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淫羊藿苷和黄芪甲苷的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变,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过敏性鼻炎、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痒、反复喷嚏,清水鼻涕、鼻塞或呼吸困难为特征,发作时极其痛苦,重症哮喘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改变是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发生临床症状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淋巴细胞是机体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在变应原的刺激下发生克隆增殖、活化,CD4+T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形成T辅助细胞2( 偏移,是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特征。多项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局部的T 辅助细胞数目增多,其中大部分是Th2细胞。Th2细胞分泌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 介导B细胞分泌IgE,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募集嗜酸性粒细胞,最终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Thl细胞分泌IFN-Y和IL-2,促进ThO细胞向Thl分化,同时拮抗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随着Th2效应的增强和Thl效应的减弱,其相应的细胞因子比例也发生改变,尤其 IL-4/IFN-y的比值与疾病的进展、转归密切相关,并随有效治疗而下降。二者产生的不平衡与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体内IgE升高关系密切,是导致IgE异常及过敏性鼻炎、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故,抑制Th2,促进Thl,调节Th2/Thl细胞比例平衡,是目前治疗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策略之一。由于变态反应所致的呼吸道粘膜炎性病变由多种独立的因素引起,目前的化学合成药品多是针对其中某一条途径而设计,因此往往只能获得部分疗效。黄芩苷(baicalin,ΒΑ,C21H18O11)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i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主要生长于我国河北、东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要药,以其清热、抗炎、抗过敏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中。研究发现黄芩苷对多型变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I 型变态反应为强。黄芩苷的分子量为446. 35,其分子结构如下式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淫羊藿苷和黄芪甲苷,所述的中药有效成分其质量/质量比为黄芩苷淫羊藿苷黄苗甲苷=1. 00-1. 55 1.70-3.45 2.30-3.4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有效成分其质量/质量比为黄芩苷淫羊藿苷黄芪甲苷= 1.00-1.51 1.71-3.42 2.32-3.4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有效成分其质量/质量比为黄芩苷淫羊藿苷黄芪甲苷=1 2. 14 2.65。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保护靶器官药物中的用途。
5.按权利要求4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靶器官是致敏状态下的脾脏淋巴细胞。
6.按权利要求4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靶器官保护是抑制致敏脾脏淋巴细胞增值,调节 Th细胞分化及相应细胞因子向正常状态转化。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淫羊藿苷和黄芪甲苷的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采用细胞培养方法,确定了中药有效成分抑制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值的剂量范围,经进一步的体外实验验证,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比单用黄芩苷、淫羊藿苷和黄芪甲苷更强抑制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和调节Th细胞分化以及相应细胞因子向正常状态转化的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进一步制备靶器官保护药物;和制备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单体小复方药物。
文档编号A61K31/7048GK102232961SQ20101015595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刘闰红, 弓唯一, 张卫东, 张新民, 张素琴, 沈自尹, 顾一峰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档序号 :
【 992954 】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沈自尹,弓唯一,张卫东,张素琴,刘闰红,顾一峰
技术所有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沈自尹,弓唯一,张卫东,张素琴,刘闰红,顾一峰
技术所有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