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器,包括具有近心端和远心端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位于近心端及远心端之间且邻近近心端的第一过滤网,及与第一过滤网相连且位于第一过滤网与远心端之间的支撑段,支撑段包括多根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大致沿平行于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每根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与滤器自然释放后所述支撑段对应的外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本实用新型的滤器既能保证植入血管后滤器的稳定性较好,也能保证植入一段时间后取出滤器时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专利说明】
;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入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滤器。
【背景技术】
[0002]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死率高,有资料统计,不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为20%-30%,每年新增病例约占人口的0.2%。我国以13.5亿人口计算,每年约有270万新增患者。
[0003]体循环的各种血栓脱落均可引起肺栓塞,血栓的形成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外伤或骨折、创伤、较大的手术、大面积烧伤、妊娠、分娩、久病卧床、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均可使静脉血流缓慢,血液瘀滞,或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血液黏附性增强,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般与管壁轻度粘连,容易脱落,脱落的游离栓子可引起肺栓塞等严重病变。腔静脉滤器(以下简称滤器)在临床上被证实为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手段,可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滤器被植入到下腔静脉中,防止下肢脱落的血栓顺着血流到达肺部,从而预防肺栓塞。
[0004]对于临时滤器,临床上要求其植入下腔静脉后能稳定地保持在植入位置,不得出现翻转、倾斜;并且,滤器的与血管壁贴合的部分不得过度刺激血管内皮组织快速增生,以避免血管内皮组织包埋滤器,造成临时滤器的可回收期缩短,以及从体内取出时会损伤血管内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植入血管后,既可以保持稳定又可以在回收时不会损伤血管内壁的滤器。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滤器,包括具有近心端和远心端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近心端及远心端之间且邻近所述近心端的第一过滤网,及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与远心端之间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包括多根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大致沿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与所述滤器自然释放后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
[000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与所述滤器自然释放后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的比值为1/2。
[000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相等。
[00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两端端点均相互重合。
[00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包括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线相连。
[00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段还包括至少一根呈弧形状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过滤网连接,并朝靠近所述远心端的方向延伸。
[00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远心端且与所述支撑段相连的第二过滤网。
[00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二过滤网由切割同一根镍钛管而成;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滤器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或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线沿所述滤器的周向方向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镍钛管的外径尺寸的1/2。
[001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器还包括回收钩,所述回收钩设置于所述滤器的远心端或近心端;所述回收钩为具有一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回收钩的开口方向沿所述滤器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偏向所述主体部;所述回收钩的开口在垂直于所述开口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回收钩的管状结构外径尺寸的1/5,所述回收钩的开口在垂直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方向上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回收钩的管状结构外径尺寸的19/20。
[001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锚,所述固定锚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固定锚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回收钩的方向延伸并悬空;所述固定锚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杆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固定锚的悬空端至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m。
[0017]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滤器植入至人体血管,并在血管中自然释放后,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血管壁,当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与所述滤器自然释放后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时,所述滤器可以稳定地、可靠地设置于血管中,且所述滤器回收时不会损伤血管内壁。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a-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滤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支撑段;其中,图1a为主视图,图1b为立体图;
[0020]图2a_图2b为图1a-图1b中所述滤器的主体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立体图;
[0021]图3为图1a-图1b中所述支撑段的第一支撑杆的直杆的长度和所述支撑段围合形成的圆柱面的直径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a-图1b中所述滤器的回收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a-图1b中所述滤器的固定锚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a_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主视图,图6b为立体图;
[0025]图7a_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为主视图,图7b为立体图。
[0026]图8为对比例I的滤器植入下腔静脉14天后取出,所述下腔静脉的显影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9]在滤器领域,将滤器植入体内后相对心脏较近的一端称为近心端,相对心脏较远的一端称为远心端。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器采用外径尺寸为0.2-4mm的镍钛管切割、定型而成。可以理解,所述滤器也可由外径尺寸为0.05-0.8mm的镍钛丝或宽为0.05-0.5mm,长为0.15-lmm的镍钛扁带通过编织、定型而成。所述滤器具有超弹性和自膨胀特性。
[003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2]实施例1
[0033]请参阅图1a和图1b,滤器100包括主体部10,主体部10具有近心端101和远心端102,主体部10包括位于近心端101和远心端102之间且邻近近心端101的第一过滤网11、邻近远心端102的第二过滤网12和位于第一、第二过滤网11、12之间的支撑段13。当滤器100在血管中释放后,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用于过滤血管中的血栓;支撑段13用于支撑血管壁,使滤器100释放后能稳定地、可靠地位于血管中,防止滤器100在血管中发生倾斜。
[0034]请同时参阅图2a和图2b,第一过滤网11为由多条第一网线111和多条第二网线112组合形成的网状结构。多条第一网线111在近心端101处汇聚,每条第一网线111的远离近心端101的端部均与相邻两条第二网线112的一端相连,即每条第一网线111与与之相连的两条第二网线112配合形成一个Y形单元,由此当滤器100自然释放后,第一过滤网11为锥形网状结构。每相邻两个Y形单元的相邻两条第二网线112的远离近心端101的一端与支撑段13相连。
[0035]每条第一网线111和第二网线112皆可分别呈直线型,也可呈曲线型,还可部分呈曲线型,其余部分呈直线型。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11包括六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形第一网线111和十二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形第二网线112,每相邻两条第一网线111在近心端101处形成的夹角相等。
[0036]第二过滤网12为由多条第三网线121和多条第四网线122组合形成的网状结构。多条第三网线121在远心端102处汇聚,每条第三网线121的远离远心端102的端部均与相邻两条第四网线122的一端相连,即每条第三网线121与与之相连的两条第四网线122配合形成一个Y形单元,由此当滤器100自然释放后,第二过滤网12具有锥形网状结构。每条第四网线122的远离近心端101的一端与支撑段13相连。
[0037]每条第一网线111和第二网线112皆可分别呈直线型,也可呈曲线型,还可部分呈曲线型,其余部分呈直线型。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网12包括三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形第三网线121和六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形第四网线122,每相邻两条第三网线121在远心端102处形成的夹角相等。
[0038]支撑段13包括多根第一支撑杆131,每根第一支撑杆131大致沿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多根第一支撑杆131的数量为六根,且每根第一支撑杆131沿滤器100的圆周方向等分分布。
[0039]每根第一支撑杆131靠近近心端101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11的每相邻两个Y形单元的相邻两条第二网线112的一端连接。每根第一支撑杆131靠近远心端102的一端与第二过滤网12的每条第四网线122的一端连接。
[0040]如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滤器100的主体部10在整体上呈非对称结构,第一过滤网11中的Y形单元的数量为第二过滤网12中的Y形单元的数量的两倍,即第一过滤网11的网状结构的密度大于第二过滤网12的网状结构的密度。可以理解,第一过滤网11中的Y形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二过滤网12中的Y形单元的数量相等,从而第一过滤网11的网状结构的密度等于第二过滤网12的网状结构的密度,或者第一过滤网11的结构和第二过滤网12的结构完全对称。
[0041]可以理解,多根第一支撑杆131的数量不限制于六根,多根第一支撑杆131的数量可以随着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的网状结构的改变而选择。
[0042]请参阅图3,可以理解,当第一支撑杆131为直形杆时,可以与第二网线112和第四网线122直接连接。当第一支撑杆131的一端包括弧形段时,可以与第二网线和/或第四网线122之间通过该弧形段相连,且第二网线112和/或第四网线122与该弧形段相切连接。
[0043]滤器100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支撑段13的多根第一支撑杆131围合形成一圆柱面,所述圆柱面的外径尺寸为支撑段13对应的外径尺寸D。可以理解,当第一支撑杆131为直形杆时,其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等于第一支撑杆131两端的直线距离;当第一支撑杆包括具有弧形段的端部时,其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为第一支撑杆131沿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后与第二网线112沿与该弧形段相切方向延伸后的交点与第一支撑杆131的另一端按前述方式与第四网线122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0044]每根第一支撑杆131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与支撑段13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当所述比值小于1/10时,滤器100在植入血管后容易出现翻转或倾斜等状况;当所述比值大于4/5时,滤器100植入血管一定时间后,由于血管内皮组织快速增生包埋滤器100,导致取出滤器100时会损伤血管内壁;当所述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时,既能保证滤器100植入血管后的稳定性,也能保证植入一段时间后取出滤器100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0045]本实施例中,滤器100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每根第一支撑杆131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均为15mm,支撑段13的外径尺寸D约为30mm,即每个第一支撑杆131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与支撑段13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为1/2。且六根第一支撑杆131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两端端点均相互重合。
[0046]滤器100采用输送鞘管经皮穿刺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中,通过X射线显影设备检测出滤器100在植入下腔静脉后,没有产生倾斜、移位或翻转;滤器100植入14天后取出,患者未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即滤器100取出时未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0047]可以理解,六根第一支撑杆131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两端端点还可以部分重合或者相互不重合。六根第一支撑杆131在平行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可以均相等、部分相等或者完全不相等,当该长度L部分相等或完全不相等时,只需每个长度L与支撑段13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均满足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即可。
[0048]可以理解,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的网线均不限制于形成Y形单元。第一过滤网11的网线和第二过滤网12的网线还可以为不规则弧形网线、直线形网线或者由弧形段与直线段组成的网线。
[0049]可以理解,当滤器100采用外径尺寸为d的镍钛管切割、定型制备时,即在所述镍钛管上切割形成所述第一过滤网11的多条第一网线111和第二网线112,和第二过滤网12的多条第三网线121和第四网线122以及支撑段13的第一支撑杆131时,第一支撑杆131沿滤器100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镍钛管的外径尺寸d的1/2,且第一支撑杆131沿滤器100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网线111、第二网线112、第三网线121和第四网线122沿滤器100的周向方向的宽度。从而当滤器100在血管中释放后,第一支撑杆131对血管壁具有更加稳定的支撑力。
[0050]可以理解,滤器100还可以采用其他超弹性材料、不锈钢丝、钴-铬-镍-钼-铁合金、钴-铬合金、聚合物或可以由具有自膨胀的任何其它合适材料形成。
[0051 ] 请继续参阅图1a和图lb,滤器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0—端的回收钩103。本实施例中,回收钩103设置于主体部10的远心端102处,利用回收钩103可以将植入血管中的滤器100从血管中回收至体外。可以理解,回收钩103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0的近心端101处,只需要回收滤器100的回收装置从近心端101处连接回收钩103,并从近心端101处将滤器100回收并退回血管即可。
[0052]请同时参阅图4,当滤器100采用外径尺寸为d的镍钛管切割、定型而成时,回收钩103与滤器100的主体部一体成型,即回收钩103直接在所述镍钛管的端部切割一开口而成。当滤器100采用镍钛丝或镍钛扁带通过编织、定型而成时,回收钩103可以为将一具有开口且外径尺寸为d的镍钛管与所述滤器的主体部的近心端或远心端的封闭结构连接而成。[0053 ]回收钩103的开口方向沿滤器100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偏向主体部1,即回收钩103的开口方向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的夹角β小于90度。回收钩103的开口具有一垂直于所述开口方向上的宽度H,回收钩103的开口还具有一垂直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方向上的深度S。本实施例中,回收钩103的开口的宽度H大于或等于所述镍钛管的外径尺寸d的I/5,从而回收装置可以方便地抓捕回收钩103。回收钩103的开口的深度S小于或等于所述镍钛管的外径尺寸d的19/20,从而当所述回收装置抓捕回收钩103后,所述回收装置可以将回收钩103拉进回收鞘管。
[0054]请再参阅图la、图1b和图5,滤器100还可以包括固定锚104,固定锚104与滤器100的纵向中心轴成锐角地设置于支撑组件13的第一支撑杆131上。固定锚104呈片状,固定锚10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31上,固定锚104的另一端为悬空端,且固定锚104的悬空端向远离回收钩103的方向延伸并悬空。固定锚104与第一支撑杆131的夹角α小于90°,固定锚104的悬空端到第一支撑杆131的距离h小于3mm。当滤器100在血管内自然释放后,支撑组件13的第一支撑杆131支撑着血管壁,固定锚104刺入血管壁,进一步地为滤器100提供可靠固定,防止滤器100在血管中产生移位。
[0055]实施例2
[0056]请参阅图6a和图6b,实施例2的滤器10a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滤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滤器10a包括位于近心端1la和远心端102a之间且邻近近心端1la的第一过滤网11a、邻近远心端102a的第二过滤网12a和位于第一过滤网Ila和第二过滤网12a之间的支撑段13a。区别之处在于支撑段13a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支撑段13的结构不同。
[0057]支撑段13a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多个支撑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131a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132a。第一支撑杆131a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杆131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杆131a大致沿平行于滤器10a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杆132a为弧形段,其也用于连接第一过滤网Ila和第二过滤网12a。
[0058]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31a的数量为三根,第二支撑杆132a的数量为三根。且三根第一支撑杆131a和三根第二支撑杆132a在滤器10a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
[0059]本实施例中,滤器10a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每根第一支撑杆131a在平行于滤器10a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均为15mm,支撑段13a的外径尺寸D约为30mm,即每根第一支撑杆131a在平行于滤器10a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与支撑段13a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为1/2。
[0060]滤器10a采用输送鞘管经皮穿刺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中,通过X射线显影设备检测出滤器10a在植入下腔静脉后,没有产生倾斜、移位或翻转;滤器10a植入14天后取出,患者未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即滤器10a取出时未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0061 ] 实施例3
[0062]请参阅图7a和图7b,实施例3的滤器10b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滤器100的结构部分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滤器10b的主体1b只包括位于近心端1lb和远心端102b之间且邻近近心端1lb的第一过滤网Ilb和连接第一过滤网Ilb且邻近远心端102b的支撑段13b,滤器10b不包括所述第二过滤网,即滤器10b为单向开放结构。
[0063]本实施例中,支撑段13b仅包括六根第一支撑杆131b,每个第一支撑杆131b大致沿平行于滤器10b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滤器10b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每根第一支撑杆131b在平行于滤器10b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均为15mm,支撑段13b的外径尺寸D约为30mm,即每根第一支撑杆131b在平行于滤器10b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与支撑段13b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为1/2。
[0064]滤器10b采用输送鞘管经皮穿刺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中,通过X射线显影设备检测出滤器10b在植入下腔静脉后,没有产生倾斜、移位或翻转;滤器10b植入14天后取出,患者未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即滤器10b取出时未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0065]实施例4
[0066]实施例4的滤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滤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滤器的支撑段仅包括六根第一支撑杆,每根第一支撑杆大致沿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滤器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为3mm,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D为30mm,即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为1/10。
[0067]所述滤器采用输送鞘管经皮穿刺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中,通过X射线显影设备检测出所述滤器在植入下腔静脉后,没有倾斜、移位或翻转;所述滤器植入14天后取出,患者未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即所述滤器取出时未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0068]实施例5
[0069]实施例5的滤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滤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滤器的支撑段包括仅六根第一支撑杆,每根第一支撑杆大致沿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滤器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为24_,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D为30mm,即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为4/5。
[0070]所述滤器采用输送鞘管经皮穿刺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中,通过X射线显影设备检测出所述滤器在植入下腔静脉后,没有倾斜、移位或翻转;所述滤器植入14天后取出,患者未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即所述滤器取出时未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0071]对比例I
[0072]对比例I的滤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滤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滤器的支撑段包括仅六根第一支撑杆,每根第一支撑杆大致沿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滤器在自然释放且无压缩状态下,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为27mm,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D为30mm,即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长度L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径尺寸D的比值为9/10。
[0073]请参阅图8,所述滤器采用输送鞘管经皮穿刺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中,且所述滤器在植入14天后取出,所述滤器取出后患者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经显影设备检测,在下腔静脉的该滤器未取出前的植入位置处,下腔静脉的血管壁被刺破后血液外流形成血肿,如图8所示,因此本对比例中的该滤器取出时对血管内壁造成了损伤。
[007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滤器,包括具有近心端和远心端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近心端及远心端之间且邻近所述近心端的第一过滤网,及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与远心端之间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包括多根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大致沿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器自然释放状态下,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与所述滤器自然释放后所述支撑段对应的外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与所述滤器自然释放后所述支撑段对应的外径尺寸的比值为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长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一支撑杆在平行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内的投影的两端端点均相互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包括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线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还包括至少一根呈弧形状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过滤网连接,并朝靠近所述远心端的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远心端且与所述支撑段相连的第二过滤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二过滤网由切割同一根镍钛管而成;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滤器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或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线沿所述滤器的周向方向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镍钛管的外径尺寸的1/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器还包括回收钩,所述回收钩设置于所述滤器的远心端或近心端;所述回收钩为具有一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回收钩的开口方向沿所述滤器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偏向所述主体部;所述回收钩的开口在垂直于所述开口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回收钩的管状结构外径尺寸的1/5,所述回收钩的开口在垂直于所述滤器的纵向中心轴方向上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回收钩的管状结构外径尺寸的19/2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锚,所述固定锚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固定锚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回收钩的方向延伸并悬空;所述固定锚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杆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固定锚的悬空端至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_。
【文档编号】A61F2/01GK205494082SQ20152111267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发明人】李安宁, 陈卓, 贾小乐
【申请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10811043 】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宁,陈卓,贾小乐
技术所有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宁,陈卓,贾小乐
技术所有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