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治疗ii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中药,食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中药 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工业发达国家其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 5亿糖尿病患者,80%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I型),其中我国约有3000万。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已是继心脑血 管疾病、癌症之后列第三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药物 防治等进行研宄。由于1型糖尿病病因已基本明确,只需补充胰岛素即可,而II型糖尿病 则较复杂,目前我国医学界对其采取的是包括饮食疗法、药物预防和治疗与其它辅助疗法 的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西药虽然层出不穷,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西药预防和治 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及"预防和治疗失效"。中医药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历史悠久,临床 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宄热点。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与西医不同, 中医强调整体观,以阴、阳二者的变化反映疾病的本质。正常机体是"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即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糖代谢也维持稳定;并且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病人可长期服 用,这是西药所不能比拟的独特的优势。
[0005]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其基本病机为 阴津亏耗,燥热偏盛,肾阴亏虚为本,肺胃燥热为标,病久则阴损气耗阳伤,而致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脉络瘀阻,筋脉失养,脏腑受损,渐致出现一系列兼症。糖尿病的病程是阴损及阳 的过程。以阴辨证,从轻到重,则是阴虚一气阴两虚一阴阳两虚的转化。而脉络瘀阻贯穿于 本病及兼症的全过程。
[0006] 近年来,有的学者探讨了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从胰岛功 能、血脂水平、血浆性激素、皮质激素水平、免疫功能机血液流变学等变化,观察消渴病分型 与以上指标改变的相关性,发现各种指标的异常变化,从轻到重,多随阴虚-气阴两虚-阴 阳两虚方向发展。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探讨消渴病分型的物质基础。
[000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根据消渴病的主要病机,辨别燥热与阴虚的标 本轻重,用药时重视养阴,有燥热者则须清热,阴阳气血均亏,则阴阳气血并补。根据现代药 理概念,对中药抗糖尿病的作用研宄主要如下。单味中药:黄连及小檗碱、苦瓜、人参、黄芪、 黄芩、桑叶、中药多糖(如银耳多糖,银耳孢子多糖、木耳多糖、猴头多糖、紫菜多糖、麦冬多 糖、褐藻淀粉、枸杞多糖-X、枸杞多糖-D、番瓜多糖及丹皮多糖等)、水飞蓟素、大黄。此外, 口服黄酮类葛根素或黄皮香豆精对ALX动物的高血糖也有降低作用。中医预防和治疗II 型糖尿病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滋阴清热、益气养阴、补肾健脾及活血化瘀等。常用经典方 剂有人参白虎汤、六味地黄丸、八位地黄丸及千金黄连丸等,根据不同证型及上述治则组方 或用古方进行加减。然而这些药物普遍疗效偏低,对于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效果不佳。
[0008] 其次,预防和治疗药物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如磺胺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 剂、列奈等,然而化学类降糖药长期服用不仅对肝肾损伤较大,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不 是最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0009] CN1401371A公开了一种参花消渴茶,其是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草药制成:菟丝 子20~25%、人参3~5%、天花粉7~10%、知母3~6%、红花1~2%、石膏3~6%、 绿茶16~20%、地骨皮7~10%、芦根7~10%、玉竹3~6%、黄芪3~6%、葛根4~ 7%、桔梗3~6%。该发明的参花消渴茶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II型糖尿 病气阴两虚,肾气不足症,可改善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烦热失眠等症 状。但是,该专利申请仅研宄了中药组分对糖尿病患者症状的影响,经临床试验证明,其对 II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该中药组合物并没有有公开该中药组成对血糖、血 脂的影响,从而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专利文献CN1401371A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此方,通过进一步 的配伍实验来确定最合理的处方,以获得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功效。
[0011]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 的原料药及其重量份为:菟丝子680份、地骨皮280份、人参140份、芦根275份、天花粉260 份、玉竹180份、知母180份、黄芪178份、葛根195份、石膏160份、桔梗166份、绿茶500 份、红花48份。
[0012] 本发明用于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 备成茶剂,还可以将其制备成颗粒剂,散剂,片剂或胶囊剂等。
[0013]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用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将除红花、绿茶外其余 十一味药材装入提取罐内,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放煎煮液于贮罐中;第二次加 水8倍量,煎煮1小时,放煎煮液于贮罐中;第三次加水5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煎 煮液放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将滤液浓缩,浓缩时间13~15小时,浓缩至相对密度(60°C ) 在1. 05~1. 09 ;将清膏转入真空浓缩锅,继续浓缩成清膏,随时检测相对密度在1. 10~ 1. 20范围,停止浓缩,每克清膏含葛根素(C21H2(l09)不得少于〇. l〇mg ;浓缩完毕趁热放入洁 净桶内,存放于参照三十万级管理环境中,并且应在2~10°C阴凉库中保存。
[001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清膏提取率在46. 0~53. 0%范围内。
[0015] 本发明是在参花消渴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通过不断地配伍,从而确定最有效 的组合物的配比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特定组成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II型糖尿病的 效果上,以及在降血糖和调节血脂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CN1401371A公开的中药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1: 处方:英丝子680g、地骨皮280g、人参140g、芦根275g、天花粉260g、玉竹180g、知母 180g、黄苗178g、葛根195g、石膏160g、桔梗166g、绿茶500g、红花48g。
[0017] 制备方法:将除红花、绿茶外其余十一味药材装入提取罐内,第一次加水10倍量, 煎煮2小时,放煎煮液于贮罐中;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放煎煮液于贮罐中;第三 次加水5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煎煮液放置过夜,吸出上清液,上清液经过滤,将滤 液浓缩,浓缩时间13小时,浓缩至相对密度(60°C )在1. 06。通过管路,将清膏转入真空浓 缩锅。继续浓缩成清膏,随时检测相对密度在1. 10,停止浓缩。每克清膏含葛根素(C21H2(i09) 不得少于O.lOmg。浓缩完毕趁热放入洁净桶内,并且在4°C阴凉库中保存。所述清膏提取 率为53.0%。用粉碎机将固态清膏粉碎成24目的粗粉,将粉碎后的粗粉用旋涡振荡筛过24 目筛,将参花消渴茶粗粉为一个总混。按三维运动混合机标准操作进行混合20分钟;将粗 粉倒入洁净的容器中,用电子秤称重,按规格包装,即得。
[0018] 实施例2 处方:英丝子680g、地骨皮280g、人参140g、芦根275g、天花粉260g、玉竹180g、知母 180g、黄苗178g、葛根195g、石膏160g、桔梗166g、绿茶500g、红花48g。
[0019] 制备方法:将除红花、绿茶外其余十一味药材装入提取罐内,第一次加水10倍量, 煎煮2小时,放煎煮液于贮罐中;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放煎煮液于贮罐中;第三 次加水5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煎煮液放置过夜,吸出上清液,上清液经过滤,将滤 液浓缩,浓缩时间15小时,浓缩至相对密度(60°C )在1. 08。通过管路,将清膏转入真空浓 缩锅。继续浓缩成清膏,随时检测相对密度在1. 20,停止浓缩。每克清膏含葛根素(C21H2(i09) 不得少于O.lOmg。浓缩完毕趁热放入洁净桶内,并且在10°C阴凉库中保存。所述清膏提取 率为52. 6%。用粉碎机将固态清膏粉碎成24目的粗粉,将粉碎后的粗粉用旋涡振荡筛过24 目筛,制粒,压片,即得。
[0020] 对比实施例1: 处方:菟丝子750g、地骨皮300g、人参120g、芦根300g、天花粉300g、玉竹150g、知母 150g、黄苗150g、葛根200g、石膏150g,桔梗150g、绿茶600g、红花60g。
[0021]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0022] 对比实施例2: 处方:菟丝子620g、地骨皮220g、人参120g、芦根210g、天花粉210g、玉竹100g、知母 l〇〇g、黄芪l〇〇g、葛根150g、石膏120g,桔梗120g、绿茶480g、红花32g。
[0023]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0024] 对比实施例3 处方:菟丝子640g、地骨皮250g、人参120g、芦根250g、天花粉250g、玉竹130g、知母 130g、黄苗130g、葛根150g、石膏130g,桔梗130g、绿茶520g、红花50g。
[0025]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0026] 对比实施例4 处方:菟丝子700g、地骨皮270g、人参140g、芦根260g、天花粉260g、玉竹150g、知母 150g、黄苗150g、葛根180g、石膏160g,桔梗160g、绿茶560g、红花50g。
[0027]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0028] 对比实施例5 处方:菟丝子730g、地骨皮290g、人参150g、芦根300g、天花粉300g、玉竹180g、知母 180g、黄苗180g、葛
文档序号 :
【 9242145 】
技术研发人员:成红光
技术所有人:鞍山德善药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成红光
技术所有人:鞍山德善药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