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025-01-27 13:20:01 525次浏览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适当的提取,配以适量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备而成的复合制剂背景技术风热型感冒是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伴有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口干而渴、头身疼痛等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患者常因高热而急诊就医。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此范围。病原学证实90%以上为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发病率极高,普遍易感,对人民健康和劳动生产往往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防治。在治疗方面,由于缺少对病毒感染有效的化学药物,西医对本病无特殊的病因疗法,临床只能对症处理,退热效果不稳定,易于反复。因此,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是目前的研究方向。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但疗效均不理想,临床急需一种针对风热型感冒的高效的中药制剂。本发明就是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而研制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本发明起效快、疗效高,具有对因对症双重治疗作用,是治疗风热型感冒的理想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研究是根据中医药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传统经验与现代研究,进行组方配比,由金银花、黄芩、柴胡、青蒿、连翘、虎杖、栀子、牡丹皮、羌活、甘草10味药组成,并按照现代中药制备工艺,进行精制,并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药物制剂,使其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从而达到有效治疗风热型感冒的目的。中医理论认为,风热袭人,通常是从皮毛、口鼻而入,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全皮毛,故风热之邪乘袭,肺卫首当其冲。风热为阳邪,热蒸肌表,故以发热为主,并见微恶风寒;风热上扰则头痛,鼻塞涕浊,咽喉红肿疼痛;阳从火化,最易伤阴,故口干而渴。风邪又具“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故临床常起病急,而兼证与并病多。所以在治疗上,当以辛凉清解为主要治法,及早驱邪外出,同时兼以顾护阴血,阻止病情发展。本发明以透表清里立法,方药配伍既可外散在卫之风邪,又可内清在肺之热毒,兼具凉血护阴之功,是一种速效的治疗风热型感冒的纯中药制剂,并且有明显的清热利咽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研制的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金银花13-18重量份 黄 芩8-12重量份柴 胡8-12重量份青 蒿8-12重量份连 翘8-12重量份虎 杖8-12重量份栀 子8-12重量份牡丹皮8-10重量份羌 活8-10重量份甘 草8-10重量份构成上述药物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金银花15重量份黄 芩10重量份柴 胡10重量份青 蒿10重量份连 翘10重量份虎 杖10重量份栀 子10重量份牡丹皮9重量份 羌 活8重量份甘 草8重量份上述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还可加入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所说的药物矫味剂为甜菊素、蔗糖、单糖浆、苯甲酸钠、蛋白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以使所制备成的药剂具有良好的口感,克服以上中草药配伍后产生异味而难以入口或吞咽的弊端。所说的药物赋形剂为糊精、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以将本发明的药物制备成便于服用的口服制剂。
本发明的上述药物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备工艺可以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口服制剂,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本发明优选的剂型为口服液、颗粒剂。
本发明提出的治疗风热型感冒的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2-16倍,浸泡0.5-2小时,蒸馏4-7小时,收集芳香水,进行二次蒸馏,芳香水的收集量为药材量的0.8-1.5倍,加吐温-80使浓度为0.06%,备用,母液和水溶液分别另器备用;2、牡丹皮加水12-16倍,加4%-7%氯化钠,温浸1-3小时,蒸馏,收集7-10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3、上述药渣合并,加水8-12倍量,煎煮0.5-1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4、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0-14倍,热浸1-2小时,煎煮2-4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与3项下药液合并,9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稠浸膏。
5、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放置2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在50℃下滤液中趁热加入以4-7倍量乙醇溶解的丹皮酚结晶物和芳香水,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制成口服液体制剂。
优选后的制备工艺为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5倍,浸泡1小时,蒸馏6小时,收集芳香水,进行二次蒸馏,芳香水的收集量为药材量的1倍,加吐温?0使浓度为0.06%,备用,母液和水溶液分别另器备用。
2、牡丹皮加水15倍,加氯化钠5%,温浸2小时,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
3、上述药渣合并,加水10倍量,煎煮40分钟,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
4、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2倍,热浸1小时,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3项下药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90℃)的稠浸膏。
5、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中趁热加入以5倍量乙醇溶解的丹皮酚结晶物和芳香水,冷藏24小时,滤过,加甜菊素及1项下母液,灌装成口服液。
本发明亦可制备成为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固体口服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2-16倍,浸泡0.5-2小时,蒸馏4-7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备用。
2、牡丹皮加水12-16倍,加4%-7%氯化钠,温浸1-3小时,蒸馏,收集7-10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母液及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
3、取挥发油及丹皮酚结晶,加入3-6倍量的β-环糊精与8-12倍量的水研磨20-30min,将糊状物置入搪瓷盘中,40℃烘干,研碎过60目筛、备用。
4、上述药渣合并,加水8-12倍量,煎煮40分钟,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的水溶液合并,备用。
5、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0-14倍,热浸1-2小时,煎煮2-4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与4项下药液合并,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
6、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2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干燥,再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优选后的制备工艺为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5倍,浸泡1小时,蒸馏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备用。
2、牡丹皮加水15倍,加5%氯化钠,温浸2小时,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母液及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
3、取挥发油及丹皮酚结晶,加入4倍量的β-环糊精与10倍量的水研磨20min,将糊状物置入搪瓷盘中,40℃烘干,研碎过60目筛、备用。
4、上述药渣合并,加水10倍量,煎煮40分钟,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的水溶液合并,备用。
5、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2倍,热浸1小时,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4项下药液合并,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
6、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干燥,再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的药理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研究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治疗风热型感冒的有益效果,实验中所用金清口服液是按本发明最优方案制得的药品实施例1药理实验研究一、体外抗菌实验药物与材料金清口服液批号961226,规格20ml/支(含生药1.0g/ml),实验前调PH值为7.2±0.2。
双黄连口服液中国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批号970124125,实验前调PH值为7.2±0.2。
菌株3.1金黄色葡萄球菌E120;3.2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E121;3.3肺炎双球菌M301;
3.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403;3.5肺炎双球菌(临床分离株);3.6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菌株均购自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临床分离菌株均经鉴定。
实验以常规方法取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新鲜培养物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液,用生理盐水黧成所需浓度,供实验用。
培养基4.1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930524;4.2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940421;以上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实验前根据需要制备成10%血平板或血清营养肉汤。
方法与结果1、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采用试管药物倍比稀释法,取装有2ml培养基的试管若干,编号排列,于第一管中分别加入金清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阳性对照药)2ml,混匀后取出2ml放入第二管,依此类推,使药液成为1∶2、1∶4、1∶8……等系列浓度,稀释至最后一管,混匀后弃去2ml,作空白对照管,除最后一管外,其余各试管加入10-3细菌液0.1ml(另设一支细菌对照管,不加受试药物,只加细菌稀释液,以便观察培养基是否适合于细菌生长),摇匀,置35±1℃培养24小时,观察记录结果,以无菌生长的药物最高稀释度为该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从上述无菌生长的试管中分别吸取0.1ml转种于琼脂平皿上(或血琼脂平皿),置35±1℃培养24~72小时,平皿上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小稀释度的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见表1。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及阳性对照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临床分离株肺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菌作用。
二、体内抗菌实验药物与材料1、金清口服液批号961226,规格20ml/支(每ml含生药1g),实验前水浴浓缩至所需浓度备用。
2、硫酸庆大霉素焦作第一制药厂生产,批号950302,实验前以蒸馏水制备成1000m/ml的溶液供用。
3、双黄连口服液中国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批号970124125,规格10ml/支。
4、胃膜素胶囊济南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51205,规格0.3g,临用前制备成5%胃膜素悬液用(称胃膜素5g至研钵中,加少量生理盐水研磨随磨增加至100ml,10磅10分钟灭菌),备用。
5、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E120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403以上菌株购自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常规方法制备成供实验用菌液。
6、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9.0±1.0g,由河南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豫医动字第03号。
7、实验室温度20.0±2.0℃方法与结果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试验在予试验的基础上取健康小鼠11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只,另取10只动物为胃膜素对照组。受试药物高剂量组(含生药2g/ml)50g/kg(为临床用量的25倍);低剂量组(含生药1.0g/ml)25g/kg(为临床用量的12.5倍);双黄连口服液组25ml/kg(为临床用量的25倍);硫酸庆大霉素组0.025g/kg(为临床用量的2.3倍);模型对照组(蒸馏水25ml/kg),各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容积为0.25ml/10g体重,连续给药三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测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0-1(以5%胃膜素悬液稀释,5.5×107CFU/ml),每鼠腹腔注射0.25ml/10g体重(MLD),胃膜素对照组ip注射5%胃膜素。细菌感染动物后24小时,各给药组再连续给药5天,继续观察至2周。记录各组动物感染后的反应、死亡数及存活动物的情况。动物感染细菌后出现精神萎靡,眼球凹陷,食欲不振,塘便等现象,死亡动物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的24~72小时,存活鼠的异常症状可随给药时间的处长得到改善,结果见表2。
对感染动物的保护率%=(空白组死亡率-给药组死亡率)/空白组死亡率×100%5%胃膜素组动物在观察期内均健康存活。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给药组对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2、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试验在予试验的基础上取健康小鼠11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只,另取10只动物为胃膜素对照组。受试药物高剂量组(含生药2g/ml)50g/kg(为临床用量的25倍);低剂量组(含生药1.0g/ml)25g/kg(为临床用量的12.5倍);双黄连口服液组25ml/kg(为临床用量的25倍);硫酸庆大霉素组0.025g/kg(为临床用量的2.3倍);模型对照组(蒸馏水25ml/kg),各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容积为0.25ml/10g体重,连续给药三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测得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液3.5?08CFU/ml,每鼠腹腔注射0.25ml/10g体重(MLD)。细菌感染动物后24小时,各给药组再连续给药5天,继续观察至2周。记录各组动物感染后的反应、死亡数及存活动物的情况。动物感染细菌后出现精神萎靡,眼球凹陷,食欲不振,塘便等现象,死亡动物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的24~72小时,存活鼠的异常症状可随给药时间的处长得到改善,结果见表4。
对感染动物的保护率%=(空白组死亡率-给药组死亡率)/空白组死亡率×10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给药组对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动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阳性对照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三、抗病毒试验(一)试验材料1、病毒唑100mg/ml,由河南省新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60307,临用前以细胞维持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2、金清口服液深褐色液体,PH值4.8试验前将PH值调至7.0,每毫升药液相当于1g生药。批号961226。
3、病毒株腺病毒A3 96040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951212),鼠肺适应株(FM1960713),流感病毒株(H1N1临床分离株)均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毒株室。腺病毒A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别接种于Hep-2细胞中,并连续传代。
4、细胞培养液细胞生长液含5%的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细胞维持液含有0.3g/L谷氨酰胺,1%的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含有100m青、链霉素/ml)。
(二)试验方法与结果1、体外抗病毒试验(1)金清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将金清口服液用细胞维持液作1∶4~1∶1024倍比稀释,将已长成单层细胞(Hep-2)的微孔板中的培养液倒掉,加入不同稀释度药液200ml,每个稀释度加入4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将培养板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天,每日观察细胞的变化,以细胞不出现退变的最小稀释度定为该药的无毒界限。结果1∶64的金清口服液对Hep-2细胞无明显毒性。
(2)金清口服液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CPE法)取已长成单层细胞的培养板(96孔),倒去培养液。加入150ml含不同药物浓度的细胞维持液,然后加入50ml病毒液(100TCID50)于细胞孔内,分别作为病毒对照组,药物1/100、1/200、1/400、1/800、1/1600 5个剂量组,阳性药物病毒唑对照组,每组4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孔,药液1/100、1/200、1/400对照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天,每日在镜下观察细胞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细胞病变程度按以下标准记录“-”无病变出现;“±”病变少于整个单层的10%;“+”病变约占25%;“++”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的50%;“+++”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的75%;“++++”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的75%以上。A3病变形态细胞变圆,肿胀,呈葡萄串状;RSV病变形态细胞相互溶合,溶合成巨细胞型。结果判定试验孔细胞96h不出现病变者判为该药物有抑制作用(##);试验孔细胞虽出现病变但病变明显轻于病毒对照孔,则按上述判断标准记录逐日进行秩和检验,经统计学处理与病毒对照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者,判为药物有延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否则判为无抑制作用(-)。试验重复三次结果一致,结果见表6。
结论由表6可见,金清口服液10g/L对RSV有抑制作用,对腺病毒A3能延缓其致细胞病变;5g/L金清口服液能延缓腺病毒A3、RSV致细胞病变作用;2.5g/L的剂量能延缓RSV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3)金清口服液对鸡胚毒性作用将金清口服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1∶10、1∶20、1∶40、1∶80、1∶160浓度,每胚尿囊腔分别接种不同浓度的药液0.2ml,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每个浓度接种鸡胚4只。蜡封口后置37℃温箱中(湿度50%),培养3天,每日观察鸡胚的存活情况。结果1∶40稀释度及其高稀释度组鸡胚全部存活。
(4)病毒EID50测定将冻干病毒株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按10-1稀释度接接种9日龄鸡胚4只,置35℃温箱中48小时后取出,置4℃冰箱过夜,无菌操作取尿囊液,做血凝效价测定,其效价在1∶640~1∶1280之间。取该尿囊液适量,做10倍连续稀释(10-1~10-7),每个稀释度接种鸡胚4只,每只尿囊腔接种病毒液0.1ml,蜡封后于35℃温箱培养48小时,取出放4℃冰箱6小时后,取尿囊液进行血球凝集试验,计算其EID50值,结果为10-4.5。
(4)金清口服液对鸡胚流感病毒(H1N1)的影响取9日龄鸡胚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金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病毒唑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尿囊腔接种100EID50流感病毒0.1ml;病毒唑对照组尿囊空接种病毒与药物混合液0.2ml(100EID50病毒液0.1ml+1.5%病毒唑0.1ml);药物高剂量组接种药物与病毒混合液0.2ml(100EID50病毒液0.1ml+1∶50稀释的药液0.1ml);低剂量组接种药物与病毒混合液0.2ml(100EID50病毒液0.1ml+1∶100稀释的药液0.1ml);病毒与药液在接种时混合,石蜡封口后置于35℃培养箱口孵育48小时,取出后放4℃冰箱中6小时;收获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以判定药物的抗病毒作用见表7。
2、金清口服液体内抗病毒试验。
(1)金清口服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重量的影响将所购病毒(FM1株)冻干粉溶解后,取50ml分别滴鼻接种于15±1g小鼠10只,逐日观察动物的发病症状及死亡率,待有部分动物死亡,再取有发病症状的小鼠若干,摘眼球放血处死,取其肺脏研磨后制成10%的匀浆,2000转/分离心,取上清液测其滴度后,置-80℃保存。
取体重15±1g的昆明种小鼠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阳性药病毒唑对照组(0.07g/kg),金清口服液高剂量组30g/kg,低剂量组15g/kg,用药组于感染前一天给药,连续5天,给药容积为0.25ml/10g体重,动物在乙醚浅度麻醉下滴鼻感染病毒液50ml(滴度1∶320),正常对照组滴鼻给予生理盐水50ml,正常及病毒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0.25ml/10g,连续4天。在感染后96小时称体重,摘眼球放血致死(称体重前禁食禁水8小时),取肺称重,求出肺指数值,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8结论由表中结果可见,金清口服液(30g/kg)可使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值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有明显的抑制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的效果。
(2)金清口服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取体重15±1g的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金清口服液高剂量组30g/kg、低剂量组15g/kg,用药组于滴鼻接种前一天给药。接种时动物用乙醚轻度麻醉后,病毒对照组及用药组滴鼻接种病毒液50ml,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ml滴鼻。正常对照及病毒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30ml/10g,用药组动物分别用30g/kg、15g/kg的药液灌胃,给药容积0.30ml/10g,连续给药7天,观察14天,逐日记录动物的发病症状和死亡率,并进行小鼠死亡率的比较,结果见表9结果表明30g/kg的金清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死亡率。
四、对家兔体温升高的影响实验(一)药物与材料1、金清口服液批号961226(含生药1.0g/ml),水浴浓缩制成3g/ml和1.5g/ml的溶液备用。
2、阿斯匹林片0.3g/片,郑州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60201临用前以0.5%CMC-Na制备成含阿斯匹林20mg/ml的混悬液。
3、鲜酵母将购买的新鲜酵母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后4%的混悬液备用。
4、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批号710419。
5、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962,含内毒素7200Eu/支,实验前以生理盐水稀释为所需浓度。
6、动物白色家兔,体重2.5±0.5kg,雌雄均用,由河南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豫医动字第03号。
7、热原测温仪WRY-B型,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生产。
8、实验室温度22±2℃。
(二)实验方法及结果1、对新鲜酵母液引起家兔体温升高的影响取经预测体温合格(38.0~39.4℃,每兔体温差不超过0.4℃)的健康家兔48只,在测得两次正常体温后(体温相差不超过0.2℃),均匀分为四组,分组后每兔立即肌肉注射4%鲜酵母悬液1ml/kg,同时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0.5%CMC-Na溶液,阳性对照阿斯匹林0.2g/kg(为临床用量6.67倍),受试药物(以生药量计)高剂量组30g/kg(为临床用量15倍),低剂量组15g/kg(为临床用量7.5倍)。以上各组给药容积均为10ml/kg体重,一日给药三次,间隔时间为3小时一次,从第一次给药后连续定时测量记录家兔体温变化,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连续观察8小时,各给药组均以同时间的升温值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实验见表10。
试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明显的抑制鲜酵母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金清口服液低剂量组在5、6、7小时显示了较好的降温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低剂量组与阳性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金清口服液对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影响取经予测体温合格的健康家兔48只,在测得两次正常体温后(体温相差不超过0.2℃),均匀分为四组,分组后立即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0.5%CMC-Na溶液,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0.2g/kg(为临床用量的6.67倍),受试药物(以生药量计)高剂量组30g/kg(为临床用量的15倍),低剂量组15g/kg(为临床用量的7.5倍)。以上各组给药容积均为10ml/kg体重,一日给药三次,间隔时间为3小时,从第一次给药后2小时,各兔立即耳静脉细菌内毒素溶液1ml/kg(含内毒素为400Eu/ml),连续定时测量记录家兔体温变化,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连续观察8小时,各给药组均以同时间的升温值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见表11。
试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示了较好的降温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五、抗炎实验(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试验)(一)药物与材料1、金清口服液批号961226,规格10ml/支(含生药1.0g/ml)。
2、阿斯匹林0.3g/片,郑州化学制药厂,批号960201,临用前以0.5%CMC-Na制成含阿斯匹林8mg/ml混悬液。
3、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批号7104194、二甲苯天津市化学试剂第二分厂,批号7804245、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9.0±1.0g,由河南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豫医动字第03号。
6、实验室温度22±2℃(二)实验方法及结果取健康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空白组给予0.5%CMC-Na溶液25ml/kg,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0.2g/kg(为临床用量的6.67倍),受试药物(以生药量计)高剂量组(含生药1g/ml)25g/kg(为临床用量的12.5倍),低剂量组(含生药0.5g/ml)25g/kg(为临床用量的6.25倍)。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给药容积为0.25ml/10g体重,连续给药三天,在第三天给药后30分钟各剂量组每鼠右耳涂擦二甲苯(100%)0.02ml,左耳对照涂擦蒸馏水,两小时后各组再按上述给药剂量灌胃给药一次,于末次给药后两小时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每鼠的右耳片重量减去左耳片重量即为肿胀度,并计算各给药组的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12。
(三)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耳壳皮肤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显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六、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试验(一)药物与材料1、金清口服液批号961226,规格10ml/支(含生药1.0g/ml)。
2、阿斯匹林0.3g/片,郑州化学制药厂,批号960201,临用前以0.5%CMC-Na制成含阿斯匹林8mg/ml混悬液。
3、磷酸组织胺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510-9411,临用前以生理盐水配成0.01%溶液。
4、依文思蓝进口分类(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临用前以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5、浸出液生理盐水∶丙酮=3∶76、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7.5±0.5g,由河南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豫医动字第03号。
7、仪器CL-770生化分析仪8、实验室温度22±2℃(二)实验方法及结果取健康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空白组给予0.5%CMC-Na溶液25ml/kg,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0.2g/kg(为临床用量的6.67倍),受试药物(以生药量计)高剂量组(含生药2g/ml)50g/kg(为临床用量的25倍),低剂量组(含生药1g/ml)25g/kg(为临床用量的12.5倍)。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给药容积为0.25ml/10g体重,连续给药一周,在第七天给药后4小时各组再按上述给药剂量灌胃给药一次,于末次给药后两小时,每鼠腹部皮下注射0.01%组织胺溶液0.02ml,然后由尾静脉注射1%依文思蓝溶液0.1ml,30分钟后处死小鼠,取下腹部着色皮肤剪碎,置6ml的浸出液中,浸泡20小时,3000rpm/分离心10分钟,取出上清液在610nm处测定吸收度。结果见表13。
(三)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对组织胺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七、镇痛实验(一)实验材料1、金清口服液批号961226,规格00ml/支(含生药1.0g/ml),临用前制备成所需浓度。
2、阿斯匹林0.3g/片,郑州化学制药厂,批号960201。
3、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国医药公司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批号9104194、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9.0±1.0g,雌雄兼用,由河南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豫医动字第03号。
(二)、方法及结果1、小鼠扭体法取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受试药物高剂量组(含生药2g/ml)50g/kg(为临床用量的25倍),中剂量组(含生药1.0g/ml)25g/kg(为临床用量的12.5倍),低剂量组(含生药0.5g/ml)12.5g/kg(为临床用量的6.25倍)。阿斯匹林组0.2g/kg(为临床用量的6.67倍)空白对照组给予0.5%CMC-Na溶液25ml/kg,灌胃给药,容积为0.25ml/10g体重,每日一次连续给药三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10ml/kg,并立即观察记录注射致痛剂后20min内各鼠出现的扭体次数,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结果见表14。
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高剂量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2、小鼠热板法取健康经测定痛阈值不超过30s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高剂量组(含生药2g/ml)50g/kg,中剂量组(含生药1.0g/ml)25g/kg,低剂量组(含生药0.5g/ml)12.5g/kg。阿斯匹林组0.2g/kg(为临床用量的6.67倍),空白对照组0.5%CMC-Na。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给药容积为0.25ml/10g体重,连续给药三天,于末次给药后60分钟测其痛阈。将恒温水浴调节至55±0.5℃,金属盘的底部接触水面,用秒表记录小鼠自投入热板至出现添后足的时间(s)作为鼠的痛阈值,连续测定2次,如痛阈值超过60s,以60s计。结果见表15。
实验结果表明金清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热板法致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阳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实验例2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试验病例选择,采用住院病例和辨认病例相结合,其中住院病例不少于三分之一,辨认病例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辩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
成人风热感冒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1、中医诊断标准(1)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2)舌淡红或边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
(3)气候反常或起居不慎引起,突然发病。
2、中医辩证标准风热证身热较著,微恶风;咽喉红肿疼痛,口渴欲饮;鼻塞、流黄浊涕、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舌边尖红,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上述(1)(2)(5)项必备,结合(3)(4)项即可诊断。
3、西医诊断标准及其依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有感冒流行接触史临床表现咽干咽痛、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纳差等。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小儿风热感冒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新药(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导原则》拟定。
发热重,恶寒轻咽部红肿疼痛,口干渴鼻塞、流脓涕、喷嚏、头痛咳嗽、吐痰黄稠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浮露,色较红赤上述(1)(2)(5)项必备,结合(3)(4)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类型上感)一般多发生于受凉后。
临床表现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咳嗽、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肿大、触痛。
病情分级标准(1)症状与体征计分分级见表16(2)病情分级评定标准轻体温>37℃,或症状与体征计≥10分;中体温≥38℃,或症状与体征计≥16分;重体温≥39℃,或症状与体征计≥22分。
纳入病例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体温在38℃以上的中重度患者。
(2)病程在24小时之内者。
病例排除标准(1)成人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2)小儿年龄1岁以睛,12岁以上者。
(3)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发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4)合并化脓性扁桃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者。
剔除病例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属于观察对象,但因观察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3)非因痊愈、疗效不佳、加用其它药物、中途退出者。
(4)改用或加用其它与治疗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及治疗方法者。
二、试验设计本次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样本数试验组300例,对照组100例。
药品金清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众生制药厂生产;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中化四平制药厂生产。
3、随机化分组所有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4、盲法的实施试验采用双盲法。指定专人根据随机分配表将试验药品进行统一包装编号。试验组加对照模拟药,对照组加试验模拟药,1疗程1个包装。试验过程中,药品编号即为病人顺序号。观察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公布随机分组表,各单位分别对试验资料进行分组统计。
用药方法及疗程(1)成人患者试验组服用金清口服液(批号980208)剂量每次2支(每支20ml),加双黄连口服液模拟品2支(每支10ml),每日3次。
对照组服用双黄连口服液(众生制药厂生产,批号971125)剂量每次2支(每支10ml),加金清口服液模拟品2支(每支20ml),每日3次。
疗程3天。
(2)小儿患者试验组服用金清口服液(批号980208)用量根据《中国药典》附录XII、VII老幼剂量折算表拟定。1~3岁每次10~15ml,3~7岁,每次15~20ml,7~12岁,20~31ml,每日3次。同时加服小儿热速清对照口服液模拟品,剂量同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照组用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中化四平制药厂生产,(每支10ml)批号971122)剂量1~3岁每次7~13ml,3~7岁,每次13~20ml,7~12岁,20~27ml,每日3次。同时加服金清口服液模拟品,剂量同金清口服液。
疗程3天。
三、观测指标安全性观测①一般体格检查项目
②血、尿、便常规化验③心、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谷丙转氨酶、尿素氮),1/3病例选做。
(2)疗效性观测①体温测试②症状观察恶寒、咽痛、口渴、鼻塞、头胀痛、咳嗽等。
③舌象、脉象④白细胞总数加分类⑤病毒血清学试验。
其中①~④项必做;第⑤项根据病情及临床研究需要选做三分之一病例。
四、疗效判定标准(一)成人风热感冒依照《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的症状全部消失。(积分值治疗后下降90%以上)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感冒的大部分症状消失。(积分值治疗后下降≥38%以上)有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积分值治疗后下降≥50%)4、无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改善。(积分值治疗后下降50%以下)(二)小儿外感发热参照《新药(中药)治疗小儿外感染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痊愈服药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症候消失(积分值治疗后下降90%以上),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服药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大部分消失(积分值治疗后下降≥70%),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
3、有效服药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大部分消失(积分值治疗后下降≥50%),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五、统计学处理提纲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时效资料采用调和均数t检验。
试验结果治疗成人风热感冒(一)一般资料(见表17)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结果体温变化(见表18)表18的数据表示,治后第2天、每3天,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8还表明试验组与开放试验组的数值接近。
由表19可以看出,试验组开始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完全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退热方面起效快,疗效高。
2、症状与体征(见表20)表20表明,试验组咽痛、头痛改善明显,其中咽痛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舌脉(见表21)表21显示,治前组间舌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后各组均有较大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4、积分(见表22)表22显示,治前两组积分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后试验组织分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5、总体疗效(见表23)显效率试验组为84.80%,对照组为72.12%,开放组为83.89%。经Ridit分析,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6、病情对疗效的影响(见表24、表25、)经Ridit分析,两组内中、重度之间疗效比较,中度具有优于重度的趋势(p<0.01,0.2)。两组中度之间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重度的疗效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7、试验室检查(见表26)
试验室检查表明,两药对主要脏器无损害。
8、治疗小儿外感风热(一)一般资料(见表27)表27表明,随机对照组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二)结果1、体温变化(见表28)表28显示,治疗2天后,两组体温差异最大(p<0.001);治疗3天后,差异比第二天减小,P仍<0.01。试验组体温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开放组等随机试验组结果近似。
由表29可以看出,试验组完全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完全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试验药物退热效果起效快,疗效高,明显优于对照药物。
2、症状与体征(见表30)各组对恶风、口渴、鼻塞、头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咽痛的改善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舌脉、指纹(见表31)经X2检验,治前、治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后各组均有较大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积分(见表32)表32显示,治前两组积分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后试验组积分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药物疗效(见表33)显效率试验组为86.56%,对照组为73.33%,开放组为81.39%。随机对照试验中两组Ridit分析表明,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1、柴胡20kg、羌活17kg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30kg、青蒿20kg、连翘20kg一起加水16倍,浸泡1.5小时,蒸馏7小时,收集芳香水,进行二次蒸馏,芳香水的收集量为药材量的1.5倍,加吐温-80使浓度为0.06%,备用,母液和水溶液分别另器备用;2、牡丹皮18kg加水14倍,加氯化钠5%,温浸2.5小时,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3、上述药渣合并,加水9倍量,煎煮0.5-1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4、黄芩20kg、虎杖20kg、栀子20kg、甘草16kg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4倍,热浸1.5小时,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3项下药液合并,9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的稠浸膏;5、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在50℃下滤液中趁热加入以6倍量乙醇溶解的丹皮酚结晶物和芳香水,冷藏24小时,滤过,加甜菊素0.4%,加1项下母液,调PH为6.5,灌装,灭菌,制成口服液。适用于风热型感冒,其服用方法为成人每次40ml,小儿1~3岁每次10~15ml,3~7岁每次15~20ml,7~12岁每次20~30ml,每日3次。
实施例21、柴胡20kg、羌活17kg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30kg、青蒿20kg、连翘20kg一起加水16倍,浸泡1.5小时,蒸馏7小时,收集挥发油,母液和水溶液分别另器备用。
2、牡丹皮18kg加水14倍,加氯化钠5%,温浸2.5小时,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
3、取挥发油及丹皮酚结晶,加入4倍量的β-环糊精与10倍量的水研磨20min,将糊状物置入搪瓷盘中,40℃烘干,研碎过60目筛、备用。
4、上述药渣合并,加水10倍量,煎煮40分钟,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的水溶液合并,备用。
5、黄芩20kg、虎杖20kg、栀子20kg、甘草16kg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2倍,热浸1小时,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4项下药液合并,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
6、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加入糊精20kg、搅匀,在进风180±10℃,出风80±5℃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干粉。
7、干粉加蛋白糖0.5kg,加入3的包合物干粉,混匀,制粒,分装,即得。
适用于风热型感冒,其服用方法为成人每次20g,小儿1~3岁每次5~7.5g,3~7岁每次7.5~10g,7~12岁每次10~15g,每日3次。
表1 金清口服液的MIC和MBC的测定 注*三次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试验 注***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3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后的死亡分布 表4 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试验 注***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5 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后的死亡分布 表6 金清口服液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CPE) 注##表示药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药物有延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 表7 金清口服液的抗流感病毒(H1N1)作用 结论由表7中结果可见金清口服液对鸡胚内流感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表8 金清口服液对病毒感染小鼠肺病变的影响 注**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 表9 金清口服液对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注**P<0.05(与病毒组比较) 表10 金清口服液对鲜酵母致家兔发热体温变化情况(1) 表10续 金清口服液对鲜酵母致家兔发热体温变化情况(2) 注**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11 金清口服液对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体温变化情况(1) 表11续 金清口服液对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体温变化情况(2) 注**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12 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注**P<0.05 ***P<0.01(与空白组比较) 表13 对小鼠毛细管通透性的影响 注***P<0.01
表14 对醋酸引起疼痛的抑制作用 注**P<0.05 ***P<0.01(与空白组比较) 表15 对热板法引起疼痛的抑制作用 注***P<0.01 **P<0.05(与空白组比较)
表16 症状与体征计分分级表
表17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表18 体温变化统计 表19 试验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比较表 表20 症状与体征消失情况
表21 舌脉变化 表22 组间治疗前后积分(X±s,分) 表23 总体疗效比较
表24 病情对疗效的影响 表25 病情对疗效的影响Ridit分析表
表26 试验室检查指标统计
表27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表28 各组体温连续组资料比较(X±s℃)
表29 试验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比较表 表30 症状与体征消失情况
表31 舌脉、指纹变化 表32 组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X±s,分) 表33 总体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文件来源电子申请
2.收文日期2004-5-17
3.申请号
4.权利要求项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金银花13-18重量份、黄芩8-12重量份、柴胡8-12重量份、青蒿8-12重量份、连翘8-12重量份、虎杖8-12重量份、栀子8-12重量份、牡丹皮8-10重量份、羌活8-10重量份、甘草8-10重量份。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金银花15重量份、黄芩10重量份、柴胡10重量份、青蒿10重量份、连翘10重量份、虎杖10重量份、栀子10重量份、牡丹皮9重量份、羌活8重量份、甘草8重量份。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的制剂中还含有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物矫味剂为蔗糖、单糖浆、苯甲酸钠、甜菊甙、蛋白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说的药物赋形剂为糊精、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滑石粉、碳酸氢钠、枸椽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治疗风热型感冒药物的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2-16倍,浸泡0.5~2小时,蒸馏4-7小时,收集芳香水,进行二次蒸馏,芳香水的收集量为药材量的0.8-1.5倍,加吐温-80使浓度为0.06%,备用,母液和水溶液分别另器备用;2、牡丹皮加水12-16倍,加4%-7%氯化钠,温浸1-3小时,蒸馏,收集7-10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3、上述药渣合并,加水8-12倍量,煎煮0.5-1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4、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0-14倍,热浸1-2小时,煎煮2-4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与3项下药液合并,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稠浸膏;5、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放置2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在滤液中趁热加入以4-7倍量乙醇溶解的丹皮酚结晶物和芳香水,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口服液体制剂。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风热型感冒药物的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5倍,浸泡1小时,蒸馏6小时,收集芳香水,进行二次蒸馏,芳香水的收集量为药材量的1倍,加吐温-80使浓度为0.06%,备用,母液和水溶液分别另器备用。2、牡丹皮加水15倍,加氯化钠5%,温浸2小时,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3、上述药渣合并,加水10倍量,煎煮40分钟,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4、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2倍,热浸1小时,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3项下药液合并,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18的稠浸膏。5、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滤液中趁热加入以5倍量乙醇溶解的丹皮酚结晶物和芳香水,冷藏24小时,滤过,加甜菊素及1项下母液,灌装成口服液。权利要求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药物的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2-16倍,浸泡0.5-2小时,蒸馏4-7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母液及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2、牡丹皮加水12-16倍,加4%-7%氯化钠,温浸1-3小时,蒸馏,收集7-10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3、取挥发油及丹皮酚结晶,加入3-6倍量的β-环糊精与8-12倍量的水研磨20-30min,将糊状物置入搪瓷盘中,40℃烘干,研碎过60目筛、备用;4、上述药渣合并,加水8-12倍量,煎煮0.5-1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的水溶液合并,备用;5、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0-14倍,热浸1-2小时,煎煮2-4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与4项下药液合并,在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1.10的稠浸膏;6、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放置2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在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1.10,干燥,再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口服固体制剂。权利要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风热型感冒药物的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柴胡、羌活粉碎为3-4mm颗粒,与金银花、青蒿、连翘一起加水15倍,浸泡1小时,蒸馏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备用。2、牡丹皮加水15倍,加5%氯化钠,温浸2小时,蒸馏,收集9倍量蒸馏液,冷藏过夜,滤过,得结晶物,备用;母液及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备用。3、取挥发油及丹皮酚结晶,加入4倍量的β-环糊精与10倍量的水研磨20min,将糊状物置入搪瓷盘中,40℃烘干,研碎过60目筛、备用。4、上述药渣合并,加水10倍量,煎煮40分钟,过滤,滤液与上述1、2项下的水溶液合并,备用。5、黄芩、虎杖、栀子、甘草粉碎为3-4mm颗粒,加水12倍,热浸1小时,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4项下药液合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1.10的稠浸膏。6、待稠浸膏放冷至常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1.10,干燥,再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由益金银花、黄芩、柴胡、青蒿、连翘、虎杖、栀子、牡丹皮、羌活、甘草按比例组配而成。其制备方法是柴胡、羌活、金银花、青蒿、连翘加水蒸馏,母液和挥发油备用。牡丹皮用水蒸馏法获得丹皮酚结晶物,或将结晶物再进行包合备用。所有药渣合并,加水煎煮,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黄芩、虎杖、栀子、甘草,加水煎煮,滤液与上述药液合并,浓缩至稠浸膏。将稠浸膏、丹皮酚或其包合物,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制成口服制剂。该药物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成人、儿童感冒属风热型者。
文档编号A61P31/00GK1579531SQ2004101551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7日
发明者张红 申请人:张红
文档序号 : 【 964460 】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
技术所有人:张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张红张红
一种防治外感风热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