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包括驱动电路和LED光源模组(5),其中,驱动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均连接有两块导电电极片,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与LED光源模组(5)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同时适用于单端和双端供电,便于推广应用,且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若采用双端供电能避免出现线路短路的现象,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LED光源的照明产品具有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等性能,其发展迅速。作为LED光源的照明产品的一种,LED日光灯管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节能灯管,其供电结构受限于传统节能灯管的灯盘结构,为了将LED日光灯管与传统的灯盘供电兼容,LED日光灯管外形和供电接口与传统节能灯管相同。
[0003]在实际的应用中,LED日光灯管需要设计为单端供电或双端供电方式,同时要将传统的日光灯管灯盘内部走线也要进行更改为单端或双端供电。目前市面上的LED日光灯管的灯盘既有单端供电也有双端供电,如果灯盘是采用双端供电,购买的LED日光灯管采用单端供电,当将LED日光灯管接入灯盘时,LED日光灯管不工作,因此在购买LED日光灯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供电方式。现有LED日光灯管采用双端供电时易将LED日光灯管中每个端口的两个供电针脚短接在一起,这会导致短路,直接烧毁灯盘,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应用时既适用于单端供电的灯盘,又适用于双端供电的灯盘,且其采用双端供电方式时能避免短接,进而能避免线路短路造成灯盘损坏。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包括驱动电路和LED光源模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均连接有两块导电电极片,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与LED光源模组连接。其中,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为正负输入端,驱动电路正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的数量为两块,驱动电路负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的数量也为两块,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电极片总共的数量为四块。
[0006]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还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电电极片通过连接在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驱动电路连接,每个整流单元的每个输入端对应连接一块导电电极片。因整流单元设有两个输入端,如此,每个整流单元连接的导电电极片的数量为两块。
[0007]作为优选,所述整流单元为桥式整流电路。
[0008]在整流单元将输入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后,为保证对LED光源模组的驱动,所述驱动电路为恒流驱动电源。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路为交流驱动电源。其中,驱动电路采用交流驱动电源,则本实施方式中不包括整流单元。[0010]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还包括两个灯头,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分成两组导电电极片组,每组导电电极片组均包括一块与驱动电路正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和一块与驱动电路负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两组导电电极片组分别固定在两个灯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灯头对导电电极片的固定,使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更加方便;在本实用新型设有整流单元时,每个整流单元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为一组导电电极片组。
[0011]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还包括两个灯盘支架,所述灯头接入灯盘支架内。
[0012]为了便于外接电源,所述灯盘支架均设有两根接入导线,所述灯头通过导电电极片组接入灯盘支架内,所述灯盘支架内接入的导电电极片组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别与该灯盘支架内两根接入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若采用单端供电,将任意一个灯头接入一个灯盘支架内即可,若采用双端供电,则将两个灯头分别接入两个灯盘支架内。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中LED光源模组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LED光源模组由单颗低压LED光源构成。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LED光源模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LED光源模组采用COB封装的高压LED模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电路和LED光源模组,其中,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均连接有两块导电电极片,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与LED光源模组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在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若灯盘采用单端供电,将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的一块导电电极片和驱动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的一块导电电极片分别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并由市电为驱动电路提供脉动电流,保证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若灯盘采用双端供电,将驱动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别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将驱动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也分别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并由市电为两块连接火线的导电电极片提供一个脉动电流,并由驱动电路驱动LED光源模组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如此,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单端供电的灯盘,也适用于双端供电的灯盘。
[0016](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端供电时驱动电路正输入端或负输入端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别接市电的零线和火线,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接市电的零线具有两条线路,接市电的火线也具有两条线路,如此,即使断开一条线路也不会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造成影响。
[0017](3)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端供电时使连接市电火线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布于同一侦牝并使连接市电零线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布于同一侧,如此能避免短接,进而能避免线路短路造成灯盘损坏,消除了线路短接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未设置灯盘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灯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第一灯盘支架,2、第二灯盘支架,3、第一灯头,4、第二灯头,5、LED光源模组,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包括驱动电路和LED光源模组5,其中,LED光源模组5由单颗低压LED光源构成或采用COB封装的高压LED模组。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为交流驱动电源,其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入端分别为正负输入端,驱动电路的正负输入端均连接有两块导电电极片,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与LED光源模组5连接。
[0025]本实施例应用时,若灯盘采用单端供电,将驱动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的一块导电电极片和驱动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的一块导电电极片分别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并由市电为驱动电路提供脉动电流,保证本实施例正常工作;若灯盘采用双端供电,将驱动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别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将驱动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也分别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并由市电为两块连接火线的导电电极片提供一个脉动电流,并由驱动电路驱动LED光源模组来保证本实施例的正常工作。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整流单元,且本实施例采用的驱动电路为恒流驱动电源。其中,整流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整流单元为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单元的数量为两个,导电电极片通过连接在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驱动电路连接,每个整流单元的每个输入端对应连接一块导电电极片。
[0028]两个整流单元分别为第一整流单元和第二整流单元,其中,第一整流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及第四二极管D4,第二整流单元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及第八二极管D8。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二极管Dl、第二二极管D2、第五二极管D5及第六二极管D6四者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七二极管D7及第八二极管D8四者的正极连接,驱动电路的正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Dl、第二二极管D2、第五二极管D5及第六二极管D6四者的负极连接,驱动电路的负输入端与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七二极管D7及第八二极管D8四者的正极连接。第一整流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l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负极之间的线路上,第一整流单元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正极与第四二极管D4负极之间的线路上;第二整流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五二极管D5正极和第七二极管D7负极之间的线路上,第二整流单元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正极与第八二极管D8负极之间的线路上。
[0029]本实施例应用时若通过第一整流单元单端供电,将第一整流单元中接入第一二极管Dl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负极之间线路的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连接市电的火线,将第一整流单元中接入第二二极管D2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负极之间线路的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连接市电的零线,经过第一整流单元整流后为驱动电路提供脉动的直流电,来驱动本实施例正常工作;若通过第二整流单元单端供电,将第二整流单元中接入第六二极管D6正极和第八二极管D6负极之间线路的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连接市电的火线,将第二整流单元中接入第五二极管D5正极和第七二极管D7负极之间线路的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连接市电的零线,经过第二整流单元整流后为驱动电路提供脉动的直流电,来驱动本实施例正常工作。
[0030]本实施例应用时若采用两端供电,将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接入市电的火线、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接入市电的零线,或者将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接入市电的零线、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接入市电的火线。市电经过第一整流单元和第二整流单元构成的整流电路,给驱动电路提供一个脉动的直流电,并由驱动电路驱动LED光源模组5工作。本实施例应用时即使出现第一整流单元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市电零线或火线接通,或者第二整流单元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市电零线或火线接通,也可保证本实施例中电流流通,并为驱动电流提供一个脉动的直流电,如此,进一步保证本实施例应用时能正常工作。
[0031]实施例3
[0032]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灯头和两个灯盘支架,两个灯盘支架为第一灯盘支架I和第二灯盘支架2,两个灯头为第一灯头3和第二灯头4,其中,驱动电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分成两组导电电极片组,每组导电电极片组均包括一块与驱动电路正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和一块与驱动电路负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两组导电电极片组分别固定在第一灯头3和第二灯头4上。在本实施例设有整流单元时,每个整流单元连接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即为一组导电电极片组。灯盘支架设有两根接入导线,灯头通过导电电极片组接入灯盘支架内,灯盘支架内接入的导电电极片组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别与该灯盘支架内两根接入导线连接。如此,本实施例应用时通过灯盘支架内两根导线连接市电的火线或零线,接线便捷。
[0033]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若采用单端供电,则将第一灯头3或第二灯头4接入外接市电的灯盘支架即可;若采用双端供电,则将第一灯头3接入第一灯盘支架I或第二灯盘支架2内,第二灯头4则接入第一灯头3未接入的灯盘支架内。
[00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LED光源模组(5),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均连接有两块导电电极片,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与LED光源模组(5)连接;还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电电极片通过连接在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驱动电路连接,每个整流单元的每个输入端对应连接一块导电电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为桥式整流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恒流驱动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交流驱动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灯头,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分成两组导电电极片组,每组导电电极片组均包括一块与驱动电路正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和一块与驱动电路负输入端连接的导电电极片,两组导电电极片组分别固定在两个灯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灯盘支架,所述灯头接入灯盘支架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盘支架均设有两根接入导线,所述灯头通过导电电极片组接入灯盘支架内,所述灯盘支架内接入的导电电极片组的两块导电电极片分别与该灯盘支架内两根接入导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模组(5)由单颗低压LED光源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单双端供电的LED日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模组(5)采用COB封装的高压LED模组。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734877SQ201320768559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杨冕, 田栋, 李东明 申请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8086675 】
技术研发人员:杨冕,田栋,李东明
技术所有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杨冕,田栋,李东明
技术所有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