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

348次浏览
专利名称: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是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
现有的食用菌菌丝提纯方法,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食用菌制种指南》给出的方法具有代表性,这种方法是把菌种接入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菌丝逐渐向四周呈辐射状生长,提纯时把菌落中生长速度较为一致的前端部分用接种针切割,分点移接到新的培养基上,在适温下培养12小时后,在阳光下做目测记号,再借助显微镜用接种针挑取单根菌丝,继续转接培养,直到获得纯菌。该方法提纯菌丝带有很大盲目性,对提取的菌丝是优是劣无把握,在阳光下搞目测记录和在显微镜下挑取单根菌丝,操作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只能提纯,不能复壮。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丝提纯复壮的方法,它能够方便可靠地进行菌种提纯、复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用一个透明锥形塑料袋装入培养料,两端扎口灭菌冷却,把要提纯的菌丝接入大头培养料上,适温下培养,菌丝萌发,逐渐布满料面,并向小头延伸,优势较强的菌丝处于最前端,当菌丝长到尖端时,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尖端菌丝块,移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长成后即为纯菌种。实现本发明除上述之外,都是普通技术人员应掌握的,不再赘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减少制作培养基次数,省略了阳光下的目测和显微镜下的操作,避免了直接从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人工选优的盲目性,简单易行,方便可靠。比现有方法提高产量20%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所用锥形袋是由大头直径17cm,小头直径1cm,长度40cm的透明塑料袋制成,袋内装有培养料,两端扎口灭菌冷却待用,提纯时,把要提纯的菌丝接入大头培养料上,适温下培养,菌丝萌发,逐渐布满料面,并向小头方向延伸,经过15-20天菌丝长到小头的尖端,此时在无菌条件下挑取尖端菌丝块,移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长成后即为纯菌种。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其特征是把要提纯的菌种直接接入装有培养料的锥形袋大头的料面上,适温下培养,萌发的菌丝逐渐向小头延伸,当菌丝长到尖端时,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菌丝块移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长成后即为纯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其特征是所用锥形袋由透明塑料制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透明容器,形状为一头大一头小的锥形,大头直径一般为14-20cm,小头直径0.5-1cm,长度35-50cm为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方法,适合于各种食用菌的提纯复壮。提纯时把要提纯的菌种接到装有培养料的锥形袋大头一端料面上,当萌发的菌丝长到锥形袋小头尖端时,在无菌条件下挑取菌丝块,再进行无菌移接培养,长成后即为纯菌种。
文档编号A01G1/04GK1084345SQ93112120
公开日1994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1日
发明者史新洋 申请人:史新洋
文档序号 : 【 308336 】

技术研发人员:史新洋
技术所有人:史新洋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史新洋史新洋
一种新的呋喃丹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人工雾淞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