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的制作方法
[0027]动力传到常啮合被动齿轮32,再从常啮合被动齿轮32传到爬行挡装置A2中,爬行挡装置A2根据安装在爬行挡输出轴S4上的第三同步器C5的挂接状态,可实现直接挡和爬行挡,直接挡和爬行挡的动力传递路径如下:
[0028]直接挡:第三同步器C5啮合套与爬行挡一级主动齿轮35的连接齿结合时,动力由常啮合被动齿轮32 —第三同步器C5 —爬行挡输出轴S4。
[0029]爬行挡:第三同步器C5的啮合套与爬行挡输出齿轮36的连接齿结合时,动力由常啮合被动齿轮32 —爬行挡一级主动齿轮35 —爬行挡一级被动齿轮34 —爬行挡被动双联齿轮轴S5 —爬行挡二级主动齿轮37 —爬行挡二级被动齿轮36 —第三同步器C5 —爬行挡输出轴S4。
[0030]动力传到爬行挡输出轴S4,再从爬行挡输出轴S4传到副变速装置A3中的动力换向轴S6上。
[0031]动力换向由安装在动力换向轴S6上的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和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2的结合状态来实现拖拉机的前进和倒退:
[0032]前进挡: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结合,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2分离。动力由动力换向轴S6 —离合器Dl —前进主动齿轮18 —高区段主动齿轮15 —中间轴S7。
[0033]倒退挡: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2结合,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分离。动力由动力换向轴S6 —离合器D2 —倒挡主动齿轮17 —超低区段被动齿轮10 —超低区段主动齿轮9 —副变速中间轴S7。
[0034]当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和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2中的油压为零时,传动系的动力切断,此时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和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就起到主离合器的作用。
[0035]动力传到副变速中间轴S7上,副变速装置A3根据副变速输出轴S8上的第一同步器C3和第二同步器C4的挂接状态可实现四个挡,每个挡的动力传递路径如下:
[0036]超低挡:第一同步器C3与超低区段被动齿轮10的连接齿结合时,动力由副变速中间轴S7 —超低区段主动齿轮9 —超低区段被动齿轮10 —第一同步器C3 —副变速输出轴S8 —拖拉机后桥D。
[0037]低挡:第一同步器C3与低挡区段被动齿轮12的连接齿结合时,动力由副变速中间轴S7 —低挡区段主动齿轮11 —低挡区段被动齿轮12 —第一同步器C3 —副变速输出轴S8 —拖拉机后桥D。
[0038]中挡:第二同步器C4与中区段被动齿轮14的连接齿结合时,动力由副变速中间轴S7 —中区段主动齿轮13 —中区段被动齿轮14 —第二同步器C4 —副变速输出轴S8 —拖拉机后桥D。
[0039]高挡:第二同步器C4与4挡被动齿轮16的连接齿结合时,动力由副变速中间轴S7 —高区段主动齿轮15 —高区段被动齿轮16 —第二同步器C4 —副变速输出轴S8 —拖拉机后桥D。
[0040]副变速装置A3实现每个挡位的同时,拖拉机动力都要传递到副变速输出轴S8,其中一部分动力传到分动箱A4中,在分动箱A4中的动力传递路线如下:
[0041]分动箱一级主动齿轮38 —分动箱一级被动齿轮19 —分动箱双联齿轮轴Sll —
[0042]分动箱二级主动齿轮20 —分动箱二级被动齿轮21 —电液控制四轮驱动离合器H—前输出轴S14—前桥C。
[0043]第二路动力输出传递路线如下:
[0044]II挡被动齿轮4 —动力输出被动齿轮29 —动力输出前轴S13 —动力输出轴后轴S9 —驱动动力输出轴。
[0045]第三路动力输出传递路线如下:
[0046]动力输出前轴S13 —油泵驱动主动齿轮30 —油泵驱动被动齿轮31 —油泵驱动轴SlO —驱动液压油泵F。
[0047]这样主变速装置Al、爬行挡装置A2、副变速装置A3、分动箱A4、油泵驱动装置A5、动力输出传递装置A6的组合可实现将发动机动力向拖拉机后桥、前桥传递,并形成32个前进挡和32个后退挡,同时实现动力输出和液压油泵的驱动。
【主权项】
1.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包括:主变速装置(Al)、爬行挡装置(A2)、副变速装置(A3)、分动箱(A4)、油泵驱动装置(A5)、动力输出装置(A6)、常啮合主动齿轮(33)、常啮合被动齿轮(32)、动力输出轴后轴(S9)、动力输出前轴(S13)、油泵驱动主动齿轮(30)、扭转减震器(B)、前输出轴(S14);其特征在于:主变速装置(Al)与爬行挡装置(A2)通过常啮合主动齿轮(33)和常啮合被动齿轮(32)啮合连接,爬行挡装置(A2 )与副变速装置(A3 )通过花键套连接,副变速装置(A3 )中的输出轴(S8 )与分动箱(A4 )中的分动箱一级主动齿轮(38)相连接,分动箱(A4)中的分动箱一级主动齿轮(38)与分动箱(A4)中的分动箱双联齿轮轴(SII)上的一级被动齿轮(19)啮合连接,油泵驱动装置(A5)与动力输出装置(A6),通过动力输出前轴(S13)上的油泵驱动主动齿轮(30)和油泵驱动装置(A5)中的油泵驱动被动齿轮(31)啮合连接;主变速装置(Al)中的一轴(SI)前端与扭转减震器(B )相连,副变速装置(A3 )中的的副变速输出轴(S8 )后端与拖拉机后桥(D )相连,分动箱(A4 )的前端通过前输出轴(S14 )与前桥(C)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在主变速装置(Al)内安装有一轴(SI)、二轴(S2);—轴(SI)上固定安装有I挡主动齿轮(1)、11挡主动齿轮(3)、111挡主动齿轮(5)、1¥挡主动齿轮(7);二轴(32)上套装有I挡被动齿轮(2)、II挡被动齿轮(4)、111挡被动齿轮(6)、IV挡被动齿轮(8);固定安装在二轴(S2)上的1-1I挡同步器(C2)、II1-1V挡同步器(Cl)的啮合套均可沿轴向左右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爬行挡装置(A2)内安装有爬行挡主动双联齿轮轴(S3)、爬行挡输出轴(S4)、爬行挡被动双联齿轮轴(S5);爬行挡输出轴(S4)上套装有爬行挡主动双联齿轮轴(S3)和爬行挡输出齿轮(36),第三同步器(C5)固定在爬行挡输出轴(S4)上,爬行挡主动双联齿轮轴(S3)上的爬行挡一级主动齿轮(35)与爬行挡被动双联齿轮轴(S5)上的爬行挡一级被动齿轮(34)相啮合,爬行挡被动双联齿轮轴(S5)上的爬行挡二级主动齿轮(37)与爬行挡二级被动齿轮(36)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副变速装置(A3)内装有动力换向轴(S6)、副变速中间轴(S7)、副变速输出轴(S8);动力换向轴(S6)上安装有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和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2),前进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l)的轮毂与前进挡齿轮(18)固定连接,倒退挡湿式多片离合器(D2)的轮毂与倒退挡齿轮(17)固定连接;副变速中间轴(S7)上依次固定安装有超低区段主动齿轮(9)、低区段主动齿轮(11)、中区段主动齿轮(13)、高区段主动齿轮(15);副变速输出轴(S9)上依次套装有超低区段被动齿轮(10)、低区段被动齿轮(12)、中区段被动齿轮(14)、高区段被动齿轮(16);副变速输出轴(S8)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C3)和第二同步器(C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分动箱(A4)内装有分动箱中间轴(S10),电液控制四轮驱动离合器(H);分动箱双联齿轮轴(Sll)套装在分动箱中间轴(SlO)上,分动箱一级主动齿轮(38)与分动箱一级被动齿轮(19)啮合,分动箱二级主动齿轮(20)与分动箱二级被动齿轮(21)啮合,分动箱二级被动齿轮(21)与电液控制四轮驱动离合器(H)固定连接,电液控制四轮驱动离合器(H)通过花键套与前输出轴(S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油泵驱动装置(A5)内安装有油泵驱动轴(S12);油泵驱动主动齿轮(30)与动力输出轴前轴(S13)花键固定连接,油泵驱动被动齿轮(31)与油泵驱动轴(S12)花键固定连接,油泵驱动主动齿轮(30)与油泵驱动被动齿轮(31)啮合连接,油泵(F)与驱动轴(S12)花键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装置(A6)内安装有动力输出轴前轴(S13),动力输出被动齿轮(29)与动力输出轴前轴(S13)花键固定连接,动力输出轴前轴(S13)与动力输出轴后轴(S9)通过花键套连接。
【专利摘要】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包括:主变速装置、爬行挡装置、副变速装置、分动箱、油泵驱动装置、动力输出装置、常啮合主动齿轮、常啮合被动齿轮、动力输出轴后轴、动力输出前轴、油泵驱动主动齿轮、扭转减震器、前输出轴;主变速装置与爬行挡装置通过常啮合主动齿轮和常啮合被动齿轮啮合连接,爬行挡装置与副变速装置连接,副变速装置中输出轴与分动箱一级主动齿轮连接,分动箱一级主动齿轮与分动箱一级被动齿轮啮合连接,油泵驱动装置与动力输出装置通过油泵驱动主动齿轮和油泵驱动被动齿轮啮合连接;主变速装置中一轴与扭转减震器连接,副变速装置中的副变速输出轴与拖拉机后桥连接,分动箱通过前输出轴与前桥连接。
【IPC分类】B60K17-02, B60K17-06, B60K17-28
【公开号】CN204547764
【申请号】CN201520097150
【发明人】柴景阳, 王世强, 魏志宏, 姚立民, 杨婉丽, 王朝龙, 岳艳艳, 康健
【申请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文档序号 :
【 8838621 】
技术研发人员:柴景阳,王世强,魏志宏,姚立民,杨婉丽,王朝龙,岳艳艳,康健
技术所有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柴景阳,王世强,魏志宏,姚立民,杨婉丽,王朝龙,岳艳艳,康健
技术所有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