图,即图2中的B-B剖视图;图2为
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链辊齿轮(33)带动链条(35)的传动示意图;图4为图3中G-G剖视图;图5为
图1中上、下转换轨岔(1)、(2)的关系图,图中双点划线表示另一个工作状态位置;图6为图5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传动电机(40)置于机体右下方,其输出动力经过二级皮带减速传至机壳外的小链轮(22),小链轮(22)通过链传动,带动同侧左上方的大链轮(31),如
图1传动部分双点划线所示。大链轮(31)安装在机壳(17)外防护罩(30)内,大链轮(31)轴为一通轴,其两端轴承安装在机壳(17)内两侧墙板上,通轴两端靠近大链轮(31)处装有二个链辊齿轮(33),链辊齿轮(33)为一段链条绕成园形,两侧边各加一块园形钢板构成。将动力传至另一侧的大链轮(34),使两侧同步运转。机壳(17)内前部两侧也装有同样的二个大链轮(如
图1中左端大链轮所示),其上分别装有二根带拨齿(41)的使链条(35),使链条(35)在二对大链轮(33)、(34)间作履带式回转,拨齿(41)则推动小车(5)向前运行。
机壳(17)内两侧分别装有二条由内轨(4)、外轨(3)和轨岔组成的
形轨道,中间部分为内轨(4)和外轨(3)平行水平布置段,轨道与壳体(17)之间衬以轨座(32),分别用螺钉固定于壳体(17)上。小车(5)为扁钢组成的长方形框架,底部焊有钢丝网格,小车(5)前端两侧设有二根小轴装配二个外轮(6),后端两侧亦装有二根小轴,轴上配有两个内轮(8),二个外轮(6)置于外轨(3)上,二个内轮(8)置于内轨(4)上。在整个
形轨道上放置有六台小车(5)。其前一台小车内轮(8)与后一台小车外轮(6)间距等于每台小车内轮(8)与外轮(6)间距的一半。
小车(5)在轨道上依靠带拨齿(41)的链条(35)带动而运行,其轨迹为外轮(6)沿着外轨(3)行走,内轮(8)沿着内轨(4)行走。如
图1所示,当小车(5)外轮(6)沿弧形外轨(3)下降时,外轮(6)已脱离拨齿(41),而此时内轮(8)仍受带拨齿(41)的链条(35)推动而继续运行,这时内轮(8)也同步在内轨(4)上沿弧形轨道下降,其最大倾斜角度为15°,基本保持小车(5)呈水平状运行,由于小车有外框边挡住,因而餐具不易滑出车体外。当内轮(8)与外轮(6)水平运行至中心线上时,小车(5)前端外轮(6)已将上转换轨岔(1)向前推动,而使扣住制约下转换轨岔(2)的挡块脱开,如图5、图6所示,这时下转换轨岔(2)即因外轮(6)重动作用而沿其支点旋转,使外轮(6)顺利移至下外轨接头处,平稳地完成由上轨转换至下轨的任务。当外轮(6)反向在下轨运行而脱离下转换轨岔(2)时,下转换轨岔(2)同时恢复原状,使下一台小车(5)的外轮(6)运行至下转换轨岔(2)时,不会随即下旋。
小车(5)内轮(8)在内轨(4)上行走,当它前行至内轨(4)右尖端时,要将设置在该处的扇形轨岔(20)沿支点抬起,才能通过,内轮(8)通过后扇形轨岔(20)由重动作用复原,如
图1中扇形轨岔(20)双点划线所示,这时使得换向后的内轮(8)能沿着扇形轨岔(20)的上轨面而行走,外轮(6)在链条(35)的带动下沿右端半园弧上升,保持小车(5)基本呈水平状态,由于扇形轨岔(20)沿支点呈弧形摆动,此时扇形轨岔(20)上端与摆杆轨岔(19)相接处有一段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下一车的内轮(8)将扇形轨岔(20)抬起才能弥合,使内轮(8)平稳地行走至上轨面内轨(4)平行段。
小车外轮(6)在外轨(3)上行走时,外轮(6)轴有两处要通过弧形内轨(4),因而在外轮(6)通过内轨(4)处设置二个摆杆轨岔(7)和(19),这两个摆杆轨岔(7)和(19)均可沿其支点活动自如;在外轮(6)轴通过内轨(4)时将摆杆轨岔(7)和(19)抬起,使得小车(5)顺利通过内轨(4)。通过后摆杆轨岔(7)、(19)由重动作用复原,使后面小车的内轮能顺利行走。
倒置的餐具放在小车(5)内,小车(5)带动在棱形轨道上运行,并通过由外壳(17)、防水罩(9)、橡胶门帘(18)、清洗水系(23)和漂洗水系(21)构成的清洗和漂洗二部分。
清洗水系(23)是为初洗餐具设置的,它是由清洗水箱(12)、清洗水泵(24)以及5根喷水管所组成。清洗水箱(12)内配有电加热器(15)、温度制控器(27)、水位计(38)以及排污阀(16)。清洗水箱(12)本体内设有隔水板(13),使通过拦渣网框(10)流下来的残渣水经过沉淀后再由隔水板(13)下面翻上来,再经过二级过滤网(14)方为水泵(24)吸入。这里拦渣网框(10)为活动抽屉式,可抽出倒掉残渣。水泵(24)的叶轮为半封闭结构型式。清洗水箱(12)上端还设有浮流槽(11),底部设有排污阀(16)。清洗水箱(12)内水位计(38)是用浮标来控制电路开关的,它有简易而又可靠的延时装置,在水位到达上、下极限时才发生作用,上限控制流经水箱的水上升至浮流槽(11)时发出信号令进水电磁阀(28)关闭。下限在水位降至水泵(24)吸入口上时才进水。清洗水系(23)内清洗室里设有5根喷管,2根在防水板(9)下,喷咀朝下,3根在轨道线下,喷咀朝上。每根喷管上有37个喷咀,均呈辐射状交错排列,使得经过其间的餐具全在喷淋范围内。这里用电加热水的方式来清洗,如果用户有蒸汽源,则可在水箱特设的蒸汽管接头(25)上装一电磁阀,并可用原控温装置控制蒸汽流水量。
漂洗水系(21)是由漂洗水箱(29)、漂洗水泵(同清洗水泵)和3根喷管组成。喷管布置2根在下,1根在上,如
图1所示。漂洗水箱(29)内也装有电加热器、温度控制器、水位计和排污阀。漂洗水箱(29)箱体上设有进水三通管接头,一端接进水电磁阀(28),一端留给蒸汽阀(不用时封闭)。还设有出水箱(37)至清洗水箱(12),回水管(26)至漂洗室,接受漂洗回收水重复使用。此处水位计仅有下限作用,即低于下限时发出信号进水电磁阀(28)进水,水灌满后沿出水管(37)流入清洗水箱(12),最后由清洗水箱(12)内水位计通知进水阀关闭。
清洗水系(23)和漂洗水系(21)的水泵(24)共用一台电机(39),由皮带传动带动水泵(24)工作。清洗水箱(12)内水温控制在50~60℃,漂洗水箱(29)内水温控制在80~90℃。如果在清洗水箱(12)内加入洗涤剂则洗涤效果更佳。
本装置的所有电器控制件均安置在机体内靠近水箱的电气盒(36)内,开关按钮朝外。
在使用时,小车(5)上的餐具应倒置,并有小件网框,可清洗杯碟及筷子等小件餐具。通电、通水加热后,启动电机,在如
图1所示的左上部不封闭处放入和取出餐具,其余部分为封闭壳体。
本机与现有技术相比1.由于改变过去的直线输送式为履带回转式输送清洗餐具,因而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本机所有部件放置在机体内,又在机体底部装有活动轮子,因而搬运安装简单方便,结构紧凑、小巧,重量轻。本机外形尺寸为1、2×0.56×1.03M,重量为120公斤。
3.机体水箱上留有通蒸汽孔,因而适用电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热源。
权利要求1.一种餐具自动清洗装置,它包括封闭冲洗室、喷水系统和传动输送部分,传动电机(40)输出动力经减速和传动,其特征在于,带动装有拨齿(41)的链条(35)作履带式回转运行,而盛放餐具的六台小车(5)则在由内轨(4)、外轨(3)和轨岔组成的梭形轨道上由链条(35)带动出入冲洗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内轨(4)、外轨(3)和轨岔组成的
形轨道两尖端,连接有扣式结构的上转换轨岔(1)、下转换轨岔(2)和扇形轨岔(20),以及在内轨(4)与外轨(3)相交处设有摆杆轨岔(7)、(1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餐具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小车(5)二个前轮为外轮(6),在外轨(3)上行走,小车(5)二个后轮为内轮(8),在内轨(4)上行走。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清洗餐具的厨房用具,主要由带拨齿的链条带动盛有餐具的六台小车在由内外轨道和轨岔组成的梭形轨道上作水平履带式回转运行,盛有餐具的小车在通过清洗室和漂洗室时经喷淋达到洗洁餐具的目的。这一技术方案解决了清洗大量餐具时连续回转进行以及结构紧凑小巧、安装简单方便这一问题,适用于清洗大量餐具的饭店、宾馆、招待所等使用,以及需要经常移动位置的场合。
文档编号A47L15/00GK2101460SQ9120713
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28日
发明者周洪 申请人:周洪
文档序号 :
【 1374672 】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
技术所有人:周洪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
技术所有人:周洪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