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端接触式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同端接触式锂电池。
背景技术:
1、电子烟是一种通过加热液体产生雾气供人吸入的电子设备。它由电池、加热器和液体储存器组成。电子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池供电,加热器加热液体储存器中的电子烟液,将其转化为雾气,用户通过吸入雾气来模拟吸烟行为,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的电子烟得到迅速的推广使用。
2、现有技术中,电子烟所使用的电池通常为两端输出式锂电池,这种电池的正负电极在于电池的两端,使得电子烟的制造和组装过程相对较为繁琐,且难度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包括:
2、池体及输出端子,电池体包括壳体及电芯,壳体一端具有开口,电芯设于壳体内,其具有正极端与负极端,输出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组件,正极端位于开口,正极端子连接于电芯的正极端,且露出于开口外,负极端子组件套设于壳体的开口处,且环绕于正极端子的周围,电芯的负极端通过导线引出由开口引出,并与负极端子组件连接。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负极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安装套及负极端子环,端子安装套套设于壳体的一端,负极端子环设于端子安装套背向壳体的一端,电芯的负极端通过导线与负极端子环连接,正极端子由负极端子环中心处穿出。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负极端子组件还包括隔离环,隔离环环设于正极端子周围,负极端子环环设于隔离环周围。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负极端子环与正极端子之间具有环形间隔,隔离环设于环形间隔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隔离环中心处具有通孔,正极端子由通孔穿出。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隔离环为绝缘材料制成,负极端子环与壳体之间采用绝缘胶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壳体包括变径段及壳体本部,变径端的外径d1小于壳体本部的外径d2,开口开设于变径段的一端,负极端子组件连接于变径段。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负极端子组件内置有锂电池管理ic模块。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环同端设置,实现电池体的同端输出,在使用时,将电子烟的控制组件采用端子接触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环接触连接,实现电子烟控制组件与输出端的接触式电性连接,从而简化电子烟制造及组装的步骤,降低生产难度,亦便于电子烟后续的拆装维修,同时还有利于缩小电子烟整体体积。
技术特征:
1.一种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子组件(22)包括端子安装套(221)及负极端子环(222),所述端子安装套(221)套设于所述壳体(11)的一端,负极端子环(222)设于所述端子安装套(221)背向所述壳体(11)的一端,所述电芯(12)的负极端通过导线与所述负极端子环(222)连接,正极端子(21)由所述负极端子环(222)中心处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子组件(22)还包括隔离环(223),所述隔离环(223)环设于所述正极端子(21)周围,所述负极端子环(222)环设于所述隔离环(223)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子环(222)与所述正极端子(21)之间具有环形间隔(23),所述隔离环(223)设于所述环形间隔(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223)中心处具有通孔(2231),所述正极端子由所述通孔(2231)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223)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负极端子环(222)与所述壳体(11)之间采用绝缘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变径段(111)及壳体本部(112),所述变径段(111)的外径d1小于所述壳体本部(112)的外径d2,所述开口(1111)开设于所述变径段(111)的一端,所述负极端子组件(22)连接于所述变径段(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子组件(22)内置有锂电池管理ic模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一种同端接触式锂电池,包括电池体及输出端子,电池体包括壳体及电芯,壳体一端具有开口,电芯设于壳体内,输出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组件,正极端位于开口,正极端子连接于电芯的正极端,且露出于开口外,负极端子组件套设于壳体的开口处,且环绕于正极端子的周围,电芯的负极端通过导线引出由开口引出,并与负极端子组件连接。通过将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环同端设置,实现电池体的同端输出,在使用时,将电子烟的控制组件采用端子接触与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环接触连接,实现电子烟控制组件与输出端的接触式电性连接,从而简化电子烟制造及组装的步骤,降低生产难度,便于电子烟后续的拆装维修,同时有利于缩小电子烟整体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丽,黄春生,程华超,曾夏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前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3
技术公布日:2024/9/2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丽,黄春生,程华超,曾夏凤
技术所有人:惠州市前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