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微量液体稀释机的制作方法

2025-03-25 14:00:08 204次浏览
专利名称:微量液体稀释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应用于各级医院、卫生防疫部门和科研单位临床检测中各种血凝试验、被动血球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特别是乙型肝炎检测中完成微量血液或其它液体( (h)/(h+N) )k倍比浓度稀释,(式中。h——被检测者的定量液体标本,N——定量试剂,K——稀释次数)以供分析使用。
目前,医疗部门进行上述检测试验是在反映板上进行的。反映板按照贮液池(以下简称孔)数目分为若干种规格。现以常用96孔型为例。反映板96只小贮液池呈12列8行方阵分布。用于完成12位被检测者微量液体标本每位8次的倍比浓度稀释。检测时,反映板上每一孔中注入定量试剂N,每位被检测者液体各用一根稀释棒蘸取定量标本h,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检测者视技术水平按照12位被检测者序号将几根棒划为一组。同时放入反映板第一行每人相对应的孔中,依靠双手来回搓动稀释10秒钟左右(简称搓棒)然后顺序移至第2行、第3行……(简称跳行)如此反复作业8次。待12位被检测者定量液体标本全部完成上述搓棒、跳行稀释作业后,再将反映板移至振荡混和均匀。以观看检测结果。这种微量液体稀释方法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完成,因而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易受操作者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要提供这样一种微量液体稀释机,它能够按照检测要求,一次操作同时完成对若干位被检测者(如按96孔型反映板要求即为12位)每位若干次(如按96孔型反映板要求即为8次)的微量液体标本的倍比浓度稀释,实现搓棒、跳行、振荡和复位停机的自动连续作业,以代替现行的上述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要点是在微量液体振荡器1基础上,改进了反映板5和稀释棒4的设计,增加了机身2和头架3。其中,头架呈框架式结构,框架6内部并排设置有若干根(如按96孔型反映板要求为12根)可以相互传动的空心旋轴7,旋轴上方置有插入稀释棒4后带动稀释棒同步运转的槽,相邻旋轴中心距与反映板上相邻贮液池中心间距相同(如按96孔型要求即为9mm),框架6两侧设有槽滑轨,以便插入机身上部联接板15,当头架与机身插入联接后,头架定位装置9则使某一旋轴上齿轮8与机身联接板上相应齿轮14啮合以取得动力并保证传动质量。机身2垂直配置在振荡器1-侧机身部分含电机10,蜗杆-蜗轮副11、13,曲柄-连杆机构22,特型计数齿轮传动机构18,齿轮-齿条机构19,主离合器17,移距式皮带传动机构16和行程开关20等,其中,电机10驱动二级蜗杆-蜗轮副11、13以达到相应合适的速比要求曲柄-连杆机构22驱动机身沿着垂直轨道12周期升降。以带动稀释棒4上下作业;机身周期性升降同时驱使主离合器17周期性接合和分离,移距式皮带传动机构16的主带轮(主带轮空套在蜗杆轴上),以使稀释棒4取得一定规律的间歇旋转运动;其旋转角速度由传动比控制,旋转时间受升降行程时间影响。而与蜗杆蜗轮副13凸轮和曲柄连杆机构22曲柄同轴装置的单齿轮24则保证曲柄周期运行中,每当机身处于最高位置附近时拨动特型齿轮25一次,并经齿轮-齿条机构19驱动稀释棒4平移一定距离(如按96孔型要求,相邻两行孔中心距为9mm),并在其余时间内实现自锁;此外,位于单齿齿轮与曲柄间的单向离合器21则保证稀释棒稀释作业时曲柄连杆机构22工作,而在后退作业时曲柄连杆机构22不工作,此时机身部分由于弹簧23作用将处于最高位置。为了保证机器正常工作和质量可靠,反映板5外型尺寸适当变动后在两侧制有三个钢球定位孔;稀释棒4则相应增加了与该机头架3空心旋轴7上开口槽相配合的定位销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图2、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机侧面连接示意图。图中,1——振荡器,2——机身,3——头架,4——稀释棒,5——反映板。
图2为头架示意图,图中,6——框架结构,7——空心旋轴8——齿轮,9——定位装置。
图3为机身结构示意图,图中,10——电机,11、13——蜗杆蜗轮副,12——垂直轨道,14——齿轮,15——联接板,16——移距式皮带传动机构,17——主离合器,18——特型计数齿轮机构,19——齿轮齿条传动机构,20——行程开关,21——单向离合器,22——曲柄连杆机构,23——弹簧。
图4为特型计数齿轮结构示意图。图中,24——单齿齿轮,25——特型齿轮。
图5为反映板示意图。其中,△为钢球定位孔。
图6为稀释棒示意图。其中,26——定位销。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反映板5各贮液池注入定量试制后。将若干支稀释棒4分别插入头架3上各空心旋轴7内,持头架3使每根稀释棒4各蘸取一位被检测者的液体标本后,将头架槽形轨道插入机身联接板15到位,此时,由于弹簧23的作用,机身处于最高位置,接通电源,按动自动按钮后,电机10开始工作,由于单齿齿轮24作用。稀释棒4向前移动一定距离(空程)至反映板5第一行孔上方。随着曲柄连杆机构22工作,(此时单向离合器21呈分离状态)机身逐渐下降,当机身下降到一定位置,即稀释棒4下端液体标本开始浸入反映板5贮液内时,主离合器17接合、稀释棒4开始旋转,随着曲柄连杆机构22继续工作。稀释棒4边旋转边下降,直至机身降至最低位置后,曲柄连杆机构22驱动机身逐渐上升,稀释棒4边旋转边上升,当机身上升到上述位置后,主离合器17分离,稀释棒4停止旋转,当机身继续上升到最高位置附近时,单齿齿轮24亦已完成一周旋转。单齿齿轮24作用,稀释棒4向前移动至反映板5第二行上方。如此反复作业。直至机具完成全部前进规定作业后,触动行程开关(图中未示出),电机10反转,振荡器1亦同时开始作业。曲柄连杆机构22由于单向离合器21处于分离状态而不能作业,机身由于弹簧23作用处于最高位置状态,主离合器17亦处于分离状态。稀释棒4无升降旋转作业。单齿齿轮24周期地驱动特型齿轮25,齿轮-齿条机构19以使稀释机4完成退回作业。退至原始位置后,触动行程开关20机具即停止全部作业并恢复原始作业状态。重新工作时,只要按动自动按钮即可。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已有的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技术中手工搓棒混合稀释的落后状态。实现了微量液体稀释、混合、振荡过程的连续作业,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费用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医疗部门使用,作为微量液体稀释机,也可供其它部门完成倍比浓度稀释试验使用。
权利要求1.微量液体稀释机是一种由振荡器1、机身2、头架3、反映板5和若干根稀释棒4组成,用于医疗卫生部门同时进行若干个被检液体倍比浓度稀释的微量液体稀释机,其特征是在振荡器1基础上,改进了反映板5和稀释棒4的设计,增加了机身2和头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稀释机其特征在于①微量液体稀释机的机身部分,依靠固定在垂直轨道12上的电机10驱动2级蜗杆蜗轮副11、13获得相应速比,依靠蜗杆蜗轮副13蜗轮轴上受单向离合器21作用的曲柄连杆机构22驱动机身沿着垂直固定轨道12升降以控制主离合器17,经移距式皮带传动机构16,使头架3上若干根稀释棒4同时获得一定规律的上、下、旋、停运动以完成搓棒作业,依靠特型计数齿轮机构18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19获得符合一定运动要求的跳行作业,其特征是上述作业和振荡作业,停止复位作业都是一次操纵按钮后自动连续完成的。②微量液体稀释机的头架部分,框架6内部并排设置有若干根可以相互传动的空心旋轴7。两侧设有槽滑轨,以便插入机身上部联接板15。其特征是联接后依靠定位装置9保证某一旋轴7上齿轮8与机身联接板15上相应齿轮14啮合以取得动力。③微量液体稀释机的反映板5和稀释板4,其特征是反映板5两侧制有三个钢球定位孔。稀释棒则增加了与该机头架空心旋轴7上开口槽相配合的定位销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由振荡器、机身、头架、反映板和若干根稀释棒组成,可一次操纵自动连续完成若干根稀释棒被检液体倍比浓度稀释中全部搓棒作业,振荡作业和停机复位作业,适用于医疗卫生单位临床检测使用。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微量液体倍比浓度稀释工作中手工搓棒的落后状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测费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G01N1/28GK2048969SQ8821338
公开日1989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12日
发明者吴顺富, 李国民 申请人:吴顺富, 李国民
文档序号 : 【 6082796 】

技术研发人员:吴顺富,李国民
技术所有人:吴顺富,李国民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吴顺富李国民吴顺富李国民
一种液体稀释系统的制作方法 微量加液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