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

2025-04-08 12:20:01 55次浏览
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

本发明属于青头潜鸭生境恢复领域,具体涉及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1、青头潜鸭(aythyabaeri)隶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潜鸭属(aythya),历史上,青头潜鸭是分布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中国区域内的常见潜鸭,松嫩平原曾是其主要繁殖地。每年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翌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20世纪初还被发现在秋季大量迁徙到我国河北地区,但到了1980年代,种群下降到25000只以下。199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界定为易灭绝;2008年,被定义为濒临灭绝;2012年评估种群可能少于1000只,并升格为极度濒临灭绝;2014年,iucn针对青头潜鸭制定了国际单物种保护行动计划。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青头潜鸭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历史上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在中国东部、南部、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越冬(马敬能,2000)。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国际鸟盟估计其全球种群数量不超过1000只成熟个体,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多年未观测到成功繁殖。

2、2014年以后,在长江流域观测到青头潜鸭较大的越冬和繁殖种群。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上一直是青头潜鸭南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郑作新,1976)。近十年来虽然在国际上青头潜鸭受胁级别不断被调高,武汉地区还是时常有青头潜鸭的观测报告,并于2014年被发现在武汉童家湖地区成功繁殖。2017-2019年持续观测到青头潜鸭在黄陂区越冬和繁殖,繁殖期最大种群数量为127只、越冬期种群最大数量为306只。青头潜鸭在湖北的越冬季从每年10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三月上旬结束,青头潜鸭在越冬生境栖息的时间接近5个月。

3、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越冬季青头潜鸭一般在水域范围较大的天然湖泊和自然保护区活动,繁殖季则在人工养殖库塘(虾塘、藕塘)中栖息、繁衍。2021年仅观测到一处繁殖巢,其它均由于养殖功能变化而改变了原有的繁殖生境,且未见繁殖巢。由于人工养殖塘极不稳定,常会随市场行情的波动而转变,青头潜鸭繁殖生境也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给青头潜鸭的生存繁衍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4、因此,栖息生境的不断被破坏是影响青头潜鸭种群维持和恢复的关键因素,在研究和明确青头潜鸭越冬季和繁殖季生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境的保护和人工修复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旨在人工构建适宜青头潜鸭越冬的生境,促进青头潜鸭种群恢复。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包括如下内容:

3、s1.青头潜鸭越冬生境主体设计:生境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大型水体,大型水体为大型湖泊或水流平缓的河流等,且大型水体周边分布有至少一个大型鱼塘、几个中小型湖泊和鱼塘以及一些藕塘、虾塘;

4、s2.青头潜鸭越冬生境食物源设计:在大型水体和中小型湖泊近岸浅水域内种植包括莲藕、萍蓬草和芡实在内的水生植物,并可利用现有生境内的藕塘、虾塘及其他未养殖塘补种上述水生植物,越冬时保留植物体;大型鱼塘和中小型鱼塘冬季捕捞结束后,不干塘(水深约40-70cm),成为补充食源区;在湖泊或河流近岸水域、藕塘中人工投放螺和虾苗,作为越冬季补充食物源;

5、s3.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水位控制:越冬期间主要栖息生境的开阔水面水深应在100cm以上。主要栖息生境是指河流、湖泊、藕塘、虾塘的开阔水面,不包括取食区域,取食区域水位比较浅。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进一步的具体选择或更优选择。

7、具体的,s1中大型湖泊面积在400公顷以上,中小型湖泊单个面积在40顷以上,大型湖泊和中小型湖泊均以开阔水面为主,大型鱼塘面积在40公顷以上,中小型鱼塘单个面积在10公顷以上,其他藕塘、虾塘面积大小均可,不做要求。

8、具体的,各中小型湖泊位于大型湖泊或河流的周边且相邻集中布局在一起,中小型湖泊与大型湖泊或河流之间距离不超过1km。

9、具体的,大型鱼塘与大型湖泊或河流之间的距离在1-2km,各中小型鱼塘与大型湖泊或河流、中小型湖泊的距离均在1-2km且相互分散,中小型鱼塘与大鱼塘之间的距离在5-10km。

10、具体的,大型湖泊或河流、中小型湖泊、大鱼塘和中小型鱼塘位于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包括武汉地区、鄂州地区、荆州地区和潜江地区。

11、具体的,s2中的水生植物还包括茭白、狭叶香蒲、荆三棱、长芒稗、水蓼、菱、泽泻、合萌和茨藻的一种或多种。

12、优选的,s3中越冬期间主要栖息生境的开阔水面水深应在140cm以上。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对武汉市青头潜鸭生境和食性的调查研究,明确了青头潜鸭的生境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据此方法能够为青头潜鸭构建适宜的越冬生境,保证其能够顺利越冬,为青头潜鸭种群恢复起到示范推广效应。



技术特征:

1.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大型湖泊面积在400公顷以上,中小型湖泊单个面积在40顷以上,大型湖泊和中小型湖泊均以开阔水面为主,大型鱼塘面积在40公顷以上,中小型鱼塘单个面积在10公顷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中小型湖泊位于大型湖泊或河流的周边且相邻集中布局在一起,中小型湖泊与大型水体之间距离不超过1k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型鱼塘与大型湖泊或河流之间的距离在1-2km,各中小型鱼塘与大型湖泊或河流、中小型湖泊的距离均在1-2km且相互分散,中小型鱼塘与大鱼塘之间的距离在5-10k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型湖泊、中小型湖泊、大鱼塘和中小型鱼塘位于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包括武汉地区、鄂州地区、荆州地区和潜江地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的水生植物还包括茭白、狭叶香蒲、荆三棱、长芒稗、水蓼、菱、泽泻、合萌和茨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越冬期间主要栖息生境的开阔水面水深应在140cm以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其包括如下内容:S1.越冬生境主体设计:生境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大型水体,且大型水体周边分布有大型鱼塘、中小型湖泊和鱼塘以及藕塘、虾塘;S2.越冬生境食物源设计:在大型水体近岸浅水域内种植包括莲藕、萍蓬草和芡实在内的水生植物,越冬时保留植物体;鱼塘冬季捕捞结束后成为补充食源区;S3.越冬生境水位控制:越冬期间主要栖息生境的开阔水面水深应在140cm以上,最低不低于100cm。本发明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青头潜鸭的生境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头潜鸭越冬生境恢复重建方法,据此方法能够为青头潜鸭构建适宜的越冬生境,保证其顺利越冬,为青头潜鸭种群恢复起到示范推广效应。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荣,李鹏,吴志刚,颜军,林马勇,肖之炎,谢鸿,明亮,汪芳玲,王凯旋,李亚宁,董新宇,严岩,常天昊,刘莹莹,李小惠,陈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
文档序号 : 【 39266749 】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荣,李鹏,吴志刚,颜军,林马勇,肖之炎,谢鸿,明亮,汪芳玲,王凯旋,李亚宁,董新宇,严岩,常天昊,刘莹莹,李小惠,陈辰
技术所有人:华中农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徐永荣李鹏吴志刚颜军林马勇肖之炎谢鸿明亮汪芳玲王凯旋李亚宁董新宇严岩常天昊刘莹莹李小惠陈辰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驱蚊蚊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实验用土的微量元素添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