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定量下料装置及使用该定量下料装置的投饵机的制作方法

54次浏览
构图;
[0024]图4为本发明的投饵机中控制器的稳压模块的电路图;
[0025]图5为本发明的投饵机中控制器的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0026]图6位本发明的投饵机中控制器的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0027]图7为本发明的投饵机中控制器的红外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定量下料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如图1、图2(a)-图2 (d)所示,一种定量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料筒1、第二料筒2、第一控制门3和第二控制门4 ;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均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结构,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同轴设置;第一料筒I的外径小于第二料筒2的内径,第一料筒I的高度大于第二料筒2的高度;第一料筒I的下部伸入第二料筒2内且可相对于第二料筒2上下移动,第一料筒I的下部外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一凸缘11,第一凸缘11的下端面与第一料筒I的下端面平齐,第一凸缘11的外侧面与第二料筒2的内侧面贴合;第二料筒2的上部内侧向内延伸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凸缘21,第二凸缘21的上端面与第二料筒2的上端面平齐,第一料筒I的外侧面与第二凸缘21的内侧面贴合;第一控制门3用于将第一料筒I的上开口封闭和打开,第二控制门4用于将第二料筒2的下开口封闭和打开。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门3的前端面31为圆弧面,第一控制门3的前端面31与第一控制门3的上端面32的连接处以及第一控制门3的前端面31与第一控制门3的下端面33的连接处均倒圆角,第二控制门4的前端面41为圆弧面,第二控制门4的前端面41与第二控制门4的上端面4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控制门4的前端面41与第二控制门4的下端面43的连接处均倒圆角。
[0031]本实施例中,定量下料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控制门3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控制门4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一联轴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丝杆螺母连接,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安装在第一控制门3上;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母和第二联轴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安装在第二控制门4上。
[0032]本实施例的定量下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确定下料的质量,然后根据饵料的比重确定下料的质量所对应的下料的体积,根据下料的体积调整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轴向的相对位置,使其容纳的饵料的体积与下料的质量相匹配,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控制门4直线移动将第二料筒2下开口封闭,将饵料从第一料筒I的上开口处装入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内,装料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控制门3直线移动将第一料筒I的上开口封闭,当定量下料装置移动至投料处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控制门4直线移动将第二料筒2下开口打开,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内的饵料落下实现投料。
[0033]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定量下料装置的投饵机,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投饵机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使用上述定量下料装置的投饵机,包括支架5、储料斗6、下料斗7、定量下料装置和控制器,储料斗6安装在支架5上方,储料斗6的出料口与下料斗7的进料口连接,定量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料筒1、第二料筒2、第一控制门3和第二控制门4 ;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均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结构,第一料筒I和第二料筒2同轴设置;第一料筒I的外径小于第二料筒2的内径,第一料筒I的高度大于第二料筒2的高度;第一料筒I的下部伸入第二料筒2内且可相对于第二料筒2上下移动,第一料筒I的下部外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一凸缘11,第一凸缘11的下端面与第一料筒I的下端面平齐,第一凸缘11的外侧面与第二料筒2的内侧面贴合;第二料筒2的上部内侧向内延伸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凸缘21,第二凸缘21的上端面与第二料筒2的上端面平齐,第一料筒I的外侧面与第二凸缘21的内侧面贴合;第一控制门3用于将第一料筒I的上开口封闭和打开,第二控制门4用于将第二料筒2的下开口封闭和打开;第一控制门3和第二控制门4分别于控制器连接,下料斗7的出料口位于第一料筒I的上开口的正上方。
[0035]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门3的前端面31为圆弧面,第一控制门3的前端面31与第一控制门3的上端面32的连接处以及第一控制门3的前端面31与第一控制门3的下端面33的连接处均倒圆角,第二控制门4的前端面41为圆弧面,第二控制门4的前端面41与第二控制门4的上端面4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控制门4的前端面41与第二控制门4的下端面43的连接处均倒圆角。
[0036]本实施例中,定量下料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8、用于驱动第一控制门3的第一驱动机构9和用于驱动第二控制门4的第二驱动机构10,第一驱动机构9包括第一电机91、第一丝杆92、第一丝杆螺母93和第一联轴器,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92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第一丝杆92与第一丝杆螺母93连接,第一丝杆螺母93固定安装在第一控制门3上;第二驱动机构10包括第二电机101、第二丝杆102、第二丝杆螺母103和第二联轴器,第二电机101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102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二丝杆102与第二丝杆螺母103连接,第二丝杆螺母103固定安装在第二控制门4上,第一电机91和第二电机101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一电机91安装在支架5上,投饵机还包括升降机构8,升降机构8用于驱动第二料筒2上下移动,升降机构8包括第三电机81、升降台82和安装在支架5上的滑轨83,第三电机81用于驱动升降台82沿滑轨83上下移动,第二电机101和第二料筒2分别安装在升降台82上。
[0037]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稳压模块、控制模块、电路结构相同的三个电机驱动模块和电路结构相同的三个红外检测模块,三个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为第一电机驱动模块、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和第三电机驱动模块,三个红外检测模块分别为用于检测第一控制门3位置的第一红外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控制门4位置的第二红外检测模块和用于检测升降台82位置的第三红外检测模块,稳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第一电机驱动模块、第二电机驱动模块、第三电机驱动模块、第一红外检测模块、第二红外检测模块和第三红外检测模块连接,第一红外检测模块、第二红外检测模块和第三红外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电机驱动模块、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和第三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第一电机驱动模块与第一电机91连接,第二电机驱动模块与第二电机101连接,第三电机驱动模块与第三电机81连接。
[0038]如图4所不,稳压模块包括型号为7805的稳压芯片Ul、第一开关S1、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稳压芯片Ul的第I脚、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一开关SI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SI的另一端接入外部电源,外部电源提供12V直流电压,稳压电源的第3脚、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稳压模块的输出端,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电压VCC,稳压芯片Ul的第2脚、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0039]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包括型号为STC12C5A60S2的控制芯片U2、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晶振Y1、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l和喇叭LSI ;第一二极管Dl为光电二极管,控制芯片U2的第I脚、第一电阻Rl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2的第40脚均与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关S2接地;控制芯片U2的第2脚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喇叭LSl的一端连接,喇叭LSl的另一端
文档序号 : 【 8480680 】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伟,胡海刚,张刚,董凯,尹兵宽,王龙飞
技术所有人:宁波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张林伟胡海刚张刚董凯尹兵宽王龙飞宁波大学
一种青蟹的活体运输方法 一种基于弹射原理的距离可控式联动分批鱼料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