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490次浏览
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制造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冷轧制造技术的进步,冷轧薄板在汽车、化工、能源、建筑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热轧薄板相比,冷轧薄板具有板形好、成型快、表面精度高等优点,更符合先进制造设备的工艺要求。但是在带钢冷轧制造过程中,常常由于热轧板的原始边部缺陷、材料本身的冶金孔洞、圆盘剪磨损、边部张力不均匀等原因造成轧后带钢边缘的各类不规则边裂和折叠等边部缺陷。这类缺陷不但影响钢材的成品质量,引起钢卷有效使用面积减小,还会增加额外的修边工序,甚至导致后续加工过程中断带事故的发生。
[0003]我国现有的带钢边部质量检测大部分仍然依靠技术人员的肉眼识别,费时费力,且容易发生漏检。为数不多的几套自动化带钢质量缺陷检测技术也多从国外引进。以宝钢薄板厂镀锡机组为例,2004年从日本引进了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缺陷识别系统,但是该系统主要针对镀锡板的表面质量,缺乏对边部缺陷的判别能力。而硅钢焊接机组从德国引进的成套QCDS系统则只能对焊缝质量进行评判,对带钢的非焊缝边裂也无能为力。宝钢已开发的带钢边部缺陷探测技术基于光测原理,可有效识别带钢的中部轧制孔洞,虽然对边部缺陷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只局限在边裂大于5厘米的缺陷,对于小于5厘米或非穿透性边部缺陷则无发有效识别。由于轧后带钢边部缺陷形式复杂多样,因此现有的国内外缺陷识别技术,都无法对边部缺陷形成完整有效的表征,边部缺陷的自动识别技术至今仍是钢铁轧制领域的难点所在。
[0004]高精度激光表面形貌测量技术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民用级别的线激光技术测量精度和扫描频率已分别达到0.0lmm和30Hz,基本满足了常规的工业要求。基于激光表面行形貌测量技术开发的带钢边部缺陷识别技术对对提高我国高性能冷轧薄板质量,开发并形成高精度缺陷检测技术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实现对静止状态的成卷带钢钢卷进行边部缺陷的检测和识别。
[0006]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是,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圆形导轨,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圆形导轨的后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位于所述圆形导轨的圆心上,在所述圆形导轨的前侧设置一个杆状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的中心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滑动导轨的两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圆形导轨上,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滑动导轨在所述圆形导轨上转动,沿所述滑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根丝杆,在所述滑动导轨的一端设置一个步进电机,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在所述滑动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一个轴套,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轴套内,在所述丝杆的支撑座上设置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配合在所述滑动导轨上。
[0008]进一步,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的精度为0.0lmm,扫描频率最小达到30Hz。
[0009]进一步,所述丝杆为滚珠丝杆。
[0010]进一步,测量时,所述圆形导轨的圆心与被测带钢钢卷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能够对带钢钢卷的边部缺陷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最终提供被检测钢卷的边部检测报告,包括缺陷的数量,位置和形状大小,以及缺陷等级的评定,为带钢钢卷的质量评定提供数据参考和为下一生产工序做好准备。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过程设置示意图;
[0015]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过程中的扫描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0017]1.支架;2.圆形导轨;
[0018]3.伺服电机;4.滑动导轨;
[0019]5.步进电机;6.滚珠丝杆;
[0020]7.激光测距传感器;8.带钢钢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2]高精度激光表面形貌测量技术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民用级别的线激光技术测量精度和扫描频率已分别达到0.0lmm和30Hz,基本满足了常规的工业要求。基于激光表面行形貌测量技术开发的带钢边部缺陷识别技术对对提高我国高性能冷轧薄板质量,开发并形成高精度缺陷检测技术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
[0023]参见附图1,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支架I以及设置在支架I上的圆形导轨2,在支架I上还设置一个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安装于圆形导轨2的后侧,伺服电机3的转轴位于圆形导轨2的圆心上,在圆形导轨2的前侧设置一个杆状滑动导轨4,滑动导轨4的中心设置在伺服电机3的转轴上,滑动导轨4的两端滑动设置在圆形导轨2上,伺服电机3驱动滑动导轨4在圆形导轨2上转动,沿滑动导轨4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根滚珠丝杆6,在滑动导轨4的一端设置一个步进电机5,滚珠丝杆6的一端与步进电机5的转轴相连接,在滑动导轨4的另一端设置一个轴套,滚珠丝杆6的另一端设置在轴套内,在滚珠丝杆6的支撑座上设置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7,激光测距传感器7配合在滑动导轨4上。
[0024]参见附图2,本检测装置使用时,设置在距离带钢钢卷8侧面一定距离,滑动导轨4旋转中心即圆形导轨2的圆心和带钢钢卷8的侧面圆心同心。
[0025]参见附图3,检测装置工作时,伺服电机3转动带动滑动导轨4转动,同时,滚珠丝杆6带动激光测距传感器7沿滑动导轨4直线运动,一个径向运动和一个周向运动交替结合,最终完成整个带钢钢卷8侧面形貌数据的扫描,最后可以通过计算汇总出带钢边部缺陷的检测结果。
[002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圆形导轨,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圆形导轨的后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位于所述圆形导轨的圆心上,在所述圆形导轨的前侧设置一个杆状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的中心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滑动导轨的两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圆形导轨上,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滑动导轨在所述圆形导轨上转动,沿所述滑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根丝杆,在所述滑动导轨的一端设置一个步进电机,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在所述滑动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一个轴套,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轴套内,在所述丝杆的支撑座上设置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配合在所述滑动导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的精度为0.01mm,扫描频率最小达到3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为滚珠丝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时,所述圆形导轨的圆心与被测带钢钢卷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制造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装置,在支架上还设置一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轴位于圆形导轨的圆心上,在圆形导轨的前侧设置一个杆状滑动导轨,滑动导轨的中心设置在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滑动导轨的两端滑动设置在圆形导轨上,伺服电机驱动滑动导轨在圆形导轨上转动,沿滑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根丝杆,在滑动导轨的一端设置一个步进电机,丝杆的一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在滑动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一个轴套,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轴套内,在丝杆的支撑座上设置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配合在滑动导轨上。本实用新型对带钢钢卷的边部缺陷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并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
【IPC分类】B21B38-00, B21B38-02
【公开号】CN204276526
【申请号】CN201420690576
【发明人】陈建钧, 陈杰, 吕栋炜, 陈国宁, 金正洋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8日
文档序号 : 【 8568815 】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钧,陈杰,吕栋炜,陈国宁,金正洋
技术所有人:华东理工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陈建钧陈杰吕栋炜陈国宁金正洋华东理工大学
轧机压紧缸装置密封更换工具的制作方法 一体式板形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