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微粒在化妆品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微粒在化妆品,特别是皮肤化妆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EP 1110534描述了通过在高于100℃的温度下在碱性条件下处理丝,然后进行机械粉碎产生的超细结晶蚕丝粉末的化妆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涉及蛋白质微粒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蛋白质微粒(i) 蛋白质微粒由多肽组成,所述多肽由氨基酸特别是20种天然存在的氨基酸构成。还可修饰氨基酸例如进行乙酰化、糖基化、法尼基化。
此外,蛋白质微粒具有的球状结构具有0.1至100μm,特别是0.5至20μm,优选1至5μm和特别优选2至4μm的平均颗粒直径。
优选可通过下面描述的方法产生蛋白质微粒 将蛋白质溶解在第一溶剂中。可使用的溶剂是例如盐水溶液。特别地,具有高于2摩尔,特别地高于4摩尔和特别优选高于5摩尔的浓度的高浓度盐溶液是合适的,其离子具有比钠离子和氯离子更显著的离液序列高的特性。这样的盐溶液的一个实例是6M硫氰酸胍或9M溴化锂。此外,可使用有机溶剂溶解蛋白质。特别地,氟化醇或环烃是合适的。其实例是六氟异丙醇和环己烷。可在描述的溶剂中产生蛋白质微粒。可选择地,可用其他溶剂例如低浓度盐溶液(c<0.5M)通过透析或稀释置换该溶剂。溶解的蛋白质的终浓度应当在0.1至100mg/ml之间。进行方法所处的温度通常是0至80℃,优选5至50℃和特别优选10至40℃。
当使用水溶液时,也可将这些溶液与缓冲液混合,缓冲液优选在pH4至1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5至9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6至8.5的范围内。
通过加入添加剂,诱导相分离。这产生了在混合物(如溶剂和添加剂的混合物)中乳化的富含蛋白质的相。由于表面效应,乳化的富含蛋白质的小滴采取圆形形状。通过溶剂、添加剂和蛋白质浓度的选择,可将蛋白质微粒的平均直径调整至0.1μm和100μm之间的值。
作为添加剂,可使用在一个方面可与第一溶剂混溶,在另一方面诱导富含蛋白质的相形成的所有物质。如果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微粒形成,那么适合用于该目的的有机物质是比溶剂的极性更低的物质,例如甲苯。在水溶液中,盐可用作其离子比钠离子和氯离子更显著的改变分子结构顺序(cosmotropic)性质的添加剂(例如硫酸铵;磷酸钾)。基于蛋白质溶液,取决于添加剂的类型,添加剂的终浓度按重量计应当在1%和50%之间。
通过硬化(curing)固定富含蛋白质的小滴,保持圆形。此处固定基于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相互作用的类型可以是非共价键,例如通过分子间β-折叠片晶体(β-pleated sheet crystal)的形成产生的,或是共价键,例如通过化学交联产生的。可通过添加剂和/或通过加入其他合适的物质进行硬化。在0至80℃,优选5至60℃的温度下进行硬化。
该其他物质可以是化学交联剂。化学交联剂此处理解为是指其中至少两个化学反应基团通过连接体连接在一起的分子。其实例是巯基反应基团(例如马来酰亚胺、吡啶二硫化物、α-卤代乙酰类、乙烯基砜、硫酸烷基砜(sulfatoakyl sulfones)(优选硫酸乙基砜)、胺反应基团(如琥珀酰亚胺酯、碳化二亚胺、羟甲基膦、酰亚胺酯、PFP酯、乙醛、异硫氰酸酯等)、羧基反应基团(如胺等)、羟基反应基团(如异氰酸盐酯等)、非选择性基团(如芳基叠氮化物等)和光可活化基团(如全氟苯基叠氮化物等)。这些反应基团与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胺、硫醇、羧基或羟基基团可形成共价键。
用合适的其他溶剂例如水洗涤稳定化的微粒,然后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进行干燥,例如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进行干燥。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微粒形成的成功。
用于产生蛋白质微粒的合适的蛋白质是主要以固有无折叠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可以例如通过程序IUpred(http://iupred.enzim.hu/index.html;The Pairwise Energy ContentEstimated from Amino Acid Composition Discriminates between Foldedand Intrinsically Unstructured Proteins;Zsuzsanna Dosztányi、VeronikaCsizmók、Péter Tompa和István Simon;J.Mol.Biol.(2005)347,827-839)所基于的算法计算该状态。根据该算法,如果对于超过50%的氨基酸计算出>0.5的值,那么主要采取固有无折叠状态(预测类型长无序性)。
适合用于产生球状蛋白质微粒的蛋白质是丝蛋白。这些蛋白质在下面理解为是指包含高度重复氨基酸序列和以液体形式贮藏在动物中的蛋白质,在其分泌过程中,通过剪切或旋压产生纤维。(Craig,C.L.(1997)Evolution of arthropod silks.Annu.Rev.Entomol.42231-67)。
对于产生蛋白质微粒特别适合的蛋白质是可以以其原始形式从蜘蛛分离的蛛丝蛋白。
特别适合的蛋白质是可从蜘蛛的“主壶腹”腺分离的丝蛋白。
优选的丝蛋白是来自蜘蛛的“主壶腹”腺的ADF3和ADF4(Guerette等人,Science 272,5258112-5(1996))。
同样适合用于产蛋白质微粒的蛋白质是来源于天然丝蛋白的和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中异源性产生的天然或合成的蛋白质。原核表达生物的非限定性实例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等。真核表达生物的非限定性实例是酵母,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等,丝状真菌,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顶头孢产黄青霉(Acremonium chrysogenum)等,哺乳动物细胞,如HeLa细胞、COS细胞、CHO细胞等,昆虫细胞,如Sf9细胞、MEL细胞等。
用于产生蛋白质微粒的特别优选的蛋白质是基于天然丝蛋白的重复单位的合成的蛋白质。除了合成的重复丝蛋白序列以外,这些蛋白质还可额外地包含一个或多个天然非重复丝蛋白序列(Winkler和Kaplan,JBiotechnol 7485-93(2000))。
在用于产生蛋白质微粒的合成的丝蛋白中,基于天然蛛丝蛋白的重复单位的合成蛛丝蛋白是优选的。除了合成的重复蛛丝蛋白序列外,这些蛋白还可额外地包含一个或多个天然非重复蛛丝蛋白序列。
在合成的蛛丝蛋白中,优选详细说明所谓的C16蛋白(Huemmerich等人Biochemistry,43(42)13604-13612(2004))。该蛋白具有SEQ ID NO1中所示的多肽序列。
除了SEQ ID NO1中所示的多肽序列外,还优选该序列的功能性等同物、功能性衍生物和盐。
根据本发明,“功能性等同物”特别理解为也指突变体,该突变体具有与在上述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序列位置明确给出的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但具有上述生物学性质之一的性质。“功能性等同物”因此包括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添加、置换、缺失和/或倒置获得的突变体,其中特定的变化可在任何序列位置发生,只要它们导致具有本发明的特征谱(profile ofproperties)。功能等同也特别存在于当突变体和未改变的多肽之间反应模式是定性相符时。上述意义的“功能等同物”也是所述多肽的“前体”和多肽的“功能性衍生物”或“盐”。
此处,“前体”是具有或不具有希望的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的天然或合成的前体。
下面的表给出了合适的氨基酸置换的实例 原始基团 置换的实例 Ala Ser Arg Lys Asn Gln;His Asp Glu Cys Ser Gln Asn Glu Asp Gly Pro His Asn;Gln Ile Leu;Val Leu Ile;Val Lys Arg;Gln;Glu Met Leu;Ile Phe Met;Leu;Tyr Ser Thr Thr Ser Trp Tyr Tyr Trp;Phe Val Ile;Leu 根据本发明,“盐”理解为是指本发明的蛋白质的羧基的盐或氨基的酸加成盐。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产生羧基盐,其包括无机盐,例如,钠、钙、铵、铁和锌盐,还包括具有有机碱例如胺类例如三乙醇胺、精氨酸、赖氨酸、哌啶等的盐。本发明同样还提供了酸加成盐例如具有无机酸例如盐酸或硫酸的盐,和具有机酸例如醋酸和草酸的盐。
同样可使用已知的技术在功能性氨基酸侧基上或在其N或C末端上产生本发明的多肽的“功能性衍生物”。此类衍生物包括例如羧酸基团的脂肪族酯类、可通过与氨或与伯胺或仲胺反应获得的羧酸基团的酰胺类;通过与酰基反应制备的游离氨基的N-酰基衍生物;或通过与酰基反应制备的游离羟基的O-酰基衍生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将蛋白质(i)和效应分子(ii)偶联组成的蛋白质微粒。上面已详细说明的所有蛋白质都适合作为蛋白质(i)。蛋白质(i)可以本身已以蛋白质微粒的形式存在,然后将其与效应分子(ii)偶联,或蛋白质(i)不以蛋白质微粒的形式存在,将其与效应分子(ii)偶联,且仅这样之后偶联的分子转变成蛋白质微粒或在相分离过程中发生偶联。
效应分子(ii) 效应分子(ii)在下面理解为是指具有某些可预测效应的分子。这些分子是蛋白(proteinogenic)分子例如酶,或非蛋白(non-proteinogenic)分子,例如染料、光防护剂、维生素、前维生素、抗氧化剂和脂肪酸、调节剂或包含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在蛋白质样效应分子中,酶和抗体是优选的。
在酶中,优选下列物质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葡聚糖酶、变聚糖酶(mutanase)、酪氨酸酶、漆酶、金属结合酶、乳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淀粉糖苷酶(amyloglycosidase)、葡萄糖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光裂合酶、T4核酸内切酶、过氧化氢酶、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作为效应分子(ii)。
对于蛋白质样效应分子(但非酶效应分子),优选下列物质抗微生物肽、疏水蛋白、胶原蛋白、结合类胡萝卜素的蛋白质、结合重金属的蛋白质、结合有气味物质的蛋白质、结合纤维素的蛋白质、结合淀粉的蛋白质、结合角蛋白的蛋白质作为效应分子(ii)。
高度适合的蛋白样效应分子(ii)还可以是植物来源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的水解物,例如海洋动物(marine)来源的蛋白质的水解物。
在非蛋白样效应分子(ii)中,类胡萝卜素是优选的。根据本发明,类胡萝卜素理解为表示单个地或作为混合物的下列化合物和其酯化或糖基化的衍生物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虾青素、玉米黄素、玉米黄质、桔黄素、斑蝥黄、胭脂树橙、β-阿朴-4-胡萝卜醛、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阿朴-8-胡萝卜酸酯(carotenoic ester)、链孢红素、海胆酮、金盏花红素、紫黄质、催化酵母素(torulene)、红酵母红素。优选使用的类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虾青素、玉米黄素、桔黄素和斑蝥黄。
更优选效应分子(ii)是紫外光防护滤器。这些效应分子理解为表示能够吸收紫外线且再以长波长辐射形式(例如热的形式)释放吸收的能量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可以是油溶性的或水溶性的。
可使用的油溶性UV-B滤器是例如下列物质3-苯亚甲基樟脑和其衍生物,例如3-(4-甲基苯亚甲基)樟脑;4-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优选2-乙基己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2-辛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和戊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肉桂酸的酯类,优选2-乙基己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丙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烷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2-氰基-3-苯基肉桂酸酯(氰双苯丙烯酸辛酯(octocrylene));水杨酸的酯类,优选2-乙基己基水杨酸酯、4-异丙基苄基水杨酸酯、高薄荷基水杨酸酯;二苯甲酮的衍生物,优选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4′-甲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亚苄丙二酸(benzalmalonic acid)的酯,优选二-2-乙基己基4-甲氧基苄基丙二酸酯;三嗪衍生物,例如,2,4,6-苯胺基-(对-碳-2′-乙基-1′-己氧基)-1,3,5-三嗪(辛基三嗪酮)和双辛基氨基三嗪酮(dioctylbutamidotriazone)(Uvasorb
HEB);丙烷-1,3-二酮,例如1-(4-叔丁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烷-1,3-二酮。
合适的水溶性物质是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和碱金属、碱土金属、铵、烷基铵、烷醇铵(alkanolammonium)和其葡萄糖铵(glucammonium)盐;二苯甲酮的磺酸衍生物,优选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和其盐;3-苯亚甲基樟脑的磺酸衍生物,例如4-(2-氧-3-冰片基亚基甲基)苯磺酸和2-甲基-5-(2-氧-3-冰片基亚基)磺酸和其盐。
使用肉桂酸的酯,优选2-乙基己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2-氰基-3-苯基肉桂酸酯(氰双苯丙烯酸辛酯)是特别优选的。
此外,优选使用二苯甲酮的衍生物,特别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4’-甲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丙烷-1,3-二酮例如1-(4-叔-丁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烷-1,3-二酮。
合适的常见UV-A滤器是苯甲酰甲烷的衍生物,例如1-(4′-叔-丁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烷-1,3-二酮、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或1-苯基-3-(4′-异丙基苯基)丙烷-1,3-二酮;二苯甲酮的氨基羟基取代的衍生物,例如N,N-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基-正-己基苯甲酸酯。
当然也可以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UV-A和UV-B滤器。
下表中给出合适的UV滤器。
除了上述两类第一光保护物质外,还可能使用抗氧化剂类型的第二光防护剂,所述光防护剂可阻断当UV辐射穿过皮肤时触发的光化学反应链。其常见实例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酶、生育酚(维生素E)、辅酶Q10、泛醇(ubiquinane)、醌和抗坏血酸(维生素C)。
其他类型是对受到UV光损伤的皮肤具有抗炎作用的抗刺激剂。此类物质是例如红没药醇、植醇和植烷三醇。
本发明的效应分子(ii)也是阻止紫外线的无机色素。优选基于不溶于水或略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和/或其他金属化合物的色素并且其选自锌(ZnO)、钛(TiO2)、铁(例如Fe2O3)、锆(ZrO2)、硅(SiO2)、锰(例如MnO)、铝(Al2O3)、铈(例如Ce2O3)类型的氧化物、相应金属的混合氧化物和此类氧化物的混合物。
无机色素此处可以以被包被的形式存在,即进行了表面处理。该表面处理可由例如通过本身已知的方法如DE-A-33 14 742中描述的方法给色素提供薄疏水层组成。
更优选效应分子(ii)是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其酯。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类视黄醇(retinoid)理解为表示维生素A醇(视黄醇)和其衍生物,例如维生素A醛(视黄醛)、维生素A酸(视黄酸)和维生素A酯(例如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丙酸酯和视黄醇酯棕榈酸酯)。术语视黄酸此处包含全反式视黄酸,还有13-顺-视黄酸。术语视黄醇和视黄醛优选包括全反式化合物。用于本发明的悬浮液的优选视黄醇是全反式视黄醇,在下面称为视黄醇。
进一步优选的效应分子(ii)是来自A、C、E和F族的维生素、前维生素和维生素前体,特别是3,4-二脱氢视黄醇、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维生素),抗坏血酸(维生素C)和抗坏血酸的棕榈酸酯类、葡萄糖苷或磷酸酯类,生育酚,特别是α-生育酚,和其酯例如醋酸酯、烟酸酯、磷酸酯和琥珀酸酯;还有理解为表示必需脂肪酸的维生素F,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根据本发明,优先使用的维生素B族的维生素、前维生素或维生素前体或其衍生物以及2-呋喃酮的衍生物尤其包括 维生素B1,俗名硫胺素,化学名称3-[(4‘-氨基2’-甲基-5’-嘧啶基)甲基]-5-(2-羟乙基)-4-甲基噻唑氯化物。
维生素B2,俗名核黄素,化学名称7,8-二甲基-10-(1-D-核糖醇基(ribityl))-苯并[g]蝶啶-2,4(3H,10H)-二酮。核黄素在乳清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从细菌和酵母分离其他核黄素衍生物。同样适合于本发明的核黄素的立体异构体是来苏黄素,其可从鱼粉或肝脏分离且具有D-阿糖醇基(arabityl)而非D-核糖醇基。
维生素B3。化合物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通常具有该名称。根据本明,优选尼克酰胺。
维生素B5(泛酸和泛醇)。优选使用泛醇。特别是,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泛醇的衍生物是泛醇的酯和醚以及阳离子化衍生的泛醇。在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方案中,除了泛酸或泛醇外还可使用2-呋喃酮的衍生物。特别优选衍生物是也可商购获得的俗名为泛内酯(默克(Merck))的二氢-3-羟基-4,4-二甲基-2(3H)-呋喃酮、4-羟基-甲基-γ-丁内酯(默克)、3,3-二甲基-2-羟基-γ-丁内酯(Aldrich)和2,5-二氢-5-甲氧基-2-呋喃酮(默克),明确地包括所有立体异构体。
这些效应分子化合物有利地赋予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增湿(moisturizing)和舒缓皮肤(skin-calming)的性质。
维生素B6,其在此处不理解为表示均一的物质,而是俗名为吡哆醇、吡多胺和吡哆醛的已知的5-羟甲基-2-甲基吡啶-3-醇的衍生物。
维生素B7(生物素),也称为维生素H或“皮肤维生素”,是(3aS,4S,6aR)-2-氧六氢噻吩[3,4-d]咪唑-4-戊酸。
根据本发明,泛醇、泛内酯、尼克酰胺和生物素是特别优选的。
根据本发明,指定的化合物的合适的衍生物(盐、酯、糖、核苷酸、核苷、肽和脂质)可用作效应分子。作为来自该类型的亲脂的、可油溶性的抗氧化剂,生育酚和其衍生物、没食子酸酯、黄酮类和类胡萝卜素以及还有丁基羟甲苯/茴香醚是优选的。优选水溶性抗氧化剂是氨基酸,例如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和其衍生物,以及单宁酸,特别是植物来源的单宁酸。
此外,所谓的过氧化物分解剂,即能够分解过氧化物,特别优选脂类过氧化物的化合物是优选的。这些理解为表示有机物质,例如,吡啶-2-巯基-3-羧酸、2-甲氧基嘧啶羧酸、2-甲氧基吡啶羧酸、2-二甲基氨基嘧啶羧酸、2-二甲基氨基吡啶羧酸。
三萜,特别是三萜酸(triterpenoic acid),例如熊果酸、迷迭香酸、白桦脂酸、乳香酸和泻根酸。
更优选效应分子(ii)是硫辛酸和合适的衍生物(盐、酯、糖、核苷酸、核苷、肽和脂质)。
更优选效应分子(ii)是脂肪酸,特别是具有烷基分支的饱和脂肪酸,特别优选分支的二十酸,例如18-甲基二十酸。
更优选效应分子(ii)是染料,例如食品染料、半永久性染料、反应性或氧化性染料。在氧化性染料的情况下,最好将作为效应分子(ii)的组分与蛋白质微粒(i)连接,然后再通过氧化作用与第二染料组分在作用位置连接,即在用于皮肤后进行连接。在氧化性染料的情况下,在与蛋白质微粒(i)连接之前进行染料组分的偶联也是优选的。
还可优选将反应性染料作为与效应分子(ii)的组分与蛋白质微粒(i)连接,然后再用于皮肤。此外,可通过对皮肤施用将用作为效应分子(ii)与蛋白质微粒(i)连接的染料用于装饰性化妆品。
合适的染料是用于本发明的分子的所有常用染发剂。根据化妆品手册,例如Schrader,Grundlagen und Rezepturen der Kosmetika[Fundamentalsand formulations of cosmetics],Hüthig Verlag,Heidelberg,1989,ISBN3-7785-1491-1,合适的染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
特别有利的染料是下面列表中列入清单的染料。Rowe Colour Index,第3版,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Bradford,England,1971中给出了颜色指数编号(Colour Index Number)(CIN)。
食品染料作为染料也可以是高度适合的。
效应分子(ii)对蛋白质(i)的连接(偶联) 将效应分子(ii)与蛋白质(i)连接。(i)和(ii)之间的键可以是共价键,或基于离子或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或疏水相互作用或氢键或吸附作用。
在相分离之前在溶解状态中进行效应分子(ii)对形成微粒的蛋白质(i)的各类型的共价或非共价偶联。在偶联后,通过相分离进行实施例1中描述的微粒的形成。
可选择地,还可在已通过相分离产生的蛋白质微粒(i)上或在相分离过程中进行效应分子(ii)的偶联。
将效应分子(ii)与形成微粒的蛋白质(i)非共价地偶联是优选的。这可基于离子或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或疏水相互作用或氢键。此处,在相分离过程中,如实施例4中所描述的,将效应分子整合入蛋白质微粒(i)或键合至其表面。
为了将效应分子(ii)与微粒形成蛋白(i)非共价偶联,将效应分子(ii)和蛋白质(i)溶解在相同的溶液中以产生共同的相。为此,可用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将两种组分直接配制成溶液。或者,首先可将效应分子(ii)溶解在除了微粒形成蛋白(i)之外的溶剂中,然后与蛋白质溶液(i)混合,再产生共同的相。如果效应分子(ii)和微粒形成蛋白(i)不能溶解在相同的溶剂中,例如,在水溶性蛋白质溶液(i)和疏水性效应分子(ii)的情况下,预先溶解效应分子(ii)是特别有利的。合适的与水混溶的溶剂的实例是醇类例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氟化醇例如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醇、烷酮例如丙酮以及还有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或甲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或者,可将微粒形成蛋白(i)溶解在氟化醇例如六氟异丙醇或三氟乙醇中,然后可将蛋白质溶液与效应分子(ii)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可以例如与六氟异丙醇充分混合的合适的溶剂尤其是,醇例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烷酮例如丙酮,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甲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卤代烃例如亚甲基氯,以及其他有机溶剂例如四氢呋喃。
在蛋白质(i)装配成微粒的过程中发生效应分子(ii)与微粒形成蛋白(i)的非共价结合,其中可如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通过诱导相分离形成固体蛋白质相和溶剂相来进行装配。通过溶剂和蛋白质浓度的选择,可将蛋白质微粒的平均直径调整至0.1μm和100μm之间的值。在装配反应后,应当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方法确定微粒(i)的形态学。
效应分子的结合可基于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离子相互作用和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或这些分子内力的混合作用。此处,可将效应器分子结合至蛋白质微粒(i)的表面,整合入蛋白质微粒(i)或以这两种方式与蛋白质微粒(i)结合。
可通过可溶性效应分子(ii)的装配库(assembly stock)的耗尽来确定效应分子对蛋白质微粒(i)的结合。可通过效应分子性质的定量分析来测量效应分子(ii)的浓度。例如,可通过光度测定法分析有色效应分子(ii)的结合。为此,例如,通过测量有色效应分子的吸附来确定蛋白质微粒(i)的着色或装配库的去色。通过这些方法也可能计算蛋白质微粒(i)的电荷密度(每蛋白的效应分子)和电荷效力(键合的效应分子的百分数)。
可选择地,对于非共价偶联如实施例6中所述进行效应分子(ii)与蛋白质微粒(i)的共价连接。这可通过微粒形成蛋白(i)多肽序列的侧链,特别地通过羟基官能团或羧基官能团或巯基官能团来进行。优选通过一个或多个赖氨酸基的氨基官能团、通过一个或多个谷氨酸或天冬氨酸基的羧基官能团或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基的巯基或通过微粒形成多肽(i)的N末端或C末端官能团进行连接。除了微粒形成多肽序列(i)中发生的氨基酸官能团外,还可将具有合适的官能团的氨基酸(例如半胱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附着至序列或插入序列,或可用此类氨基酸官能团置换微粒形成多肽序列(i)的氨基酸。
可直接进行效应分子(ii)与微粒形成蛋白(i)的连接,即作为已存在于(i)和(ii)中的2个化学官能团(chemical function)的共价连接,例如将(i)的氨基官能团与(ii)的羧基官能团连接,从而产生酰胺酸。然而还可通过所谓的连接体(即至少双功能分子,其用一个官能团参与与(i)形成的键而用一个或多个其他的官能团与(ii)连接)进行连接。
如果效应分子(ii)同样由多肽序列组成,那么(i)和(ii)的连接可以以所谓的融合蛋白(即由两个部分序列(i)和(ii)组成的总多肽序列)的形式产生。
也可能在(i)和(ii)之间掺入所谓的间隔子元件,例如具有蛋白酶、脂酶、酯酶、磷酸酶、水解酶的潜在切割位点的多肽序列或允许融合蛋白的简单纯化的寡肽或多肽序列,例如所谓的His标签即寡聚组氨酸基。
此外,间隔子元件可由烷基链、乙二醇和聚乙二醇组成。
具有有蛋白酶、脂酶、酯酶、磷酸酶、水解酶的潜在切割位点,即可通过酶切割的连接体和/或间隔子元件是特别优选的。
在例如WO 98/01406中详细描述了可在本发明的分子的情况下使用的可通过酶切割的连接体的实例,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地包含在本文中。
可热切割的、可光切割的连接体和间隔子是特别优选的。相应的化学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且被整合在分子部分(i)和(ii)之间。
在非蛋白样效应分子与蛋白质微粒(i)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微粒形成多肽(i)上的可官能化的基(侧基、C或N末端)进行连接,所述可官能化的基参与与效应分子的化学官能团的共价键合。
此处,通过微粒形成多肽(i)的氨基、巯基或羟基官能团进行的结合是优选的,如合适,在激活后,所述官能团参与例如与效应分子(ii)的羧基官能团形成相应的酰胺、硫酯或醚键。
蛋白质微粒(i)与效应分子(ii)的更优选连接是使用定制的连接体。这样的连接体具有2个或更多个所谓的锚着基团,通过所述锚着基因其可连接微粒形成多肽序列(i)和一个或多个效应分子(ii)。例如,(i)的锚着基团可以是巯基官能团,通过该官能团,连接体可参与与微粒形成多肽(i)的半胱氨酸基形成的二硫键。(ii)的锚着基团可以例如是羧基官能团,通过该官能团连接体可参与与效应分子(ii)的羟基-1官能团形成的酯键。
此类定制的(tailored)连接体的使用允许对希望的效应分子的连接的精确匹配。而且,从而可能以确定的方式将许多效应分子与微粒形成多肽序列(i)连接。
所使用的连接体由待偶联的功能性决定。合适的分子例如,通过巯基反应基团例如马来酰亚胺、吡啶基二硫化物、α-卤代乙酰基、乙烯砜、硫酸烷基砜(优选硫酸乙基砜)与形成微粒的多肽(i)偶联的分子和通过下列基团与效应分子(ii)偶联的分子,所述下列基团是 -硫基反应基团(例如马来酰亚胺、吡啶基二硫化物、α-卤代乙酰基、乙烯砜、硫酸烷基砜(优选硫酸烷基砜) -胺反应基团(例如琥珀酰亚胺酯、碳二亚胺,羟基-甲基膦、亚胺酯、PFP酯、醛、异硫氰酸酯等) -糖和氧化糖反应性基团(例如肼类等) -羧基反应性基团(例如胺等) -羟基反应性基团(例如异氰酸酯等) -胸腺嘧啶反应性基团(例如psoralene等) -非选择性基团(例如芳香叠氮化合物等) -可光激活的基团(例如全氟苯基叠氮化物等) -金属络合基团(例如EDTA、hexahis、铁蛋白) -抗体和片段(例如单链抗体、抗体的F(ab)片段、催化抗体)。
可选择地,可通过碳二亚胺、戊二醛、上述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交联剂进行效应分子和蛋白质微粒(i)之间的直接偶联。
共价或非共价地偶联至蛋白质微粒(i)的效应分子(ii)可以以其键合的形式被激活。或者,然而也可从蛋白质微粒(i)或其表面释放与蛋白质微粒(i)偶联的效应分子(ii)。
可通过对特异性导入的可切割的间隔子或偶联连接体(所述间隔子或偶联连接体可以是例如可热切割的、可光切割的或可酶切割的)的切割,还可通过实施例5中描述的蛋白水解降解(例如通过蛋白酶)或通过蛋白质微粒(i)的溶解或通过蛋白质微粒(i)的机械破坏从蛋白质微粒(i)释放共价偶联的效应分子(ii)。
可通过在合适的溶剂中去吸附、通过蛋白酶对微粒(i)的降解或通过蛋白质微粒(i)的溶解或通过蛋白质微粒(i)的机械破坏来从蛋白质微粒(i)释放非共价偶联的效应分子(ii)。用于去吸附的合适的溶剂是其中可溶解效应分子(ii)的所有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可溶解蛋白质微粒(i)的溶剂是例如氟化醇例如三氟乙醇和六氟异丙醇以及还有离液序列高的盐例如尿素、盐酸胍和硫氰酸胍的溶液。
可以以靶向的方式将合适的蛋白酶作为专门蛋白酶(technical protease)加入至蛋白质微粒(i)的悬浮液,或所述蛋白酶可在效应分子(ii)的希望的作用位置天然存在,例如皮肤蛋白酶或由微生物释放的蛋白酶。
可通过效应分子(ii)的电荷密度和微粒(i)的平均大小控制效应分子(ii)的释放速度和动力学。
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化妆品,使用用于化妆品的其他常用活性组分和助剂配制蛋白质微粒(i)。
优选的,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用于皮肤化妆品。它们允许护肤或皮肤保护效应物质的高浓度和长作用时间。
用于产生头发美容、指甲美容或皮肤美容制剂的合适的助剂和添加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且可见于化妆品手册,例如Schrader,Grundlagen und Rezepturen der Kosmetika[Fundamentals andformulations of cosmetics],Hüthig Verlag,Heidelberg,1989,ISBN3-7785-1491-1中。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可以是皮肤化妆品、指甲化妆品、头发化妆品、皮肤病学、卫生学或药物组合物。
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凝胶、泡沫剂、喷雾剂、软膏、面霜、乳化剂、悬浮剂、洗剂、乳状物或糊剂的形式存在。如果希望,还可使用脂质体或微球。
本发明的化妆品或药物活性组合物可额外地包含化妆品和/或皮肤病学活性组分以及助剂。
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和至少一种与其不同的组分,该组分选自化妆品活性组分、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芳香油(perfume oil)、增稠剂、毛发聚合物(hair polymer)、毛发和皮肤调节剂(hair and skin conditioner)、接枝聚合物(graft polymer)、水溶性或可分散的含硅聚合物、光防护剂、漂白剂、凝胶成型剂、保养剂、着色剂、染发剂、鞣剂、染料、色素、稠度调节剂、保湿释剂、加脂剂(refattingagent)、胶原、蛋白水解产物、脂质、抗氧化剂、消泡剂、静电防止剂、软化剂和柔软剂。蛋白质微粒(i)还可以微囊剂形式存在于化妆品制剂中。
抗氧化剂最好选自氨基酸(例如甘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其衍生物、咪唑(例如尿刊酸)和其衍生物、肽例如D,L-肌肽、D-肌肽、L-肌肽和其衍生物(例如鹅肌肽)、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例如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其衍生物、绿原酸和其衍生物、硫辛酸和其衍生物(例如二氢硫辛酸)、金硫葡糖、丙基硫氧嘧啶和其他巯基化合物(例如硫氧还蛋白、谷光苷肽、半胱氨酸、胱氨酸、胱胺和糖基、N-乙酰基、甲基、乙基、丙基、戊基、丁基和月桂基、棕榈酰基、油酰基(oleyl)、γ-亚油酰基(linoleyl)、胆固醇基和其甘油酯)和其盐、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硫二丙酸和其衍生物(酯、醚、肽、脂质、核苷酸、核苷和盐)以及亚砜亚胺(sulfoximine)化合物(例如丁硫氨酸硫酸亚胺(buthionine sulfoximine)、高半胱氨酸亚砜亚胺(homocysteine sulfoximine)、丁硫氨酸亚砜(buthioninesulfone)、戊-、己-、庚-亚氨嗪亚砜)(以非常低的耐受剂量(例如pmol至μmol/kg))以及还有(金属)螯合剂(例如α-羟基-脂肪酸、棕榈酸、肌醇六磷酸、植酸、乳酰肝褐质、乳铁蛋白)、α-羟基-酸(例如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腐植酸、胆汁酸、胆汁提取物、胆红素、胆绿素、EDTA和其衍生物、不饱和脂肪酸和其衍生物(例如γ-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叶酸和其衍生物、泛醌和泛醇和其衍生物、维生素C和其衍生物(例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醋酸酯)、生育酚和衍生物(例如维生素E醋酸酯、生育三烯酸)、维生素A和衍生物(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安息香树脂的苯甲酸松酯、视黄酸和其衍生物、(α-glycosylrutin、阿魏酸、furfurylideneglucitol、肌肽、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nordihydroguaiacic acid、正二氢愈创酸、三羟基苯丁酮、尿酸和其衍生物、甘露糖和其衍生物、锌和其衍生物(例如ZnO、ZnSO4)、硒和其衍生物(例如硒甲硫氨酸)、芪类和其衍生物(例如芪氧化物、反式芪氧化物)。
最好还是所谓的过氧化物分解剂,即能够分解过氧化物,特别优选脂类过氧化物的化合物。这些理解为意指有机物质,例如,吡啶-2-巯基-3-羧酸,2-甲氧基羟基吡啶羧酸、2-甲氧基吡啶羧酸、2-二甲基氨基嘧啶羧酸、2-二甲基氨基吡啶羧酸。
该制剂中的常规增稠剂是交联的聚丙烯酸和其衍生物,多糖和其衍生物,例如黄原胶、琼脂-琼脂、藻酸盐或侵填体(tyloses)、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或羟基-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醇、甘油单酯和脂肪酸、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优选使用非离子增稠剂。
合适的化妆品和/或皮肤病学活性组分是例如着色活性组分、皮肤和头发染色剂、染发剂、鞣剂、漂白剂、角蛋白硬化物质、抗微生物活性组分、滤光活性组分(photofilter active ingredient)、驱虫剂活性组分、充血物质、角质分离和角质促成活性物质、去头屑活性组分、消炎药、角质化物质、抗氧化活性组分和/或用作自由基清除剂的活性组分、皮肤增湿或保湿物质、加脂活性组分、抗红斑(antierythematous)或抗过敏活性组分、分支的脂肪酸例如18-甲基二十酸和其混合物。
适合于在无天然的或人工的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晒黑皮肤的人造皮肤晒黑活性组分是例如二羟基丙酮、四氧嘧啶和胡桃壳提取物。合适的角蛋白硬化物质通常是活性组分,这些活性组分同样也用于止汗剂,例如,硫酸铝钾、氢氧化铝、乳酸铝等。
抗微生物活性组分用于破坏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从而用作防腐剂和减少体臭的形成或强度的脱臭物质。这些组分包括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酯、咪唑烷基脲、甲醛、山梨酸、苯甲酸、水杨酸等。此类脱臭物质是,例如蓖麻油酸锌、三氯生、十一碳烯酸酰醇胺、柠檬酸三乙酯、氯己定等。
根据本发明最好使用下面列出的具有其E编号的合适的防腐剂。
根据本发明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或防腐助剂,二溴二氰基丁烷(2-溴-2-溴甲基戊二腈)、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2-溴-2-氨基甲酸酯-1,3-二醇、咪唑烷基脲、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氯乙酰胺、氯化苯甲烃铵、苄醇、甲醛丛(formaldehyde cleavers)也是适合的。
苯基羟基烷基醚,特别是名称苯氧乙醇下的已知的化合物由于其对许多微生物的杀细菌和杀真菌作用也是适合的。
其他抗微生物剂同样适合于掺入本发明的制剂。有利的物质是例如2,4,4’-三氯-2’-羟基二苯基醚(irgasan)、1,6-二(4-氯苯基双胍)己烷(氯己定)、3,4,4’-三氯碳酰苯胺、季胺类化合物、丁香油、薄荷油、百里香油、柠檬酸三乙酯、法呢醇(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醇)和专利公开说明书DE-37 40 186、DE-39 38 140、DE-42 04 321、DE-42 29 707、DE-43 09 372、DE-44 11 664、DE-195 41 967、DE-195 43 695、DE-195 43 696、DE-195 47160、DE-196 02 108、DE-196 02 110、DE-196 02 111、DE-196 31 003、DE-19631 004和DE-196 34 019以及专利说明书DE-42 29 737、DE-42 37 081、DE-43 24 219、DE-44 29 467、DE-44 23 410和DE-195 16 705中描述的活性组分或活性组分混合物。最好还使用碳酸氢钠。同样也可使用抗微生物多肽。
合适的滤光活性组分是在UV-B和/或UV-A区域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合适的UV滤器是例如2,4,6-三芳基-1,3,5-三嗪,其中芳基可具有至少一个优选选自羟基、烷氧基特别是甲氧基、烷氧基羰基特别是甲氧基羰基和乙氧基羰基及其混合物的取代基。对氨基苯甲酸酯、肉桂酸酯、二苯甲酮、樟脑衍生物以及阻止紫外线的色素例如二氧化钛、滑石粉和氧化锌也是合适的。
合适的紫外线滤光物质是任何UV-A和UV-B滤光物质。提及的实例是 本发明的化妆品和皮肤科制剂最好还可包含无机色素,所述无机色素阻止紫外线并且是基于不溶于或略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和/或其他金属化合物,选自锌(ZnO)、钛(TiO2)、铁(例如Fe2O3)、锆(ZrO2)、硅(SiO2)、锰(例如MnO)、铝(Al2O3)、铈(例如Ce2O3)的氧化物,相应金属的混合氧化物和此类氧化物的混合物。
无机色素此处可以以被包被的形式存在,即其进行了表面处理。该表面处理可以例如在于通过本身已知的方法如DE-A-33 14 742中描述的方法给色素提供薄的疏水层。
合适的驱虫剂活性组分是能够将某些动物特别是昆虫从人身边驱开和赶开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例如2-乙基-1,3-己二醇、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等。通过皮肤刺激血流的合适的充血物质是例如精油(essentialoil)例如矮松提取物、欧薄荷提取物(lavender extract)、迷迭香提取物、杜松提取物、马栗树提取物、桦树叶提取物、圣约翰草(hayflower)提取物、乙酸乙酯、樟脑、薄荷醇、薄荷油、迷迭香提取物,桉树油等。合适的角质分离剂和角质促成物质是例如水杨酸、巯基乙酸钙、巯基乙酸和其盐、硫磺等。合适的去头屑活性组分是例如硫磺、聚乙二醇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硫磺、硫磺蓖麻醇酸聚氧乙烯酯(sulfur ricinol polyethoxylate)、吡硫锌、吡啶硫酮铝等。消除皮肤刺激的合适的消炎药是例如尿囊素、没药醇、红没药醇、红没药醇提取物、泛醇等。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可以以化妆品和/或药物活性组分(此外,如果合适,作为助剂)的形式包含至少一种化妆品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包括,相当常见地,阳离子型聚合物、两性聚合物和中性聚合物。
合适的聚合物是例如具有INCI名称聚季铵盐的阳离子型聚合物,例如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啉盐的共聚物(Luviquat FC,Luviquat HM,Luviquat MS,Luviquat&commat,Care)、用二乙基硫酸酯季铵化的N-乙烯基吡咯酮/二甲基氨乙基异丁烯酸酯的共聚物(Luviquat PQ 11)、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啉盐的共聚物(Luviquat EHold)、阳离子型纤维素衍生物(Polyquaternium-4和-10)、丙烯酰胺共聚物(Polyquaternium-7)和壳聚糖。
合适的阳离子型(季铵化的)聚合物也是Merquat(基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聚合物)、Gafquat(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季铵化合物反应形成的季铵聚合物)、聚合物JR(具有阳离子基团的羟乙基纤维素)和基于植物的阳离子型聚合物,例如瓜尔豆聚合物,例如来自Rhodia的Jaguar grade。
其他合适的聚合物也是中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酮和乙酸乙烯酯和/或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聚硅氧烷、聚乙烯己内酰胺和与N-乙烯基吡咯酮的其他共聚物、聚乙炔烯亚胺和其盐、聚乙烯胺和其盐、纤维素衍生物、聚天冬氨酸盐和衍生物。这些聚合物包括例如Luviflex0 Swing(部分水解的聚乙酸乙烯酯和聚乙二醇的共聚物,BASF)。
合适的聚合物也是非离子型、水溶性的或水可分散的聚合物或寡聚物例如聚乙烯己内酰胺,例如Luviskol 0 Plus(BASF),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其共聚物,特别是与乙酯类例如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例如Luviskol 0 VA37(BASF),聚酰胺,例如基于衣康酸和脂肪二胺的聚酰胺,在例如DE-A-43 33 238中对其进行了描述。
合适的聚合物也是两性或兼性型离子聚合物,例如可在名称Amphomer(National Starch)下获得的辛基丙烯基酰胺/甲基异丁烯酸酯/叔-丁基氨基乙基异丁烯酸酯-羟基-丙基异丁烯酸酯共聚物和例如兼性型离子聚合物,在例如德国专利申请DE39 29 973、DE 21 50 557、DE28 17 369和DE 3708 451中公开了所述聚合物。丙烯基氨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或异丁烯酸共聚物和碱金属以及其季铵盐是优选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其他合适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是甲基丙烯基乙基甜菜碱(methacroylethyl-betaine)/异丁烯酸酯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可在名称Amersette(AMERCHOL)下商购获得)和羟乙基异丁烯酸酯、甲基异丁烯酸酯、N,N-二甲基氨基乙基异丁烯酸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Jordapon(D))。
合适的聚合物也是非离子型、包含硅氧烷的、水溶性的或可分散的聚合物例如聚醚硅氧烷例如Tegopren 0(Goldschmidt)或Besi&commat(Wacker)。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的配制基础优选包含化妆品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是已知用于药学领域、食品技术和相关领域的助剂,特别是相关药典(例如DAB Ph.Eur.BP NF)中所列的助剂和其性质不妨碍生理应用的其他助剂。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助流剂、润湿剂、乳化和悬浮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抗刺激剂(antiirritative)、乳化稳定剂(emulsion stabilizers)、成膜剂(film formers)、凝胶形成剂、遮味剂、树脂、水胶体、溶剂、可溶性助催化剂(solubility promoter)、中和剂、渗透促进剂、色素、季胺类化合物、加脂和富脂剂、软膏、面霜或油基物质、硅氧烷的衍生物(siliconederivatives)、稳定剂、灭菌剂、推进剂、干燥剂、防晒、增稠剂、蜡、柔软剂、白油。在这方面实施方案是基于在例如Fiedler,H.P.Lexikon derHilfsstoffe für Pharmazie,Kosmetik und angrenzende Gebiete[Lexicon ofauxiliaries for pharmacy,cosmetics and related fields],第4版,AulendorfECV-Editio-Kantor-Verlag,1996中显示的专家知识。
为了产生本发明的皮肤化妆品组合物,可将活性组分与合适的助剂(赋形剂)混合或用其稀释。赋形剂可以是可用作用于活性组分的媒介物、载体和介质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材料。如果希望,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进行其他助剂的混合。此外,聚合物和分散相在药剂学中适合用作助剂,优选作为或存在于(a)用于固体剂型包衣组合物或粘合剂中。它们还可用于面霜和作为片剂包衣和片剂粘合剂。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组合物是皮肤清洁组合物。
优选皮肤清洁组合物是液体至凝胶样粘稠度的肥皂,例如透明皂、豪华皂(luxury soap)、除臭皂、洁面乳(cream soap)、婴儿皂(baby soap)、护肤皂、擦洗皂和去垢剂、浆状皂、软皂和洗涤糊剂(washing paste)、去角质皂(exfoliating soap)、保湿霜、液体洗涤剂、淋浴和浸洗剂,例如洗涤洗剂(washing lotion)、淋浴和凝胶剂、泡沫浴、油浴和擦洗制剂、剃须泡沫剂、洗剂和面霜。
根据其他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组合物是用于皮肤和头发的护理和保护的化妆品组合物、指甲护理组合物或用于修饰性化妆品的制剂。
合适的皮肤化妆品组合物是例如面部滋补剂、面膜、除臭剂和其他化妆品洗剂。用于修饰化妆品的组合物包括例如遮瑕膏、舞台妆(stage makeup)、睫毛膏和眼影膏、唇膏、眼线笔(kohl pencil)、眼线膏(eyeliner)、腮红、粉剂和眉笔。
此外,本发明的皮肤病学组合物可使用在用于毛孔清洁的鼻贴(nosestrip)、抗痘组合物、驱虫剂、刮脸组合物、剃须后和剃须前护理组合物、日晒后护理组合物、脱毛组合物、毛发着色剂、私人护理组合物、足护理组合物和用于婴儿护理品中。
本发明的护肤组合物特别地是W/O或O/W皮肤霜、日霜和晚霜、眼霜、脸霜、防皱霜、防晒霜、增湿霜、漂白霜、仿晒霜(self-tanning cream)、维生素霜、皮肤洗剂、护理洗剂和增湿洗剂。
基于上述蛋白质微粒(i)的皮肤化妆品和皮肤病学组合物展示了有利的效应。蛋白质微粒(i)可以尤其有助于皮肤的增湿和调节以及有助于皮肤的感觉的改善。蛋白质微粒(i)也可在制剂中用作增稠剂。通过加入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可能在某些制剂中获得皮肤适应性的极大提高。
皮肤化妆品和皮肤病学组合物,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包含按重量计以大约0.001至30%的量,优选按重量计0.01至20%的量,非常优选按重量计0.1至12%的量的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
特别地,基于蛋白质微粒(i)的光防护组合物与常规助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相比,具有增加紫外吸收组分的驻留时间的性质。
取决于使用的领域,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适合于皮肤护理的形式例如作为霜、泡沫、凝胶、条、奶油冻(mousse)、奶、喷雾剂(泵式喷雾器或包含推进剂的喷雾器)或洗剂使用。
除了蛋白质微粒(i)和合适的载体以外,皮肤化妆品制剂还可包含如上所述的皮肤化妆品中常用的其他活性组分和助剂。这些助剂优选包括乳化剂、防腐剂、芳香油、化妆品活性组分例如植烷三醇、维生素A、E和C、视黄醇、没药醇、泛醇,光防护剂、漂白剂、着色剂、染发剂、鞣剂、胶原、酶、蛋白质水解产物、,稳定剂、pH调节剂、染料、盐、增稠剂、凝胶成型剂、稠度调节剂、硅氧烷、保湿剂、加脂剂和/或其他常用添加剂。
皮肤化妆品和皮肤病学组合物的优选油和脂肪组分是上述矿物油和合成油,例如石蜡油、硅油和具有超过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烃、动物和植物油例如葵花子油、椰子油、鳄梨油、橄榄油、羊毛脂或蜡、脂肪酸、脂肪酸酯例如C6-C30脂肪酸的甘油三酯、蜡酯(wax esters)例如霍霍巴油、脂肪醇、凡士林、氢化羊毛脂和乙酰羊毛脂及其混合物。
如果打算建立特殊的性质,还可将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与常规聚合物混合。
为建立某些性质,例如改善触摸的感觉、铺展行为(spreadingbehavior)、活性组分和助剂例如色素的抗水性和/或结合性,皮肤化妆品和皮肤病学制剂还可额外地包含基于硅氧烷化合物的调节性物质。
合适的硅氧烷化合物是例如聚烷基硅氧烷、聚芳基硅氧烷、聚芳烷基硅氧烷、聚醚硅氧烷或硅氧烷树脂。
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方法生产化妆品或皮肤病学制剂。
优选,化妆品和皮肤病学组合物以乳剂形式特别是作为油包水(W/O)或水包油(O/W)型的乳剂存在。
然而,也可能选择其他类型的制剂例如凝胶、油、油凝胶、多层乳剂,例如以W/O/W或O/W/O乳剂、无水软膏或软膏基等的形式存在。不含乳化剂的制剂例如水分散体、水凝胶或皮克尔乳剂(Pickering emulsion)也是有利的实施方案。
通过已知的方法产生乳剂。除了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外,乳剂通常还包含常用组分,例如脂肪醇、脂肪酸酯和特别是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羊毛脂和其衍生物、天然或合成的油或蜡类和在水存在的情况下乳化剂。在Schrader,Grundlagen und Rezepturen der Kosmetika[Fundamentals and formulations of cosmetics],Hüthig Buch Verlag,Heidelberg,第2版,1989,第3部分(其通过引用包含入本文)中描述了对于乳剂的类型是特异性的添加剂的选择和合适的乳剂的产生。
以W/O乳剂的形式存在的合适的乳剂,例如对于皮肤面霜等,通常包含在油中乳化的水相或使用合适的乳化剂系统的脂相(fatty phase)。聚合电解质络合物可用于水相的提供。
可存在于乳剂的脂肪相中的优选脂肪组分是烃油、例如石蜡油、purcellin oil、全氢鲨烯(perhydrosqualene)和这些油中的微晶蜡的溶液;动物或植物油、例如甜扁桃仁油、鳄梨油、琼崖海棠油(calophyllum oil)、羊毛脂和其衍生物,蓖麻油、芝麻油、橄榄油、霍霍巴油、karite oil、棘胸鱼油(hoplostethus oil),其在大气压下的蒸馏起始点是大约250℃,其蒸馏终点是大约410℃的矿物油,例如凡士林油、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的酯,例如烷基肉豆蔻酸酯,例如异丙基肉豆蔻酸酯、丁基肉豆蔻酸酯或鲸蜡醇豆蔻酸酯、十六烷基硬脂酸酯、乙基或异丙基棕榈酸酯、辛酸或癸酸甘油三酯和鲸蜡基蓖麻油酸酯。
脂肪相还可包含可溶解在其他油例如二甲聚硅氧烷、聚甲苯基硅氧烷和硅氧烷二醇(silicone glycol)共聚物、脂肪酸和脂肪醇中的硅油。
除了蛋白质微粒(i)以外,还可使用蜡,例如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蜂蜡、微晶蜡、地蜡和Ca、Mg和Al的油酸酯、肉豆蔻酸酯、亚油酸酯和硬脂酸酯。
此外,本发明的乳剂可以以O/W乳剂的形式存在。这样的乳剂通常包含油相、在水中稳定油相的乳化剂和通常以增浓的形式存在的水相。合适的乳化剂优选是O/W乳化剂,例如聚甘油酯、脱水山梨醇酯或部分酯化的甘油酯。
根据其他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组合物是沐浴露(shower gel)、洗发香波剂制剂或浸洗剂。
此类制剂包含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和通常作为基质表面活性剂(base surfactant)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作为辅助表面活性剂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他合适的活性组分和/或助剂通常选自脂质、芳香油、染料、有机酸、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以及增稠剂/凝胶成型剂、皮肤调节剂和保湿剂。
这些制剂,基于制剂的总重量,最好包含按重量计2至5%,优选按重量计5至40%,特别优选按重量计8至30%的表面活性剂。
在洗涤剂、沐浴露和浸洗剂中,可使用身体清洁组合物(body-cleansingcomposition)中常用的所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合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例如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琥珀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N-烷酰基肌氨酸盐、酰基牛磺酸盐、酰基羟乙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醚磷酸盐、烷基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特别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例如钠、钾、镁、钙和铵以及三乙醇胺盐(triethanolamine salt)。烷基醚硫酸盐、烷基醚磷酸盐和烷基醚羧酸盐可在分子中具有1至10个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单位,优选l至3个环氧乙烷单位。
这些表面活性剂包括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铵、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十二烷基醚硫酸铵、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油基琥珀酸钠、十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合适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例如烷基甜菜碱、烷基氨基丙基甜菜碱、烷基磺酸甜菜碱、烷基甘氨酸盐、烷基羧基甘氨酸盐、烷基两性基醋酸盐(alkylamphoacetate)或烷基两性基丙酸盐、烷基两性基二乙酸盐或-烷基两性基二丙酸盐。
例如,可使用椰油二甲基磺基丙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甜菜碱、椰油酰基胺丙基甜菜碱(cocamidopropylbetaine)或椰油酰两性基丙酸钠。
合适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例如脂肪醇或在烷基链中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酚的反应产物,其可以是线性的或分支的,具有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烯烃氧化物的量是每摩尔醇大约6至60mol。此外,烷基胺氧化物、单或二烷基烷醇酰胺、脂肪酸酯或聚乙二醇的脂肪酸酯、乙氧基化的脂肪酰胺、烷基聚苷类或乙氧基化的脂肪酸酰胺、烷基多苷或去水山梨糖醇醚酯(sorbitan ether ester)是合适的。
此外,洗涤、淋浴和浸洗剂可包含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季铵化合物,例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此外,沐浴露/洗发香波制剂可包含增稠剂例如氯化钠、PEG-55、丙二醇油酸酯、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以及还有防腐剂、其他活性组分和助剂及水。
根据其他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组合物是护发组合物。
本发明的护发组合物,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以按重量计大约0.01至30%、优选按重量计0.5至20%的量包含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
优选,本发明的护发组合物以发泡剂、摩丝、发胶、洗发香波、喷发剂、发沫(hair foam)、end fluid、永久性卷发剂的中和剂、染发剂和漂白剂或热油护理剂(hot-oil treatment)的形式存在。依赖于使用的领域,头发化妆品制剂可以以(气溶剂)喷雾剂、(气溶剂)泡沫、凝胶、凝胶喷雾剂、面霜、洗剂或蜡的形式使用。喷发剂此处包括喷雾剂和无推进剂的泵式喷雾器(pump spray)。发沫包括泡沫气雾剂以及无推进剂的泵式喷雾剂。喷发剂和发沫优选主要包含或只包含水溶性或可水分散的组分。如果本发明的喷发剂和发沫中所用的化合物可在水中分散,那么它们可以以具有通常1至350nm,优选1至250nm的颗粒直径的水性微粒分散的形式使用。这些制剂的固体含量此处通常在按重量计大约0.5至20%的范围之内。这些微粒分散通常不必用于稳定它们的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头发化妆品制剂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包含a)按重量计0.01至30%的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b)按重量计20至99.95%的水和/或醇,c)按重量计0至50%的一种气体推进剂,d)按重量计0至5%的至少一种乳化剂,e)按重量计0至3%的至少一种增稠剂,和按重量计达到25%的其他组分。
醇理解为表示常用于化妆品中的所有醇,例如乙醇、异丙醇、正丙醇。
其他组分理解为表示化妆品中常用的添加剂,例如推进剂、消泡剂、界面活性剂即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泡沫成型剂(foam former)和助溶剂。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剂可以是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或中性化合物。其他常用组分也可是例如防腐剂、芳香油、活性组分、紫外滤器、护理物质(care substance)例如泛醇、胶原、维生素、蛋白质水解物、α和β羟基羧酸、稳定剂、pH调节剂、染料、粘度调节剂、凝胶成型剂、盐、保湿剂、加脂剂、络合剂和其他常用添加剂。
如果要产生非常特殊的性质,此处还包括可与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一起使用的在化妆品中公知的所有定型和调节剂聚合物。
合适的常规美发聚合物是例如在此处引用作为参考的上述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中性、非离子型和两性聚合物。
为产生某些性质,制剂还可额外地包含基于硅氧烷化合物的调节性物质。合适的硅氧烷化合物是例如聚烷基硅氧烷、聚芳基硅氧烷、聚芳烷基硅氧烷、聚醚硅氧烷、硅氧烷树脂或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多元醇(CTFA)和氨基功能性硅氧烷化合物例如amodimethicones(CTFA)。
本发明的聚合物特别适合在头发定型剂(hair styling preparation),特别是喷发剂(喷雾剂和无推进剂的泵式喷雾器)和发沫(作为气雾泡沫剂和无推进剂的泵式喷雾器)中作为硬化组合物。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喷雾制剂包含a)按重量计0.01至30%的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b)按重量计20至99.9%的水和/或醇,c)按重量计0至70%的至少一种推进剂,d)按重量计0至20%的其他组分。
推进剂是通常用于喷发剂或气雾泡沫剂的推进剂。丙烷/丁烷、戊烷、二甲基醚、1,1-二氟乙烷(HFC-152a)、二氧化碳、氮气或压缩气体的混合物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用于气雾发沫的优选制剂包含a)按重量计0.01至30%的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b)按重量计55至99.8%的水和/或醇,c)按重量计5至20%的推进剂,d)按重量计0.1至5%的乳化剂,e)按重量计0至10%的其他组分。
可使用的乳化剂是通常用于发沫的所有乳化剂。合适的乳化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阳离子型的或阴离子型的或两性的。
非离子型乳化剂(INCI命名)的实例是月桂醇聚醚-4(laureth-4);鲸蜡聚醚(ceteth),例如鲸蜡聚醚-1、聚乙二醇十六烷基醚基,鲸蜡硬脂醇聚醚,例如棕榈醇醚-25、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羟化卵磷脂、脂肪酸的乳酰酯、烷基多糖苷。
阳离子型乳化剂的实例是十六烷基二甲基-2-羟乙基磷酸二氢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oniumchlor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onium bromide)、椰油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cocotrimoniummethylsulfate)、季铵盐-1至x(INCI)。
阴离子型乳化剂可以选自例如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琥珀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N-烷酰基肌氨酸盐、酰基牛磺酸盐、酰基羟乙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醚磷酸盐、烷基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特别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例如钠、钾、镁、钙和铵以及三乙醇胺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醚磷酸盐和烷基醚羧酸盐可在分子中具有1至10个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单位,优选1至3个环氧乙烷单位。
根据本发明适合用于定型发胶的制剂可以例如具有下列组成a)按重量计0.01至30%的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b)按重量计80至99.85%的水和/或醇,c)按重量计0至3%,优选按重量计0.05至2%的凝胶成型剂,d)按重量计0至20%的其他组分。为了产生凝胶的特定流变学或其他应用相关的性质,最好使用凝胶成型剂。可使用的凝胶成型剂是化妆品中常用的所有凝胶成型剂。这些成型剂包括轻度交联的聚丙烯酸例如卡波姆(INCI)、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阳离子修饰的纤维素、多糖例如黄原胶、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聚季铵盐-32(和)液体石蜡(Paraffinum Liquidum)(INCI)、丙烯酸钠共聚物(和)液体石蜡(和)PPG-1十三烷醇聚醚-6、丙烯基氨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硬脂醇聚醚-10烯丙基醚、丙烯酸酯共聚物、聚季铵盐-37(和)液体石蜡(和)PPG-1十三烷醇聚醚-6、聚季铵盐37(和)丙二醇二辛酸酯/二癸酸酯(和)PPG-1十三烷醇聚醚-6、聚季铵盐-7、聚季铵盐-44。
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可在化妆品制剂中用作调节剂。
包含本发明的蛋白质微粒(i)的制剂优选可以以硬化和/或调节性组合物的形式用于洗发香波制剂。优选洗发香波制剂包含a)以重量计0.01至30%的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i),b)以重量计25至94.95%的水,c)以重量计5至50%的表面活性剂,c)以重量计0至5%的其他调节剂,d)以重量计0至10%的其他化妆品组分。
在洗发香波制剂中,可使用常用于洗发香波的所有阴离子型、中性、两性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合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例如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琥珀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N-烷酰基肌氨酸盐、酰基牛磺酸盐、酰基羟乙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醚磷酸盐、烷基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特别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例如钠、钾、镁、钙和铵盐,以及三乙醇胺盐(triethanolamine salt)。烷基醚硫酸盐、烷基醚磷酸盐和烷基醚羧酸盐可在分子中具有1至10个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单位,优选1至3个环氧乙烷单位。
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铵、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十二烷基醚硫酸铵、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油基琥珀酸钠、十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是合适的。
合适的两性表面性剂是例如烷基甜菜碱、烷基氨基丙基甜菜碱、烷基磺酸甜菜碱、烷基甘氨酸盐、烷基羧基甘氨酸盐、烷基两性基醋酸盐或-丙酸盐、烷基两性基二乙酸盐或-二丙酸盐。
例如,可使用椰油二甲基磺基丙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甜菜碱、椰油酰基胺丙基甜菜碱或椰油酰两性基丙酸钠。
合适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例如在烷基链中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醇或烷基酚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反应产物,所述烷基链可以是线性的或分支的。烯烃氧化物的量是每摩尔醇大约6至60mol。此外,烷基胺氧化物、单或二烷基烷醇酰胺、脂肪酸酯或聚乙二醇的脂肪酸酯、烷基聚苷类或去水山梨糖醇醚酯是合适的。
此外,洗发香波可包含常用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季铵化合物,例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在洗发香波制剂中,为了获得某些效应,可将常用的调节剂与蛋白质微粒(i)一起使用。
这些试剂包括例如具有INCI名称为聚季铵的上述阳离子型聚合物,特别是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啉盐的共聚物(Luviquat FC,Luviquat&commat,HM,Luviquat MS,Luviquat Care)、N-乙烯基吡咯酮/二甲基氨基乙基异丁烯酸盐的共聚物、用二乙基硫酸盐季铵化的N-乙烯基吡咯酮/二甲基氨乙基异丁烯酸酯的共聚物(Luviquat PQ 11)、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吡咯酮/N-乙烯基咪唑啉盐的共聚物(Luviquat E Hold)、阳离子纤维素衍生物(Polyquaternium-4和-10)、丙烯酰胺共聚物(Polyquaternium-7)。此外,可使用蛋白质水解产物,还可使用基于硅氧烷化合物的调节性物质,例如聚烷基硅氧烷、聚芳基硅氧烷、聚芳烷基硅氧烷、聚醚硅氧烷或硅氧烷树脂。其他合适的硅氧烷化合物是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多元醇(CTFA)和氨基功能性硅氧烷化合物例如氨基二甲聚硅氧烷(amodimethicones)(CTFA).此外,可使用阳离子瓜尔豆衍生物,例如瓜尔豆羟丙基三氯化铵(INCI)。
实施例 实施例1 从溶液中的丝蛋白C16产生球状蛋白质微粒的方法 制备C16水溶液。为此,将冷冻干燥的C16溶解在6M硫氰酸胍(GdmSCN)中,终浓度为0.1-10mg/ml。然后通过对5mM磷酸钾pH8.0透析除去GdmSCN。
通过在室温下向蛋白质溶液中快速加入500mM磷酸钾pH8.0或800mM硫酸铵(终浓度),然后进行短暂混合(例如在反应容器中混旋)来诱导入富含β折叠片的C16微粒的形成。平均颗粒直径取决于所使用的蛋白质浓度,其可在0.5μm和15μm之间变化。然后用水洗涤颗粒,之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微粒形成的成功。
实施例2 通过热重量分析(TGA)对C16微粒的热稳定性的确定 使用来自Perkin-Elmer的“热重量分析仪TGA 7”装置确定C16微粒的热稳定性。此处,使用体积为40μl的铝样品盘。用于平衡的冲洗气体是4升/小时的氮气,用于样品空间的冲洗气体是1.6升/小时的氮气或空气(各情况下在测量之后)。以5K/分钟的加热速率将样品从30℃加热至500℃。在测量过程中,记录样品温度和烘箱温度。
图1显示C16微粒样品重量作为温度的函数曲线。可清楚地看到大部分分析的C16微粒在高达至少250℃的温度下是稳定的。只有在这之后才看到大量的损失,其原因是样品的分解。
实施例3 C16微粒的吸水率 C16微粒可从空气中吸收和释放水,从而在化妆品应用中用作水分调节性物质。为了证明这一点,在减压情况下将预先在-20℃下贮存的0.4g-0.5g C16微粒干燥16小时。作为该处理的结果,微粒损失了其重量的12%(基于干重)。随后在室温下和100%的大气湿度下的贮存导致在19天的时期中重量缓慢增加25%(参见图2)。再在减压的情况下干燥又再次获得原始的干重。
实施例4 斑蝥黄的配制 为了显示C16微粒适合作为效应分子的载体和制剂助剂,将斑蝥黄与C16微粒结合作为实例。
为此,在通过离心除去不溶性微晶后,将500μl的5mM磷酸钾(pH8.0)中的20mg/ml C16溶液与50μl DMSO中的2mg/ml斑蝥黄溶液混合。然后,通过加入500μl的1M磷酸钾溶液(pH8.0)诱导C16微粒的形成。
在C16微粒的形成过程中,从溶液中定量除去斑蝥黄,这可通过在离心除去C16微粒后确定上清液的吸光度来显示(图3)。离心除去的C16微粒在颜色上显现清楚的粉红-紫色。在冷冻干燥后,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带电荷的C16微粒。在电子显微照片中,带电荷C16微粒与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无电荷对照没有差异,因此很明显C16微粒与斑蝥黄形成了共同的固相(图4)。
为了检测斑蝥黄对C16微粒的结合的强度,用5mM磷酸钾(pH8.0)、5mM磷酸钾(pH 8.0)+5% DMSO和纯DMSO洗涤带电荷的微粒。为此,将C16微粒与1ml的各溶液一起温育大约1分钟。然后进行离心,通过确定吸光度来测量上清液中的斑蝥黄浓度。然而不使用和只使用5%DMSO的洗涤不能将任何斑蝥黄洗入溶液中,使用纯DMSO的单次洗涤导致大部分结合的斑蝥黄被洗入溶液中(图5)。因此斑蝥黄在其已结合至微粒的条件下可不再被这样的条件洗掉(5% DMSO),其表明对微粒的牢固结合。
作为对照,将500μl 5mM磷酸钾(pH 8.0)溶液与50μl在DMSO中的斑蝥黄溶液混合。在C16不存在的情况下,甚至在加入500μl 1M磷酸钾溶液(pH8.0)溶液后溶液仍保持清澈。在装配的条件下,斑蝥黄本身不能单独形成固相。
为了检测斑蝥黄是否基本上吸附至C16微粒的表面或斑蝥黄是否也已被掺入C16微粒,将500μl的5mM磷酸钾溶液(pH8.0)与50μl在DMSO中的斑蝥黄溶液混合,然后加入10mg不带电的白色C16微粒。然后向悬浮液中加入500μl的1M磷酸钾溶液(pH8.0)。在离心除去C16微粒后,在上清液中发现大部分使用的斑蝥黄,只有小部分与微粒结合(图3),这也可通过C16微粒的淡紫色着来表明。再次,通过用1ml在5mM磷酸钾(pH8.0)中5%的DMSO的溶液进行洗涤,检测斑蝥黄对C16微粒的结合强度。与在斑蝥黄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的C16微粒相反,现在可洗出总的结合斑蝥黄(图6),这表明斑蝥黄对已存在的C16微粒的显著更弱的结合。总之,斑蝥黄与在斑蝥黄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的C16微粒的结合与其对已经存在的C16微粒的吸附不同,这表明在装配过程中斑蝥黄被包含入微粒。
实施例5 斑蝥黄从C16微粒的释放 除了使用溶剂例如DMSO洗出斑蝥黄(图5)外,还可通过降解C16微粒来释放。为了显示蛋白酶对C16微粒的降解,在总共两个样品组(batch)(图7,a和b)中,在各情况下将150μl在5mM磷酸钾(pH 8.0)中的C16与150μl DMSO中的斑蝥黄的饱和溶液混合。然后加入700μl的1M磷酸钾溶液(pH8.0)以诱导C16微粒的形成。作为对照,将150μl的5mM磷酸钾溶液(pH8.0)与150μl DMSO中的斑蝥黄的饱和溶液和700μl1M磷酸钾溶液(pH8.0)(无C16的对照)混合。将所有样品组在室温下温育1.5小时,然后离心。在具有C16的样品组情况下,已形成橙-紫色着色的微粒,在对照的情况下未观察到沉淀。
移去上清液,吸取1ml的在5mM磷酸钾溶液(pH8.0)中带有斑蝥黄的C16微粒。通过参考斑蝥黄的光吸收(C16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测定吸光度确定上清液中的斑蝥黄含量。然而,当在无C16的对照中时,总的斑蝥黄保留在上清液中,C16定量结合具有C16的两个样品组中的斑蝥黄(图7)。
为了降解微粒,接着向来自样品组(a)的C16微粒中加入3U的蛋白酶K(罗氏(Roche)),且与无蛋白酶(样品组b)的对照在37℃下一起温育。在温育结束时,进行离心,通过吸光度测定测量上清液。然而在无蛋白酶的对照的情况下(样品组b),在上清液中没有测量到斑蝥黄,在具有蛋白酶的样品组(a)中,从C16微球定量释放斑蝥黄。总体来说,通过实验显而易见的是可通过微粒的蛋白水解降解来释放斑蝥黄。
实施例6 通过共价键合将荧光素掺入C16微粒 使用荧光素作为实例显示可将效应分子与C16共价结合,然后掺入微粒的事实。首先,制备C16水溶液。为此,将冻干的C16溶解在6M硫氰酸胍(GdmSCN)中,终浓度为10mg/ml。然后通过对5mM磷酸钾pH8.0透析除去GdmSCN。活化C16的羧基以使其与乙二胺反应,从而形成酰胺(图8)。为此,使用下列原液 -10mg/ml的C16,5mM磷酸钾pH8.0 -水中250mM的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水中250mM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磺酸钠盐(NHS) -500mM2-吗啉乙磺酸(MES)pH5.0 -水中2M的乙二胺。
EDC和NHS的原液分别在即将使用之前配制。
为了激活C16羧基,在室温下温育下列样品组15分钟 5mg/ml C16 100mM MES pH5.0 25mM EDC 5mM NHS 通过加入500mM乙二胺和在室温下温育样品组2小时来进行乙二胺与活化的C16羧基的偶联。然后将样品组对5mM磷酸钾pH8.0进行透析。
在第二步骤中,将异硫氰酸荧光素与偶联至C16的乙二胺的游离氨基结合(图8)。为此,使用下列原液 -在5mM磷酸钾pH8.0中的乙二胺修饰的C16 -1M碳酸钠pH9.0 -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10mg/ml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1M磷酸钾pH8.0 在即将使用之前制备FITC原液。
按照下列方案进行FITC偶联 -向C16溶液中加入100mM碳酸钠pH9.0和1mg/ml的FITC -在室温下温育1小时(在黑暗处) -用660mM磷酸钾沉淀C16 -在室温下温育1小时(在黑暗处) -在室温下以10000×g离心10分钟 -用5mM磷酸钾pH8.0洗涤沉淀3次 -将沉淀溶解在6M硫氰酸胍中(蛋白质的终浓度5mg/ml) -对5mM磷酸钾pH8.0透析(在黑暗处) -使用500mM磷酸钾pH8.0进行沉淀 -用水洗涤沉淀3次 -重悬于水中 -在液氮中冷冻 -冷冻干燥(在黑暗处) 带有磷酸钾的可溶性FITC标记的C16的沉淀,与在未处理的C16蛋白质的情况相同,产生圆形微粒,但与未处理的C16微粒相反,它们呈现显著的荧光(图9)。
通过吸光度测定来确定荧光素对C16偶联的效率。为此,通过蛋白水解(100m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pH 8.0;0.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50μg/ml蛋白酶K(罗氏(Roche));在37℃下温育1小时)消化5mg/ml冻干的经修饰的C16蛋白。使用摩尔消光系数ε494nm=77000cm-1M-1计算降解的溶液中的荧光素的浓度。可从计算的荧光素浓度和已知使用的蛋白质的量来计算偶联的效率。
这样,在C16微粒中,每个C16分子上产生平均12.8个荧光素分子的偶联。作为对照,按照相同的方案处理样品,在活化期间用水代替EDC和NHS。该样品的偶联效率低于每C16分子1个荧光素分子。由此可得出荧光素对C16的结合遵从图8中推测的机制且不基于非特异性结合作用。
下面描述包含按照实施例1制备的C16微粒或按照实施例4产生的C16微粒-斑蝥黄的本发明的皮肤化装品制剂。
实施例7C16微粒在用于日间护理的乳剂-O/W型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1.7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0.7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 2.0 PEG-14二甲聚硅氧烷(Dimethicone) 3.6 鲸蜡硬脂醇 6.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己二酸二丁酯 B 5.0 丙三醇 0.2 EDTA二钠 1.0 泛醇 1.0 C16-微粒 适量 防腐剂 67.8 软化水 C 4.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 D 0.2 抗坏血酸基磷酸钠盐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1.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抗坏血酸钠、生育酚、视黄醇 E 适量 氢氧化钠 AI 5% % 组分(INCI) A 1.7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0.7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二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2.0 PEG-14二甲聚硅氧烷 3.6 鲸蜡硬脂醇 6.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己二酸二丁酯 B 5.0 丙三醇 0.2 EDTA二钠 1.0 泛醇 5.0 C16-微粒 适量 防腐剂 63.8 软化水 C 4.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 D 0.2 抗坏血酸基磷酸钠盐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1.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抗坏血酸钠、生育酚、视黄醇 E 适量 氢氧化钠 制备A相和B相彼此分开,分别加热至大约80℃。将B相搅拌入A相并且使均质化。将C相搅拌入A和B的混合相中,再次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大约40℃,加入D相,用E相将pH调节至大约6.5,然后均质化且在搅拌的情况下使冷却至室温。
注意在无保护气体的情况下制备制剂。必须在不透氧的包装例如铝管中进行装瓶。
实施例8C16-微粒在防护日霜-O/W型中的用途 AI1% %组分(INCI) A 1.7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0.7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2.0 PEG-14二甲聚硅氧烷 3.6 鲸蜡硬脂醇 6.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己二酸二丁酯 B 5.0 丙三醇 0.2 EDTA二钠 1.0 泛醇 1.0 C16-微粒 适量 防腐剂 68.6 软化水 C 4.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 D 1.0 抗坏血酸基磷酸钠盐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E 适量 氢氧化钠 AI5% %组分(INCI) A 1.7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0.7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2.0PEG-14二甲聚硅氧烷 3.6鲸蜡硬脂醇 6.0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己二酸二丁酯 B 5.0丙三醇 0.2EDTA二钠 1.0泛醇 5.0C16-微粒 适量 防腐剂 64.6 软化水 C 4.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 D 1.0抗坏血酸基磷酸钠盐 1.0生育酚醋酸酯 0.2红没药醇 E 适量 氢氧化钠 制备分别将A相和B加热至大约80℃。将B相搅拌入A相并且使均质化。将C相整合入A和B的组合相并且使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大约40℃,加入D相,用E相将pH调节至大约6.5,且进行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使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9C16-微粒在面部卸妆液-O/W类型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10.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10.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1.5 环戊硅氧烷、环己硅氧烷 2.0 PEG-40氢化蓖麻油 B 3.5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 C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适量 防腐剂 适量 芳香油 D 3.0 聚季铵盐-44 0.5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0.5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泛醇、丙二醇 4.0 丙二醇 0.1 EDTA二钠 1.0 C16-微粒 60.7 软化水 AI5% % 组分(INCI) A 10.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10.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1.5 环戊硅氧烷、环己硅氧烷 2.0 PEG-40氢化蓖麻油 B 3.5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丙烯酸钠共聚物 C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适量 防腐剂 适量 芳香油 D 3.0 聚季铵盐-44 0.5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0.5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泛醇、丙二醇 4.0 丙二醇 0.1 EDTA二钠 5.0 C16-微粒 56.7 软化水 制备溶解A相。将B相搅拌入A相,将C相掺入A和B的组合相。溶解D相,将其搅拌入A、B和C的组合相。之后搅拌15分钟。
实施例10C16-微粒-斑蝥黄在日间护理身体喷雾(daily care bodyspray)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3.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1.0 聚季铵盐-44 3.0 丙二醇 2.0 泛醇、丙二醇 1.0 环戊硅氧烷、环己硅氧烷 10.0辛基十二烷醇 0.5 PVP 10.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3.0 C12-15烷基苯甲酸酯 3.0 丙三醇 1.0 生育酚醋酸酯 0.3 红没药醇 1.0 C16-微粒-斑蝥黄 59.2醇 AI 5% % 组分(INCI) A 3.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1.0 聚季铵盐-44 3.0 丙二醇 2.0 泛醇、丙二醇 1.0 环戊硅氧烷、环己硅氧烷 10.0辛基十二烷醇 0.5 PVP 10.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3.0 C12-15烷基苯甲酸酯 3.0 丙三醇 1.0 生育酚醋酸酯 0.3 红没药醇 5.0 C16-微粒-斑蝥黄 55.2醇 制备称取A相的组分重量,将其溶解以产生清澈的溶液。
实施例11C16-微粒在皮肤护理凝胶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3.6 PEG-40氢化蓖麻油 15.0醇 0.1 红没药醇 0.5 生育酚醋酸酯 适量芳香油 B 3.0 泛醇 0.6 卡波姆 1.0 C16-微粒 75.4 软化水 C 0.8 三乙醇胺 AI 5% % 组分(INCI) A 3.6 PEG-40氢化蓖麻油 15.0醇 0.1 红没药醇 0.5 生育酚醋酸酯 适量芳香油 B 3.0 泛醇 0.6 卡波姆 5.0 C16-微粒 71.4软化水 C 0.8 三乙醇胺 制备将A相溶解以产生清澈的溶液。使B相膨胀且用C相中和。将A相搅拌入经均质化处理的B相,且进行均质化。
实施例12C16-微粒-斑蝥黄在剃须后洗剂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10.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生育酚醋酸酯 1.0 红没药醇 0.1 芳香油 0.3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B 15.0 醇 1.0 泛醇 3.0 丙三醇 1.0 C16-微粒-斑蝥黄 0.1 三乙醇胺 63.5 软化水 AI 5% % 组分(INCI) A 10.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生育酚醋酸酯 1.0 红没药醇 0.1 芳香油 0.3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B 15.0醇 1.0 泛醇 3.0 丙三醇 5.0 C16-微粒-斑蝥黄 0.1 三乙醇胺 59.5软化水 制备将A相的组分混合。溶解B相,将其掺入A相并且进行均质化。
实施例13C16-微粒在晒后洗液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0.4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15.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0.2 红没药醇 1.0 生育酚醋酸酯 适量 芳香油 B 1.0 泛醇 15.0 醇 3.0 丙三醇 1.0 C16-微粒 63.2 软化水 C 0.2 三乙醇胺 AI 5% % 组分(INCI) A 0.4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15.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0.2 红没药醇 1.0 生育酚醋酸酯 适量芳香油 B 1.0 泛醇 15.0醇 3.0 丙三醇 5.0 C16-微粒 59.2软化水 C 0.2 三乙醇胺 制备将A相的组分混合。将B相搅拌入A相,进行均质化。用C相中和,再次均质化。
实施例14C16-微粒-斑蝥黄在防晒露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4.5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3.0 氰双苯丙烯酸辛酯 2.5 二-C12-13烷基苹果酸酯 0.5 生育酚醋酸酯 4.0 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 B 3.5 鲸蜡硬脂醇异壬酸酯 1.0 VP/二十碳烯共聚物 5.0 异十六烷 2.5 二-C12-13烷基苹果酸酯 3.0 二氧化钛,三甲氧基辛基硅烷 C 5.0 丙三醇 1.0 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0.5 黄原胶 1.0 C16-微粒-斑蝥黄 59.7软化水 D 1.0 苯氧乙醇、羟苯甲酸甲酯、羟苯甲酸乙酯、羟苯甲酸丁酯、羟苯甲酸丙酯、异羟苯甲酸丁酯 0.3 红没药醇 AI5% % 组分(INCI) A 4.5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3.0 氰双苯丙烯酸辛酯 2.5 二-C12-13烷基苹果酸酯 0.5 生育酚醋酸酯 4.0 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 B 3.5 鲸蜡硬脂醇异壬酸酯 1.0 VP/二十碳烯共聚物 5.0 异十六烷 2.5 二-C12-13烷基苹果酸酯 3.0 二氧化钛、三甲氧基辛基硅烷 C 5.0 丙三醇 1.0 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0.5 黄原胶 5.0 C16-微粒-斑蝥黄 55.7 软化水 D 1.0 苯氧乙醇、羟苯甲酸甲酯、羟苯甲酸乙酯、羟苯甲酸丁酯、羟苯甲酸丙酯,异羟苯甲酸丁酯 0.3 红没药醇 制备分别将A相和B相的组分分开加热至大约80℃。将B相搅拌入A相并且使之均质化。将C相加热至大约80℃,然后搅拌入A和B的组合相中,并且进行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大约40℃,加入D相,再进行均质化。
实施例15C16-微粒在防晒露-O/W型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3.0 三山萮精(tribehenin) 2.0 鲸蜡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1.0 乙基己基三嗪酮 1.0 VP/二十碳烯共聚物 7.0 十四酸异丙酯 B 5.0 氧化锌、三乙氧基辛酰甲硅烷 C 0.2 黄原胶 0.5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角鲨烷、聚山梨醇酯60 0.2 EDTA二钠 5.0 丙二醇 0.5 泛醇 1.0 C16-微粒 60.9 软化水 D 0.5苯氧乙醇、羟苯甲酸甲酯、羟苯甲酸丁酯、羟苯甲酸乙酯、羟苯甲酸丙酯、异羟苯甲酸丙酯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AI5% %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3.0 三山萮精 2.0 鲸蜡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1.0 乙基己基三嗪酮 1.0 VP/二十碳烯共聚物 7.0 十四酸异丙酯 B 5.0 氧化锌、三乙氧基辛酰甲硅烷 C 0.2 黄原胶 0.5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角鲨烷、聚山梨醇酯60 0.2 EDTA二钠 5.0 丙二醇 0.5 泛醇 5.0 C16-微粒 56.9 软化水 D 0.5 苯氧乙醇、羟苯甲酸甲酯、羟苯甲酸丁酯、羟苯甲酸乙酯、羟苯甲酸丙酯、异羟苯甲酸丙酯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制备将A相加热至大约80℃,在B相中搅拌,且进行均质化3分钟。将C相加热至大约80℃,然后搅拌入A和B的组合相,且进行均质化。冷却至大约40℃,在D相中搅拌,然后再进行均质化。
实施例16C16-微粒在防晒露-O/W型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3.5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1.5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7.5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2.0 环戊硅氧烷、环己硅氧烷 0.5 蜂蜡 3.0 鲸蜡硬脂醇 10.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B 5.0 二氧化钛、二氧化硅、聚甲基硅氧烷、氧化铝 C 3.0 丙三醇 0.2 EDTA二钠 0.3 黄原胶 1.0 癸基葡糖苷 2.0 泛醇、丙二醇 1.0 C16-微粒 56.3 软化水 D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AI 5% % 组分(INCI) A 3.5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1.5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7.5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2.0 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己基苯甲酸酯 2.0 环戊硅氧烷、环己硅氧烷 0.5 蜂蜡 3.0 鲸蜡硬脂醇 10.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B 5.0 二氧化钛,二氧化硅、聚甲基硅氧烷、氧化铝 C 3.0 丙三醇 0.2 EDTA二钠 0.3 黄原胶 1.0 癸基葡糖苷 2.0 泛醇、丙二醇 5.0 C16-微粒 52.3 软化水 D 1.0 生育酚醋酸酯 0.2 红没药醇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制备将A相加热至大约80℃,在B相中搅拌,均质化3分钟。同样将C相加热至大约80℃,然后搅拌入A和B的组合相,进行均质化。冷却至大约40℃,在D相中搅拌,然后再进行均质化。
实施例17C16-微粒-斑蝥黄在护足膏(foot balm)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5.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4.0 鲸蜡醇 4.0 硬脂酸甘油酯 5.0 矿物油 0.2 薄荷醇 0.5 樟脑 B 69.3软化水 1.0 C16-微粒-斑蝥黄 适量防腐剂 C 1.0 红没药醇 1.0 生育酚醋酸酯 D 5.0 金缕梅萃取物 AI 5% %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5.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4.0 鲸蜡醇 4.0 硬脂酸甘油酯 5.0 矿物油 0.2 薄荷醇 0.5 樟脑 B 65.3软化水 5.0 C16-微粒-斑蝥黄 适量防腐剂 C 1.0 红没药醇 1.0 生育酚醋酸酯 D 5.0 金缕梅萃取物 制备将A相和B相的组分分开分别加热至大约80℃。将B相搅拌入A相,进行均质化。在搅拌的条件下冷却至大约40℃,在均质化之后迅速加入C相和D相。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18C16-微粒-斑蝥黄在具有红没药醇的W/O乳液中的用途 AI 1% % 组分(INCI) A 6.0 PEG-7氢化蓖麻油 8.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十四酸异丙酯 15.0矿物油 0.3 硬脂酸镁 0.3 硬脂酸铝 2.0 PEG-45/十二烷基乙二醇共聚物 B 5.0 丙三醇 0.7 硫酸镁 1.0 C16-微粒-斑蝥黄 55.6 软化水 C 0.5 生育酚醋酸酯 0.6 红没药醇 AI5% % 组分(INCI) A 6.0 PEG-7氢化蓖麻油 8.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十四酸异丙酯 15.0矿物油 0.3 硬脂酸镁 0.3 硬脂酸铝 2.0 PEG-45/十二烷基乙二醇共聚物 B 5.0 丙三醇 0.7 硫酸镁 51.6软化水 5.0 C16-微粒-斑蝥黄 C 0.5 生育酚醋酸酯 制备将A相和B分开分别加热至大约85℃。将B相搅拌入A相,并且进行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大约40℃,加入C相,再进行短暂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19具有调节剂的泡沫调节剂 AI 1% % 组分(INCI) A 10.0PVP/VA共聚物 0.2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适量芳香油 10.0醇 1.0 C16-微粒-斑蝥黄 68.1软化水 10.0丙烷/丁烷 AI 5% % 组分(INCI) A 10.0PVP/VA共聚物 0.2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适量芳香油 10.0醇 5.0 C16-微粒-斑蝥黄 64.1软化水 10.0丙烷/丁烷 制备称取A相的所有组合物,搅拌直至所有物质溶解和装瓶。
实施例20泡沫调节剂 AI 1% % 组分(INCI) A 1.0 聚季铵盐-4 0.5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1.0 C16-微粒 适量芳香油 适量防腐剂 91.5软化水 6.0 丙烷/丁烷 AI 5% % 组分 (INCI) A 1.0 聚季铵盐-4 0.5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5.0 C16-微粒-斑蝥黄 适量芳香油 适量防腐剂 87.5软化水 6.0 丙烷/丁烷 制备称取A相的所有组分,搅拌直至所有物质溶解(从而产生清澈的溶液)和装瓶。
实施例21泡沫调节剂 AI 1% % 组分(INCI) A 1.0 聚季铵盐-11 0.5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1.0 C16-微粒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91.5 软化水 6.0 丙烷/丁烷 AI5% %组分(INCI) A 1.0 聚季铵盐-11 0.5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5.0 C16-微粒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87.5 软化水 6.0 丙烷/丁烷 制备称取A相的所有组分,搅拌直至所有物质溶解(从而产生清澈的溶液)和装瓶。
实施例22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0.5 月桂醇聚醚-4 适量芳香油 B 77.3软化水 10.0聚季铵盐-28 1.0 C16-微粒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2 泛醇 0.1 PEG-25PABA 0.2 羟乙基纤维素 C 10.0 HFC 152 A AI5% % 组分(INCI) A 0.5 月桂醇聚醚-4 适量芳香油 B 73.3软化水 10.0聚季铵盐-28 5.0 C16-微粒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2 泛醇 0.1 PEG-25PABA 0.2 羟乙基纤维素 C 10.0HFC 152 A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逐一加入B相的组分并且溶解。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3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2.0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芳香油 B 78.5软化水 6.7 丙烯酸酯共聚物 0.6 AMP 1.0 C16-微粒-斑蝥黄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2 泛醇 0.1 PEG-25PABA 0.2 羟乙基纤维素 C 10.0 HFC 152 A AI5% % 组分(INCI) A 2.0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芳香油 B 74.5软化水 6.7 丙烯酸酯共聚物 0.6 AMP 5.0 C16-微粒-斑蝥黄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2 泛醇 0.1 PEG-25 PABA 0.2 羟乙基纤维素 C 10.0HFC 152 A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逐一加入B相的组分且溶解。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4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2.0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 芳香油 B 7.70 聚季铵盐-44 1.0 C16-微粒-斑蝥黄 适量 防腐剂 79.3 软化水 C 10.0 丙烷/丁烷 AI 5% % 组分(INCI) A 2.0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芳香油 B 7.70聚季铵盐-44 5.0 C16-微粒-斑蝥黄 适量防腐剂 75.3软化水 C 10.0丙烷/丁烷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溶解B相的组分以产生清澈的溶液,然后将B相搅拌入A相。调节pH至6-7,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5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2.00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芳香油 B 72.32 软化水 2.00VP/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共聚物 0.53AMP 1.00 C16-微粒-斑蝥黄 0.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50 泛醇 0.05 二苯甲酮-4 0.20 氨基硅油、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三烷醇聚醚-12 15.00 醇 C 0.20 羟乙基纤维素 D 6.00 丙烷/丁烷 AI5% % 组分(INCI) A 2.00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芳香油 B 68.32 软化水 2.00VP/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共聚物 0.53AMP 5.00C C16-微粒-斑蝥黄 0.20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50泛醇 0.05二苯甲酮-4 0.20氨基硅油、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三烷醇聚醚-12 15.00 醇 C 0.20羟乙基纤维素 D 6.00丙烷/丁烷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逐一加入B相的组分并且溶解。将C相溶解在A和B的组合相中,然后调节pH至6-7。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6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2.00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适量芳香油 B 67.85 软化水 7.00聚季铵盐-46 1.00C C16-微粒 0.20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50泛醇 0.05二苯甲酮-4 0.20氨基硅油、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三烷醇聚醚-12 15.00 醇 C 0.20羟乙基纤维素 D 6.00丙烷/丁烷 AI 5% % 组分(INCI) A 2.00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适量芳香油 B 63.85 软化水 7.00聚季铵盐-46 5.00C C16-微粒 0.20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50泛醇 0.05二苯甲酮-4 0.20氨基硅油、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三烷醇聚醚-12 15.00 醇 C 0.20羟乙基纤维素 D 6.00 丙烷/丁烷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逐一加入B相的组分并且溶解。将C相溶解在具有A和B的混合物中,然后调节pH至6-7。与D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7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适量 PEG-40氢化蓖麻油 适量 芳香油 85.5 软化水 B 7.0 聚苯乙烯磺酸钠 1.0 C16-微粒-斑蝥黄 0.5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适量 防腐剂 C 6.0 丙烷/丁烷 定型泡沫 AI 5% % 组分(INCI) A 适量PEG-40氢化蓖麻油 适量芳香油 81.5软化水 B 7.0 聚苯乙烯磺酸钠 5.0 C16-微粒-斑蝥黄 0.5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适量防腐剂 C 6.0 丙烷/丁烷 制备溶解A相。称量B相加入A相并且溶解,得到澄清溶液。调节pH至6-7,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8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适量PEG-40氢化蓖麻油 适量芳香油 92.0软化水 B 0.5 聚季铵盐-10 1.0 C16-微粒 0.5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适量防腐剂 C 6.0 丙烷/丁烷 AI 5% % 组分(INCI) A 适量PEG-40氢化蓖麻油 适量芳香油 88.0软化水 B 0.5 聚季铵盐-10 5.0 C16-微粒 0.5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适量防腐剂 C 6.0 丙烷/丁烷 制备溶解A相。称取B相加入A相并且溶解以产生清澈的溶液。调节pH至6-7,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29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适量PEG-40氢化蓖麻油 适量芳香油 82.5软化水 B 10.0聚季铵盐-16 1.0 C16-微粒-斑蝥黄 0.5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适量防腐剂 C 6.0 丙烷/丁烷 AI 5% % 组分(INCI) A 适量PEG-40氢化蓖麻油 适量芳香油 78.5软化水 B 10.0聚季铵盐-16 5.0 C16-微粒-斑蝥黄 0.5 羟乙基鲸蜡基二甲基磷酸铵 适量防腐剂 C 6.0 丙烷/丁烷 制备溶解A相。称取B相加入A相并且溶解产生清澈的溶液。调节pH至6-7,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30定型泡沫 AI 1% % 组分(INCI) A 2.0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 芳香油 B 84.0 软化水 2.0 壳聚糖 1.0 C16-微粒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2 泛醇 0.1 PEG-25 PABA C 10.0 HFC 152 A AI5% % 组分(INCI) A 2.0 椰子油基三甲基硫酸甲酸酯铵盐 适量芳香油 B 80.0软化水 2.0 壳聚糖 5.0 C16-微粒 0.5 二甲聚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0.2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0.2 泛醇 0.1 PEG-25 PABA C 10.0HFC 152 A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逐一加入B相的组分并且溶解。与C相一起装瓶。
实施例31护理洗发香波 AI 1% %组分 (INCI) A 30.0 月桂醇聚醚硫酸钠 6.0 可可脂酰两性基乙酸钠 6.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3.0 月桂醇聚醚硫酸钠、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椰油酰胺MEA、月桂醇聚醚-10 1.0 C16-微粒 7.7 聚季铵盐-44 2.0 氨基硅油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1.0 氯化钠 43.3 软化水 B 适量 柠檬酸 AI 5% %组分(INCI) A 30.0 月桂醇聚醚硫酸钠 6.0 可可脂酰两性基乙酸钠 6.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3.0 月桂醇聚醚硫酸钠、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椰油酰胺MEA、月桂醇聚醚-10 5.0 C16-微粒 7.7 聚季铵盐-44 2.0 氨基硅油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1.0 氯化钠 39.3 软化水 B 适量柠檬酸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并且进行溶解。用柠檬酸调节pH至6-7。
实施例32沐浴露 AI 1% % 组分(INCI) A 40.0月桂醇聚醚硫酸钠 5.0 癸基葡糖苷 5.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0 C16-微粒-斑蝥黄 1.0 泛醇 适量芳香油 适量防腐剂 2.0 氯化钠 46.0软化水 B 适量柠檬酸 AI 5% % 组分(INCI) A 40.0月桂醇聚醚硫酸钠 5.0 癸基葡糖苷 5.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5.0 C16-微粒-斑蝥黄 1.0 泛醇 适量芳香油 适量防腐剂 2.0 氯化钠 42.0软化水 B 适量 柠檬酸 制备混合A相的组分并且溶解。用柠檬酸调节pH至6-7调节。
实施例33洗发香波 AI 1% % 组分(INCI) A 40.0月桂醇聚醚硫酸钠 5.0 C12-15烷醇聚醚-15磺酸钠 5.0 癸基葡糖苷 适量芳香油 0.1 植烷三醇 44.6软化水 1.0 C16-微粒 0.3 聚季铵盐-10 1.0 泛醇 适量防腐剂 1.0 月桂醇聚醚-3 2.0 氯化钠 AI 5% % 组分(INCI) A 40.0月桂醇聚醚硫酸钠 5.0 C12-15烷醇聚醚-15磺酸钠 5.0 癸基葡糖苷 适量芳香油 0.1 植烷三醇 40.6软化水 5.0 C16-微粒 0.3 聚季铵盐-10 1.0 泛醇 适量 防腐剂 1.0 月桂醇聚醚-3 2.0 氯化钠 制备将A相的组分混合,并且溶解。用柠檬酸调节pH至6-7。
实施例34洗发香波 AI 1% % 组分(INCI) A 15.0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0.00 椰油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 5.00聚山梨醇酯20 5.00癸基葡糖苷 适量芳香油 适量防腐剂 1.00C C16-微粒 0.15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2.00月桂醇聚醚-3 58.00 软化水 适量柠檬酸 B 3.00PEG-150 二硬脂酸酯 AI 5% % 组分(INCI) A 15.0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0.00 椰油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 5.00聚山梨醇酯20 5.00 癸基葡糖苷 适量 芳香油 适量 防腐剂 5.00C C16-微粒 0.15 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2.00 月桂醇聚醚-3 54.00 软化水 适量 柠檬酸 B 3.00 PEG-150二硬脂酸酯 制备称量A相的组分并且溶解。调节pH至6-7。加入B相,然后加热至大约50℃。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35保湿身体护理霜 AI 1% %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3.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1.0 二甲聚硅氧烷 4.0 鲸蜡硬脂醇 3.0 硬脂酸甘油酯SE 5.0 矿物油 4.0 西蒙得木(霍霍巴)籽油 3.0 矿物油、羊毛醇 B 5.0 丙二醇 1.0 C16-微粒 1.0 泛醇 0.5 硅酸铝镁 适量 防腐剂 65.5 软化水 C 适量 芳香油 D 适量 柠檬酸 AI5%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3.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1.0 二甲聚硅氧烷 4.0 鲸蜡硬脂醇 3.0 硬脂酸甘油酯SE 5.0 矿物油 4.0 西蒙得木(霍霍巴)籽油 3.0 矿物油、羊毛醇 B 5.0 丙二醇 5.0 C16-微粒 1.0 泛醇 0.5 硅酸铝镁 适量 防腐剂 61.5 软化水 C 适量 芳香油 D 适量 柠檬酸 制备将A相和B分开加热至大约80℃。短暂预均质化B相,然后将B相搅拌入A相中,再进行均质化。冷却至大约40℃,加入C相,再次充分均质化。用柠檬酸调节pH至6-7。
实施例36保湿身体护理霜 AI 1% % 组分(INCI) A 6.0 PEG-7氢化蓖麻油 10.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十四酸异丙酯 7.0 矿物油 0.5 雪亚脂(牛油树) 0.5 硬脂酸铝 0.5 硬脂酸镁 0.2 红没药醇 0.7 季铵盐-18-锂蒙脱石 B 5.0 双丙二醇 0.7 硫酸镁 1.0 C16-微粒 适量防腐剂 62.9软化水 C 适量芳香油 AI 5% % 组分(INCI) A 6.0 PEG-7氢化蓖麻油 10.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5.0 十四酸异丙酯 7.0 矿物油 0.5 雪亚脂(牛油树) 0.5 硬脂酸铝 0.5 硬脂酸镁 0.2 红没药醇 0.7 季铵盐-18-锂蒙脱石 B 5.0 双丙二醇 0.7 硫酸镁 5.0 C16-微粒 适量 防腐剂 58.9 软化水 C 适量 芳香油 制备将A相和B分开加热至大约80℃。将B相搅拌入A相中,并且进行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大约40℃,加入C相并且再次进行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使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37液体化妆品-O/W型 AI 1% %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6.0 硬脂酸甘油酯 1.0 鲸蜡醇 8.0 矿物油 7.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0.2 二甲聚硅氧烷 B 3.0 丙二醇 1.0 泛醇 适量防腐剂 1.0 C16-微粒-斑蝥黄 61.9软化水 C 0.1 红没药醇 适量 芳香油 D 5.7 C.I.77 891、二氧化钛 1.1 氧化铁 AI5% %组分(INCI) A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6、硬脂醇 2.0 鲸蜡硬脂醇聚醚-25 6.0 硬脂酸甘油酯 1.0 鲸蜡醇 8.0 矿物油 7.0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0.2 二甲聚硅氧烷 B 3.0 丙二醇 1.0 泛醇 5.0 C16-微粒-斑蝥黄 适量 防腐剂 57.9 软化水 C 0.1 红没药醇 适量 芳香油 D 5.7 C.I.77 891、二氧化钛 1.1 氧化铁 制备分别将A相和B加热至大约80℃。将B相搅拌入A相并且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大约40℃,加入C相和D相,然后再次充分均质化。在搅拌的情况下使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38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皮肤病学制剂,其包含按照实施例1制备的C16-微粒,或按照实施例4制备的C16-微粒-斑蝥黄。下列数据是按水溶液的重量计的部分。 清洁洗发香波
洗发香波 清洁调理洗发香波
泡沫O/W乳剂 具有珍珠光泽的调理洗发香波
将pH调整至6.0 清洁调理洗发香波
将pH调整至6.0 具有体积效应的清洁调理剂洗发香波
将pH调整至6.0凝胶乳膏
OW防晒制剂
水分散液
WO防晒乳剂
棒(Sticks)
PIT-乳剂
凝胶乳膏
OW仿晒制剂 OW化妆品 仿晒霜水分散液
晒后护理水分散液
WO乳剂
固体粒子稳定的乳剂 (皮克尔乳剂)棒
仿晒PIT乳剂
油胶 实施例39 下面的配方描述了化妆品防晒制剂,其包含至少一种无机色素,优选氧化锌和/或二氧化钛和有机UV-A和UV-B过滤物质的组合。
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用方式制备下面指定的制剂。
按照实施例1制备的C16-微粒的含量或按照实施例4制备的C16-微粒-斑蝥黄的含量是指100%的活性组分。可以以纯的形式或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在水溶液的情况下,必须调整软化水在特定制剂中的含量。
26
序列表
<110>巴斯夫欧洲公司
<120>蛋白质微粒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130>PF 0000057552
<160>1
<170>PatentIn版本3.1
<210>1
<211>576
<212>PRT
<213>合成
<400>权利要求
1.蛋白质微粒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2.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它们是丝蛋白微粒。
3.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它们是已从固有无折叠蛋白质产生的微粒。
4.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蛋白质微粒是蛋白质(i)与效应分子(ii)的偶联。
5.权利要求3的用途,其中蛋白质(i)是C16蛛丝蛋白。
6.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效应分子(ii)是紫外线吸收体。
7.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可通过方法产生蛋白质微粒,所述方法涉及下列步骤(i)将蛋白质溶解在第一溶剂中,(ii)通过添加剂在溶剂相和在其中乳化的富含蛋白质相中诱导相分离,(iii)如果合适通过加入交联剂硬化富含蛋白质相,(iv)分离和,如果合适,纯化在步骤(iii)中产生的蛋白质微粒。
8.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该蛋白质微粒用于皮肤化妆品。
9.化妆品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蛋白质微粒和至少一种来自紫外线吸收体类的活性成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微粒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文档编号A61Q17/04GK101370556SQ200780002576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0日
发明者B·利布曼, M·费尔, A·普托克, T·沙伊贝尔, D·许梅里希 申请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文档序号 :
【 1555380 】
技术研发人员:B.利布曼,M.费尔,A.普托克,T.沙伊贝尔,D.许梅里希
技术所有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B.利布曼,M.费尔,A.普托克,T.沙伊贝尔,D.许梅里希
技术所有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