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一种焊道处理用毛刷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电解毛刷头,大多都是直接将规定长度碳纤维毛线,直接压紧在连接头里,然后进行二次装配。这类电解毛刷头在碳纤维毛线的加工中引起诸多不便,因为连接头是属于盲孔,工人需要首先通过手动剪断规定长度的碳纤维,然后手动将碳纤维塞进连接头里面,最后利用冲压工艺将连接头与碳纤维一起压实固定。
2、上述这一系列操作都必须是手工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同时,由于是手工操作,在剪碳纤维时产生的粉尘很容易引起碳纤维中毒,因此,这一个传统结构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包括碳纤维毛、金属片和连接头,金属片包覆固定在碳纤维毛的一端成一体,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金属片包覆固定碳纤维毛后插设在连通孔内,连通孔内壁的前部与金属片的外壁紧贴固定。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金属片,因此,可以通过外部相配合的模具直接进行压合,将金属片压紧包覆固定在碳纤维毛上,使得金属片与碳纤维毛形成一个整体;随后,再将金属片推入到连通孔内,再将连通孔的内壁压紧在金属片上,实现了金属片和碳纤维毛在连通孔内的固定,再通过外接切断设备对碳纤维进行切断,切断后系统重复第一步操作,如此循环。该结构利于自动化生产,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节省了人工。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头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外螺纹,连接杆上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贯穿连接头后与连通孔相连通。由此,通过设有连接杆,方便整体结构通过连接杆与焊道清洗设备进行连接,连接方便;通过设有注水孔,可以方便焊道清洗液的自动输送,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的外径小于连接头的外径。由此,可以方便连接杆插入到相应的配合孔内,通过连接头起到限位作用,控制整个结构插入的长度。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水孔的孔径小于连通孔的孔径。由此,通过注水孔,可以对碳纤维毛在连通孔内的插入深度进行限定,方便碳纤维毛与连通孔的配合。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与连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方便连接头的成型。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还包括导通管,碳纤维毛的一端与金属片配合处夹持有导通管,导通管为多根,均与注水孔相连通。由此,通过设有导通管,可以保证注水孔进入的焊道清洗液能够顺利流动至碳纤维毛处,保证碳纤维毛在使用时对焊道的清洗。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通管靠近注水孔的一端超出金属片相应侧的端面。由此,可以有效避免金属片在包覆碳纤维毛时将导通管进行封堵包裹,保证了导通管与注水孔的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毛(1)、金属片(2)和连接头(3),所述金属片(2)包覆固定在碳纤维毛(1)的一端成一体,所述连接头(3)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31),所述金属片(2)包覆固定碳纤维毛(1)后插设在所述连通孔(31)内,所述连通孔(31)内壁的前部与金属片(2)的外壁紧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4)上开设有注水孔(41),所述注水孔(41)贯穿连接头(3)后与连通孔(3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的外径小于连接头(3)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孔(41)的孔径小于连通孔(31)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与连接头(3)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通管(5),所述碳纤维毛(1)的一端与金属片(2)配合处夹持有导通管(5),所述导通管(5)为多根,均与注水孔(4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5)靠近注水孔(41)的一端超出金属片(2)相应侧的端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极简便电解毛刷头,包括碳纤维毛、金属片和连接头,金属片包覆固定在碳纤维毛的一端,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将固定有金属片的碳纤维毛的金属片端插入连通孔内,连通孔内壁的前部与金属片的外壁冲压紧贴固定。通过设有金属片,因此,可以通过外部相配合的模具直接进行压合,将金属片压紧包覆固定在碳纤维毛上,使得金属片与碳纤维毛形成一个整体;随后,再将金属片推入到连通孔内,再将连通孔的内壁压紧在金属片上,实现了金属片和碳纤维毛在连通孔内的固定,再通过外接切断设备对碳纤维进行切断,该结构利于自动化生产,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节省了人工。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艾德克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权
技术所有人:佛山市艾德克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