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慢性胃炎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上较少见。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致病因,幽门螺杆菌通过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世界范围的对比研究显示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的地区差异大体与地区间胃癌发病率的差异相平行,这提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还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外的其他因素。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性也有相当重要的关联性,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本可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特别适用于伴有胃黏膜糜烂、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者;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有胃癌家族史者,通常采用三联根治方案,对根治失败的可选用含铋剂的四联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治疗,采用抑酸或抗酸药如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胶囊、促胃肠动力药如多番立酮片、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咀嚼片等,这些药物除对症治疗作用外,对胃黏膜上皮修复及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上述所有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并不能通过激发机体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力的方式去除慢性炎症病根。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胃部表征是由于气滞食阻、胃失和降,肝郁化火,久病入络,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肝郁胃寒,胃虚血瘀等原因引起,要达到根治慢性胃炎、调节胃肠机能的目的,应当从理气通络、化瘀除满、清热燥湿、消肿生肌、温中和胃入手,选用中药组方合理炮制入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具有理气通络、化瘀除满、清热燥湿、消肿生肌、温中和胃之功效,治病求源,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各型慢性胃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山药50 65份积壳45 60份炎甘草42 58份木香38 54份 肉桂34 50份黄芩30 46份吴茱萸28 44份三棱25 40份陈皮22 36份香附18 32份法半夏15 28份柴胡12 25份 赤芍10 22份百合8 18份延胡索5 15份郁金3 12份。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山药52 62份积壳48 58份炎甘草45 55份木香42 50份 肉桂36 46份黄芩33 43份吴茱萸30 40份三棱28 36份 陈皮25 33份香附21 29份法半夏18 26份柴胡15 23份 赤芍12 18份百合10 16份延胡索8 12份郁金5 9份。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山药57份枳壳53份炙甘草50份木香46份 肉桂41份黄芩38份吴茱萸35份三棱32份 陈皮29份香附25份法半夏22 份柴胡19份 赤芍15份百合13份延胡索10份郁金7份。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I)将山药捣为糊状,加入同份量的水后,滤去残渣,药糊备用。(2)将枳壳、炙甘草粉碎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3)将香附、延胡索、郁金用醋拌匀,浸透,至醋吸尽,用文火炒干,粉碎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4)将百合用炼蜜拌匀,用文火炒至表面略呈焦黄色且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5)将木香、肉桂、吴茱萸、三棱、陈皮、法半夏、柴胡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浸泡5 7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3 5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 10 1. 15的稠膏,备用。(6)将黄芩、赤芍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3 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两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2 3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1. 15 1. 20的稠膏,备用。(7)将步骤(I)制得的药糊,与步骤(2)、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以及步骤(5)、步骤(6)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后速冻成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片剂产品。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本草正》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药能降低血糖,调节机体对非特异刺激反应性,有效对抗环磷酰胺的抑制免疫作用,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此外还能助消化、止泻、祛痰。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入肺;脾;肝;胃;大肠经。理气宽胸;行滞消积。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纲目》载“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枳壳不独治高也。”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枳壳有显著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抑制变态反应,此外还有镇静、利尿、兴奋子宫、强心、升压、利胆等功效。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木香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入肺;胃经。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主治胸胁脘腹疼痛;疝气痛;肠炎;下痢腹痛;咳嗽痰喘;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高血压病。《本草逢原》载“治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木香制剂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青木香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型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提高非特异性抗体,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此外还有镇静、催吐作用。肉桂味辛;苦;性热。入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治畏寒肢冷;短气喘促;命门火衰;火不归源;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药性论》载“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肉桂含有肉桂醛、醋酸肉桂酯、醋酸苯基丙酪等成分,具有芳香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降血压。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痈肿疮毒。《本经》载“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火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芩有显著的抑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能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此外还有保肝、利胆、抗氧化、抗癌功效。吴茱萸味辛; 苦;性热;小毒。入肝;胃;脾;大肠;肾经。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本草纲目》载“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吴茱萸有镇吐,止泻,抗溃疡,抑制胃运动,强心,升血压,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三棱味辛;涩;性凉。入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症瘕痞块;瘀滞经闭;痛经;食积胀痛;跌打伤痛。《日华子本草》载“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棱可加强肠管收缩,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消融血栓,降低全血粘度。陈皮味辛;甘;性寒。入脾;胃经。下气;调中;化痰;醒酒。主治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日华子本草》载“皮炙作汤,可解酒毒及酒渴,伤寒饮食劳复者,浓煎汁服。”医学临床研究表明,陈皮所含的橙皮苷可抑制胃溃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调整肠胃功能以及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具有祛痰、平喘、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等作用,此外还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和利胆等作用。香附味辛;性微寒;无毒。归肝;肺;脾;胃;三焦经。理气解郁。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纲目》载“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女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香附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强心、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法半夏味辛;性温;微寒。入脾;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哎;消痞散结;外消痈肿。《别录》载“消痈肿,疗萎黄,悦泽面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半夏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能抑制腺体的分泌,抑制胰蛋白酶的水解,此外还有降压、凝血、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浪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胃下垂。《日华子本草》载“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含挥发油、脂肪等成分,煎剂有解热作用,对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所含的皂甙有镇静镇痛作用,并具有抗肝损伤、防止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降低转氨酶及利胆的功用。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赤芍对高黏滞血冠心病患者有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能通过影响钙代谢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水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及止痛效果,能轻度提高胃液的酸度,可用于改进食欲、消化机能及某些神经疾患。百合味甘; 微苦。性微寒。入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日华子本草》载“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燏乳痈、发背及诸疮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延长耐缺氧时间,此外还有镇静、滋阴润肺、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无毒。人肝;胃;心;肺;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纲目》载“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延胡索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催目民、安定作用,兴奋胃肠平滑肌,显著扩张冠状血管,能引起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对肌肉有松驰作用。郁金味辛;苦;性寒。入心;肝;胆经。活血止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主治胸腹胁肋诸痛;癥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血;血淋;砂淋;黄疸。《本草备要》载“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能开肺金之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郁金富含郁金多糖,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醇提物对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的影响,能降低主动脉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方合理,以消肿生肌药为君,化瘀除满药为臣,清热为佐,燥湿为使,理气通络,温中和胃,有效激活机体活力,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山药62g积壳56g炎甘草53g木香50g 肉桂46g黄芩42g吴茱萸39g三棱36g 陈皮32g香附29g法半夏25g柴胡22g 赤苟19g百合16g延胡索12g郁金10g。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I)将山药捣为糊状,加入同份量的水后,滤去残渣,药糊备用。(2)将枳壳、炙甘草粉碎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3)将香附、延胡索、郁金用醋拌匀,浸透,至醋吸尽,用文火炒干,粉碎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4)将百合用炼蜜拌匀,用文火炒至表面略呈焦黄色且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5)将木香、肉桂、吴茱萸、三棱、陈皮、法半夏、柴胡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浸泡5 7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3 5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 10 1. 15的稠膏,备用。(6)将黄芩、赤芍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
3 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两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2 3小时,取浸液;合 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1. 15 1. 20的稠膏,备用。(7)将步骤(I)制得的药糊,与步骤(2)、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以及步骤
(5)、步骤(6)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后速冻成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片剂产品。用法用量成人每日2次,早起及睡前各服I次,每次O. 75 1. Og,以温开水送服。重症患者视病情每日服加I次,或遵医嘱。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 3个疗程见效。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山药57g积壳53g炎甘草50g木香46g 肉桂41g黄芩38g吴茱萸35g三棱32g 陈皮29g香附25g法半夏22g柴胡19g 赤芍15g百合13g延胡索IOg郁金7g。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山药54g积壳48g炎甘草45g木香42g 肉桂38g黄芩35g吴茱萸32g三棱28g 陈皮25g香附22g法半夏19g柴胡15g 赤芍13g百合IOg延胡索8g郁金5g。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临床资料据本院及外院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数据追踪显示,本发明所述药物对非萎缩性慢性胃炎的有效率达92. 13%,对萎缩性慢性胃炎的有效率达81. 25%,对特殊类型慢性胃炎的有效率达75. 62%,尤其对胃窦胃炎和胃体胃炎有极好的疗效,完全满足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效标准,适于临床预防和 治疗慢性胃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山药50 65份积壳45 60份炎甘草42 58份木香38 54份 肉桂34 50份黄芩30 46份吴茱萸28 44份三棱25 40份 陈皮22 36份香附18 32份法半夏15 28份柴胡12 25份 赤芍10 22份百合8 18份延胡索5 15份郁金3 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山药52 62份积壳48 58份炎甘草45 55份木香42 50份 肉桂36 46份黄芩33 43份吴茱萸30 40份三棱28 36份 陈皮25 33份香附21 29份法半夏18 26份柴胡15 23份 赤芍12 18份百合10 16份延胡索8 12份郁金5 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山药57份枳壳53份炙甘草50份木香46份 肉桂41份黄芩38份吴茱萸35份三棱32份 陈皮29份香附25份法半夏22份柴胡19份 赤芍15份百合13份延胡索10份郁金7份。
4.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山药捣为糊状,加入同份量的水后,滤去残渣,药糊备用; (2)将枳壳、炙甘草粉碎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 (3)将香附、延胡索、郁金用醋拌匀,浸透,至醋吸尽,用文火炒干,粉碎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 (4)将百合用炼蜜拌匀,用文火炒至表面略呈焦黄色且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后,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 (5)将木香、肉桂、吴茱萸、三棱、陈皮、法半夏、柴胡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浸泡5 7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3 5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 10 1. 15的稠膏,备用; (6)将黄芩、赤芍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3 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两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2 3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1. 15 1. 20的稠膏,备用; (7)将步骤(I)制得的药糊,与步骤(2)、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以及步骤(5)、步骤(6)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后速冻成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片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山药50~65份、枳壳45~60份、炙甘草42~58份、木香38~54份、肉桂34~50份、黄芩30~46份、吴茱萸28~44份、三棱25~40份、陈皮22~36份、香附18~32份、法半夏15~28份、柴胡12~25份、赤芍10~22份、百合8~18份、延胡索5~15份、郁金3~12份。本发明组方合理,以消肿生肌药为君,化瘀除满药为臣,清热为佐,燥湿为使,理气通络,温中和胃,有效激活机体活力,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1/04GK103055271SQ201310029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7日
发明者袁海鹏, 王晓虹, 李晓沛, 李福康 申请人:袁海鹏
文档序号 :
【 824989 】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鹏,王晓虹,李晓沛,李福康
技术所有人:袁海鹏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鹏,王晓虹,李晓沛,李福康
技术所有人:袁海鹏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