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微量液体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2025-04-18 12:20:07 194次浏览
专利名称:微量液体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气化镀膜前驱液的气化器,具体涉及一种微量液体分配
O
背景技术
目前,填料塔是气液直接进行接触的传质设备,塔内均勻的液体分配是填料塔良好操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即使性能良好的填料,也会因为液体的不良分配而引起填料有效湿润面积减少以及沟流和严重壁流的产生致使效率的降低。而良好均勻的液体分配关键取决于液体分配器,液体分配器被广泛应用于填料塔设计中,并成为塔内至关重要的内件,处理液体不良分配是解决填料塔低传递效率的关键。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填料塔的直径已经达到十米以上,因为液体流量大,所需液体分配器制造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 但微量供料有脉冲,液体少,压力小,流速慢,没有喷淋的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真正的均勻分布,难以实现连续性,微量液体的不均勻分配会产生填料有效润湿面积减少及沟流和严重壁流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填料塔的传递效率,所以很少有专门针对微量液体的均勻分配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微量供料有脉冲,液体少,压力小,流速慢,没有喷淋的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真正的均勻分布,而提供一种微量液体分配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分配管,一级分配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水平放置的、相连通的二级分配管,两侧的二级分配管在一级分配管上对称设置,每个二级分配管上设有一组竖直放置的、相连通的三级分配管,每组三级分配管在相应的二级分配管上的两两间距由靠前端到末端逐渐加大。在上述的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每侧的一组二级分配管在一级分配管上呈半圆形状排列。所述的一级分配管为方形管。所述的二级分配管为圆形管。所述的一级分配管的水平底部与所述的二级分配管的水平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均勻分配的同时,还能够将每个孔流出来的液体完全进入汽化管内,增大了其传递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微量液体分配器,包括一级分配管1,一级分配管1的两侧分别设有七个水平放置的二级分配管2,且二级分配管2长度并不都是一样,每侧的七个二级分配管2在一级分配管1上呈伞状排列,两侧的二级分配管2在一级分配管1上对称设置,所述的一级分配管1优选为方形管,二级分配管2优选为圆形管,方管侧面加工成与圆形管匹配的圆口,使一级分配管1与二级分配管2相连通,加工时保证一级分配管1的水平底部与所述的二级分配管2的水平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每个二级分配管2上设有两或三根竖直放置的三级分配管3,如图3所示,在与每个三级分配管3对应的二级分配管2连接处设有小孔4连通,每两根或三根三级分配管3在相应的二级分配管2上的两两间距由靠前端到末端逐渐加大,从而保证了液体能够均勻的经孔流出。液体的选择性很广,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在液体动力粘度μ < 1. 499Pa · S、运动学黏度ν彡1. 19X10-3m2/s的情况下均勻分配液体。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现了微量液体均勻分配,同时有效提高了分配效率。分配器所用材料为316L不锈钢,能够耐高温,最高耐热温度可以达到600°C,又能够耐腐蚀。
权利要求1.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分配管(1),一级分配管(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水平放置的、相连通的二级分配管(2),两侧的二级分配管(2)在一级分配管(1)上对称设置,每个二级分配管(2)上设有一组竖直放置的、相连通的三级分配管(3),每组三级分配管(3)在相应的二级分配管(2)上的两两间距由靠前端到末端逐渐加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每侧的一组二级分配管(2)在一级分配管(1)上呈半圆形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分配管(1)为方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分配管(2)为圆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分配管(1)的水平底部与所述的二级分配管(2)的水平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量液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分配管(1),一级分配管(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水平放置的、相连通的二级分配管(2),两侧的二级分配管(2)在一级分配管(1)上对称设置,每个二级分配管(2)上设有一组竖直放置的、相连通的三级分配管(3),每组三级分配管(3)在相应的二级分配管(2)上的两两间距由靠前端到末端逐渐加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均匀分配的同时,还能够将每个孔流出来的液体完全进入汽化管内,增大了其传递效率。
文档编号B01D3/00GK202315646SQ20112046078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9日
发明者单传丽, 张家林, 王东, 甘治平, 石丽芬, 邹上荣, 金良茂, 陈凯 申请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文档序号 : 【 5042890 】

技术研发人员:甘治平,陈凯,王东,金良茂,张家林,单传丽,石丽芬,邹上荣
技术所有人: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甘治平陈凯王东金良茂张家林单传丽石丽芬邹上荣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体残留的超微量液滴操控装置及方法 大型搅拌器搅拌轴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