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85次浏览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属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机体感受风寒湿三邪,邪气自外侵袭肌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邪气留滞于关节筋骨,不通则痛,故见颈部酸痛,沉紧感。寒性收引,上蒙清窍,故发头痛,舌红,苔薄白,脉浮亦为风寒湿痹之象。颈椎病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等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长期折磨着患者,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症状呈多元化,影响颈部神经根、血管、脊髓,出现头晕、头痛、颈肩背酸痛、上肢麻木、放射痛、下肢疲软无力等症状,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轻则四肢痪废,重则发生瘫痪,是影响人们享有健康的重要障碍之一。该病已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生活中治疗颈椎病多以牵引、理疗为主,治标不治本,一般只能缓解病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 8-12g,葛根 12-18g,黄芩 8-12g,白芷 8_12g,赤芍 8_12g,石决明 15_25g,龙骨 12_18g,珍珠母15-25g,菊花8-12g,钩藤8-12g,酸枣仁(炒)15_25g,牛膝8_12g,当归8_12g,川芎8-12g,生地 12-18g,地龙 8-12g。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IOg,葛根15g,黄岑IOg,白IOg,赤苟IOg,石决明20g,龙骨15g,珍珠母20g,菊花10g,钩藤10g,酸枣仁(炒)20g,牛膝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地龙10g。另一种改进: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8g,葛根12g,黄岑8g,白]E8g,赤苟8g,石决明15g,龙骨12g,珍珠母15g,菊花8g,钩藤8g,酸率仁(炒)15g,牛膝8g,当归8g,川弯8g,生地12g,地龙8g。另一种改进:柴胡12g,葛根18g,黄岑12g,白12g,赤苟12g,石决明25g,龙骨18g,珍珠母25g,菊花12g,钩藤12g,酸枣仁(炒)25g,牛膝12g,当归12g,川芎12g,生地18g,地龙12g。上述药物 中: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主治: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紐,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白芷:辛、温,归肺、脾、胃经。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石决明:味咸 、平,入肝、肾经。功用:平肝熄风,潜阳,除热明目。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虚劳骨蒸、吐血、青盲内障等症。龙骨:味甘涩,平,入心、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珍珠母:味咸、寒,归肝、心经。药物功效: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考证。功用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止血。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
L-L4朋。菊花:味甘苦,微寒。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钩藤:味甘苦,微寒,归肝、心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酸枣仁(炒):味甘、酸,性平,归心、脾、肝、胆经。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川弯: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头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生地: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龙:味咸,寒。功用:清热,镇痉,利尿,解毒。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上述药物以水煎服,一日一剂,可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有效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上述药物中,柴胡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葛根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黄芩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痈肿疮毒;白芷祛风除湿,通窃止痛;赤芍用于温毒发斑、痈肿疮疡。以上五药为主药。石决明平肝熄风,除热明目;龙骨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酸枣仁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当归主治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地龙清热,解毒。以上11种药为辅药。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宣痹通络。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具有独特的疗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IOg,葛根15g,黄岑IOg,白]E IOg,赤苟IOg,石决明20g,龙骨15g,珍珠母20g,菊花10g,钩藤10g,酸枣仁(炒)20g,牛膝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地龙IOgo将上述药物以水煎服,一日一剂,可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有效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临床治疗案例:李某,男,45岁,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半年前自感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服用上述水煎服中药,每日一剂,2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肩背部沉重感明显减轻,续服10天,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徐某,女,40岁,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农民,颈肩酸痛,上肢无力,指发麻,手握物无力,服用上述水煎服中药,每日一剂,1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手指发麻及手握物无力症状基本消除,续服10天,症状消失。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8g,葛根12g,黄岑8g,白]E 8g,赤苟8g,石决明15g,龙骨12g,珍珠母15g,菊花8g,钩藤8g,酸率仁(炒)15g,牛膝8g,当归8g,川弯8g,生地12g,地龙8g。将上述药物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可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有效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临床治疗案例:王某,女,27岁,山东省青州市某公司员工,长期骑电动车上班,颈肩酸痛,偶有枕部和上肢酸痛、麻木现象,服用上述水煎服药液,每日一剂,7天后颈肩酸痛症状明显减轻。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12g,葛根18g,黄岑12g,白]E 12g,赤苟12g,石决明25g,龙骨18g,珍珠母25g,菊花12g,钩藤12g,酸枣仁(炒)25g,牛膝12g,当归12g,川芎12g,生地18g,地龙12g。将上述药物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可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有效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
将上述药物于2010年8月在山东省青州市某三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以一个月为
一疗程:临床效果验证:医院门诊采集50例病患,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患病时间短者3个月,长者4 5年。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确诊。2、临床症状:在50例病患中,颈肩酸痛者35例,占70%,上肢无力,麻木者10例,占20%,肢体皮肤感觉减退5例,占10%。3、用药:服用本实施例3中上述药物水煎服中药,每日I剂,一个月为一疗程。4、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分为4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疗效结果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8-12g,葛根12-18g,黄芩8-12g,白芷8_12g,赤芍8_12g,石决明15_25g,龙骨12-18g,珍珠母15-25g,菊花8-12g,钩藤8-12g,酸枣仁(炒)15_25g,牛膝8_12g,当归8-12g,川芎 8-12g,生地 12-18g,地龙 8_1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柴胡IOg,葛根15g,黄岑IOg,白]E IOg,赤苟IOg,石决明20g,龙骨15g,珍珠母20g,菊花10g,钩藤10g,酸枣仁(炒)20g,牛膝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地龙IOg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柴胡8g,葛根12g,黄岑8g,白]E 8g,赤苟8g,石决明15g,龙骨12g,珍珠母15g,菊花8g,钩藤8g,酸率仁(炒)15g,牛膝8g,当归8g,川弯8g,生地12g,地龙8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柴胡12g,葛根18g,黄岑12g,白]E 12g,赤苟12g,石决明25g,龙骨18g,珍珠母25g,菊花12g,钩藤12 g,酸枣仁(炒)25g,牛膝12g,当归12g,川芎12g,生地18g,地龙12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的中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柴胡8-12g,葛根12-18g,黄芩8-12g,白芷8-12g,赤芍8-12g,石决明15-25g,龙骨12-18g,珍珠母15-25g,菊花8-12g,钩藤8-12g,酸枣仁(炒)15-25g,牛膝8-12g,当归8-12g,川芎8-12g,生地12-18g,地龙8-12g,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宣痹通络。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风寒湿痹引发的颈椎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K35/02GK103239556SQ20131019226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4日
发明者郭玲, 吴翠萍, 郝凯军 申请人:郭玲
文档序号 : 【 828854 】

技术研发人员:郭玲,吴翠萍,郝凯军
技术所有人:郭玲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郭玲吴翠萍郝凯军郭玲
一种治疗婴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