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折叠释放关节及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141次浏览
。所述连接杆4呈V字型回形镖状,所述连接杆4具有第一镖臂45、第二镖臂46及由第一镖臂45和第二镖臂46夹持所形成的内凹底面47。第一镖臂45和第二镖臂46的夹角α为115°,所述第一轴部41和第二轴部42分别设置在第一镖臂45和第二镖臂46上,该第一轴部41和第二轴部42分别设置在第一镖臂45和第二镖臂46的首尾两端,以增大运动开合角度。所述中间板2的锁紧凸面23抵持内凹底面47。所述卡块43衔接在所述第二镖臂46的底端,所述卡块43具有形成弧形面431的圆片部432及连接圆片部432和第二镖臂46的颈部433,所述颈部433的两侧分别与圆片部432、第二镖臂46围设形成第一颈槽434和第二颈槽435,所述中间板2的凸块24可抵持至所述第一颈槽434内,所述中间板2的翘起部25可抵持至所述第二颈槽435内,该开口槽21将卡块43环抱,防止卡块43与中间板2脱离,保证运动的稳定性。
[0026]上述折叠释放关节组装后,第一延伸杆13和第二延伸杆33设置在第三延伸杆27的两侧,当展开时,相对拉动第二延伸杆33,第二板体32绕转轴沿施力方向转动,弧形槽31随之转动,第二轴部42相对在弧形槽31内移动,由于在以所述转轴孔5为圆心时,所述弧形槽31的半径沿折叠释放关节的展开方向依次递减,从而带动第二轴部42沿施力方向移动,由于卡块43卡持在开口槽21内,卡块43推动中间板2沿施力方向转动,于此同时,第一轴部41在长孔11内向下移动,直至锁紧凸面23抵持内凹底面47,实现锁定,使第二延伸杆33无法再转动,此时,第一轴部41抵持在长孔11的下底面111上(该下底面111为靠近转轴孔5的一端),凸块24可抵持至所述第一颈槽434内,第二轴部42位于弧形槽31的一端,此时,第一延伸杆13和第二延伸杆33在一条直线上;当收折时,推动第二延伸杆33,第二板体32绕转轴沿施力方向移动,弧形槽31随之转动,第二轴部42相对在弧形槽31内移动,进而使卡块43拉动中间板2沿施力方向转动,同时,第一轴部41在长孔11内向上移动,直至第一轴部41抵持长孔11的上顶面112 (该上顶面112为远离转轴孔5的一端),实现锁定,使第二延伸杆33无法再转动,此时,第二轴部42位于弧形槽31的另一端。
[0027]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儿童推车包括上述折叠释放关节、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I上的前轮支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基板3上的推把手、固定在所述中间板2上的后轮支杆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杆和后轮支杆上的滚轮。该前轮支杆与第一延伸杆13固定,推把手与第二延伸杆33固定,后轮支杆与第三延伸杆27固定。
[0028]综上所述,折叠释放关节在展开或者收折时,相对现有技术来说简单易操作,且所需要的力较小,而且不会出现卡死现象,另外,通过采用该折叠释放关节的折叠车,可减少杆件,有助于节约成本,且相对现有技术来说简单易操作,展开或者折叠时所需要的力较小,而且不会出现卡死现象。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依次由转轴连接的第一基板、中间板和第二基板、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连接杆,所述第一基板、中间板和第二基板上分别开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转轴孔,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沿转轴孔的径向延伸的长孔,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具有弧形内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弧形槽,以所述转轴孔为圆心,所述弧形槽的半径沿折叠释放关节的收折方向依次递减,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两侧,所述连接杆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分别凸伸形成有插入至第一基板长孔内的第一轴部和插入至所述第二基板的弧形槽内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分别可在长孔和弧形槽内移动,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轴部,且远离第一轴部的底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缘面为弧形面,所述卡块卡持在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卡块的弧形面与弧形内壁配合,且相对所述弧形内壁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呈V字型回形镖状,所述连接杆具有第一镖臂和第二镖臂,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分别设置在第一镖臂和第二镖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具有由第一镖臂和第二镖臂夹持所形成的内凹底面,所述中间板具有抵持内凹底面的锁紧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包括扇形本体,所述锁紧凸面为扇形本体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衔接在所述第二镖臂的底端,所述卡块具有形成弧形面的圆片部及连接圆片部和第二镖臂的颈部,所述颈部的两侧分别与圆片部、第二镖臂围设形成第一颈槽和第二颈槽,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可抵持至所述第一颈槽内,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翘起部,所述开口槽由所述翘起部与扇形本体所形成,所述翘起部可抵持至所述第二颈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本体的扇形面积为圆的1/3,所述第一镖臂和第二镖臂的夹角为1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分别设置在第一镖臂和第二镖臂的首尾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呈q型。
10.一种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释放关节、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前轮支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推把手、固定在所述中间板上的后轮支杆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杆和后轮支杆上的滚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释放关节及儿童推车,该折叠释放关节包括转轴、第一基板、中间板和第二基板、连接杆,第一基板、中间板和第二基板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转轴孔,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沿转轴孔的径向延伸的长孔,中间板上设置有开口槽,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弧形槽,以转轴孔为圆心,弧形槽的半径沿折叠释放关节的收折方向依次递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设置在中间板的两侧,连接杆的两侧分别凸伸形成有插入至第一基板长孔内的第一轴部和插入至第二基板的弧形槽内的第二轴部,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分别可在长孔和弧形槽内移动,连接杆靠近第二轴部,且远离第一轴部的底端设置有卡块,卡块的外缘面为弧形面,卡块卡持在开口槽内。
【IPC分类】B62B7-06
【公开号】CN104691596
【申请号】CN201510075423
【发明人】艾少鸿
【申请人】苏州逗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文档序号 : 【 8373214 】

技术研发人员:艾少鸿
技术所有人:苏州逗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艾少鸿苏州逗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动推车的移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收合机构及具有该收合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