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苗剪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烟苗进行剪叶的烟苗剪叶机。
背景技术:
在对烟苗进行修剪时,目前所采用的修剪方式是用人工进行逐盘、逐株、剪叶修剪,故存在下列诸多问题(1)由于漂浮盘内烟苗密度较大,逐株逐叶修剪易造成相邻烟草损伤,且易造成病害的侵入;(2)在多次修剪中漂浮盘必须脱离营养液池,这对烟苗的初生根系有不利影响,且修剪下的碎叶不易完全清除,破坏了烟苗的生长环境;(3)对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健壮度、不同高度的烟苗修剪,其尺度难于掌握或掌握尺度不一,易造成修剪后的烟苗生长状态不一,影响烟苗健壮度的整体一致性;(4)人工修剪的工作效率及其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修剪易于控制、修剪质量好、不影响烟苗生长的烟苗剪叶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由动力装置及动力装置驱动的剪切装置组成的漂浮盘、安装漂浮盘的托盘架,托盘架活动安装在机架上,并在机架的上滑架上左右滑动,机架活动安装在轨道上,并沿轨道纵向滑动。在机架上安装有两个转动手柄,在转动手柄上套装有控制绳,控制绳的两头穿过转动手柄后连接在托盘架的两侧,转动转动手柄控制控制绳带动托盘架在上滑架上左右滑动。漂浮盘通过高度调节杆安装在托盘架上,高度调节杆通过调节柄调节伸出的长度而控制漂浮盘离苗的高度。机架通过活动轮活动安装在轨道上,并沿轨道纵向滑动。在漂浮盘上设置有风机,与风机配套安装有废料袋。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经济实用、工作效率高、修剪易于控制、修剪质量好、不影响烟苗生长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动力装置及动力装置驱动的剪切装置组成的漂浮盘1、安装漂浮盘1的托盘架2,托盘架2活动安装在机架3的横向布置的上滑架4上,上滑架4由两根滑动杆组成,托盘架2可以在机架3的上滑架4上左右滑动,完成横向剪切工作。机架3通过活动轮活动安装在轨道5上,并沿轨道5纵向滑动,完成纵向剪切工作。
在机架3上安装有两个转动手柄6,在转动手柄6上套装有控制绳7,控制绳7的两头穿过转动手柄6后连接在托盘架2的两侧,转动转动手柄6控制控制绳7带动托盘架2在上滑架4上左右滑动,完成横向剪切工作。
漂浮盘1通过高度调节杆8安装在托盘架2上,高度调节杆8通过调节柄9调节伸出的长度而控制漂浮盘1离地的高度。高度调节杆8由两个通过螺纹配合的螺杆与螺纹管以及控制螺杆伸出的调节柄9组成。
在漂浮盘1上设置有风机,与风机配套安装有废料袋10。剪切装置由安装在转动轴上的剪切刀片组成,动力装置采用美国B&S回冲程汽油发动机,采用油90#以上汽油,机油为四冲程发动机用机油,汽油、机油不能混合使用。将油门控制手柄推到慢速位置,运转两分钟后再推到停止位置,让发动机熄火。或者松开刹车手把,刹车即可使发动机停机,停机后拔下火花塞帽,以防该机起动,发动机关闭后,刀片还将继续旋转几秒种请勿触及。
权利要求1.一种烟苗剪叶机,包括由动力装置及动力装置驱动的剪切装置组成的漂浮盘(1)、安装漂浮盘(1)的托盘架(2),其特征在于托盘架(2)活动安装在机架(3)上,并在机架(3)的上滑架(4)上左右滑动,机架(3)活动安装在轨道(5)上,并沿轨道(5)纵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苗剪叶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3)上安装有两个转动手柄(6),在转动手柄(6)上套装有控制绳(7),控制绳(7)的两头穿过转动手柄(6)后连接在托盘架(2)的两侧,转动转动手柄(6)控制控制绳(7)带动托盘架(2)在上滑架(4)上左右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烟苗剪叶机,其特征在于漂浮盘(1)通过高度调节杆(8)安装在托盘架(2)上,高度调节杆(8)通过调节柄(9)调节伸出的长度而控制漂浮盘(1)离地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苗剪叶机,其特征在于机架(3)通过活动轮活动安装在轨道(5)上,并沿轨道(5)纵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苗剪叶机,其特征在于在漂浮盘(1)上设置有风机,与风机配套安装有废料袋(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烟苗进行剪叶的烟苗剪叶机,包括由动力装置及动力装置驱动的剪切装置组成的漂浮盘、安装漂浮盘的托盘架,托盘架活动安装在机架上,并在机架的上滑架上左右滑动,机架活动安装在轨道上,并沿轨道纵向滑动,具有结构新颖、经济实用、工作效率高、修剪易于控制、修剪质量好、不影响烟苗生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A24B7/00GK2812600SQ2005200311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刘国顺, 杨开华 申请人:刘国顺, 杨开华
文档序号 :
【 611978 】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顺,杨开华
技术所有人:刘国顺,杨开华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顺,杨开华
技术所有人:刘国顺,杨开华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