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加工制作,储藏技术

一种生姜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2025-03-26 12:00:03 282次浏览
专利名称:一种生姜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姜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养生保健佳品,为姜科草本植物姜(MngiberofficinaleRoscoe)的根茎,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醒脾开胃,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防治外感风寒、鼻寒流涕、头痛发烧、慢性胃炎、胃疼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本草纲目》记载“姜辛而不荤,去邪避恶,生啖熟食,醋、酱、糖、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现代研究表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挥发油、天门冬素、谷氨酸、淀粉、粗纤维素及钙、铁、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目前,为了充分利用生姜资源,先后研制出了姜汁饮料,但制备方法工艺较为复杂,或产品成本过高,或是药味过重、口感欠佳,不能为多数消费者所接受。而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饮茶达到舒缓紧张、预防保健的目的由来已久,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健康饮品。而以茶树鲜叶为载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融合茶叶和生姜的养生功效制备而成的生姜工夫红茶,市场上尚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生姜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茶叶加工的发酵技术,融合了工夫红茶和生姜的养生保健功效。本发明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姜工夫红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树鲜叶20份和鲜生姜I份;所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按照红茶制作工艺,且经两次发酵制成。制备所述的一种生姜工夫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茶树鲜叶20份,鲜生姜I份,备用;
(2)将茶树鲜叶在日光下凉晒至叶色暗绿,然后添加切成丝状的鲜生姜,混合均匀后揉捻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
(3)第一次发酵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在发酵室内发酵至叶缘和叶脉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一次毛茶湿坯;
(4 将第一次毛茶湿坯经毛火干燥,散失30%的水份后,摊凉;
(5 )第二次发酵将摊凉后的毛茶湿坯再次放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放在发酵室内发酵至叶柄和整个叶面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二次毛茶湿坯;
(6)将第二次毛茶湿坯经烘干干燥到含水量6 - 7%即得生姜工夫红茶。上述步骤(3)第一次发酵优选温度控制在35°C — 45°C。上述步骤(5)第二次发酵优选温度控制在25°C — 35°C。
本发明的生姜工夫红茶可采用常规方法进一步制备成散茶、速溶茶、茶饮料或袋泡茶。本发明选择茶树鲜叶和生姜进行组合,经过两次人工发酵,使得生产出来的生姜工夫红茶,在保留传统红茶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还富含天然姜精华,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茶叶后发酵技术,将生姜和茶叶有机融合,所得到的生姜工夫红茶寓药物于茶,寓茶于药中,大幅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和吸收率,从而增强了养生疗效;又保持了工夫红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特久,使养生和品茶于一体;
2、由于生姜具有天然的防腐力和特殊香味,使茶叶具有清爽的芳香气,并延长了茶叶的贮藏期;
3、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适中,适合工业化生产,且所得的生姜工夫红茶口感清凉、滑润,具有生姜的风味与感觉,滋味淳朴,是传统茶所不具·备的,且有明确的保健效果,消费者易接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I
称茶树鲜叶60kg、鲜生姜3kg ;将茶树鲜叶在日光下凉晒至叶色暗绿,然后添加切成丝状的鲜生姜,混合均匀后揉捻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在发酵室内保持温度40°C、发酵至叶缘和叶脉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一次毛茶湿坯;将第一次毛茶湿坯经毛火干燥,散失30%的水份后,摊凉;将摊凉后的毛茶湿坯再次放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放在发酵室内保持温度28°C、发酵至叶柄和整个叶面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二次毛茶湿坯;将第二次毛茶湿坯经烘干干燥到含水量6 - 7%即得生姜工夫红茶。所制成的生姜工夫红茶不仅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而且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香特久、口感清凉滑润、滋味鲜醇酣厚。实施例2
称茶树鲜叶60kg、鲜生姜3kg ;将茶树鲜叶在日光下凉晒至叶色暗绿,然后添加切成丝状的鲜生姜,混合均匀后揉捻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在发酵室内保持温度45°C、发酵至叶缘和叶脉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一次毛茶湿坯;将第一次毛茶湿坯经毛火干燥,散失30%的水份后,摊凉;将摊凉后的毛茶湿坯再次放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放在发酵室内保持温度35°C、发酵至叶柄和整个叶面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二次毛茶湿坯;将第二次毛茶湿坯经烘干干燥到含水量6 - 7%即得生姜工夫红茶。所制成的生姜工夫红茶不仅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而且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香特久、口感清凉滑润、滋味鲜醇酣厚。实施例3
称茶树鲜叶60kg、鲜生姜3kg ;将茶树鲜叶在日光下凉晒至叶色暗绿,然后添加切成丝状的鲜生姜,混合均匀后揉捻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在发酵室内保持温度35°C、发酵至叶缘和叶脉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一次毛茶湿坯;将第一次毛茶湿坯经毛火干燥,散失30%的水份后,摊凉;将摊凉后的毛茶湿坯再次放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放在发酵室内保持温度25°C、发酵至叶柄和整个叶面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二次毛茶湿坯;将第二次毛茶湿坯经烘干干燥到含水量6 - 7%即得生姜工夫红茶。所制成的生姜工夫红茶不仅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而且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香特久、口感清凉滑润、滋味鲜醇酣厚。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生姜工夫红茶,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树鲜叶20份和鲜生姜I份;所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按照红茶制作工艺,且经两次发酵制成。
2.制备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生姜工夫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茶树鲜叶20份,鲜生姜I份,备用; (2)将茶树鲜叶在日光下凉晒至叶色暗绿,然后添加切成丝状的鲜生姜,混合均匀后揉捻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 (3)第一次发酵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在发酵室内发酵至叶缘和叶脉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一次毛茶湿坯; (4)将第一次毛茶湿还经毛火干燥,散失30%的水份后,摊凉; (5)第二次发酵将摊凉后的毛茶湿坯再次放置于木桶或竹篓中,上盖湿布放在发酵室内发酵至叶柄和整个叶面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即成第二次毛茶湿坯; (6)将第二次毛茶湿坯经烘干干燥到含水量6- 7%即得生姜工夫红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姜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第一次发酵温度控制在35°C — 45°C。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姜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第二次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5°C — 35 °C。
5.如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任一种生姜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常规方法进一步将所述的生姜工夫红茶制备成散茶、速溶茶、茶饮料或袋泡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姜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树鲜叶20份和鲜生姜1份;所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按照红茶的制作工艺经过两次发酵制成。本发明选择茶树鲜叶和生姜进行组合,经过两次人工发酵,使得生产出来的生姜工夫红茶,在保留传统工夫红茶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还富含天然姜精华。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适中,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得的生姜工夫红茶口感清凉、滑润,具有生姜的风味,滋味淳朴,是传统茶所不具备的,且具有明确的保健效果。
文档编号A23F3/08GK102669332SQ20121018422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张国良 申请人:东至县祁乡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文档序号 : 【 605858 】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
技术所有人:东至县祁乡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张国良东至县祁乡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榴莲果肉表面臭味消除方法 脂肪酶催化异Vc混合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