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包括主门体框架、设置在主门体框架内的主门体、连接主门体和主门体框架的枢纽元件,及设置在主门体内的次门体。所述主门体由相互连接的门体单元所构成,该等门体单元形成了中央穿透的次门体空间;所述主门体上设置有多数枢纽座,所述枢纽座分别设置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中;所述次门体可装设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内,且具有对应的多数枢纽凸件,所述枢纽凸件分别设置于次门体一侧顶部、底部边缘表面之上,枢设于所对应的枢纽座,令次门体得以在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内相对主门体枢转。本实用新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具有外形美观,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专利说明】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体,尤指一种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
【背景技术】
[0002]自古以来“门”作为安装在建筑物出入口的开关装置被流传至今。门出现的确切时间,难以考证,也不必细细考究。不过,早在我们的祖先穴居于岩洞那个年代,门的雏形可能就产生了。民俗认为,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迈人室内的第一关和咽喉,因此,又将一家一户称为“门户”。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各种门的处理。曾有人说:中国古典建筑是门的艺术。其实,寻常百姓,门岂止是“艺术”,还认为关系到一家人的吉凶祸福。故将门置于修房造屋的首位。
[0003]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门的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功能也从单一功能而往多方面转化、发展。市面上出门了各种各样的门供用户选择,例如室内门、防爆门、抗爆门、防火门等等,进而有子母门的设计。
[0004]传统的门体,一般面积较大,重量较重,需要较大力度才能打开。而子母门可提供多种使用方式之选择,如:门板全数关闭,而达密封功效;欲使空气流通时,可将子门打开,令其采光、通风效果卓著且具防蚊功用;需进、出时,亦可将门板全数开启。由于子门较为轻巧灵活,开启起来极为方便,可让使用者更便于开启关闭。
[0005]从现实面而言,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紧凑,很多人每天都有繁忙的工作需要处理,无法长时间在家里,而,对于工作繁忙却有小孩的用户来说,传统门体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因为孩子的身高和力度都无法自行打开厚重的传统门体。如此一来,用户就必须每天準时回家为孩子开门。如果暑假、寒假,上班后,孩子自己在家,不关门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可关门之后孩子就无法自行开门出去,万一发生突发状况,孩子也只能被困在屋内,同样非常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况,具有可轻便开启关闭功能的子母门体为用户解决了困扰。
[0006]然而,现有技术的子母门体,由于设计结构的问题,都是采用外置的枢纽元件将母门体与子门体进行连接,这样一来母门体与子门体无法在同一平面上,非常的不美观,而且外置的枢纽元件由于结构原因,难免露出于门体外部,如此不仅影响了整体外观,且很容易受到撞击而损坏,导致使用寿命非常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外形美观,且使用寿命长的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包括主门体框架,及设置在主门体框架内的主门体,及连接主门体和主门体框架的枢纽元件,及设置在主门体内的次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体由相互连接的门体单元所构成,所述门体单元相互连接而于主门体中央形成了穿透的次门体空间;所述主门体上设置有多数枢纽座,所述枢纽座分别设置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中一侧的顶部、底部内壁面上,经由该次门体空间上下相互对应,并分别形成有一枢孔;所述次门体可装设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内,且具有多数枢纽凸件,所述枢纽凸件分别设置于次门体一侧顶部、底部边缘表面之上,与前述枢纽座相对应且以一凸柱枢设于对应枢纽座之枢孔内,令次门体得以在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内相对主门体枢转。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主门体上所形成的次门体空间为长方形。
[0010]作为优选,所述次门体的大小等于主门体中央长方形次门体空间的大小。
[0011]作为优选,所述次门体中央穿透并设置有用于过滤蚊虫沙石及达到通风效果的纱
窗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将枢纽座和枢纽凸件设置在主门体和次门体的内部,所以在安装连接后,枢纽座和枢纽凸件不会露出外部,形成了一个隐藏式的枢纽结构,使次门体与主门体在连接后处于同一平面上,外观上形成了一体,增加了门体的美观度,且此种枢纽结构原理简单,不会受到外部撞击而损坏,延伸了门体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的全关立体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的全开立体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的平面结构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中主门体和主门体框架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中主门体和次门体的剖视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中主门体和次门体枢纽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1]请对照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下陈述中所引用的“一侧”,指以关闭后的门体整体平面为基础,以门体的中轴线为界线,将中轴线以左或者以右分别区分为“侧”。而本实用新型以下陈述中所引用的“顶部”、“底部”,是以门体的中轴线为基础,以地面为基准,靠近地面的门体一端定义为“底部”,远离地面的另一端定义为“顶部”。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包括主门体框架1,及设置在主门体框架1内的主门体2,及连接主门体2和主门体框架1的枢纽元件10,及设置在主门体2内的次门体3 ;所述主门体2由上相互连接的四个门体单元11所构成;所述门体单元11相互连接而于主门体2中央形成穿透的次门体空间;所述主门体2上设置有多数枢纽座20,较佳为两个,所述枢纽座20分别设置于主门体2之次门体空间中一侧的顶部、底部内壁面上,经由该次门体空间上下相互对应,并分别形成有一枢孔;所述次门体3可装设于主门体2之次门体空间内,且所述所述次门体3 —侧顶部、底部边缘表面之上与前述枢纽座2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固定槽31。多数枢纽凸件30,其分别设置于固定槽31中与所述固定槽31紧固配合,从而固定在与前述枢纽座20相对应的位置,且以一凸柱枢设于对应枢纽座20之枢孔内,令次门体3得以在主门体2之次门体空间内相对主门体2枢转。
[0023]请参看图1及图2所示,所述次门体3中央穿透并设置有用于过滤蚊虫沙石及达到通风效果的纱窗结构。
[0024]在安装时,先利用隐藏在主门体2和次门体3内部的枢纽座20和枢纽凸件30,将次门体3安装到主门体2中央的次门体空间内,使次门体3和主门体2在外观上形成一体。再将主门体2通过枢纽元件10安装到主门体框架1之内,使主门体2和主门体框架1在外观上形成一体而可相对枢转。
[0025]安装后主门体2可通过枢纽元件10为枢轴而自由开启及关闭;次门体3可通过隐藏的枢纽座20和枢纽凸件30为枢轴而自由开启及关闭。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将枢纽座和枢纽凸件设置在主门体和次门体的内部,所以在安装连接后,枢纽座和枢纽凸件不会露出外部,形成了一个隐藏式的枢纽结构,使次门体与主门体在连接后处于同一平面上,外观上形成了一体,增加了门体的美观度,且此种枢纽结构原理简单,不易损坏,延伸了门体的使用寿命。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包括有主门体框架、设置在主门体框架内的主门体、连接主门体和主门体框架的枢纽元件,及设置在主门体内的次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体上形成穿透的次门体空间,且设置有多数枢纽座,所述枢纽座分别设置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中一侧的顶部、底部内壁面上,经由该次门体空间上下相互对应;所述次门体装设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内,且具有多数枢纽凸件,所述枢纽凸件分别设置于次门体一侧顶部、底部边缘表面之上,分别与前述枢纽座相对应且相互枢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座分别形成有一枢孔;且所述枢纽凸件以一凸柱枢设于对应枢纽座之枢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体由相互连接的门体单元所构成,所述门体单元形成了穿透的次门体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单元形成的次门体空间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门体的大小等于主门体之次门体空间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隐藏式枢纽结构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门体中央穿透并设置有纱窗结构。
【文档编号】E06B3/70GK203515215SQ201320577716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黄崇闵 申请人:李玉桃
文档序号 :
【 2181421 】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闵
技术所有人:李玉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闵
技术所有人:李玉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