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蒸发Ⅵ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2025-03-01 13:40:07 451次浏览
水池,热量释放入大气,达到二次蒸 汽冷凝完全的效果。
[0028] 其中,循环水池22的出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栗23,循环水池22的进水管上设有冷却 塔24。循环水栗为整个循环水冷装置的循环水流动提供动力,将循环水池中的循环水送入 水冷器中,再将冷凝液与循环水的混合液抽回至循环水池,冷却塔对流出中间换热器的带 有冷凝液的循环水进行冷却,使流出冷却塔的混合液进入循环水池后直接成为可以通入水 冷器的循环水。
[0029]以100t/h的污水处理站回水为例,其温度按20°C计,蒸发VI效二次蒸汽按62°C饱 和蒸汽计,计算出本实施例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的热平衡如下表。
[0030]

[0031]本实施例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直接换热,lOOt/h的污水处理站回水 可以吸收7.47t/h蒸发VI效二次蒸汽的水量和余热。
[0032] 水的单价按5元/t计,蒸汽单价按60元/t计,每小时回收金额(60+5) X 7.47 = 485.55元/h。运转率按80 %计,全年回收余热485.55 X 24 X 365 X 0.8 = 340.27万元/年。 [0033]上述数据只是一个示例,实际情况是蒸发VI效二次蒸汽流量要大得多,一般200t/ h规格的蒸发器组其VI效二次蒸汽流量大于60t/h,而400t/h规格的蒸发器组其VI效二次蒸 汽流量大于l〇〇t/h。因此该余热回收的空间很大。水和蒸汽单价越高、污水处理站回水越 多,企业回收余热的经济效益就越高。
[0034] 实施例二
[003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 之处在于,中间换热器1为走水外管12和走汽内管13,走汽内管13的进汽端与VI效蒸发器3 连接,走汽内管13的出汽端与循环水冷装置2连接;走水外管13套设于走汽内管14外部,走 水外管13靠近走汽内管14的出汽端的一端通过来水管道121与污水处理站5连接,走水外管 13靠近走汽内管14的进汽端的一端通过回水管道122与污水处理站5连接,以使污水处理站 5的回收用水在走水外管13与污水处理站5之间循环流通。
[0036] 在VI效蒸发器到循环水冷装置之间增设走水外管和走汽内管,管道设计成一段套 管,污水处理站回收用水通过走水外管流动、蒸发VI效二次蒸汽通入走汽内管,通过来水管 道与回水管道的设置,使二次蒸汽的流动方向与回收用水的流动方向相反,产生逆流换热, 更加有利于吸收热量冷凝的进行,从而将二次蒸汽的余热吸收一部分。换热后带有热量的 回收用水送入其它生产工序利用,由于回收用水不完全清洁,携带大量浮游物或其它杂物, 容易造成中间换热器器壁结疤,需要定期清理。本实施例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的 走水外管走回收用水,可以随时进行清理,清理时走汽内管将二次蒸汽直接通入循环水冷 设备中进行冷却,不影响蒸发器的运行。
[0037] 其中,走汽内管14与液封收集池4连接。二次蒸汽在走汽内管中冷凝后形成的冷凝 液自动流进液封收集池回收以备再次为生产利用。
[0038]其中,走水外管13的直径比走汽内管14的直径大至少200mm。使用时,由走水外管 与走汽内管组成的套管的规格按蒸发VI效二次蒸汽的总流量来确定,一般外管直径比内管 直径大200mm以上。
[0039]以100t/h的污水处理站回水为例,其温度按20°C计,蒸发VI效二次蒸汽按62°C饱 和蒸汽计,计算出本实施例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的热平衡如下表。
[0040]
[00411方案二采用间接换热,100t/h的污水处理站回水可以吸收6.58t/h蒸发VI效二次 蒸汽的水量和余热。
[0042] 水的单价按5元/t计,蒸汽单价按60元/t计,每小时回收金额(60+5) X 6.58 = 427.70元/h。运转率按80 %计,全年回收余热427.70 X 24 X 365 X 0.8 = 299.73万元/年 [0043]上述数据只是一个示例,实际情况是蒸发VI效二次蒸汽流量要大得多,一般200t/ h规格的蒸发器组其VI效二次蒸汽流量大于60t/h,而400t/h规格的蒸发器组其VI效二次蒸 汽流量大于l〇〇t/h。因此该余热回收的空间很大。水和蒸汽单价越高、污水处理站回水越 多,企业回收余热的经济效益就越高。
[0044] 综上所述,VI效蒸发器排出的二次蒸汽首先通过本发明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 置的中间换热器,中间换热器连接污水处理站、液封收集池与循环水冷装置,污水处理站将 生产中的污水处理为回收用水,并将回收用水通入中间换热器,对二次蒸汽进行冷凝,吸收 热量,回收用水带有吸收的热量重新进入生产环节,冷凝后的液体也流入液封收集池,在维 持原有生产环境的密封度的情况下再次进入生产环节,未被完全冷凝的二次蒸汽进入循环 水冷却装置进行辅助冷凝,进而达到对二次蒸汽的完全冷凝。由此能够将绝大部分二次蒸 汽的热量与水分重新带回到生产系统中,极大地减少了资源浪费与能量流失,使热量与水 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循环回收利用,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004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换热 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进汽端连接VI效蒸发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汽端连接所述循环水 冷装置,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污水处理站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液封收 集池连接,以通过所述污水处理站的回收用水将进入所述中间换热器的二次蒸汽冷凝,使 冷凝后形成的液体流入所述液封收集池再次进入生产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为 第一水冷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为 走水外管和走汽内管,所述走汽内管的进汽端与所述VI效蒸发器连接,所述走汽内管的出 汽端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连接;所述走水外管套设于所述走汽内管外部,所述走水外管靠 近所述走汽内管的出汽端的一端通过来水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所述走水外管靠近 所述走汽内管的进汽端的一端通过回水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以使所述污水处理站 的回收用水在所述走水外管与所述污水处理站之间循环流通。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汽内管与所 述液封收集池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水外管的直 径比所述走汽内管的直径大至少200_。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 环水冷装置包括第二水冷器和循环水池,所述第二水冷器与所述中间换热器连接,所述循 环水池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水冷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池的进水管与所述第二水冷 器的出水口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VI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的出 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栗,所述循环水池的进水管上设有冷却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冶金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Ⅵ效二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水冷装置,还包括中间换热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进汽端连接Ⅵ效蒸发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汽端连接所述循环水冷装置,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污水处理站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液封收集池连接,以通过所述污水处理站的回收用水将进入所述中间换热器的二次蒸汽冷凝,使冷凝后形成的液体流入所述液封收集池再次进入生产应用。由此能够将绝大部分二次蒸汽的热量与水分重新带回到生产系统中,极大地减少了资源浪费与能量流失,使热量与水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循环回收利用,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IPC分类】F28C3/08
【公开号】CN105547007
【申请号】CN201610055666
【发明人】冯雨田, 杨晓东, 刘沣超, 徐平
【申请人】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文档序号 : 【 9784264 】

技术研发人员:冯雨田,杨晓东,刘沣超,徐平
技术所有人: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冯雨田杨晓东刘沣超徐平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工业余热驱动orc系统的相变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一种双层多功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