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发热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市面上的发热元件多为网状发热体、螺旋状发热丝以及陶瓷基体印刷发热体等,现有的发热元件例的电流路径设计复杂,例如网状发热体包括连续的蜂窝网孔结构,使得在设计阶段对于调整发热元件的阻值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不利于保持批量产品中发热元件阻值的一致性;此外该种类型的发热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其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热元件结构设计复杂,不便于调整设计阻值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多个发热单元,连接于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之间并且相互间隔布置;电连接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之间,从而将多个发热单元串联于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之间。
2、本申请的发热体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设计时可通过改变单个发热单元的电阻值改变整个发热体的电阻值,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热单元的数量来改变整个发热体的电阻值,结构设计简单,便于调整设计阻值。
3、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多个发热单元的电阻值基本相同。多个发热单元的电阻值基本相同,因此发热体发热均匀。
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多个发热单元由电连接部沿一直线排列连接而成。
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电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穿过发热单元的几何中心;或/和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的延伸方向穿过发热单元的几何中心。
6、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发热单元的边界为正多边形。
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发热单元的边界为正六边形,电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的正六边形的顶点之间。
8、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电连接部的电阻值小于发热单元的电阻值。
9、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电连接部的宽度大于围合形成发热单元的正多边形的边的宽度。
10、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多个发热单元以及电连接部于一平面内延伸,且发热单元和电连接部的厚度基本一致。
11、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第一导电引脚或第二导电引脚基本与电连接部沿一直线延伸。
1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或容纳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腔室,还包括上述的发热体,发热体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13、本申请的发热体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设计时可通过改变单个发热单元的电阻值改变整个发热体的电阻值,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热单元的数量来改变整个发热体的电阻值。采用电阻值基本相同的多个发热单元,发热体发热均匀。发热单元的边界为正六边形,电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的正六边形的顶点之间,便于通过调节正六边形边长的电阻值来调整发热单元的电阻值,进而调整发热体的电阻值。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发热体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结构设计简单、发热均匀,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热单元的电阻值基本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热单元由所述电连接部沿一直线排列连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发热单元的几何中心;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的边界为正多边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的边界为正六边形,所述电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的正六边形的顶点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发热单元的电阻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的宽度大于围合形成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正多边形的边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热单元以及所述电连接部于一平面内延伸,且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电连接部的厚度基本一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或所述第二导电引脚基本与所述电连接部沿一直线延伸。
1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或容纳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多个发热单元,连接于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之间并且相互间隔布置;电连接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之间,从而将多个发热单元串联于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之间。本申请的发热体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设计时可通过改变单个发热单元的电阻值改变整个发热体的电阻值,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热单元的数量来改变整个发热体的电阻值,结构设计简单,便于调整设计阻值。
技术研发人员:郭满堂,徐中立,李永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6/18
技术研发人员:郭满堂,徐中立,李永海
技术所有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