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杂混部件、模具及制造该部件的方法

2025-04-05 13:40:02 300次浏览
专利名称:杂混部件、模具及制造该部件的方法
杂混部件、模具及制造该部件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杂混部件(p"ce hybride)的方法。
其特别是用于汽车领域,但并不局限于此。 特别是由US 2005/0127564已知一种制造杂混部件的方法,该杂混部件包括一个
大致为片状的金属体,和一个部分覆盖金属体的塑料材料体。金属体包括通过侧缘相连的
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该相对的表面分别包括无塑料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 在US 2005/0127564所述方法中,将金属体放入一个模具内,该模具包括可在模
具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这两个模具部件设计成
可夹住金属体的侧缘同时空出其中心部分。 按照该方法,塑料材料被注入至与金属体的其中一个表面相接触。其容纳于由被 夹侧缘和所述表面所限定的模塑空间内。由此,在塑料材料的压力作用下,金属体倚靠着其 中一个模具部件形成。 然而,由于如此制造的杂混部件的金属体是在其相对表面的其中一个上被塑料材
料覆盖,因此,该杂混部件不能使金属和塑料的各自的优势被有效利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杂混部件的方法,该杂混部件使得可更好地
利用金属和塑料的优势。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模具中制造汽车用杂混部件的方法,所述部件包括一 个金属体和一个部分覆盖所述金属体的塑料材料体,所述金属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 二表面,所述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自具有无塑料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模 具具有可在模具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且所述金 属体置于其间,所述方法中将欲保持无塑料材料的金属体的区域夹在分别被模具的第一和 第二部件承载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具闭合过程中冲压所述 夹在模具的夹持表面之间的区域。 通过制造一种杂混部件,可以实现特别是对该杂混部件各部分中的塑料材料和金 属的不同优势的利用,所述杂混部件的各部分中使用塑料材料或金属是有利的。由此,对于 部件中无需具有复杂形状的较大的部分,通常选用金属,较大的金属部分还比较大的塑料 材料部分更为廉价。相反,对于杂混部件的形状复杂的部分,则通常选择塑料材料,因为塑 料模塑成型比金属冲压成型更容易。 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可在单独一个模具中实现对金属体的冲压和对塑料材料体的
模塑。由此,可以获得在杂混部件的各部分中使用的金属和塑料的优势,在这些部分中使用
金属或塑料是有利的。制造出的杂混部件一方面可以包括以夹持表面冲压出的、且在空余
的区域无塑料材料的较大的金属体;另一方面还包括在无塑料材料区之外模塑于金属体上
的、且具有复杂形状的塑料材料体,该复杂形状例如可使杂混部件固定于汽车车身。 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在下述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S卩,就冲压金属体而言,除铺展
开并切割通常以金属板巻形式包装的金属板之外,再无其他复杂的前期操作。 此外,可将金属体在放入模具前切割成所需形状。被冲压的金属体的形状越接近
于未冲压的铺展开的金属体,与金属体切割有关的材料的损失越小。
有利地,金属体具有使相对表面的粘连表面(surface de coh6sion)互连的侧缘, 所述侧缘和粘连表面上欲模塑出塑料材料体,所述侧缘和粘连表面定位于塑料材料模塑空 间内。 然后可容易地使金属体与塑料材料体相连。通过将侧缘和粘连表面定位于塑料材 料模塑空间内,可使该侧缘和与该金属体的侧缘相连的粘连表面被塑料材料覆盖。
有利地,可通过使粘连表面相对于欲保持无塑料材料的区域移动来定位侧缘和粘 连表面,优选地,此时,模具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为其中欲保持无塑料材料的区域夹在夹 持表面间的模具闭合位置。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将侧缘相对于欲夹在夹持表面间的区域折弯, 优选地在模具闭合之前折弯。 通过在模具闭合前将侧缘折弯,可使金属体更精确且容易地定位于两个模具部件 之间。被折弯的侧缘形成一个参照侧缘,使金属体相对于其所放置的模具部件定位。
此外,在某些模具造型中,这样也避免了当模具闭合时模具的其中一个部件与金 属体相接触,从而避免金属体移位。 任选地,将金属体固定于其中一个夹持表面上。 如此,可使金属体固定,并且使其在模具闭合时相对于所固定的夹持表面无法移 动。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使模具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向模具闭 合位置移动,将金属体分割成至少两个二级金属体。 在该实施方案中,利用模具闭合实现对金属体的分割,例如通过剌破(d6chirage) 或切割金属体来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了 一种用于制造汽车用杂混部件的模具,所述部件包括一个金属体 和一个部分覆盖所述金属体的塑料材料体,所述金属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自具有无塑料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模具包括金 属体欲置于其间的、可在模具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 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具有用以与金属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接触的第一 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包括用于冲压空余区域的装置。 本发明的模具使得可在单独一个模具中实现对金属体的冲压和对塑料材料体的 模塑。由此,为了制造杂混部件,不再需要使用金属体冲压工具和塑料材料体模塑工具。
根据本发明模具的一个任选具有的特征,该模具包括用于使金属体的侧缘在塑料 材料模塑空间中定位的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使金属体的侧缘在模具一旦为关闭位置后即在模塑空间内保持不 动,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使侧缘移位。 此外,该定位装置可确保侧缘在模塑空间的中心。这样,定位装置可确保侧缘或金 属体的一个相对表面不与模具接触,并由此不阻碍塑料材料覆盖该侧缘和/或一个相对表 面。 有利地,所述用于定位金属体侧缘的装置可在下述位置间移动
-其中该定位装置不与金属体接触的縮回位置,禾口
-其中该定位装置与金属体接触的、在模塑空间内啮合(sollicitation)金属体 的位置。 这样的定位装置可使塑料材料体的外观得到改善。在塑料注入步骤中,由于定位 装置位于啮合位置,金属体的侧缘被定位且保持在模塑空间内。注入步骤之后,定位装置可 移动到縮回位置,从而不在塑料材料体上留下印痕。 此外,由于该装置可移动,使得可在合适的情况下使金属体侧缘相对于欲夹在夹 持表面之间的空余区域折弯。 有利地,第一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有涂层或被表面处理, 所述涂层或表面处理优选地为低摩擦型。 涂层或表面处理有助于金属体相对于模具表面的滑动。实际上,模具关闭时,无塑 料材料的部分与夹持表面之间存在滑动。这种情况下,其上欲模塑出塑料材料的部分与塑 料材料体模塑表面之间也存在滑动。 任选地,模具包括适于将金属体固定于其中一个夹持表面的金属体固定装置,优 选为磁性装置。 这样的装置可确保金属体在模具关闭过程中相对于其所固定的夹持表面不发生 移位。该固定装置可为气压式的或机械式的,并且优选为磁性的。 磁性装置可使金属体固定于模具内,而不像在使用机械装置时可能发生的那样在 塑料材料体上留下印痕。此外,磁性装置容易与模具部件的移动同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汽车用杂混部件,其特征在于,无塑料材 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包括至少一个冲压区域。 借助于本发明的方法,可按照部件的不同部分所要具有的特性来选择塑料或金属 中最合适的材料。由此,例如,金属体构成了需要具有高弹性机械特性的部件的部分,而塑 料材料体则更有利地构成了需要具有抗变形机械特性的部件的部分。 另外,这样的杂混部件还具有良好的声学特性。实际上,通常,杂混部件会经受汽 车的振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振动为低频振动时,金属体可与所述振动发生共振,并产 生令汽车乘坐者厌烦的噪音。塑料材料体可吸收振动也可改变金属体的共振频率,从而消 除恼人的噪音。另一些情形下,特别是当振动是高频振动时,金属体吸收这些振动。这种振 动的吸收在金属体为大尺寸时特别有效。 有利地,金属体在侧缘和由侧缘相连的粘连表面上有模塑而成的塑料材料体,塑 料材料体在第一空余区和第二空余区中断。 于是,塑料材料体可如钳子般地夹住金属体。如此可确保金属体与塑料材料体之 间的良好粘连。 有利地,塑料材料体覆盖围绕金属体的整个侧缘。 在这样的部件中,被塑料材料体覆盖的第一粘连表面和第二粘连表面分别围绕在 无塑料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周围。从而,该杂混部件中的金属体和塑料材料体之间 的粘连非常好。 如此,杂混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厚度上仅为塑料材料的部分。该杂混部件还包括至 少一个厚度上仅为金属的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厚度上为塑料材料覆盖金属体的两个相对表 面的部分。
任选地,侧缘相对于无塑料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折弯。
有利地,金属体包括使相对的表面互连的孔。 粘连孔能够使塑料材料体和金属体之间的机械粘连性更好,并可使塑料材料从孔 的一边流到另一边。 此外,这些孔在合适情况下有助于金属体的折弯、冲压和撕裂,此时孔分别沿折弯 线、冲压线和撕裂线布置。这种情况下,孔的形状大致为狭缝形。 按照本发明杂混部件的另一个特征,金属体的相对的表面具有涂层或经表面处理。 这样的涂层或表面处理在为抗腐蚀型时,例如为电泳沉积的或电镀沉积的涂层 时,可保护金属体不被腐蚀。 另一方面,根据涂层或表面处理的性质,后者可形成一个与塑料材料体粘接的物 理化学界面,该界面可改善金属体与塑料材料体之间的粘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第一杂混部件和第二杂混部件的组件,所述杂混 部件各自包括第一金属体和第二金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通过塑料材料共同体彼 此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的备用轮胎套(bac de roue de secours),其特征在于,它 包括一种如上所述的杂混部件或一种如上所述的组件。 本发明最后提供一种汽车底板(plancher),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种如上所述的 杂混部件或一种如上所述的组件。 通过阅读以下描述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这些描述仅以非限制性的实例方式参照 附图给出,附图中-

图1为一个包括本发明组件的备用轮胎套的俯视图,所述组件包括两个根据本 发明第一实施方案和第二实施方案的杂混部件;-图2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用于制造图1轮胎套的模具于打开位置时的 截面图;-图3为图2的模具于关闭位置时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IV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一个包括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杂混部件的汽车底板的截面图;
-图6为一个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模具于打开位置时的截面图;
_图7为图6的模具于关闭位置时的截面图。 图2至4示出了一种用于制造图1的轮胎套12的模具10。在图2至4中可以看 到,彼此正交的轴线X、 Y和Z与图1所示的轮胎套12的轴线相对应。 参考图1,备用轮胎套12包括第一杂混部件12A和第二杂混部件12B,该两个杂混 部件各分别包括第一金属体14A和第二金属体14B,该两个金属体通过一个塑料公共体16 彼此相连,公共体16部分地覆盖每个金属体14A和14B。 金属体14A大致为盘状,金属体14B大致为片状且具有一个圆弧形的凹侧15,该凹 侧15沿金属体14A的轮廓的一部分。 如图1和3所示,其中图3中组件12示于模具内,公共体16包括两个分别临近第 一金属体14A和第二金属体14B的外周部分16A和16B。公共体16还包括两个分别使部分16A与金属体14A相连的和使金属体14A和14B彼此相连的断层部(d6crochement) 16C和 16D。 第一金属体14A由此在Z方向上相对于金属体14B和塑料部分16A、16B偏离,该 金属体可用于容纳汽车的备用轮胎(未示出)。轮胎套12通过固定件17——具体地为接 收螺栓的开孔——与汽车的车体相连。 如图2所示,金属体14A、 14B各分别具有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18A1 、 18A2 和18B1、18B2。表面18A1和18B1也可见于图1。这些表面18A1和18B1通过分别标记为 20A和20B的侧缘相连,20A和20B围绕相应的金属体14A、 14B。 参考图3,每个相对的表面18A1、18A2、18B1、18B2首先包括无塑料材料区——分 别被标记为22A1、22A2、22B1、22B2,其次还包括被公共体16覆盖的粘连表面——分别被标 记为24A1、24A2、24B1、24B2。 以此方式,如图1、3和4所示,每个金属体14A和14B在侧缘20A、20B所形成的粘 连部分P以及在粘连表面24A1、24A2、24B1、24B2处具有模塑而成的塑料材料。公共体16 在第一空余区和第二空余区22A1、22A2、22B1、22B2处中断。 如图4所示,每个侧缘20A、20B相对于第一空余区和第二空余区22A1、22A2、22B1、 22B2折弯。 此外,每个金属体14A、14B在第一空余区和第二空余区22A1、22A2、22B1、22B2中 包括分别被标记为26A、26B的冲压区。 图2至4示出了用于制造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组件12的模具10。 模具10包括可在打开(图2)和闭合(图3)位置之间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
28和第二部件30。 参考图2,部件28、30各分别具有第一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32A1、32A2和 32B1、32B2,所述夹持表面欲与相应的金属体的表面18A1、 18A2、 18B1、 18B2接触。此外,各 部件28、30分别具有第一模塑表面和第二模塑表面36、38,用以模塑出塑料公共体16。
如图3所示,当模具处于闭合位置时,模塑表面36、38限定出公共体16的模塑空 间E。 每个部件28、30包括使各侧缘20A、20B在模塑空间E中定位的装置40。具体地, 如图2至4所示,装置40包括适于在凹槽44滑动的移动式活塞42。装置40成对地布置, 每对包括一个布置于第一部件28上的第一装置和一个布置于第二部件30上的相应的第二 装置,该第二装置大致面向第一装置。 如图2所示,活塞42位于凹槽44内的縮回位置。这一位置时,活塞42并不伸入 模塑空间E,且不与金属体14A、14B接触。如图3和4所示,活塞42为啮合金属体14A、14B 的位置。这一位置时,活塞42与相应的每个金属体14A、14B接触,具体地与粘连表面24Al、 24A2接触。 如图2至4所示,同一对中的每个活塞42沿着同一对的两个活塞所共有的轴线C
滑动。该轴线C大致与模塑表面36、38垂直,从而使相应的金属体14A、 14B被理想地啮合。
在这些图中,借助于定位装置40,每个金属体14A、14B在模塑空间E的中心。 每个夹持表面32、34包括冲压装置46A和46B,用以分别形成空余区22A1 、22A2和
22B1、22B2。
参考图2,冲压装置46A首先包括星形的阶梯式縮回部(embrasure6tag6e)48——
该縮回部围绕表面32上形成的圆孔50,其次还包括星形的阶梯式凸出部(cr6neaux
6tag6)52——该凸出部围绕表面34上形成的圆柱形突起54。縮回部48和圆孔50与凸出
部52和突起54形状上互补,从而冲压金属体14A并赋予其所需的形状。 冲压装置46B首先包括表面32上形成的凸出部56 ,其次还包括表面34上形成的
縮回部58。凸出部56和縮回部58沿Y方向。与装置46A类似地,凸出部56与縮回部58
形状上互补。 模具10使得能够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方法制造出杂混部件12A、12B的组 件12,该方法的与本发明有关的主要方面如下所述。 当模具10处于打开位置时,将各金属体14A、14B置于两个部件28、30之间。具体 地,借助于模具10的部件28和30上的固定装置60A、60B,将金属体14A固定于32A1表面、 金属体14B固定于32B2表面。在图2和3所示实例中,装置60A、60B包括磁性装置,例如 受控磁铁(aimant pilot6)。 如图2所示,在模具关闭前,将欲形成断层部16D的侧缘20A和20B相对于欲夹在 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之间的区域22A1、22A2、22B1、22B2折弯。这样,可避免两 个侧缘20A和20B在模具关闭过程中互相接触。折弯步骤可由操作员手动完成,也可借助 于自动装置,例如组装的自动装置(robot articul6)完成。当使用自动装置完成时,该折 弯步骤可使侧缘20A和20B可重复地定位于模塑空间E中。
然后,通过使部件28和30相向移动关闭模具10。 —旦关闭模具10,侧缘20A和20B以及粘连表面24A1、24A2、24B1、24B2即与对应 的模塑表面36和38接触。为使侧缘20A、20B和表面24A1、24A2、24B1、24B2在模塑表面 36、38上滑动,该模具在模塑表面36、38上包括一层聚四氟乙烯涂层。替代方案中,模塑 表面36、38也可经表面处理。金属体14A、14B各自的表面18A1、 18A2、 18B1、 18B2上的涂 层或表面处理可使滑动更容易进行。具体地,每个金属体14A、14B包括一层压延膜(film calandr6)。 在模具关闭过程中,冲压夹在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之间的区域22A1、 22A2、22B1、22B2。为使冲压时金属体14A、 14B相对于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滑动
更容易,夹持表面也同样包括一层聚四氟乙烯涂层。 之后,借助于装置40使侧缘20A1、20A2、20B1、20B2和粘连表面24A1、24A2、24B1、 24B2定位于模塑空间E内。为此,将活塞42从縮回位置移动到啮合位置。于是活塞42啮 合住金属体14A、14B使其位于模塑空间E的中心。 然后,具体地,将塑料材料注入模塑空间E中。塑料材料特别地可以是热塑性聚 合物,任选为增强的,例如聚丙烯或聚酰胺。塑料材料也可源自AMC(高级模塑化合物, advanced molding compound)或BMC (整体模塑化合物,bulk molding compound)型热固 性树脂。在塑料固化时,无论是热固性树脂时的加热还是热塑性聚合物时的冷却,均通过活 塞42使侧缘20A、20B保持在原位。这可避免在注入的压力作用下,侧缘20A、20B和/或粘 连表面24A1、24A2、24B1、24B2倚靠在模塑表面36、38的任一个上。 模具冷却后,使活塞42縮回从而取出组件12 。替代方案中,也可在塑料完全固化 前使活塞42縮回,这样可避免在塑料公共体16上留下印痕。
图5示出了一个汽车底板62,其包括一种按照第三实施方案的杂混部件。在该图
及随后的附图中,与之前附图中示出的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金属体14A包括于冲压线65A、65B上形成的孔64A、64B。每个孔大致为狭缝状,从
而使冲压线65A、65B形成冲压部分66A、66B的虚线轮廓。 粘连部分P还包括有粘连孔66 。塑料材料体16穿过孔66延伸并使粘连表面24A1 、 24A2、24B1、24B2彼此相连。 图6和7示出了一个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模具。 在该实施方案中,部件28包括两个位于凸出部69各一侧的凹陷部68A、68B。部件 30与部件28互补,包括两个凸出部70A、70B和一个凹陷部71。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的是, 模具10包括切割装置72。具体地,切割装置72包括一条切削刃73。 如图6所示,金属体14A和14B通过金属体14C彼此相连,从而形成金属体14。具 体地,金属体14C通过收縮区74A、74B与每个金属体14A和14B相连。替代方案中,金属体 14也可包括划分部分14C与部分14A和14B的大致为狭缝形状的孔,这些孔沿着可形成金 属体上的撕裂线的虚线轮廓。 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模具10能够实施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别之处如下所述。 当模具10关闭时,磁性固定装置60A、60B分别使金属体14A、14B保持原位,凸出 部69向金属体14C施加力。由此,通过撕裂收縮区74A、74B将金属体分割成三个二级金属 体14A、14B、14C。此外,也借助切割装置72切割金属体14B。 在注入塑料材料时,金属体14C保持不动,优选借助于定位装置40保持不动。金 属体14C使塑料材料体16局部增强。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
也可通过压縮进行模塑。
权利要求
一种在模具(10)中制造汽车用杂混部件(14A、14B)的方法,所述部件(12A、12B)包括一个金属体(14A、14B)和一个部分覆盖所述金属体(14A、14B)的塑料材料体(16),所述金属体(14A、14B)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所述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各自具有无塑料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22A1、22A2、22B1、22B2),所述模具(10)具有可在模具(10)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28、30),且所述金属体(14A、14B)置于其间,所述方法中将欲保持无塑料材料的金属体(14A、14B)的区域(22A1、22A2、22B1、22B2)夹在分别被模具(10)的第一和第二部件(28、30)承载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具(10)闭合过程中冲压所述夹在模具(10)的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之间的区域(22A1、22A2、22B1、22B2)。
2.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体(14A、14B)具有使相对表面的粘连表面(24Al、 24A2、24B1、24B2)互连的侧缘(20A、20B),所述侧缘(20A、20B)和粘连表面(24A1、24A2、 24B1、24B2)上欲模塑出塑料材料体(16),所述侧缘(20A、20B)和粘连表面(24A1、24A2、 24B1、24B2)定位于塑料材料模塑空间(E)内。
3. 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侧缘(20A、20B)相对于欲夹在夹持表面(32Al、 32A2、32B1、32B2)间的区域(22A1、22A2、22B1、22B2)折弯,优选地在模具(10)闭合之前折 弯。
4. 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金属体(14A、14B)固定于其中一个夹持表 面(32A1、32A2、32B1、32B2)上。
5. 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使所述模具(10)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28、30)向模具(10)闭合位置移动,将金属体(14)分割成至少两个二级金属体(14A、14B、 14C)。
6. —种用于制造汽车用杂混部件(12A、12B)的模具(10),所述部件(12A、12B)包括一个金属体(14A、14B)和一个部分覆盖所述金属体(14A、 14B)的塑料材料体,所述金属体(14A、14B)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 所述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各自具有无塑料材料的第 一区和第二区(22A1、22A2、22B1、22B2),所述模具(10)包括金属体(14A、14B)欲置于其间的、可在模具(10)的打开位置和 闭合位置间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28、30),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28、 30)分别具有欲与金属体(14A、14B)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相接 触的第一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表 面和第二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冲压空余区域(22Al、 22A2、22B1、22B2)的装置。
7. 权利要求6的模具(IO),包括用于使金属体(14A、14B)的侧缘(20A、20B)在塑料材 料模塑空间(E)中定位的装置。
8. 权利要求7的模具(IO),其中所述用于定位金属体(14A、14B)的侧缘(20A、20B)的 装置(40)可在下述位置间移动-其中该定位装置(40)不与金属体(14A、14B)接触的縮回位置,禾口 -其中该定位装置(40)与金属体(14A、14B)接触的、在模塑空间内啮合金属体(14A、 14B)的位置。
9. 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的模具(IO),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32Al、 32A2、32B1、32B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有涂层或被表面处理,所述涂层或表面处理优选地为 低摩擦型。
10. 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的模具(IO),包括适于使金属体(14A、14B)固定于其中一 个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的金属体(14A、14B)的固定装置(60A、60B),优选为磁 性装置。
11. 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的方法制造的汽车用杂混部件(12A、12B),其特 征在于,无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22A1、22A2、22B1、22B2)包括至少一个冲压区域(26A、 26B)。
12. 权利要求11的杂混部件(12A、12B),其中金属体(14A、14B)在侧缘(20A、20B)和 由侧缘(20A、20B)相连的粘连表面(24A1、24A2、24B1、24B2)上有模塑而成的塑料材料体, 塑料材料体(16)在第一空余区和第二空余区(22A1、22A2、22B1、22B2)中断。
13. 权利要求11或12的杂混部件(12A、12B),其中塑料材料体(16)覆盖围绕金属体 (14A、14B)的整个侧缘(20A、20B)。
14. 权利要求12或13的杂混部件(12A、12B),其中所述侧缘(20A、20B)相对于无塑料 材料的第一区和第二区(22A1、22A2、22B1、22B2)折弯。
15. 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的杂混部件(12A、12B),其中所述金属体(14A、14B)包括 使相对的表面(18A1、18A2、18B1、18B2)互连的孔(64、66)。
全文摘要
杂混部件包括一个金属体(14A、14B)和一个部分覆盖所述金属体(14A、14B)的塑料材料体(16)。金属体(14A、14B)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8A1、18A2、18B1、18B2)分别包括无塑料材料的且具有至少一个冲压区(26A、26B)的第一区和第二区(22A1、22A2、22B1、22B2)。在部件的制造过程中,将欲保持无塑料材料的金属体(14A、14B)的区域(22A1、22A2、22B1、22B2)夹在第一和第二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之间,并且在模具(10)闭合过程中冲压所述夹在模具(10)的夹持表面(32A1、32A2、32B1、32B2)之间的区域(22A1、22A2、22B1、22B2)。
文档编号B62D29/00GK101754842SQ20088002503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
发明者A·勒内, D·德拉瓦耶, F·巴雷斯特罗斯, G·安德烈, H·彻恩 申请人:全耐塑料公司
文档序号 : 【 4099026 】

技术研发人员:G.安德烈,D.德拉瓦耶,A.勒内,F.巴雷斯特罗斯,H.彻恩
技术所有人:全耐塑料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G.安德烈D.德拉瓦耶A.勒内F.巴雷斯特罗斯H.彻恩全耐塑料公司
一种高岭土生产聚合氯化铝的方法 模具零部件cad辅助设计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