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又 称糜烂性胃炎、痘疮样胃炎、息肉样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縮性病变。目前 对其命名和分类尚缺乏统一认识, 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中萎縮性 胃炎又分为A型(胃体病变)和B型(胃窦病变)。至于疣状胃炎、残胃炎等特殊类型也属慢性 胃炎的范畴。
慢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 腹部饱胀或疼痛、嗳气、泛酸等,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胃部似有物堵塞感, 但按之虚软。本病发病率极高,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无法精确统计,约占接受胃镜检査 病人的90%以上,且其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升高的趋势。
本病以上腹胀满或疼痛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 慢性胃炎无典型与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与病变的程度也会不相一致,表现为反 复或持续性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 一般进食后较重,其次为食欲 下降、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用抗酸剂及解痉剂不能缓解。有部分患 者无临床症状。有胃粘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出血而排黑便,长期者尤其是萎縮性胃炎则有贫 血症状。此外,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其临床表现各有侧重。
(1) 慢性浅表性胃炎尤以胃窦部炎症为主者,大多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隐痛、钝痛或灼痛, 疼痛多数在餐后出现,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气候变化及饮食不慎等因素而加重。上腹痛 增剧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等胃肠道激惹症状。也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溃疡病样 症状、胃癌样症状、幽门梗阻样症状,亦可合并出血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终日觉胃部饱胀而与是否进食关系不大, 胃口不好,食量减少,对含蛋白质指肪较多的食物很难消化,且容易引起腹泻,大便内常有 未消化的脂肪粒、肌纤维与菜渣等。多件有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体倦、乏力、头晕、失眠 等症状。
(3)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疮样胃炎、息肉样胃炎等。多数病人觉上腹部疼痛, 其性质与溃疡病相似,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全身乏力等症状,亦可合并出血。
(4)吻合口炎、残胃炎是胃切除术后常见的病变,可发生在胃手术后的近期与远期。主要 表现为上腹部炮胀、疼痛,多于饭后加重,甚至发生恶心、呕吐胆汁,有的病人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体倦乏力等,部分病人可排黑便。
本发明为民间验方,同时结合最新消化病研究理论而组方,并选用地道药材,古法炮制, 充分保证了药物的天然性和生物活性。可有效保护胃和食道粘膜并可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菌 消除粘膜炎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是由药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中所述的药效成分是 由下列原料制成的(份为重量单位) 1、处方
党参50-150份白术50 —.150份茯苳50—150份
白芍50—.150份川芎50—■150份陈皮50 —150份
砂仁50 - 150份附子50_.150份干姜50—150份
甘草50—150份厚朴50—.150份黄甚50 —150份
鸡内金50 — 150份
优选下列原料制成的活性成分,疗效更佳-党参150份 白术100份 茯苳100份
白芍100份 川芎100份 陈皮150份
砂仁50份 附子100份 干姜50份
甘草50份 厚朴100份 黄茛100份
鸡内金5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的药效成分制备方法可以是将原料分别干燥,研粉,混合。也可以是采 用中药制药的常规方法制备。这些制药常规方法可以是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法,此外还有其 他提取方法,具体参见曹春林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制剂学》。
优选采用下列制备方法制备
2、制备工艺
(1)将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陈皮、砂仁、附子、干姜、甘草、黄芪、鸡内金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2) 厚朴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与步 骤(1)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縮成至相对密度为1.36 (60°C)的稠膏;
(3) 将步骤(2)中所得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颗粒、片、 胶囊等不同制剂。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l: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 处方
党参150份 白术100份 茯苳100份 白芍100份 川芎100份 陈皮150份 砂仁50份 附子100份 干姜50份
甘草50份 厚朴100份 黄芪100份
鸡内金50份
2、 制备工艺:
(1) 将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陈皮、砂仁、附子、干姜、甘草、黄芪、鸡内金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 厚朴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与步 骤(1)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6 (60°C)的稠膏;
(3) 将步骤(2)中所得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蔗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 得。
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方法
1、 处方
党参150份 白术100份 茯苳100份 白芍100份 川芎100份 陈皮150份 砂仁50份 附子100份 干姜50份
甘草50份 厚朴100份 黄芪100份
鸡内金50份
2、 制备工艺
(1) 将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陈皮、砂仁、附子、干姜、甘草、黄芪、鸡内金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 厚朴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与步骤(1)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縮成至相对密度为1. 36 (60°C)的稠膏; (3)将步骤(2)中所得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淀粉、硬脂酸镁,压片,即得-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白术100份 川芎100份 附子100份 厚朴100份
茯苳100份 陈皮150份 干姜50份 黄芪100份
1、 处方
党参150份 白芍100份 砂仁50份 甘草50份 鸡内金50份
2、 制备工艺
(1) 将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陈皮、砂仁、附子、干姜、甘草、黄芪、鸡内金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 厚朴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与步 骤(1)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縮成至相对密度为1. 36 (60°C)的稠膏;
(3) 将步骤(2)中所得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加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 装入胶囊,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由药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中所述的药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党参50-150份白术50-150份茯苓50-150份白芍50-150份川芎50-150份陈皮50-150份砂仁50-150份附子50-150份干姜50-150份甘草50-150份厚朴50-150份黄芪50-150份鸡内金5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制备所述药效成分 的优选下列原料茯苳50 — 150份 陈皮50 — 150份 千姜50—150份 黄芪50—150份白术100份 川芎100份 附子100份 厚朴100份茯苳100份 陈皮150份 干姜50份 黄芪100份党参150份 白芍100份 砂仁50份 甘草50份 鸡内金5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l-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采用下列方法制得(1) 将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陈皮、砂仁、附子、干姜、甘草、黄芪、鸡内金 等生意味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2) 厚朴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 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与步 骤(1)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縮成至相对密度为1.36 (60°C)的稠膏;(3) 将步骤(2)中所得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颗粒、片、 胶囊等不同制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该中药组合为 口服制剂。
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该中药组合可制成颗粒、 胶囊、片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效成分是由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陈皮、砂仁、附子、干姜、甘草、厚朴、黄芪、鸡内金等十几位药材经提取而成。本发明中特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可有效保护胃和食道粘膜并可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菌消除粘膜炎症,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等症。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07074SQ20081011534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王丽娟 申请人: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文档序号 :
【 1208748 】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娟
技术所有人: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娟
技术所有人: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