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软腐病的方法

2025-04-27 09:40:02 89次浏览
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软腐病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十字花科作物病害防治,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软腐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十字花蔬菜软腐病俗称烂疙瘩、烂葫芦、腐烂病、水烂病等,全世界以及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但以白菜产区危害最重,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以外,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葱,洋葱,黄瓜,莴苣,胡萝卜,芹菜等也可被害。此病危害期长,无论在田间,室内,储运中或市场上均可发现。严重时在田间可造成白菜成片无收,在室内可使全窖白菜腐烂。

2、十字花科软腐病是由欧文氏细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性病害,通常在秋季萝卜、白菜生长中后期发生,尤其是下过一场较大的雨后,这时候雨水打到地面,带着小石子或者土壤中较硬的物质反溅到白菜、萝卜等作物上,一方面造成微伤口,一方面把土壤中的细菌带到植物组织上,软腐病就此发生,因此十字花科的软腐病多从伤口部位开始发病,初呈浸润半透明状,以后病部发展成明显的水浸状,表皮下陷,上面有污白色的细菌溢脓。病部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粘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这种恶臭是软腐细菌分解细胞组织后由乘机侵入的其它细菌分解后蛋白质所产生的物质所致。目前防治软腐病的方法大多采用化学药剂,如常见的噁霜嘧铜菌酯,代森锰锌,但是上述药剂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在高温和强紫外线光下活性成分转化速率过快,导致发生药害,此外农户种植方式较为传统,大肥大水猛药的粗放式管理仍然存在,导致了化学投入品的不当使用,既难以保证十字花科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还导致耐药性逐年增加,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防治十字花科软腐病的方法,达到化药减施,高效防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十字花科软腐病的方法,达到化药减施,高效防治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软腐病的方法,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种植作物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施入基肥;

5、对土壤的消毒杀菌方法优选消毒后土壤ph不高于7.5的消毒方法,如常见的高温曝晒、多菌灵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施入的基肥可以选用常见的腐熟有机肥或者复合肥等;

6、(2)作物定植后7-10天内,采用农用链霉素3000倍稀释液进行喷施;

7、十字花科作物定植后为了防止软腐病的发生,采用低浓度的农用链霉素提前对作物全株进行喷施预防严重软腐病的发生,导致减产或绝收,同时联合后期保护剂的使用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达到化学减施,高效防治的目的;

8、(3)作物定植后15-20天内,采用保护剂喷施于作物基部;

9、(4)作物定植后20天以上,采用保护剂喷施于作物全株。

10、以十字花科白菜为例,软腐病在幼苗期通常发病不严重,潜伏侵染难以提前预知,通常从莲座期开始发病,一旦发病则病情严重或者经潜伏繁殖后可能在贮藏期发病,造成储藏损失。因此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从定植第15-20天开始喷施保护剂,此时仅喷施于作物基部,防止作物生育期内病菌从基部延续至全株,当定植20天后,此时将保护剂喷施于全株,此时作物逐渐长大,茎秆部位长出,不仅可以防治软腐病还可以对作物进行保护,防止因伤口造成的病菌入侵,进而抑制软腐病的发病。

11、进一步,所述作物定植20天以上时,按照1-2次/20天的频率进行喷施。正常天气情况下,以1次/20天的频率进行喷施,但是若遇到雨水偏多的天气,则按照1次/10天的频率进行喷施。

12、进一步,所述种植作物为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时避免单一蔬菜作物连种。

13、优选地,本发明的十字花科蔬菜优选为冬春季上市的甘蓝、萝卜、青菜头、儿菜、瓢白、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且在种植时需要避免同一品种蔬菜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地块上,避免连种。

14、进一步,本发明所采用的保护剂包括以下原料:

15、车前籽胶、甲基纤维素、丁香酚、苦参碱、环氧大豆油、栲胶、氯化钠、大豆分离蛋白。

16、进一步,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7、(1)在环氧大豆油中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制成乳化液;将栲胶加水混合制成栲胶溶液;

18、(2)于水中加入车前籽胶、甲基纤维素,缓慢加热至85-90℃保持恒温,搅拌反应15-30min后加入乳化液,继续反应30-45min后停止加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搅拌均匀,当降低温度至40-45℃时恒温,加入氯化钠制成的氯化钠溶液和栲胶溶液,继续搅拌15-20min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苦参碱、丁香酚,得到保护剂原剂;

19、(3)将保护剂原剂中加入适量的水稀释分散均匀后得到保护剂。

20、进一步,所述车前籽胶与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0.3-0.4)。

21、进一步,所述车前籽胶与栲胶、大豆分离蛋白、环氧大豆油的质量比为(1-2):(0.1-0.15):(0.1-0.2):(0.1-0.2)。

22、进一步,所述氯化钠与环氧大豆油的质量比为1:2.5。

23、进一步,所述苦参碱和丁香酚添加的总量与车前籽胶的质量比为(0.1-0.3):1。苦参碱和丁香酚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其比例优选质量比为1:1。

24、软腐病主要由作物伤口侵入导致的,伤口主要分自然裂口、虫伤、病痕及机械伤等,久旱遇雨,或蹲苗过度,浇水过量也会造成伤口而发病,因此本发明的防治思路主要是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在种植前期,采用链霉素初步防治后,然后再采用保护剂对植株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车前籽胶粘度较高,但其水结合能力差,持水能力低,所以易水化,难以成膜,而甲基纤维素成膜性好,但是甲基纤维素成膜后阻隔能力过强,导致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减弱,阻碍水分、气体的传递进而导致了作物生长受限,同时该甲基纤维素膜难以阻止如雨水溅起的小石子或者土壤中较硬的物质带来的机械损伤,因此本发明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保护剂进行了改进。

25、本发明的保护剂喷施后需要快速于植物表面成膜,且该膜具有良好的杀菌性、通透性和韧性,本发明利用环氧大豆油、大豆分离蛋白对车前籽胶和甲基纤维素进行改性,可以加快成膜速度以及增加膜的通透性,同时由于甲基纤维素难以与水化后的车前籽胶混合均匀稳定成膜,因此采用乳化后的环氧大豆油与溶胀后的车前籽胶和甲基纤维素混合,使两者充分与环氧大豆油接触反应,改善甲基纤维素与车前籽胶相容性同时以及改善膜的韧性。当大豆蛋白和环氧大豆油协同对形成的凝胶网络结构进行调控后,加入的氯化钠溶液利用无机盐破乳法将未结合凝胶的乳化环氧大豆油逐渐油水分离,同时利用栲胶溶液的盐析作用将大豆蛋白析出,避免过量且长时间被包裹于凝胶中反而导致膜的性能降低,分离残留的大豆蛋白和环氧大豆油残留于保护剂中,当保护剂被喷施于植株上时进一步改善膜成膜性能和降低吸水性。而加入的苦参碱和丁香酚属于常见的植物源杀菌剂,加入到保护剂中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进一步防止保护剂喷施后病虫害的侵入。

26、进一步,所述作物定植15-20天内,保护剂原剂稀释10-50倍后使用;所述作物定植20天以上时,保护剂原剂稀释5-40倍后使用。

27、若该土地为软腐病常发地块,优选高浓度喷施,若为稀发地块,喷施浓度可稍低。当作物定植前期,植株通常还未感染病菌且才进行了农用链霉素喷施,所以使用保护剂浓度可以稍低,当作物定植20天以后,快进入发病高峰期,因此需要提高喷施浓度。喷施时需要注意避开雨天。

28、有益效果:

29、本发明公开的防治十字花科作物软腐病的方法按照化药减施的目的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选用植物源杀菌剂结合保护剂形成保护膜的思路来防治软腐病,防治效果良好,软腐病发病率低。

文档序号 : 【 39260033 】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雄,李姗蓉,况觅,夏玉先,谢佳沁,罗雪峰,彭翎凌,李玉芳
技术所有人:重庆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彭国雄李姗蓉况觅夏玉先谢佳沁罗雪峰彭翎凌李玉芳重庆大学
一种便于调节喷头间距的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含有雷公藤的卫生杀虫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