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生态礁体排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5-04-30 16:40:02 396次浏览
一种生态礁体排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态工程和海岸带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礁体排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牡蛎礁是由活体牡蛎、死亡牡蛎的壳及其它礁区生物共同堆积组成的聚集体。它能消减海浪能、减少岸线侵蚀,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风暴带来的洪水灾害。其护滩促淤的效果也为盐沼湿地的生长提供了合适条件。另外,牡蛎礁会随着海平面上升而向上方生长,增强了海岸线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牡蛎礁越来越多地被作为自然基础设施的一种,应用于海岸带防护与生态岸线的建设项目中。

2、目前国内外关于修复牡蛎礁的相关技术仍旧相对匮乏。以专利号cn216674319u代表的采用固定绳将礁体单体固定于固定杆上组装而成大面积单个牡蛎礁体,此方法中固定杆在滩面冲刷、或者较大波浪和潮流冲击下容易失去稳定,并且停留于单个牡蛎礁体增殖层面,未构建以多个礁体为单位的牡蛎礁群体。以专利号为cn 219653629 u代表的利用砌块之间的装配组件保证稳定性、利用将礁体设置成圆弧型,并开多个孔洞进行消浪,此方法礁体为异型块体,制作难度高,且生物附着面积较小,

3、因此,目前亟需研发一种稳定性好、附着面积大、消浪效果好、制作安装方便的牡蛎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礁体排及其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生态礁体排,包括:

4、底排、砂肋袋体、多个礁体及联接绳,所述底排设于最下方,所述砂肋袋体设于所述底排的四周并与所述底排连接,所述多个礁体设于所述底排上,所述多个礁体通过所述联接绳串联。

5、可选地,所述底排为机织布或编织布与无纺布的复合土工布,所述机织布或编织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230g/m2,所述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150g/m2。

6、可选地,所述砂肋袋体采用机织布或编织布制成,袋口的直径0.3m~0.5m,内部充填砂,冲灌率80%~85%。

7、可选地,所述礁体为混凝土预制结构。

8、可选地,所述礁体包括底座和柱体,所述底座为长方体,所述底座中心设置空心圆孔;所述底座四个角各布置一个柱体,每一所述柱体中心布置一根钢筋,钢筋插入所述底座0.3m,且所述柱体顶部设置凹槽。

9、可选地,所述凹槽上挂若干个附有牡蛎苗的袋装贝壳。

10、可选地,所述联接绳包括与底座共同浇筑后形成整体的内连接绳和外联接绳,内联接绳埋设于所述底座并向外延伸出端头,所述外联接绳将相邻礁体的端头串联。

11、可选地,所述内联接绳至少为四个,所述四个内联接绳按十字型排布于所述底座上且向底座四边延伸出来端头,通过外联接绳将相邻的礁体端头连接。

12、一种生态礁体排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一:陆上加工完成底排和礁体,砂肋袋体直接缝制在底排上;

14、步骤二:搬运底排至铺设位置,通过测量放样准确进行底排的摊铺,摊铺时机织布或编织布在上,无纺布在下,力求平整,并在横向应有所松弛,张力不可过紧,底排可有效防护滩面冲刷侵蚀;

15、步骤三:底排铺设完成后及时对砂肋袋体进行充灌压载,防止软体排被水流、风浪袭击而导致移位,砂肋充灌砂应确定充灌砂质量,充灌时砂肋袋体一端充灌,另一端应有排水口,充灌率80%;

16、步骤四:将礁体均匀间隔安放于底排上,礁体之间间隔0.5m,礁体可根据施工条件单个安放,或者多个串联后同时安放;

17、步骤五:将所有礁体利用外联接绳串联,增强整体性,能抵抗波浪和潮流的冲击,凹槽上挂若干个附有牡蛎苗的袋装贝壳,进一步增加了牡蛎的附着面积。

1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生态礁体排制作安装方便,可有效防护滩面冲刷侵蚀,礁体为混凝土结构,自重大,强度高,且通过联接绳串联后整体性更好,能抵抗波浪和潮流的冲击,礁体中部空心结构,四周竖着圆柱,表面积大且具有粗糙度,为牡蛎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庇敌、栖息的环境,便于其生长繁殖,礁体柱体除可以消浪弱流外,其顶部的凹槽上还可挂若干个附有牡蛎苗的袋装贝壳,进一步增加了牡蛎的附着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排、砂肋袋体、多个礁体及联接绳,所述底排设于最下方,所述砂肋袋体设于所述底排的四周并与所述底排连接,所述多个礁体设于所述底排上,所述多个礁体通过所述联接绳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排为机织布或编织布与无纺布的复合土工布,所述机织布或编织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230g/m2,所述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15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肋袋体采用机织布或编织布制成,内部充填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为混凝土预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包括底座和柱体,所述底座为长方体,所述底座中心设置空心圆孔,所述底座四个角各布置一个柱体,每一所述柱体中心布置一根钢筋,钢筋插入所述底座中,且所述柱体顶部设置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上挂若干个附有牡蛎苗的袋装贝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绳包括与底座共同浇筑后形成整体的内连接绳和外联接绳,内联接绳埋设于所述底座并向外延伸出端头,每一所述外联接绳将相邻礁体的端头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礁体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联接绳至少为四个,所述四个内联接绳按十字型排布于所述底座上且向底座四边延伸出来端头,通过外联接绳将相邻的礁体端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礁体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生态礁体排及施工方法,包括:底排、砂肋袋体、多个礁体及联接绳,所述底排设于最下方,所述砂肋袋体设于所述底排的四周且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礁体设于所述底排上,所述多个礁体通过所述联接绳串联,所述礁体设有空心圆孔。本发明的生态礁体排制作安装方便,可有效防护滩面冲刷侵蚀,礁体为混凝土结构,自重大,强度高,且通过联接绳串联后整体性更好,能抵抗波浪和潮流的冲击,礁体中部空心结构,四周竖着圆柱,表面积大且具有粗糙度,为牡蛎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庇敌、栖息的环境,便于其生长繁殖,礁体柱体除可以消浪弱流外,其顶部的凹槽上还可挂若干个附有牡蛎苗的袋装贝壳,进一步增加了牡蛎的附着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房勇,李正,陈海英,董永福,欧阳凯,戴禹杭,杨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
文档序号 : 【 39261764 】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房勇,李正,陈海英,董永福,欧阳凯,戴禹杭,杨森
技术所有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田鹏房勇李正陈海英董永福欧阳凯戴禹杭杨森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邮轮景观用绿植灌溉保湿系统及方法 一种便于后续移植林业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