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土工膜及其制备方法
[0043] 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 920g/cm3,型号DFDA704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生产;
[0044] 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 949g/cm3,型号6380M,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齐鲁分公司生产;
[0045] 抗氧剂:巴斯夫股份公司的抗氧剂B225,为四[β _(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 丙酸]季戊四醇酯与三(2,4_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复配物。
[0046] 导电炭黑母粒:导电炭黑,浓度46%,北京益三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
[0047] 炭黑母粒:颜料炭黑,浓度46%,北京益三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
[0048] 色母粒:ΡΕ色母粒,颜料氧化铬绿,浓度30%,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
[0049] 性能测试标准及所用仪器:
[0050] 拉伸屈服强度:按GB/T17643-2011标准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Zwick公司Ζ020型 拉伸试验机;
[0051] 拉伸断裂强度:按GB/T17643-2011标准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Zwick公司Ζ020型 拉伸试验机;
[0052] 拉伸屈服伸长率:按GB/T17643-2011标准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Zwick公司Ζ020 型拉伸试验机;
[0053] 断裂伸长率:按GB/T17643-2011标准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Zwick公司Ζ020型拉 伸试验机;
[0054] 耐环境应力开裂:按GB/T17643-2011标准测试,测试仪器为日本东京理化器械株 式会社HBS-1200型恒温水箱。
[0055] 表面电阻率:按照GB/T1410-2006标准测试,测试仪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4339Β高电阻测试仪。
[0056] 实施例I
[0057] 1)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导电炭黑按照47. 5:37. 5:15 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钟,作为导电层的预混料;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 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炭黑色母按照80:17:1:2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 3分钟,作为抗老化层的预混料;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色 母粒按照80:17:1:2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钟,作为颜色层的预混料。
[0058] 2)将步骤1)得到的各层预混料分别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螺杆转速 为200转/分,挤出温度在180?200°C之间,分别得到本发明的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 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
[0059] 3)将制得的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在三层共挤吹塑设备 上吹塑成型,制成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中内层为导电层,厚度为0.080mm;中间层为抗 老化层,厚度为I. 8mm ;外层为颜色层,厚度为0. 12mm。将制得的聚乙烯土工膜经过冲裁制 成标准样条,按照上述测试条件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0060] 实施例2
[0061] 1)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导电炭黑按照25:25:50的重 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钟,作为导电层的预混料;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 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炭黑色母按照50:35:5:10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 钟,作为抗老化层的预混料;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色母粒 按照50:35:5:10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钟,作为颜色层的预混料。
[0062] 2)将步骤1)得到的各层预混料分别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螺杆转速 为200转/分,挤出温度在180?200°C之间,分别得到本发明的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 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
[0063] 3)将制得的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在三层共挤吹塑设备 上吹塑成型,制成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中内层为导电层,厚度为0.080mm;中间层为抗 老化层,厚度为I. 8_ ;外层为颜色层,厚度为0. 12_。将制得的聚乙烯土工膜经过冲裁制 成标准样条,按照上述测试条件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0064] 实施例3
[0065] 1)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导电炭黑按照45:35:20的重 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钟,作为导电层的预混料;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 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炭黑色母按照65:26:3:6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 钟,作为抗老化层的预混料;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色母粒 按照65:26:3:6的重量比称重,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分钟,作为颜色层的预混料。
[0066] 2)将步骤1)得到的各层预混料分别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螺杆转速 为200转/分,挤出温度在180?200°C之间,分别得到本发明的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 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
[0067] 3)将制得的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在三层共挤吹塑设备 上吹塑成型,制成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中内层为导电层,厚度为0.080mm;中间层为抗 老化层,厚度为I. 8_ ;外层为颜色层,厚度为0. 12_。将制得的聚乙烯土工膜经过冲裁制 成标准样条,按照上述测试条件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0068] 对比例I
[0069] 1)将聚乙烯土工膜专用树脂、炭黑色母和抗氧剂按照96. 5:2. 5:1的重量比称重, 放入高混机混合3分钟作为预混料。
[0070] 2)将步骤1)得到的预混料在三层共挤吹塑设备上吹塑成型,制成2. Omm厚聚乙烯 土工膜。将制得的聚乙烯土工膜经过冲裁制成标准样条,按照上述测试条件进行各项性能 测试。
[0071] 将GB/T17643-2011标准中的指标要求及以上实施例中测得的数据列于表1中。
[0072] 表1标准指标要求及实施例的测试结果
[0073]
【主权项】
1. 一种聚乙烯土工膜,所述聚乙烯土工膜通过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双峰高密度聚 乙烯共混制备得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 密度为〇.910?0. 930g/cm3 ;所述双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彡0. 935g/cm3,优选为0. 940? 0? 960g/cm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土工膜从下至上 依次包括导电层、抗老化层和颜色层;优选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〇. 050?0. 100_,防老化 层的厚度为1. 〇?1. 5mm,颜色层的厚度为0? 100?0? 5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以导电层的重量为100%计,所述 导电层包括: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以防老化层的重量为100%计,所 述防老化层包括:
优选所述导电炭黑色母中的炭黑含量为30%?50%。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以颜色层的重量为100%计,所述 颜色层包括: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 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剂的混合物,或受阻酚类抗氧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复配抗氧剂,优选 受阻酚类抗氧剂和磷酸酯类抗氧剂的重量比为1:1?1:3,更优选为1:1. 5?1:2. 5。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四 [3-(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 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N,N'-双_(3_(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 1,3, 5-三(3, 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酸酯类抗氧剂选 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2, 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至 少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双 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导电炭黑色母、炭黑色母、抗氧剂和色母粒分别 按照导电层、抗老化层和颜色层的含量熔融共混制成各层的组合物,再将组合物共挤出制 得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 将所述的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导电炭黑色母、炭黑色母、抗 氧剂和色母粒分别按照导电层、抗老化层和颜色层的含量放入混合设备中混合均匀,得到 各层的预混料; 2) 将步骤1)得到的预混料用熔融挤出设备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各层的组合 物; 3) 将步骤2)得到的各层组合物按照导电层组合物、抗老化层组合物和颜色层组合物 的顺序分别由三层共挤设备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的挤出机共挤出,使导电层、抗老化层和 颜色层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结合在一起,制成所述的聚乙烯土工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土工膜,以及所述聚乙烯土工膜的制备方法。优选所述聚乙烯土工膜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导电层、抗老化层和颜色层,通过将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单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导电炭黑色母、炭黑色母、抗氧剂和色母粒分别按照各层含量熔融共混制成各层的组合物,再将组合物共挤出制备得到。所述聚乙烯土工膜本可以达到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专用料树脂的各项性能要求,但与传统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专用料相比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
【IPC分类】C08L23-06, C08K5-524, C08K13-02, C08K3-04, B32B27-20, C08K3-22, B32B27-32, C08K5-134
【公开号】CN104558743
【申请号】CN201310488568
【发明人】朱天戈, 杨化浩, 武鹏, 者东梅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7日
文档序号 :
【 8244664 】
技术研发人员:朱天戈,杨化浩,武鹏,者东梅
技术所有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朱天戈,杨化浩,武鹏,者东梅
技术所有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