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量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配料螺旋失重秤,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
背景技术:
配料螺旋失重秤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物料室内输送和计量装置,主要由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两部分组成,广泛用于冶金工业的生产现场。配料螺旋失重秤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密封,杜绝了物料输送中大量粉尘逸散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准确的物料计量为生产的稳定性提供可靠保障。目前,应用在工业现场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大多没有考虑如何解决秤内物料堵塞的问题。如,海绵钛冶炼沸腾氯化工序需要大量石油焦和金红石,通过配料螺旋失重秤计量输送物料时,往往会带入少量固体杂物,极易发生堵料故障,导致物料无法正常输送并且影响物料的准确计量。要清除配料螺旋失重秤内的杂物,就必须拆除料仓与输送螺旋的连接法兰,耗费大量人力;另外,每拆卸清理一次都需要重新计量校正配料螺旋失重秤,而且拆卸过程中存在的扭力会造成输料螺旋偏移,损害设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发生物料堵塞时无需拆卸主体设备,避免了设备损害和重新计量校正带来的繁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包括仓体,仓体侧壁下部固接有清堵装置,该清堵装置可连通可隔离仓体内部与外界环境。
清堵装置包括连接管和盖帽,连接管一端加工有外螺纹,盖帽上加工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仓体侧壁固接;正常生产时,连接管和盖帽通过螺纹相连接,将仓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尚;发生物料堵塞时,旋开盖帽,使仓体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进行清堵。连接管和盖帽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配料螺旋失重秤的仓体上安装了一个清堵装置方便打开和闭合,不需要拆卸主体设备的连接部件,就可清理配料螺旋失重秤内的堵塞物料,避免了设备的损害和每次清理后的重新计量校正,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同时改善了现有工业生产现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配料螺旋失重秤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配料螺旋失重秤中清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管,2.盖帽,3.仓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配料螺旋失重秤,包括漏斗形的仓体3,仓体3侧壁下部安装有结构如图2所示的清堵装置,该清堵装置包括筒形的连接管I和桶形的盖帽2,连接管I 一端加工有外螺纹,盖帽2的内壁加工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连接管I上的外螺纹相适配。连接管I的另一端与仓体3侧壁固接,连接管I的内孔与仓体3内部相通。连接管I的管径和长度可根据生产现场清理需要进行选择。连接管I和盖帽2的材质相同。正常计量和输送物料时,通过螺纹连接盖帽2和连接管1,并旋紧盖帽2封闭清堵口。配料螺旋失重秤内物料发生堵塞时,旋开盖帽2,通过连接管I的内孔清理仓体3内堵塞的物料,使物料继续计量和输送,堵塞物料清理后,再旋紧盖帽2封闭清堵口。本实用新型配料螺旋失重秤不需要拆卸主体设备,就能清理堵塞物料,节省了人力和清堵时间,避 免造成设备磨损,操作简单易行。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包括仓体(3),其特征在于,仓体(3)侧壁下部固接有清堵装置,该清堵装置可连通可隔离仓体(3)内部与外界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堵装置包括连接管(I)和盖帽(2),连接管(I)的一端加工有外螺纹,盖帽(2)上加工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连接管(I)的另一端与仓体(3)侧壁固接;正常生产时,连接管(I)和盖帽(2)通过螺纹相连接,将仓体(3)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发生物料堵塞时,旋开盖帽(2),使仓体(3)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进行清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其特征在于,连接管(I)和盖帽(2)采用相同材 质的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清堵装置的配料螺旋失重秤,包括仓体,该清堵装置可连通可隔离仓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本配料螺旋失重秤不需要拆卸主体设备,就能清理堵塞物料,避免了设备的损害和每次清理后的重新计量校正,节省人力和清堵时间,降低成本,操作简单易行,同时改善了现有工业生产现场。
文档编号G01G19/22GK203148546SQ2013201180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刘杰, 龚洪亮, 李文静 申请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6079949 】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龚洪亮,李文静
技术所有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龚洪亮,李文静
技术所有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