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
背景技术:
钢包精炼炉是获得高质量钢的重要设备,目前,国内钢包精炼炉都采用交流供电,三个电极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且三个电极都起电弧加热钢水,对于小钢包电弧距包壁太近,降低了钢包渣线寿命,减少作业率,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本实用新型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内容简述本实用新型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其特征在于由钢包、炉盖、三个电极和底吹氩组成,采用直流供电,三个电极设置在钢包的上部穿过炉盖呈一直线布置,在钢包的底部设有底吹氩。阴电极直径β 350mm,阳电极的β直径150mm 250mm,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的距离为 30Ctam 45Ctam。本实用新型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由于电弧距包壁距离加大提高了钢包渣线寿命和作业率,减少了成本。
图I是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阳电极、2是阴电极、3是阳电极、4是包盖、5是钢包、6是钢渣、7是钢水、8是底吹IS。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见图1,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由钢包5、炉盖4、阳电极I、阴电极2、阳电极3和底吹氩8组成,采用直流供电,三个电极阳电极I、阴电极2、阳电极3设置在钢包5的上部穿过炉盖4呈一直线布置,仅中间阴电极2起电弧加热钢水,两侧的阳电极I和阳电极3不起电弧,在钢包5的底部设有底吹氩8,钢包5的下部是钢水7,钢水7的上面是钢渣8。阴电极2直径Φ 350mm,阳电极I和阳电极3的#直径150mm 250mm,阴电极和阳电极距离为300mm 450mmo实施例I本实施例应用在60吨钢包精炼炉,阴电极2直径β 350mm、阳电极I和阳电极3直径β 250mm,阴电极和阳电极距离之间的450mm。实施例2本实施例应用在30吨钢包精炼炉,阴电极2直径β 250mm、阳电极I和阳电极3直径β 150mm,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的距离300mm。
权利要求1.ー种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其特征在于由钢包(5)、炉盖(4)、阳电极(I)、阴电极(2)、阳电极(3)和底吹氩(8)组成,采用直流供电,三个电极阳电极(I)、阴电极(2)、阳电极(3)设置在钢包(5)的上部穿过炉盖(4)呈一直线布置,在钢包(5)的底部设有底吹氩(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其特征在于阴电极(2)直径f 350mm,阳电极(I)和阳电极(3)的#直径150mm 250mm,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0mm 4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其特征在于由钢包、炉盖、三个电极和底吹氩组成,采用直流供电,三个电极设置在钢包的上部穿过炉盖呈一直线布置,在钢包的底部设有底吹氩。阴电极直径∮350mm,阳电极的∮直径150mm~250mm,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0mm~450mm。本实用新型三个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由于电弧距包壁距离加大提高了钢包渣线寿命和作业率,减少了成本。
文档编号C21C7/10GK202369607SQ20112049875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李润生 申请人:鞍山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3387424 】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生
技术所有人:鞍山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生
技术所有人:鞍山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