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的制作方法
[0036]实施例2:
[0037]参见图1中鞋大底2的外周缘轮廓可知,所述鞋大底2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24(参见图1),在该所述凹部24位置,鞋边扣带5会有向左或向右脱离鞋底的趋势,上述实施例1中的斜插舌61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现提供另一种避免在凹部24位置鞋边扣带5左右脱离鞋底的结构: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勾部62的勾扣插舌63,所述勾扣插舌63的勾部62勾住所述第一扣孔22或第二扣孔12的孔缘,其中对应所述凹部24位置的插舌为勾扣插舌63,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勾扣插舌63或相对鞋边扣带5垂直设置的横插舌64,具体参见图3、4。这种结构的插舌在安装时,将鞋边扣带5向鞋后稍移,使得鞋边扣带5左右两边的勾扣插舌63对准相应的扣孔并插入,然后推动左右两边的鞋边扣带5同时向鞋子前面方向移动,移动中勾扣插舌63的勾部62勾住第一扣孔22或第二扣孔12的孔缘。
[0038]实施例3:
[0039]实施例2中的勾扣插舌在安装时,需要同时按住同一侧的所有勾扣插舌63才能进行扣合动作,这就略显麻烦,为此,现提供第三种避免在凹部24位置鞋边扣带5左右脱离鞋底的结构是: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卡槽65的卡扣插舌66,所述鞋内底I或鞋大底2上设置有悬臂钩8与所述卡槽65扣接,卡槽65在第一扣孔22孔宽方向的侧壁上具有便于悬臂钩8退出卡槽65的开口 67,第一扣孔22或第二扣孔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扣插舌66加悬臂钩8的宽度之和,其中对应所述凹部24位置的插舌为卡扣插舌66,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卡扣插舌66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64。插舌6选用卡扣插舌66,在安装时,只需将卡扣插舌66对准相应扣孔推入即能实现扣接,不需要同时按住同一侧的所有插舌就能实现扣合动作,大大的提高了鞋子的组合装配效率。卡槽65在第一扣孔22孔宽方向的侧壁上具有便于悬臂钩8退出卡槽65的开口 67,第一扣孔22或第二扣孔12的宽度a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扣插舌66的宽度b加悬臂钩8的宽度c之和,即a彡b+c,这是为了便于拆卸,参见图9所示,当卡扣插舌66插入到扣孔时,如果不是在扣孔的最右边d位置,则卡扣插舌66会触碰到悬臂钩8并推动悬臂钩8挠曲变形,卡扣插舌66继续推进至悬臂钩8卡入到卡槽65中;当卡扣插舌66插入到扣孔时是在扣孔里的最右边d位置,参照图10所示,则卡扣插舌66插入到最尽后向左侧拉就会使得卡槽65与悬臂钩8相互扣住;当需要拆卸时,参见图11,只需将卡扣插舌66往右侧拉至卡槽65脱离悬臂钩8,然后将卡扣插舌66往外拉即可实现拆卸,拆装方便快捷有效。
[0040]实施例4:
[0041]第四种避免在凹部24位置鞋边扣带5左右脱离鞋底的结构是: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卡槽65的可解锁卡扣插舌68,所述鞋内底I或鞋大底2上设置有悬臂钩8与所述卡槽65扣接,卡槽65在第一扣孔22孔深方向的外侧壁具有解扣孔69,其中对应所述凹部24位置的插舌为可解锁卡扣插舌68,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可解锁卡扣插舌24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64。具体参见图12所示,当需要脱扣时,利用常见的如牙签、笔尖等作为解扣工具进入到解扣孔69挤逼悬臂钩8向上与卡槽65分离,同时将可解锁卡扣插舌68向扣孔外拉,即可完成与悬臂钩8的脱扣;显然,当具有解扣孔69时,鞋边扣带以及鞋帮上都会有开孔直通解扣孔69,开孔与解扣孔69 —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解扣通道。
[0042]实施例3和4中,卡扣插舌66、可解锁卡扣插舌68与悬臂钩8扣接的结构如图13所示。
[0043]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软性中间层3,鞋内底I上的弹性边与鞋大底2上的弹性边接触变形并相互压迫而隔离软性中间层3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利用大气压强将所述软性中间层3牢固粘贴吸附在鞋内底I和/或鞋大底2的光滑表面,使得鞋内底I和鞋大底2通过软性中间层3连接起来,摒弃了传统技术中鞋内底I和鞋大底2的中间大部分区域不连接或者通过魔术贴等的连接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鞋的鞋内底I和鞋大底2连接更加可靠牢固,不容易松垮,并且这种吸附连接结构由于软性中间层相对很薄,基本不会增加鞋底厚度,有利于组合鞋的多样化设计,特别是当需要拆卸时,解开鞋内底I和鞋大底2周缘的锁紧结构后,直接将鞋内底I和鞋大底2分离即可实现拆卸,装配时只需相互挤压弹性边4以隔离软性中间层3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即可,拆装方便快捷,满足组合鞋的拆装需求。
[0044]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包括独立设置的鞋内底和鞋大底,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由连接件锁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之间还设置有软性中间层,所述软性中间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为光滑表面,在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弹性边,鞋内底上的弹性边与鞋大底上的弹性边接触变形并相互压迫而隔离软性中间层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利用大气压强将所述软性中间层牢固粘贴吸附在鞋内底和/或鞋大底的光滑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上分别设置有鞋内底辅架和鞋大底辅架,所述弹性边设置在所述鞋内底铺架和鞋大底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中间层为透明中间层,软性中间层内附有发光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通过鞋边扣带锁紧固定,鞋边扣带围绕贴合在鞋大底的外周缘上,鞋边扣带上具有插舌,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扣孔,所述鞋内底上设置有第二扣孔,所述插舌插入到第一、二扣孔中而将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上表面靠近外周缘位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鞋内底上设置有凸起插入到该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二扣孔设置在所述凸起上且与所述第一扣孔重叠,每一所述插舌同时插入到所述第一、二扣孔中而与第一、二扣孔同时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二扣孔错位设置,每一所述插舌插入到第一扣孔或者第二扣孔中而与所述第一、二扣孔单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为相对鞋边扣带倾斜设置的斜插舌,所述第一、二扣孔为与所述斜插舌相适配的斜扣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勾部的勾扣插舌,所述勾扣插舌的勾部勾住所述第一扣孔或第二扣孔的孔缘,其中对应所述凹部位置的插舌为勾扣插舌,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勾扣插舌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卡槽的卡扣插舌,所述鞋内底或鞋大底上设置有悬臂钩与所述卡槽扣接,卡槽在第一扣孔孔宽方向的侧壁上具有便于悬臂钩退出卡槽的开口,第一扣孔或第二扣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扣插舌加悬臂钩的宽度之和,其中对应所述凹部位置的插舌为卡扣插舌,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卡扣插舌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的外周缘对应足弓部位具有凹部,所述插舌包括具有卡槽的可解锁卡扣插舌,所述鞋内底或鞋大底上设置有悬臂钩与所述卡槽扣接,卡槽在第一扣孔孔深方向的外侧壁具有解扣孔,其中对应所述凹部位置的插舌为可解锁卡扣插舌,其余位置的插舌为可解锁卡扣插舌或相对鞋边扣带垂直设置的横插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吸附连接结构的组合鞋,包括独立设置的鞋内底和鞋大底,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的周缘由连接件锁紧固定,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之间还设置有软性中间层,所述软性中间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为光滑表面,在所述鞋内底和鞋大底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弹性边,鞋内底上的弹性边与鞋大底上的弹性边接触变形并相互压迫而隔离软性中间层所在空间与外界空气,利用大气压强将所述软性中间层牢固粘贴吸附在鞋内底和/或鞋大底的光滑表面。本实用新型在满足组合鞋可拆装要求的同时,使得鞋内底与鞋大底连接可靠,不会增加鞋底厚度,便于组合鞋多样化设计。
【IPC分类】A43B13-28, A43B13-02
【公开号】CN204541020
【申请号】CN201520113677
【发明人】温卫国
【申请人】温卫国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文档序号 :
【 8831754 】
技术研发人员:温卫国
技术所有人:温卫国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温卫国
技术所有人:温卫国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