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插秧机秧箱的制作方法

2025-04-28 15:20:03 260次浏览
一种插秧机秧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插秧,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秧箱。


背景技术:

1、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目前插秧机的种类有手扶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机动插秧机操作方便,但不适合小面积稻田作业,手扶插秧机解决了这一缺陷,在插秧前,需要对水田进行灌水、犁地和耙田,由于犁地时,翻地的深度深浅不一,即使耙田时田床很平整,手扶插秧机下田时,由于自重,手扶插秧机在行走时会深浅不一,在犁地较深处,秧船可能陷入田床内,现有滚轮上的叶片板浮着力差,叶片沾泥,增加了牵引阻力,造成手扶插秧机行走困难,在犁地较浅处,秧苗可能虚插,导致漂秧现象,需要用到一种插秧机秧箱。

2、目前,公告号为cn2188975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秧箱,包括秧箱和抵压设备,还包括秧苗放置装置,秧苗放置装置包括放苗箱、滑轨、升降组件和折叠组件,放苗箱与滑轨通过升降组件滑动连接,滑轨与秧箱固定连接,并位于秧箱的凹槽内,升降组件与放苗箱连接,并驱动放苗箱上下移动,折叠组件与放苗箱连接,并位于放苗箱的底端,获得插秧机秧箱放置秧苗更加方便的效果。

3、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根据地形或者使用者的需求,来调节插秧的距离,插秧的距离能影响水稻的收成,太密了可能会造成浪费,都不能很好的生产,太稀疏了又会造成大片空白,严重影响了收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优点在于:可对播秧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现保证秧苗生长良好的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插秧机秧箱,包括秧箱壳体,所述秧箱壳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放置板,所述秧箱壳体的底部内壁一侧铰接有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放置板的下方,所述秧箱壳体靠近斜板的底部内壁开设有插秧口,所述秧箱壳体的两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板,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朝向斜板的转动板,所述秧箱壳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秧箱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

4、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动球,所述转动球与斜板之间形成滚动配合,转动球的设置,可在斜板的底部滚动以对斜板进行保护。

5、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秧箱壳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与受力板之间相接触,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可在活塞杆的移动下对受力板施力。

6、所述受力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弹簧,所述转动弹簧与秧箱壳体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转动弹簧的设置,可使得受力板进行复位。

7、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秧箱壳体的侧部边角固定连接的安装板,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安装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车轮的设置,可使得设备进行移动。

8、所述秧箱壳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延伸至插秧口内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两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的设置,可在连接口内壁转动使得便于秧苗的下落。

9、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堵杆,防堵杆的设置,可进一步促使秧苗的下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该插秧机秧箱,通过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移动可对受力板进行推动,受力板在受力时可配合转动轴发生转动,此时转动弹簧发生形变,转动轴的转动可使得转动板转动,转动板的转动可改变斜板与转动板之间的夹角,可使得斜板与秧箱壳体的底部内壁之间的夹角改变,可改变斜板的坡度,进而使得秧苗与斜板相平行的水平分力改变,此时秧苗在斜板上下滑的速度会改变,秧苗的下滑的速度不同,因此,可对播秧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现保证秧苗生长良好的效果。

12、该插秧机秧箱,通过车轮能够使得设备进行移动,可配合安装轴的转动使得车轮发生转动,即可进行移动,通过连接轴能够在连接口内壁转动,即在安装轴的转动下,此时连接轴会发生转动操作,连接轴的转动防堵杆转动,进而使得便于秧苗的下落。



技术特征:

1.一种插秧机秧箱,包括秧箱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箱壳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放置板(2),所述秧箱壳体(1)的底部内壁一侧铰接有斜板(3),所述斜板(3)位于放置板(2)的下方,所述秧箱壳体(1)靠近斜板(3)的底部内壁开设有插秧口(4),所述秧箱壳体(1)的两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板(6),所述转动轴(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朝向斜板(3)的转动板(7),所述秧箱壳体(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秧箱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7)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8),所述转动槽(8)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动球(9),所述转动球(9)与斜板(3)之间形成滚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秧箱壳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活塞杆与受力板(6)之间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弹簧(11),所述转动弹簧(11)与秧箱壳体(1)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秧箱壳体(1)的侧部边角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2),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安装板(1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安装轴(13),所述安装轴(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箱壳体(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延伸至插秧口(4)内的连接口(15),所述连接口(15)的两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堵杆(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秧箱,属于插秧技术领域,包括秧箱壳体,所述秧箱壳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放置板,所述秧箱壳体的底部内壁一侧铰接有斜板。本技术通过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移动可对受力板进行推动,受力板在受力时可配合转动轴发生转动,此时转动弹簧发生形变,转动轴的转动可使得转动板转动,转动板的转动可改变斜板与转动板之间的夹角,可使得斜板与秧箱壳体的底部内壁之间的夹角改变,可改变斜板的坡度,进而使得秧苗与斜板相平行的水平分力改变,此时秧苗在斜板上下滑的速度会改变,秧苗的下滑的速度不同,因此,可对播秧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现保证秧苗生长良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钰,周云,刘建全,邵平,陆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六安市叶集区云农服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9/2
文档序号 : 【 39260287 】

技术研发人员:王钰,周云,刘建全,邵平,陆泽
技术所有人:六安市叶集区云农服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王钰周云刘建全邵平陆泽六安市叶集区云农服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棉铃虫II类信息素及对其增效的化合物 一种单宁酸修饰的过氧化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