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混养池的分区投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混养池的分区投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合理的养殖模式是实现水产养殖高效益和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充分 发挥池塘的养殖空间和配合饲料的技术优势,增加单位水体的载鱼量,降低配合饲料的饵 料系数,控制池塘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在目前集约化养殖越来越高 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养殖环境,如何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将是人们重点关心的问题。目前我 国水产养殖主要有几种方式:1、静水养殖和流水养殖;2、单养、混养和套养;3池塘养殖、稻 田养殖,河道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等;4、精养、半精养和粗养 等。在不同的养殖方式下,根据不同鱼类生活习性、鱼类食性和鱼塘类型的差异选择合适的 养殖模式是鱼类养殖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单位产量的高低。
[0003] 混养是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合理搭配混养的优点 在于可以合理利用饵料和水体;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可培育鱼种提高鱼产量; 产量高成本低;避免放养品种少造成水体利用率不高,白白浪费了养殖水体的问题;可以 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地扩大饵肥源,可以充分利用养殖鱼类的分层习性和它们之间在饵料连 锁关系及物质循环上的互利作用;则有利于实行轮捕和为下年准备大规格鱼种。这些都有 利于更好地发挥池塘增产潜力,提高放养密度,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基于混养的上述优 点,合理搭配混养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产养殖。发明人通过在长期的实践研宄中发现, 混养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抢食问题:现有混养模式下,有各种品种,各品种的规格有大有 小,投喂时,为了保证饲料能被小规格类采食,通常选择小颗粒饲料,但是小颗粒饲料相对 于大规格类太小而不容易被大规格类采食到,相反,如果是大颗粒饲料会导致小规格类的 无法吞食,上述两种情况都使饲料不能被充分的采食,导致饲料下沉到池底而造成饲料的 浪费;投喂时,大规格类和小规格类在抢食过程中,大规格鱼类因为要抢食小颗粒饲料,活 动量较大,消耗能量过多,不利于生长,小规格鱼类抢食困难,所以都不利于养殖对象的生 长发育;2、投喂时投喂区域的养殖对象密度较大,溶解氧迅速降低(降低7mg/L),水中溶氧 量低,养殖对象食欲差,或者厌食;摄食后饲料消化吸收率低,生长速度慢,导致所有养殖对 象都长势偏慢,产量减少;饲料系数高,增加养殖成本。
[0004] 公布号为CN10356380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草鲫混 养池分食台投饲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20398556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鱼鳅 混养分区投喂装置。
[0005] -种草鲫混养池分食台投饲方法包括:(1)在第一天投喂时,将膨化料和沉性料 混合于第一投饵机,将混合料一并投撒到第一食台上;(2)从第二天开始,操作人员从第一 食台开始投撒膨化料,并逐步远离第一食台,将草鱼引导至远离第一食台的水域,并当草鱼 远离第一食台时,第一投饵机在第一食台投撒沉性料喂养鲫鱼;(3)按照步骤(2)的方式, 持续在水域投撒膨化料,对草鱼进行喂养,在水域形成投饲所述草鱼的第二食台,同时在第 一食台喂养鲫鱼,逐步形成草鲫混养池内分食台投饲的局面。该方法是根据草鱼和鲫鱼在 池塘中所处水层的不同,采用浮在水面的膨化饲料和易沉的沉性饲料投喂,从而将位于上 层的草鱼和位于下层的鲫鱼这两个品种分台投喂,不适用于同一水层鱼群的投喂,应用范 围有限,该方法采用人工逐步引导,耗费人力,增加劳动力成本;该方法分台投喂后,经过一 段时间的投喂,两种鱼又会聚集到一个食台抢食,这样,则需要重新分台,整个养殖过程中 可能需要多次分台过程,耗费人力,物力,分区投喂效果差。
[0006] -种鱼鳅混养分区投喂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离外框、连接在隔离外框上并向水底 延伸的围网和位于围网内的人工水草种植区,所述围网底端封口,所述围网网眼的尺寸小 于鱼类的尺寸且大于泥鳅的尺寸,所述人工水草种植区内种植的人工水草垂入水面下。该 实用新型专利采用网眼的尺寸小于鱼类的尺寸分区投喂装置达到将泥鳅和鱼分开投喂的 目的,可见其不适用于鱼类的分区投喂,仅仅适用于泥鳅和鱼混养模式的养殖。
[0007] 由上述两篇文件可知,现有技术的分区投喂方法或装置不能很好的不能满足日益 发展的混养模式的需要,导致现有混养池的投喂方法出现的浪费饵料、饲料利用率低,混养 水产动物生长速度慢,产量降低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急需要一种能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的方法来满足日益发展的养殖模式的需要,大规模提高我国水产动物产量。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养池的分区投喂方法,该方法立足于将混养 池中的水产动物按照大小两种规格分开,实现分区投喂,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养池 投喂方法出现的浪费饵料、饲料利用率低,混养水产动物生长速度慢,产量降低等问题,该 方法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混养模式,分区投喂效果好。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 1. 一种应用于混养池的分区投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粒径为 3. 0~6. Omm的饲料加入到第一投饵机中,粒径为I. 0~4. Omm的饲料加入到距离第一投饵 机15~30米处的第二投饵机中,所述加入到第一投饵机中的饲料的粒径大于第二投饵机 中饲料的粒径; (2) 投喂时,依次开启第一投饵机和第二投饵机进行投喂,开启投饵机的时间间隔为 20~30分钟,所述第一投饵机和第二投饵机每次投喂时间分别为30~45min ; (3) 按照步骤(2)的投喂方式持续投喂至养殖结束。
[0011] 进一步的,按照步骤(2)所述方式投喂7-15天后,将步骤(2)中所述的开启投饵机 的时间间隔调整为5~10分钟。
[0012] 优选的,加入到所述第一投饵机中的饲料粒径为5. 0mm。
[0013] 优选的,加入到所述第二投饵机中的饲料粒径为3. 0mm。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投饵机每天投喂2~4次。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投饵机每天投喂2~4次。
[0016]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而本发明方法着眼于将混养池中的养殖对象按大小两种规格分开,大小规格养殖对 象分开投喂,避免了大小规格养殖对象同时投喂一种规格饲料造成的养殖对象生长发育缓 慢,饲料浪费的问题、避免了大小规格养殖对象之间抢食,减少了采食所需运动量,与现有 技术相比,加快了养殖对象生长发育,增加产量,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按照大小规格将养殖 对象分开投喂,降低了投喂区养殖对象的密度,保持投喂区溶解氧浓度,提高养殖对象生长 速度,增加产量,降低饲料系数;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快速、有效的将养殖对象分区投喂,且能 保证养殖对象被分区后在养殖全程都处于分区状态,解决现有技术方法分区一段时间后被 分区的养殖对象又重新聚集在一起而导致分开投喂失败,需重新分区,增加了人力、物力, 从而使得养殖成本增加,且操作麻烦等问题; 本发明方法无需现有技术通过人工撒饲料引导分区,减轻养殖工人劳动强度,从而节 省人力成本;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混养模式大小规格对象的分区,应用范围广,有效满足日趋发展的 混养模式的需求,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0017] 本发明投喂时先开启第一投饵机,这样在大小规格养殖对象都聚集到第一投饵机 下来采食时,大规格群体能优先抢食,从而形成大规格对象优势群体,将小规格群体排挤在 外,同时,第一投饵机投喂的是粒径为3. 0~6. Omm饲料,本发明经过大量实践研宄,粒径为 3. 0~6. Omm饲料有利于且能充分的被大规格的养殖对象采食,减少大规格对象采食时的 运动量的同时减少饲料的浪费, 本发明在第一投饵机开启投喂20~30分钟后再开启距离第一投饵机10~30米处的 第二投饵机,这样在第一投饵机下难以抢食的小规格对象在第二投饵机开启后就会快速聚 集到第二投饵机下采食,这样就会在第二投饵机下形成小规格优势群体,且第二投饵机中 的饲料是有利于小规格群体采食的粒径为I. 〇~4. Omm的饲料,保证饲料被充分采食,减少 饲料的浪费;
文档序号 :
【 8461432 】
技术研发人员:皇康康,高启平,刘汉论,帅柯,李云兰,刘强
技术所有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皇康康,高启平,刘汉论,帅柯,李云兰,刘强
技术所有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