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服装,鞋;帽,珠宝,饰品制造的工具及其制品制作技术

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的制作方法

125次浏览
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
【背景技术】
[0002]鞋子由鞋底、鞋帮等组件构成,如果能够方便的更换鞋子的各部分组件,可以带来许多实用的地方,为此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有组合鞋。
[0003]组合鞋为便于将鞋子模块化,鞋底一般分为鞋内底和鞋大底,然后现有技术中,只是在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进行锁紧固定,而在鞋内底与鞋大底的中间大部分位置都没有相互连接固定,这容易导致鞋子不够紧凑牢固和松垮;而即使将鞋内底与鞋大底的中间大部分区域连接起来,其连接的方式大多采用魔术贴,要有效实现连接,魔术贴连接要在鞋内底和鞋大底的贴合面分别粘贴魔术贴,工作量大,增加了制作成本,且魔术贴的粘合厚度,在鞋子的使用过程中会有所变化,也会影响到鞋子的装配精度,对后续的拆装组合不利。
[0004]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组合鞋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在满足组合鞋可拆装要求的同时,使得鞋内底与鞋大底内部连接可靠,不会增加鞋底厚度,便于组合鞋多样化设计。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包括独立设置的鞋内底和鞋大底,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由连接件锁紧固定,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之间还设置有软性中间层,所述软性中间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为光滑表面,在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弹性边,鞋内底上的弹性边与鞋大底上的弹性边接触变形并相互压迫而隔离软性中间层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利用大气压强将所述软性中间层牢固粘贴吸附在鞋内底和/或鞋大底的光滑表面。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上分别设置有鞋内底辅架和鞋大底辅架,所述弹性边设置在所述鞋内底铺架和鞋大底铺架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中间层为透明中间层,软性中间层内附有发光件。
[0010]进一步,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通过鞋边扣带锁紧固定,鞋边扣带围绕贴合在鞋大底的外周缘上,鞋边扣带上具有插舌,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扣孔,所述鞋内底上设置有第二扣孔,所述插舌插入到第一、二扣孔中而将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连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鞋大底上表面靠近外周缘位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鞋内底上设置有凸起插入到该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二扣孔设置在所述凸起上且与所述第一扣孔重叠,每一所述插舌同时插入到所述第一、二扣孔中而与第一、二扣孔同时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二扣孔错位设置,每一所述插舌插入到第一扣孔或者第二扣孔中而与所述第一、二扣孔单独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插舌为相对鞋边扣带倾斜设置的斜插舌,所述第一、二扣孔为与所述斜插舌相适配的斜扣孔。
[0013]进一步,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勾部的勾扣插舌,所述勾扣插舌的勾部勾住所述第一扣孔或第二扣孔的孔缘,其中对应所述凹部位置的插舌为勾扣插舌,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勾扣插舌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
[0014]进一步,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卡槽的卡扣插舌,所述鞋内底或鞋大底上设置有悬臂钩与所述卡槽扣接,卡槽在第一扣孔孔宽方向的侧壁上具有便于悬臂钩退出卡槽的开口,第一扣孔或第二扣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扣插舌加悬臂钩的宽度之和,其中对应所述凹部位置的插舌为卡扣插舌,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卡扣插舌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
[0015]进一步,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卡槽的可解锁卡扣插舌,所述鞋内底或鞋大底上设置有悬臂钩与所述卡槽扣接,卡槽在第一扣孔孔深方向的外侧壁具有解扣孔,其中对应所述凹部位置的插舌为可解锁卡扣插舌,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可解锁卡扣插舌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
[0016]进一步,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软性中间层,鞋内底上的弹性边与鞋大底上的弹性边接触变形并相互压迫而隔离软性中间层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利用大气压强将所述软性中间层牢固粘贴吸附在鞋内底和/或鞋大底的光滑表面,使得鞋内底和鞋大底通过软性中间层连接起来,摒弃了传统技术中鞋内底和鞋大底的中间大部分区域不连接或者通过魔术贴等的连接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鞋的鞋内底和鞋大底连接更加可靠牢固,不容易松垮,并且这种吸附连接结构由于软性中间层相对很薄,基本不会增加鞋底厚度,有利于组合鞋的多样化设计,特别是当需要拆卸时,解开鞋内底和鞋大底周缘的锁紧连接件后,直接将鞋内底和鞋大底分离即可实现拆卸,装配时只需相互挤压弹性边以隔离软性中间层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即可,拆装方便快捷,满足组合鞋的拆装需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紧凑,拆装方便,实施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鞋的外形轮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截面A-A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二扣孔重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二扣孔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鞋边扣带具有搭扣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鞋内底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拆装分解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悬臂钩与卡槽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参照图1~图1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包括独立设置的鞋内底I和鞋大底2,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周缘由连接件锁紧固定,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之间还设置有软性中间层3,所述软性中间层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为光滑表面,光滑表面可与对应的鞋内底I和/或鞋大底2接触面无缝贴合,在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弹性边4,弹性边4围绕着软性中间层3周边,鞋内底I上的弹性边与鞋大底2上的弹性边接触变形并相互压迫而隔离软性中间层3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利用大气压强将所述软性中间层3牢固粘贴吸附在鞋内底I和/或鞋大底2的光滑表面。若软性中间层3的其中一面为非光滑面,可以通过涂胶粘结、魔术贴B等方式先将软性中间层3与鞋内底I或鞋大底2连接,然后鞋内底I和鞋内底2再通过软性中间层3吸附连接。
[0031]若要鞋内底I和鞋大底2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对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要求(如强度硬度),而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其他部位,如与脚的接触面、与地的接触面等,则另有不同的要求(如减震耐磨),为此,优选的,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上分别设置有鞋内底辅架11和鞋大底辅架21,所述弹性边4设置在所述鞋内底铺架11和鞋大底铺架21上。两辅架分别作为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一部分,要求其材料特性能满足鞋底连接的强度硬度使用要求,而鞋内底I与鞋大底2其他部位的材料要求则与之不同,这样可以使得鞋子穿着的舒适性得到保证。辅架的内里部份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图6所示的线状、空白、板形、网状等等。
[0032]所述软性中间层3可以是非透明材质制作,也可以为透明中间层;当软性中间层3为透明中间层时,可在所述软性中间层3内附有发光件,此时可将鞋大底(包括鞋大底辅架)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在鞋底的周缘设置透光孔,发光件的发光效果对外界来说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0033]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周缘锁紧连接方式多样,比如可以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周缘通过鞋边扣带5锁紧固定,鞋边扣带5围绕贴合在鞋大底2的外周缘上,鞋边扣带5上具有插舌6,所述鞋大底2的外周缘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扣孔22,所述鞋内底I上设置有第二扣孔12,所述插舌6插入到第一、二扣孔22、12中而将所述鞋内底I和鞋大底2连接固定。
[0034]参见图2~4,所述鞋大底2上表面靠近外周缘位置设置有容置槽23,所述鞋内底I上设置有凸起13插入到该所述容置槽23中,所述第二扣孔12设置在所述凸起13上且与所述第一扣孔22重叠,每一所述插舌6同时插入到所述第一、二扣孔22、12中而与第一、二扣孔22、12同时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二扣孔22、12错位设置,每一所述插舌6插入到第一扣孔22或者第二扣孔12中而与所述第一、二扣孔22、12单独连接。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插舌6为相对鞋边扣带5倾斜设置的斜插舌61,所述第一、二扣孔22、12为与所述斜插舌61相适配的斜扣孔。具体参照图7所示,斜插舌如同一把勾,当斜插舌61插入到与之对应的斜扣孔后,会配合形成互相勾着的状态,使得鞋内底I和鞋大底2之间平面的前、后、左、右各个方向都得以定位,鞋边扣带5上的斜插舌61与第一扣孔22和第二扣孔12配合锁定了鞋内
文档序号 : 【 8831754 】

技术研发人员:温卫国
技术所有人:温卫国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温卫国温卫国
一种具有能量衰减预警功能的美甲固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智能压力报警袜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