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热烹调器,它可以很好地使用在将通过加热或冷却来制成半成品的食物保温之后再制成烹饪成品的烹调方法中。
食品的加热烹调加工一般使用电热或明火等来进行。然而,按照这样的烹调方法容易产生由可加热而引起的煮烂或焦糊、另外也存在过多消耗能量的问题。
作为可以消除这种问题的烹调方法,近年来推崇这样一种烹调方法,即通过将生蔬菜或谷物等浸腌在适量的开水或已调味的沸腾汗中、再将加热状态下的半成品长时间保温,这样来完成食品的烹调。
从前,在将烹调材料予加热再制成半成品之后,将烹调锅放进绝热容器中,再密闭绝热容器,根据保持绝热状态所用时间来进行烹调,作为这样的绝热烹调器,例如如JP-实公平3-10920号专利所示,将自由起伏的把手安装在烹调锅的口边缘上,把结合部分设在其把手上,在把手起伏时,使所说结合部接触到锅的一部分,这样锅里的东西难于掉出来。
然而,在上述从前的绝热烹调器中,由于在绝热烹调器本体上没有把手,所以携带时不便于搬运,另外由于不能确定地将烹调锅的盖固定,所以携带时存在烹调锅易在绝热容器内移动、锅中的东西易掉出来等问题。另外还存在从烹调锅掉进绝热容器里的东西再从绝热容器漏出来的危险。
另外,作为适于这种烹饪的烹调装置,从前提供了如
图14所示的绝热烹调装置。相对于容器3通过可自由装卸地设置盖4而构成了该绝热烹调器,通过盖4可以密闭容器3,同时可以将内锅2出入自由地存放在容器3的内部。
容器3由具有弯曲底面的圆筒状内层5以及比内层5的直径稍大且同内层5形状类似的外层6所构成,将各自的口部密封接合而变成双层结构。内层5与外层6之间的空隙形成了真空或者填充绝热材料的绝热部件7。另外,在该容器3的底面以及容器3的侧面上分别安装了底垫8以及容器把手9、9。
盖4由在中央处具有盖把手10的略呈圆盘状上盖体11以及与该上盖体11成一体的下盖体12所构成,在上盖体11与下盖体12之间的空隙填充了绝热材料。
下面参照图15来说明存放在上述绝热容器1中的内锅2。该内锅2由内锅容器13、内锅盖14以及把手15所构成。在内锅容器13的口部放置了可自由装卸的且和该口部直径一样的圆盘状内锅盖14,另外在被设于内锅容器13的外周壁上的固定部件16、16上安装了可上下自由转动且和内锅容器13口部直径一样的半圆弧状把手15的两端。
在上述构成的绝热容器1中,将烹调物存放在内锅容器13中,盖上内锅盖14并将内锅2的整体存放在容器3中,由于用盖4密闭了容器3的口部这样可以长时间使内锅2里的东西保温,据此可以是烹饪成品。
然而,在上述从前的绝热烹调器中,由于内锅2放置在绝热容器1的内底面上,并且内锅容器13的底边缘部的一部分被保持在与绝热容器1的内面底边缘部相接触的状态,所以绝热容器1内面的尺寸精度不高,也就是说,绝热容器1的内面多少会倾斜一点,在内面上存在着凹凸不平处,因而把内锅2放进绝热容器1内的存放状态下会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因此,例如将加热烹调物放入内锅2中并将内锅2放进绝热容器1的状态下,使用绝热烹调器时,存在着内锅2咯嗒咯嗒响、内锅2倾斜以及锅内的东西从内锅掉出来的危险。
另外,由于将内锅2放置在绝热容器1内时的冲击或者使用绝热烹调器时的振动等,存在着内锅容器13的外面底边缘部和绝热容器1的内面底边缘部的接触部分互相碰撞、在内锅容器13的外面底边缘部和绝热容器1的内面底边缘部的接触部分附近产生凹面或碰伤等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内锅容器13的外面底边缘部和绝热容器1的内面底边缘部相接触,通过该接触部分容易进行从内锅2向绝热容器1侧或从绝热容器1向内锅2侧传热,因而存在保温性能和保冷性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热烹调器,它搬运方便、即使误动作而掉下来或翻倒烹调物也难于掉出来,同时它的绝热性能高、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绝热烹调器,它不会在绝热容器本体的内底上产生凹面或碰伤,并且其绝热性能良好。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绝热烹调器,它不会在绝热容器本体的内底上产生凹面或碰伤,且其绝热性能良好,同时它便于搬运,且烹调物难于掉出来。
在带有盖体的烹调锅可自由出入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本发明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绝热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在所说绝热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突出的安装轴,通过所说安装轴将把手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上;在将盖盖在所说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在位于各安装轴上方位置处的盖侧部上形成了突出的锁紧片;在所说把手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上,在把盖盖在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形成了复盖所说锁紧片的凹状结合部分;在所说把手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上,在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一侧的状态下,设置了向锁紧片上方自由移动的在上述结合部分上开通的开口部;同时在所说结合部的内表面上,在使所说把手立起来的状态或者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其它侧的状态下,形成了将所说锁紧片向盖10下侧挤压且将盖挤压在容器本体的口部上的挤压面。
根据这样的构造,根据把手位置的变化,可以解除由把手结合部造成的锁紧片的挤压或解除这种挤压,所以可以锁紧绝热容器本体和盖或者解除锁紧作用。
另外在上述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好的形式中,由金属内层和外层构成了容器本体,在内层和外层的两层之间设有间隙,将两者的开口边缘部接合成一体来形成容器本体,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间隙设有真空绝热层。
由于设置了该真空绝热层,所以利用内层和外层形成了绝热性能良好的容器本体。
在本发明上述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好的形式里,在用盖关闭容器本体的状态下,在盖的底面上设有将烹调锅的盖体压在烹调锅口部上的挤压手段,所说烹调锅存放在容器本体里。
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锁紧了容器本体的盖,容器本体上的盖将烹调锅的盖体挤压在烹调锅侧,在密闭烹调锅的同时,烹调锅固定在绝热容器里,所以搬运时烹调锅不会移动,烹调锅里的东西也难于掉出来。
在本发明上述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好的形式里,在盖的底面中央处形成了凹入部分,在烹调锅盖体上面的中央处形成了插进所说凹入部分中的摘盖部件,通过所说摘盖部件使所说凹入部分成为按压盖体的挤压手段,因此,由于锁紧了容器本体的盖,通过凹入部分和摘盖部件确实可以挤压烹调锅的盖体,且确定密闭了容器本体内的烹调锅。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好的形式中,通过铰链将盖可开闭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的开口部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开闭盖。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好的形式里,在盖底面的铰链侧部分形成了防止水滴落下的突出片。
根据这样的构造,在打开绝热容器的盖且将盖的底面朝向上侧时,由于突出片防止了水滴的落下,所以可以防止水滴向盖的下方落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好的形式里,在带有盖体的烹调锅可自由出入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绝热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在所说烹调锅的侧壁上形成了把手,所说把手由向烹调锅的上侧伸展的手柄以及被连接在该手柄上并向烹调锅的外侧伸展的把手延伸部件以及安装在该把手延伸部件顶端上的柄部件所构成;在对应于烹调锅容器本体的收存状态下,所说把手延伸部件放在容器本体口部的上端上,使容器本体内部的烹调锅对应于容器本体底部成非接触状态下的吊挂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的构造,收存在烹调锅的容器本体里的状态是稳定的,例如在将烹调锅收存在容器本体里的状态下使用绝热烹调器时,消除了烹调锅咯嗒咯嗒响或者倾斜的不当情形。
另外,因为烹调锅的外表面和容器本体的内表面相分离,所以在把烹调锅设置在容器本体中时不会由冲击或者使用绝热烹调器时不会由振动等引起的烹调锅外表面与容器本体内表面的互相碰撞,因而可以防止该烹调锅外表面与容器本体内表面之间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凹面或碰伤的发生。
另外,由于烹调锅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相分离且不接触,因此从烹调锅外表面向容器本体内表面或者从容器本体内表面向烹调锅外表面的传热只能通过导热系数低的空气层进行。因而,绝热烹调器的绝热性能变高了。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好的形式里,容器本体在其开口边缘部将金属的内层和外层接合成一体而被制成,容器本体的开口边缘上端支撑所说把手延伸部件。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一个较好的形式是,在容器本体开口处设有的把手部件上,设有支撑把手延伸部件的顶端使烹调锅与容器本体内面成非接触状态并限制其位置的梯形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好的形式中,在带有盖体的烹调锅可出入自由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烹调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在所说绝热容器的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突出的安装轴,通过所说安装轴将把手可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上;在将盖盖在所说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在位于各安装轴上方的盖侧形成了向容器本体外侧突出的锁紧片;在所说把手处的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在把盖盖在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形成了复盖所说锁紧片的凹状结合部分;在所说把手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在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的一侧的状态下,向锁紧片上方自由移动的在结合部分上开通的开口部;同时在所说结合部的内表面上,在使所说把手立起来的状态或者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的其它侧的状态下,形成了将锁紧片向盖的下侧挤压且将盖挤压在容器本体口部上的挤压面;
在所述烹调锅的侧壁上形成了把手,所述把手由向烹调锅的上侧伸展的手柄、被连接在该手柄上并向烹调锅的外侧伸展的把手延伸部件以及安装在该把手延伸部件顶端上的柄部件构成,在对应于烹调锅容器本体的收存状态下,所说把手延伸部件放在容器本体开口部上端上,使得在容器本体内部的烹调锅与容器本体的底部成非接触状态而使烹调锅处于吊挂位置。
按照上述的构造,收存在容器本体里的烹调锅的状态是稳定的,例如在将烹调锅收存在容器本体里的状态下使用绝热烹调器时,消除了烹调锅咯嗒咯嗒响或者倾斜的不当情形。
另外,因为烹调锅的外表面和容器本体的内表面相分离,所以在把烹调锅放在容器本体内时不会由冲击或者使用绝热烹调器时不会由振动等引起的烹调锅外表面与容器本体内表面的互相碰撞,因而可以防止该烹调锅外表面与容器本体内表面之间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凹面或碰伤的发生。
另外,由于烹调锅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相分离且不接触,所以从烹调锅外表面向容器本体内表面或者从容器本体内表面向烹调锅外表面的传热只能通过导热系数低的空气层进行。因而,绝热烹调器的绝热性能变高了。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较好的形式里,容器本体在其开口边缘部将金属的内层和外层接合成一体而被制成,容器本体的开口边缘上端支撑所说把手延伸部件。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较好的形式里,在容器本体的开口外周边上设有的把手部件上,设有支撑把手延伸部件的顶端使烹调锅与容器本体成非接触状态的限制位置的梯形部件。据此,由于烹调锅的外侧不会与容器本体的内侧接触,所以烹调锅不会向容器本体传热或者容器本体不会向烹调锅传热,这样就提高了保温性能。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较好的形式里,在盖的底面上设有在用盖关闭容器本体的状态下将烹调锅的盖体压在烹调锅口部上的挤压手段,所说烹调锅收存在容器本体里。
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锁紧了容器本体的盖,容器本体的盖将烹调锅的盖体挤压在烹调锅侧,在密闭烹调锅的同时,烹调锅固定在绝热容器里,所以搬运时烹调锅不会移动,烹调锅里的东西也难以掉出来。
在本发明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一个较好的形式里,在盖的底面中央处形成了凹入部分,在烹调锅盖体上面的中央处形成了插进上述凹入部分中的摘盖部件,通过所说摘盖部件使得所说凹入部分成为按压盖体的挤压手段。因此,由于锁紧了容器本体的盖,通过凹入部分和摘盖部件确实可以挤压烹调锅的盖体,且确实密闭了容器本体内的烹调锅。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绝热烹调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绝热烹调器局部剖视的侧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容器本体和盖的在锁紧状态下把手安装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把手安装部分中的Ⅳ-Ⅳ线的截面图。
图5是解除了图1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容器本体和盖之间的锁紧作用并打开盖子状态时的把手安装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容器本体和盖的其他锁紧状态下把手安装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绝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烹调锅的平面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绝热烹调锅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绝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12是在锁紧图11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容器本体和盖的状态下把手安装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绝热烹调器的(斜)安装部分中的Ⅴ-Ⅴ线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从前的绝热烹调锅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绝热烹调锅的内锅的截面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器。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绝热烹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的视图。本例的绝热烹调器21由绝热容器22以及可自由取出放入其内部的烹调锅23所构成。
绝热容器22由不锈钢真空绝热容器制成的圆筒状容器本体30和可覆盖容器本体30的口部并可自由装卸在容器本体30上的且内藏图2所示的绝热层P的合成树脂盖31以及上下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30侧壁上的合成树脂把手32所构成。如图2所示,在上述容器本体30的金属内层30a和外层30b之间有空隙而在其口部接合成一体,内层30a和外层30b之间的空隙为真空绝热层或充填绝热材料的绝热层。
在容器本体30的口部外侧壁和底部外表面上设有围绕它们周边的且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口边缘部33和底部保护部34;如放大的图3和图4所示,在相对的口边缘部33直径方向的侧壁部分上设有的安装把手用的安装轴35、35和口边缘部33成一体地向口边缘部33的外侧凸出而成。另外,在图1所示的口边缘部33的外周部上设有和口边缘部33成一体的安装盖31用的雌形铰链结合部件36。
在上述盖31的两侧设有在关闭盖31和容器本体30时与上述安装轴35对应的位置处各自伸出的锁紧片37;同时在上述盖31的侧部,在与上述铰链36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雄形铰链38,上述雌形铰链36和雄形铰链38相互连结,这样盖31可相对于容器本体30自由地开闭。
如图2截面构造所示,上述盖31为由顶板和壁板所构成的扁平圆盘状,在盖31的底部安有内盖39,把盖31和内盖39之间的部分设成中空,并把合成树脂绝热层P填充在该中空部分内。
在上述内盖39的底部中央处形成一个凹入部分40。该凹入部分40的大小程度为可以容纳下面将描述的烹调锅23的盖体51上所述的摘盖部件53。由于内盖39和绝热层P由合成树脂所形成,所以形成该凹入部分40的内盖39具有弹性,在关闭盖31时,内盖39和上述摘盖部件53接触并把它向烹调锅23的口部侧挤压,这样可以把烹调锅23的盖体51确实地固定在烹调锅23上。另外,如果上述摘盖部件53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话,可比通过挤压而得到的盖体51的压着效果更好。
另外,在内盖39的铰链38一侧,设有为承载盖体51的弯曲圆弧状突出片41,并且在内盖39上还设有若干个突起物42。
上述把手32为圆弧状,其两端的安装部分43、43形成为略半圆板形,如图4所示在略半圆板形部分的中央设有安装孔44,把上述安装轴35插进安装孔44中,这样把手32可被安装成相对一容器本体30可作上下自由地转动。即,把手32以安装轴35、35为支点并可以沿着容器本体30的前后方向立起或倒下。另外如图3所示,在安装部分43的外周侧形成了位于图3右侧(图1中为铰链36侧)的周壁55,周壁55从把手32的端部伸出约半周并沿向容器本体30的侧面,在周壁55的内侧设有由把手32的端部以及周壁55所形成的凹状结合部分56,该结合部分56的内面被做成结合在上述锁紧片37上面的挤压面46。另外在周壁55端侧形成了在把手32的端部侧面一侧开口的开口部分57,该开口部分57与上述凹状结合部分56相连通。
上述烹调锅23通过加工三层构造的板体而被形成,这里三层构造板体是通过不锈钢板等把传热良好的炭素钢等的钢板制成象三明治一样的层状结构;而且烹调锅23由锅本体50、覆盖锅本体50的口部且装卸自由的并且由不锈钢板构成的盖体51以及安装在锅本体50的侧壁上且上下转动自由的半圆弧状把手52所构成。
盖体51为圆盘状,在其上面中央处设有合成树脂制成的摘盖部件53,而且在盖体51的上表面外圈侧设有为插进锅本体50的上部开口边缘内的梯部件54。
上述把手52对应于如图2所示相隔180度被安装在锅本体50的口部外边缘上的板状安装部件50a、50a通过销联结而可上下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其上。在这些安装部件50a的一侧设有挡块50b,而一侧的安装部件50a通过如此形成的挡块50b挡住把手52向下方运动;而另一侧的安装部件50a通过如此形成的挡块50b将把手挡在上方,以这种方式各自被安装在锅本体50上。
通过这些挡块50b、50b的阻挡,在把手52倒下的状态时,它位于比锅本体50的边缘高出若干的位置处,反之在把手立起来的状态时,各自限制其成直立状态。另外在把手52的中部设有为使把手52尽快冷却的缝隙52a。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绝热烹调器21的使用。
为使用上述绝热烹调器21,把烹调材料在烹调锅23中予加热(烹调准备)之后,打开盖31后把烹调锅23装进绝热容器22中。接着盖上盖31,将把手32转动到盖31的开口侧(图1中左手前侧,图3中箭头B方向侧)。据此,把手32结合部分56的挤压面46靠压在锁紧片37的上面,在容器本体30和盖31紧密结合的同时,盖31底侧的凹入部分40挤压烹调锅23的摘盖部件53,这样将盖51压在锅本体50的口部上。
另外将把手32立起来移动绝热烹调器21时,把手32的安装部分变成图3所示的状态,由于挤压面46仍靠压在锁紧片37的上面并可以控制这一状态,同时由于凹入部分40挤压烹调锅23的摘盖部分件53,因而可使盖51固定在锅本体50的开口边缘上,这样在搬运过程中锅里的东西不会从烹调锅23中掉出来。
另外,如果把手32倒向盖31的开口侧,即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即使在将绝热烹调器21装在汽车等上而运输时,盖体51固定在锅本体50上,同时烹调锅23固定在绝热容器22中,因而锅中的东西不会掉出来。另外,即使由于失误使绝热烹调器21掉下或翻倒,也没有锅中的东西从绝热容器2中向外漏出的危险。
烹调完成之后在准备把锅里的东西装盘时,将把手32倒向铰链36侧(图3所示A方向)。如图5所示解除了锁紧片37与结合部56之间的结合,由于把手32顶端侧的开口部57如图5所示位于向上位置,因而锁紧片37变得可以向上方自由移动,这样就可以打开盖31,打开盖31之后从烹调锅23中取出锅中的东西。
此时,可以把烹调锅23的盖体51放在如图1所示立起状态的盖31的突出片41上另外由于在内盖39上设有若干个突起物42,因而盖体51与突起物42相接触而不与内盖39相接触,这样由锅内的东西或水滴等把内盖弄脏的可能性减少了。另外,在使盖31立起并使盖体51沿着内盖39的状态下,附在内盖39的底面或盖体51的里面上的水滴沿着内盖39或盖体51流下来,因而可以把这些水滴聚集在凸出片41上,这样水滴不会向盖31的下方落下。
接着从绝热容器22中将烹调锅23取出并准备把锅中的东西装盘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由于烹调锅23的把手52停在比锅本体50的边缘高一些的位置上,因而可以将手指钩在缝隙52a上而很容易地将把手52立起来,这样就可以简单地将烹调锅23从绝热容器22中取出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用合成树脂制成绝热容器22的盖31或者设在盖31上的绝热层P,使形成在该盖31上的且具有弹性的凹入部分40与设在烹调锅50盖体51上的摘盖部件53相接触,在关闭绝热容器22的盖31时,只要具有能挤压烹调锅23的盖体53并固定在锅本体50上的结构,无论什么样的形状、材料性质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在绝热容器22的盖31上设置凸部件、通过该凸部件来挤压烹调锅23的盖体51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不特意在盖31的底面上形成凹部件或凸部件、通过盖31的底面挤压摘盖部件53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8至图10来说明本发明绝热烹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
第二个实施例的绝热烹调器如图8所示大体上由绝热容器61以及可自由出入地收存在该绝热容器61内的烹调锅62所构成,该绝热容器61的盖64可开闭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63上。另外本实施例的盖64与上述实施例的盖31不同,它没有铰链结合部分;在关闭容器本体63的情况下盖64盖在容器本体63上。而在打开容器本体63的情况下从容器本体63上取下盖64。
上述容器本体63由不锈钢或炭素钢材料的有底圆筒状内层65以及比内层65的直径大一些的有底圆筒状外层66所构成,所说内层65和外层66在其各自的口部密封接合并形成二层构造。在内层65与外层66之间的空隙形成了真空或填充绝热材料的绝热部分67。
另外在上述容器本体63的底面上,通过将螺钉71拧进设在底部件68上的螺孔69与设在外层66上的接受螺钉件70中,这样就安装了底部件68。另外在容器本体63的口部外圈上,设有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容器本体30的口边缘部分33结构相似的口边缘部分,在该口边缘部分上成180度安装了为支持绝热容器61的把手部件72、72。
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个实施例的盖64为由顶板和边壁板所组成的圆板状,在其下部设有略呈圆板状的内盖74,在这些部件中填充了绝热材料75。通过将突出形成在盖64外周边附近下方的上结合体76与突出形成在内盖74的外周边附近的下层结合体77接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上述盖64和内盖74连接起来。另外在该内盖74的底部中央处为容纳安装在烹调锅62的盖体78上的摘盖部件79设有凹入部分80。
在将烹调锅62收存在容器本体63中并关闭盖64的状态下,使内盖74的下表面位于比容器本体63的上表面低一些的位置处。另外,在盖64的侧壁上设有为使烹调锅62的把手延伸部件83通过并将把手延伸部件83从容器本体63内向外部伸出的切口82。
上述烹调锅62大体上由锅本体73、盖体78、以及锅把手84所构成。在该锅体73的口部85上设有与该口部85直径大约相同的圆盘状盖体78。传热性低的且由塑料等材料制成的摘盖部件79安装在该盖体78的中央。
金属制的烹调锅62做成有底圆筒状,其口部85的直径比其它部分小一些。将两个锅把手84以180度的间距安装在该口部85的外周边上。
锅把手84由朝烹调锅62上方延伸的手柄81、相对于该手柄81的上端成直角地延伸的把手延伸部件83以及安装在把手延伸部件83顶端上的柄部件86所构成,通过焊接将手柄81的下端连接在锅本体73上。由于该手柄81以及把手延伸部件83是通过弯曲不锈钢的长方形板状部件而形成的,所以从锅本体73的口部85向上方延伸。由于在加热烹调锅62而烹调时,该手柄81要受热、受冲击、承重等,所以应由具有耐热性且强度大的不锈钢来制成该手柄。
使用木材或者热固性树脂等热传导率小的材料来制成安装在该手柄81上的柄部件86,即使在不能用手接触手柄81和把手延伸部件83的温度下来加热,但该柄部件86上的温度变得允许用手接触。
在把烹调锅收存在绝热容器61中时,上述手柄81通过成180度的间距形成在盖64的外周边上的切口82并从容器本体63的内层65的上部伸出,把手延伸部件83向烹调锅62的径向外侧直角弯曲,柄部件86安装在其端部上。该把手延伸部件83接触在把手部件72上面并被支撑,这里把手部件72安装在容器本体63的口部附近的外周面上,这样在将烹调锅62收存在容器本体63中时,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不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相接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在把手部件72的上表面形成了承载烹调锅62柄部件86的梯形部件72a,根据该梯形部件72a限定了柄部件86的位置,这样锅本体73的侧面不会与内层65的内侧面相接触。
另外也可以不设上述把手部件72,而用容器本体63口部上端来支撑上述把手延伸部件83,这样和如上所述一样,在将烹调锅62放在容器本体63中时,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不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相接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绝热烹调器中,将手柄81的下端安装在烹调锅62口部85的外周面上,在将烹调锅62放在绝热容器61中时,该把手延伸部件83通过形成在盖64上的切口82并从容器本体63的内层65向上部伸出,通过把手延伸部件83向烹调锅62的径向外侧伸出,并将柄部件86安装在把手延伸部件83的顶端上,各个把手延伸部件83接触在被安装在容器本体63上端上的把手部件72上而被支撑。因此在将烹调锅62放在容器本体63中时,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而将烹调锅62放在容器本体63里的状态是稳定的。
因而,在将已放入加热烹调完毕之烹调物的烹调锅放进容器本体63的状态下使用该绝热烹调器,可以消除烹调锅62咯嗒咯嗒响或者倾斜,以及烹调锅62内的烹调物流进容器本体63中的不当情形。
另外,因为烹调锅62的外表面和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相分离,所以在由把烹调锅62设置在容器本体63中时不会发生冲击或者使用绝热烹调器时的振动等引起烹调锅62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内表面互相碰撞是不可能的,因而可以防止该烹调锅62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内表面之间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凹面或碰伤的发生。因而可以提高烹调锅62以及容器本体63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相分离且根本不接触,因此从烹调锅62的外表面向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或者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向烹调锅62的外表面的传热只能通过导热系数低的空气层进行。因而,绝热烹调器的绝热性能变高了,并且可以提高在绝热烹调器中最重要的保温效率以及保冷效率。
另外,由于调锅62的板状金属的把手延伸部件83沿着烹调锅62的直径方向成垂直面状伸出,因此即使由向烹调锅62的外面传导且向上方流动的热气加热把手延伸部件83,由于其受热面积小,因此把手延伸部件83的温度上升要比将把手延伸部件水平放置的情况低一些。由于把手柄部件86难于变热,因此有利于烹调锅62的搬运。
下面参照图11至图13来说明本发明绝热烹调器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第三个实施例的绝热烹调锅分别采用了上面说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和第二个实施例的构造。也就是说,绝热烹调器大体上由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说明的绝热容器61以及可自由出入地放在该绝热容器61中的烹调锅62以及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说明的把手32所构成。
在该实施例的构造中作为容器本体把手,设置了在第一个实施例构造中采用的把手32,该把手32设计成跨过上述把手部件72并可以上下移动使其成为立起状态或倒下状态。另外,该例把手32安装部分的构造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在盖64的侧部设有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构造一样的锁紧片37,通过把手32的安装部分的结合部46来挤压上述锁紧片37并挤压盖64,由于这样部分的构造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了对图12及图13中这些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绝热烹调器中,同上面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一样,在把烹调锅62放进容器本体63中时,由于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不接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而将烹调锅62放进容器本体63中的收存状态是稳定的。
因而在将已放入烹调加热完毕烹调物的烹调锅收存在容器本体63中的状态下,使用该绝热烹调器,可以消除烹调锅62咯嗒咯嗒响或者倾斜、以及烹调锅62内的烹调物流进容器本体63中等的不当情形。
另外,因为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相分离,所以由把烹调锅62设置在容器本体63中时的冲击或者使用绝热烹调器时的振动等引起烹调锅62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内表面的互相碰撞是不可能的,因而可以防止该烹调锅62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内表面之间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凹入或碰伤的发生。因而可以提高烹调锅62以及容器本体63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烹调锅62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分离且根本不接触,因此从烹调锅62的外表面向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或者从容器本体63的内表面向烹调锅62的外表面的传热只能通过导热度低的空气层进行。因而绝热烹调器的绝热性能变高了,并且可以提高在绝热烹调器中最重要的保温效率以及保冷效率。
另外,由于烹调锅62板状金属的把手延伸部件83沿着烹调锅62的直径方向成垂直面状伸出,因此即使由向烹调锅62的外面传导且向上方流动的热气加热把手延伸部件83,由于其受热面积小,因此把手延伸部件83的温度上升要比将把手延伸部件水平放置的情况低一些。由于把手柄部件86难于变热,因此有利于烹调锅62的搬运。
另外由于设有把手32,在将把手32立起来以搬运绝热烹调器21时,把手32的安装部分将变成图12所示的状态,因而挤压面46靠压在锁紧片37的上面并且可以控制这一状态,由于凹入部分40挤压烹调锅23的摘盖部件53,因而可使盖51固定在锅本体50的开口边缘上,这样在搬运过程中锅里的东西不会从烹调锅23中掉出来。
另外,如果把手32倒向盖31的开口侧,即使在将绝热烹调器21装在汽车等上面运输时,盖体51固定在锅本体50上,同时烹高锅23固定在绝热容器22中,因而锅中的东西不会掉出来。另外,即使由于误动作使绝热烹调锅21掉下来或翻倒,也没有锅中的东西从绝热容器22中向外漏出的危险。
烹调完成之后在准备把锅里的东西装盘时,如图12所示将把手12倒向A方向,这样解除了锁紧片37与结合部56之间的联系,由于把手32顶端侧的开口部57位于向上位置,因而锁紧片37可以向上方自由移动,这样就可以打开盖73,打开盖73之后就可以从烹调锅23中取出锅中的东西。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绝热烹调器,在带有盖体的烹调锅可自由出入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绝热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绝热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突出的安装轴,通过所说安装轴将把手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上;在将盖盖在所说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在位于各安装轴上方位置处的盖侧部上形成了突出的锁紧片;在所说把手的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上,在把盖盖在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形成了复盖所说锁紧片的凹状结合部分;在所说把手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上,在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一侧的状态下,在上述结合部成贯通地形成的向所说锁紧片上方自由移动的开口部;在所说结合部的内表面上,在使所说把手立起来的状态下或者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其它侧的状态下,形成了将锁紧片向盖的下侧挤压且将盖挤压在容器本体的口部上的挤压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由金属内层和外层所构成,在所说内层和外层的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将两者的开口边缘部接合成一体,这样来形成容器本体,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间隙设有真空绝热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用盖关闭容器本体的状态下;在盖的底面上设有将烹调锅的盖体压在烹调锅口部上的挤压部件,所说烹调锅收存在容器本体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盖的底面中央处形成了凹入部分,在烹调锅盖体上面的中央处形成了插进所说凹入部分中的摘盖部件,通过所说摘盖部件上述凹入部分作为接压盖体的挤压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通过铰链将盖可开闭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的开口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盖底面的铰链侧部分形成了防止水滴落下的突出片。
7.一种绝热烹调器,在带有盖体的烹调锅可自由出入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绝热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烹调锅的侧壁上形成了把手,所说把手由向烹调锅的上侧伸展的手柄、被连接在该手柄上并向烹调锅的外侧伸展的把手延伸部件以及安装在该把手延伸部件顶端上的柄部件所构成;在对应于烹调锅容器本体的收存状态下,所说把手延伸部件接触在容器本体口部的开口边缘上端上,使得在容器本体内部的烹调锅与容器本体的底部成非接触状态而使烹调锅处于吊挂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在其开口边缘部将金属的内层和外层接合成一体而被制成,容器本体的开口边缘上端支撑所说把手延伸部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本体的开口外面设有把手部件在上述把手部件上,设置了用以支撑把手延伸部件的前端使烹调器与容器本体内表面成非接触状态并能限制其位置的梯形部件。
10.一种绝热烹调器,在带有盖体的烹调锅可自由出入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绝热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绝热容器的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突出的安装轴,通过所说安装轴将所说把手可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上;在将盖盖在所说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在位于各安装轴上方位置处的盖侧形成了向容器本体外侧突出的锁紧片;在所说把手的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在把盖盖在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形成了复盖所说锁紧片的凹状结合部分;在所说把手的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在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的一侧的状态下,在上述结合部成贯通地形成的向所说锁紧片上方自由移动的开口部;在所说结合部的内表面上,在使所说把手立起来的状态或者将所说把手倒向容器本体的其它侧的状态下,形成了将锁紧片向盖的下侧挤压且将盖挤压在容器本体的口部上的挤压面;在所说烹调锅的侧壁上形成了把手,所说把手由向烹调锅的上侧伸展的手柄以及被连接在该手柄上并向烹调锅的外侧伸展的把手延伸部件以及安装在该把手延伸部件顶端上的柄部件所构成;在对应于烹调锅容器本体的收存状态下,所说把手延伸部件连接在容器本体口的开口边缘上端上,使得在容器本体内部的烹调锅与容器本体的底部成非接触状态而使烹调锅处于吊挂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在其开口边缘部将金属的内层和外层接合成一体而被制成,容器本体的开口边缘上端支撑所说把手延伸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本体的开口外面设有把手部件,在上部把手部分上设有支撑把手延伸部件的前端使烹调锅与容器本体内表面成非接触状的限制其位置的梯形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用盖关闭容器本体的状态下,在盖的底面上设有将烹调锅的盖体压在烹调锅口部上的挤压件,所说烹高锅收存在容器本体里。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盖的底面中央处形成了所说凹入部分,在烹调锅盖体上面的中央处形成了能插进所说凹入部分中的摘盖部件,通过所说摘盖部件所说凹入部分被做成按压盖体的挤压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热烹调器,在带有盖体的烹调器可自由出入地放进绝热容器里的绝热烹调器中,所说绝热容器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容器本体以及密闭该容器本体口部的盖所构成,在所说绝缘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突出的安装轴,通过所说安装轴将把手转动自由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上;在将盖盖在所说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在位于各安装轴上方的盖侧部形成了突出的锁紧片,在所说把手容器本体侧的安装部分,在把盖盖在容器本体上的状态下,形成了覆盖所说锁紧片的凹状结合部分。
文档编号A47J39/00GK1091941SQ9310448
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1日
发明者伊藤精一, 桑名毅, 土屋茂 申请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文档序号 :
【 1379815 】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精一,桑名毅,土屋茂
技术所有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精一,桑名毅,土屋茂
技术所有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