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的钎料及方法
[0031]钎料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配比为:钎料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配比为:Cu30%、112.0%、祖4.0%、211.5%、]?115.0,余量为48,钎料箔片厚度为12(^111。
[0032]钎焊工艺步骤为:
[0033](I)准备阶段:对待钎焊的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试样截面进行清理,除去表面的杂质、油污以及氧化膜,利用W28?W3.5号金相砂纸进行研磨光滑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将W-Cu复合材料、不锈钢及钎料箔片一起置于丙酮中,采用超声波清洗15min,并进行烘干处理待用;
[0034](2)装配阶段:将清洗烘干后的钎料箔片置于不锈钢和W-Cu复合材料待焊表面之间,并紧贴装配于专用钎焊夹具中,确保连接的精度,在夹具上放置额定质量的压头,产生0.03MPa的恒定垂直压力;
[0035](3)钎焊连接阶段:将装配好的夹具整体置于真空度不低于1.5X10_3Pa的钎焊设备中,首先以18°C/min的速率升温至350°C,保温15min,再以10°C/min的速率升温至600°C,保温时间20min,再以5°C/min的速率继续升温至钎焊温度840°C,保温时间30min,再以5°C/min的速率冷却至600°C,通入氩气快速冷却至室温,开炉取出被焊连接件即可。
[0036]结果:钎焊获得的W-Cu复合材料与lCrl8M9不锈钢接头形成良好,金相观察发现钎焊区形成致密的界面结合,无裂纹、气孔和夹杂等缺陷生成,合金成分分布均匀,室温四点弯曲强度为615MPa,断口形貌为延性断裂特征,钎焊接头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2所示,钎焊接头的弯曲断口微观形貌照片如图3和图4所示。
[0037]实施例3:
[0038]W-Cu复合材料(W55Cu45,wt%)与lCrl8Ni9不锈钢对接接头真空活性钎焊: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试样尺寸均为20mmX 20mmX 5mm,待奸焊面为20mmX 5mm截面。
[0039]钎料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配比为:0127%、1^3.0%、祖3.5%、2^.8%、1114.0,余量为Ag。钎料箔片厚度为ΙΟΟμπι。
[0040]钎焊工艺步骤为:
[0041 ] (I)准备阶段:对待钎焊的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试样截面进行清理,除去表面的杂质、油污以及氧化膜,利用W28?W3.5号金相砂纸进行研磨光滑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将W-Cu复合材料、不锈钢及钎料箔片一起置于丙酮中,采用超声波清洗10?15min,并进行烘干处理待用;
[0042](2)装配阶段:将清洗烘干后的钎料箔片置于不锈钢和W-Cu复合材料待焊表面之间,并紧贴装配于专用钎焊夹具中,确保连接的精度,在夹具上放置额定质量的压头,产生0.02MPa的恒定垂直压力;
[0043](3)钎焊连接阶段:将装配好的夹具整体置于真空度不低于1.5X10_3Pa的钎焊设备中,首先以15°C/min的速率升温至350°C,保温lOmin,再以12°C/min的速率升温至600°C,保温时间20min,再以4°C /min的速率继续升温至钎焊温度860 °C,保温时间15min,再以6 °C /min的速率冷却至600°C,通入氩气快速冷却至室温,开炉取出被焊连接件即可。
[0044]结果:钎焊获得的W-Cu复合材料与lCrl8M9不锈钢接头形成良好,金相观察发现钎焊区形成致密的界面结合,无裂纹、气孔和夹杂等缺陷生成,合金成分分布均匀,室温四点弯曲强度为598MPa,断口形貌为延性断裂特征。
[0045]实施例4:
[0046]W-Cu复合材料(W55Cu45,wt%)与lCrl8Ni9不锈钢对接接头真空活性钎焊: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试样尺寸均为20mmX 20mmX 5mm,待奸焊面为20mmX 5mm截面。
[0047]钎料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配比为:0125%、113.5%、祖3%、2^.2%、1113.5,余量为Ag,钎料箔片厚度为ΙΟΟμπι。
[0048]钎焊工艺步骤为:
[0049](I)准备阶段:对待钎焊的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试样截面进行清理,除去表面的杂质、油污以及氧化膜,利用W28?W3.5号金相砂纸进行研磨光滑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将W-Cu复合材料、不锈钢及钎料箔片一起置于丙酮中,采用超声波清洗10?15min,并进行烘干处理待用;
[0050](2)装配阶段:将清洗烘干后的钎料箔片置于不锈钢和W-Cu复合材料待焊表面之间,并紧贴装配于专用钎焊夹具中,确保连接的精度,在夹具上放置额定质量的压头,产生0.02MPa的恒定垂直压力;
[0051](3)钎焊连接阶段:将装配好的夹具整体置于真空度不低于1.5X10_3Pa的钎焊设备中,首先以15°C/min的速率升温至350°C,保温lOmin,再以12°C/min的速率升温至600°C,保温时间20min,再以4°C /min的速率继续升温至钎焊温度860 °C,保温时间15min,再以6 °C /min的速率冷却至600°C,通入氩气快速冷却至室温,开炉取出被焊连接件即可。
[0052]结果:钎焊获得的W-Cu复合材料与lCrl8M9不锈钢接头形成良好,金相观察发现钎焊区形成致密的界面结合,无裂纹、气孔和夹杂等缺陷生成,合金成分分布均匀,室温四点弯曲强度为591MPa,断口形貌为延性断裂特征。
[005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的钎料,其特征在于:所选钎料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元素成分包括:Cu25%?33%,Til.0%?3.5%,Ni3.0%?5.0%,Zrl.0%?2.2%,Μη3.5%?7.0%,余量为A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的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用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u27%?33%,Ti 1.0%?3.0%,Ni3.5%?4.5%,Zrl.2%?1.8%,Μη4.0%?6.0%,余量为A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的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Cu30%,Ti2.0% ,Ni4.0% ,Zrl.5% ,Μη5.0%,余量为 A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的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为箔带状,厚度为100?150μπι。5.一种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的真空活性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阶段:对待钎焊的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试样截面进行清理,除去表面的杂质、油污以及氧化膜,利用W28?W3.5号金相砂纸进行研磨光滑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将W-Cu复合材料、不锈钢及钎料箔片一起置于丙酮中,采用超声波清洗10?15min,并进行烘干处理待用; (2)装配阶段:将清洗烘干后的钎料箔片置于不锈钢和W-Cu复合材料待焊表面之间,并紧贴装配于专用钎焊夹具中,在夹具上放置额定质量的压头,产生0.02?0.04MPa的恒定垂直压力; (3)钎焊连接阶段:将装配好的夹具整体置于真空度不低于1.5X10—3Pa的钎焊设备中,首先以15?20°C/min的速率升温至300?350°C,保温10?15min,再以8?12°C/min的速率升温至600?650°C,保温时间15?20min,再以4?6°C/min的速率继续升温至钎焊温度810?860°C,保温时间15?45min,再以4?6°C/min的速率冷却至600?650°C,通入氩气快速冷却至室温,开炉取出被焊连接件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的钎料及制备方法,所选钎料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元素成分包括:Cu25%~33%,Ti1.0%~3.5%,Ni3.0%~5.0%,Zr1.0%~2.2%,Mn3.5%~7.0%,余量为Ag。本发明的钎料对W-Cu复合材料和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熔化温度较低,钎料熔化均匀;采用本发明钎料连接W-Cu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的真空活性钎焊工艺稳定可靠;真空条件下,构件在加热过程中处于真空状态,整个构件无变形,无微观裂纹、气孔和夹杂等缺陷,利用活性元素(Ag、Cu、Ti、Ni、Zr)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和界面反应能力,活性元素分布均匀,晶粒细密以及残余应力小,接头的整体强度高,塑性变形能力强;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可重复再现。
【IPC分类】B23K1/008, B23K35/30, B23K1/20
【公开号】CN105618958
【申请号】CN201610137801
【发明人】夏春智, 杨骏, 许祥平, 邹家生
【申请人】江苏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0日
文档序号 :
【 9854229 】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智,杨骏,许祥平,邹家生
技术所有人:江苏科技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智,杨骏,许祥平,邹家生
技术所有人:江苏科技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