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及方法

2025-04-13 12:20:02 377次浏览
延伸至初次净化段202顶部,所述热液池201通过热液栗5与第一热液输送管501相连接,所述第一热液输送管501延伸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
[0041]采用该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的废气吸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a、启动冷却装置I的散热制冷机构,开启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启动冷液栗4,将冷液池101中的吸收液通过冷液输送管401抽取至初次净化段202顶部喷洒,吸收液经填充层后下落至热液池201中,热液池要确保一定的吸收液量,为实现二次废气净化做准备,系统启动后,启动热液栗5,将热液池201内吸收液输送至二次净化顶部喷洒,从热液池中单位时间抽送到二次净化段的吸收液量和从冷液池单位时间抽送到初次净化段的吸收液量是相等的;
[0043]b、向储气包输入待净化热废气,被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冷却的废气缓慢下降进入初次净化段202,在初次净化段202填料层,废气与自冷液池101输送而来的冷吸收液实现同向接触吸收并进行二次冷却,此步骤可实现废气净化的96%,因储气包203处于高位,因此,通常需要设置废气栗6或者风机用以鼓入废气;
[0044]c、经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初次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连通管3输送至冷却装置I的二次净化段102底部,在二次净化段102内,废气在散热制冷机构和自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而来的热吸收液共同作用下,进行第三次冷却和第二次净化,处理后的气体由排气口 103排出,通过散热制冷机构冷却后的吸收液下落至冷液池1I收集起来,此步骤可实现废气净化的
[0045]位于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主要作用是将热废气冷却,使其向下沉降,为避免气体扰动过大,通常可采用冷却管、冷却水箱等装置,而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废气冷却机构为换热环管206,所述换热环管206—端与冷液输送管40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热液输送管502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液输送管502延伸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采用换热环管206可利用冷液池101送出的冷吸收液与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废气进行冷却,而被废气加热后的热吸收液经由第二热液输送管502返回冷却装置I,在二次净化段102顶部与从热液池201返回的热吸收液一起喷淋,用于对废气进行第二次净化。吸收液喷淋下落过程中,由散热制冷机构对其进行冷却,而后落入冷液池101中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了吸收液的循环利用。当吸收液达到一定的使用周期、浓度和效果时,根据环保要求对吸收液进行置换、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0046]填料层的作用是增大气液两相接触面积,以提高废气的净化效果。填料层的填料可采用拉西环、鲍尔环等等,而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填料层包括若干接触球205和用于支撑接触球205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设置于接触球205下方。所述填料层层数优选为2?5层。
[0047]设置于冷却装置I内的散热制冷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冷却热的吸收液,吸收液由上至下喷淋而下,因此若采用冷却管形式则接触面积有限,冷却效果不明显,因而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散热制冷机构包括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顶部的风扇104。通过风扇104增加气流流速,可起到冷却热吸收液的目的。为加强冷却效果,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散热制冷机构还包括用于鼓入冷空气的冷风扇105,所述冷风扇105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侧壁上。
[0048]为使吸收液在二次净化段102能够更好地净化废气,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二次净化段102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液体分散板106。液体分散板106可以增加冷却液的分散面积,从而加快热吸收液的冷却速度并强化二次接触净化效果。
[0049]为防止吸收液液滴被气流带出冷却装置I,作为优选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二次净化段102的排气口 103向内收缩构成锥形结构。
【主权项】
1.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和冷却装置(I); 所述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包括热液池(201 )、初次净化段(202)和密闭的储气包(203),所述储气包(203)设置有废气进口(207),所述储气包(203)内设置有废气冷却机构,所述初次净化段(202)连接于储气包(203)下方,所述初次净化段(202)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热液池(201)设置于初次净化段(202)下方; 所述冷却装置(I)包括二次净化段(102)和冷液池(101),所述二次净化段(102)上方设置有排气口(103),所述冷液池(101)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下方,所述冷却装置(I)设置有散热制冷机构; 所述初次净化段(202)的底部通过连通管(3)与二次净化段(102)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冷液池(101)通过冷液栗(4)与冷液输送管(401)相连接,所述冷液输送管(401)延伸至初次净化段(202)顶部,所述热液池(201)通过热液栗(5)与第一热液输送管(501)相连接,所述第一热液输送管(501)延伸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冷却机构为换热环管(206),所述换热环管(206)—端与冷液输送管(40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热液输送管(502)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液输送管(502)延伸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若干接触球(205)和用于支撑接触球(205)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设置于接触球(205)下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层数为2?5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制冷机构包括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顶部的风扇(10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制冷机构还包括用于鼓入冷空气的冷风扇(105),所述冷风扇(105)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侧壁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净化段(102)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液体分散板(106)。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净化段(102)的排气口( 103)向内收缩构成锥形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口(207)连接有用于鼓入废气的废气栗。10.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的废气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冷却装置(I)的散热制冷机构,开启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启动冷液栗(4),将冷液池(101)中的吸收液通过冷液输送管(401)抽取至初次净化段(202)顶部喷洒,吸收液经填充层后下落至热液池(201)中,,启动热液栗(5),将热液池(201)内吸收液输送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喷洒; b、向储气包(203)输入待净化热废气,被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冷却的废气缓慢下降进入初次净化段(202),在初次净化段(202)填料层,废气与冷吸收液实现同向接触吸收并进行二次冷却;C、经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初次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连通管(3)输送至冷却装置(I)的二次净化段(102)底部,在二次净化段(102)内,废气在散热制冷机构和自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而来的吸收液共同作用下,进行第三次冷却和第二次净化,处理后的气体由排气口(103)排出,通过散热制冷机构冷却后的吸收液下落至冷液池(101)收集起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冶金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同向接触净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同向接触净化装置包括储气包、初次净化段和热液池,储气包设置有废气进口,储气包内设置有废气冷却机构,冷却装置包括二次净化段和冷液池,二次净化段上方设置有排气口,冷却装置设置有散热制冷机构;初次净化段的底部通过连通管与二次净化段的底部相连通,冷液池通过冷液泵与冷液输送管相连接,热液池通过热液泵与第一热液输送管相连接。本发明利用了热气体上升,冷气体下降的原理,使吸收液与气体实现同向接触吸收,延长气液两相的接触时间,提高废气的净化深度,且能对气体实现多次冷却,降低处理后气体温度。
【IPC分类】B01D53/14, B01D53/18
【公开号】CN105536446
【申请号】CN201610130127
【发明人】连忠华, 邓孝伯, 王永刚, 陈自清
【申请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8日
文档序号 : 【 9774411 】

技术研发人员:连忠华,邓孝伯,王永刚,陈自清
技术所有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连忠华邓孝伯王永刚陈自清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多级含萘废气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一种废气吸收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