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的制作方法

128次浏览
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婴童载具,尤指一种可安装于婴儿车等处且兼具座椅及提篮功效的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市面上的婴儿座椅是以固定的形态设置于婴儿推车支架或者汽车座椅上,以硬质的座椅提供婴儿乘坐时的支撑及保护,借此提供推车或者乘车时的充分保护及定位效果。然而前述婴儿座椅虽具有提供婴儿乘坐的效果,但由于固定式设计不易随身携带及拆离,且婴儿座椅无法由座椅状态转变成平躺状态,因此较不能够提供使用者更多的用途。
[0003]现今市面上已出现一种可以保有既有婴儿座椅功能,又可以自座位转换成提篮的婴童载具设计,此习用设计大多以一具提把的硬质提篮配合一快拆定位座进行定位与拆离;利用快拆定位座直接提取硬质提篮安装在汽车座位或手推车上,使用者可以用提把提取拆离后的硬质提篮。改良后的先前技术虽然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用途。然而,此种习用具提把的硬质提篮结构形状固定,故无法供婴儿平躺,且会产生过重的问题,更造成习用硬质提篮只能乘载I?6个月的婴儿,因为6个月以上婴儿体重加上习用硬质提篮的重量,实质上已超过成人可以提握负担的重量。
[0004]此外,习用汽车座椅若是安装了快拆定位座,快拆定位座会在车上占用空间又无其他效能,更会产生诸多可能夹伤幼儿手指或堆积污垢的接合间隙(快拆定位座跟提篮之间会有较大间隙)。若使用者没有安装硬质提篮时,汽车座椅上的快拆定位座将成为只占用空间的无用物品。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结构设计不仅提供使用者座椅、提篮的双种用途,更能有效降低提握重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06]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一种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其包含一硬质外壳及一软质内壳。硬质外壳具有一包覆空间、一定位单元及至少一^^合座,硬质外壳以定位单元定位在一载具(可以是汽车、推车或机踏车)。软质内壳具有至少一卡合单元,卡合单元与卡合座可拆卸地连接,且软质内壳被容纳包覆在包覆空间内。
[0007]借此,本发明可以将软质内壳轻易组装在硬质外壳内,而软质内壳被容纳包覆在重量较重的硬质外壳的包覆空间内可有效提供载具上的安全保护。前述婴童载具可另包含一提把,提把被连接于软质内壳。当提把将软质内壳轻易拆卸离开硬质外壳后,软质内壳仍可舒适地承载婴儿,却不会造成过重的提握负荷。
[0008]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定位于一汽车座椅上的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其包含:一硬质外壳及一软质内壳。前述硬质外壳具有一包覆空间、一定位单兀及二卡合座,硬质外壳以定位单元定位在汽车座椅,包覆空间具有一开放口缘。而软质内壳具有一顶架、一软座及二卡合单元,且在软座设有一容置口,顶架沿容置口环绕支撑软座,二卡合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二卡合座,且软座被容纳保护在包覆空间内,而顶架被定位在开放口缘上。
[0009]借此另一实施方式,本发明不仅具备安全保护及减轻提握负荷的功能,更能够利用顶架及软座的设计,安全舒适地乘载婴儿,再以顶架定位开放口缘进行无间隙的嵌合组装。此外,前述婴童载具可另包含一提把,前述提把可枢转地连接于二卡合单元。
[0010]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婴童载具,包含有一软质内壳、一硬质外壳及一组接机构,软质内壳可拆地组接于一手推车,所述软质内壳具备一平躺状态。而硬质外壳具有一包覆空间供安装软质内壳,所述硬质外壳至少设有一定位单元以供可拆卸地装置于一汽车座椅上。前述组接机构位于硬质外壳与软质内壳之间,且组接机构使所述软质内壳于平躺状态时可拆地与硬质外壳组接。其中软质内壳可以具备一转换机构及一提把,利用转换机构相对应手推车转换软质内壳成座椅状态或平躺状态,利用提把可枢转地连接于软质内壳,且所述软质内壳呈平躺状态时,以提把相对应组接机构进行操作。
[0011]借此又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婴童载具搭配手推车不仅具备安全保护功能,更能够利用位于硬质外壳与软质内壳之间的组接机构进行可拆卸地分离或组合,此实施方式中组接机构界定设置于软质内壳与硬质外壳两者之间,意指软质内壳与硬质外壳可以分别具备一部分的组接机构,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组接机构位于软质内壳或硬质外壳上。此外,组接机构不限于使用卡合、钩扣或黏贴技术。而前述转换机构可以相对应手推车转换软质内壳成座椅状态或平躺状态嵌合组装,此转换机构可以搭配提把与组接机构令本发明的软质内壳顺畅变换座椅状态或平躺状态,借以提高本发明的安全舒适性。
[0012]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软质内壳可另具有一底架,利用底架支撑承载婴儿。进一步而言,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软质内壳可以包含一封闭框形顶架、一软座、一板状底架及二卡合单元。软座设有一容置口,顶架沿容置口环绕支撑软座。而底架支撑于软质内壳底侧(即软座底部)。卡合单元各具有一支撑肋,以二支撑肋连接定位在顶架中段及底架中段;顶架支撑于软质内壳顶侧。而软座包裹定位在软质内壳周侧。前述底架可折曲变形为卧姿平面形态或坐姿非平面折曲形态,且底架变形折曲可搭配软座软质变形特性,顺畅地变化出不同的婴儿乘载姿态。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0015]图3是针对图2的剖面视图;
[0016]图4是本发明使用在汽车座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5则是本发明使用在手推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中软质内壳呈平躺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先行参阅图1至图3后,配合图4理解本发明使用在一汽车座椅A的使用状态。本发明为一种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是供定位于一汽车座椅A上,此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可转换的婴童载具包含:一硬质外壳200、一软质内壳300及一提把400。
[0020]硬质外壳200概呈矩型,且硬质外壳200包含一壳体201、一包覆空间210、一定位单元220及二卡合座230,硬质外壳200利用定位单元220配合一汽车安全带Al定位在汽车座椅A上,而前述包覆空间210是指被壳体201包覆保护的内部空间。在包覆空间210的上方完整环绕开设有一开放口缘211,且此开放口缘211剖面呈现圆弧凹陷状。二卡合座230则装设在硬质外壳200。
[0021]软质内壳300包含一软座310、一顶架320、一底架330、二卡合单元340及一可收折遮阳罩350。软座310为较软的舒适布材制作而位于软质内壳300周侧。在软座310上方设有一容置口 311。顶架320为封闭框形,且顶架320沿容置口 311环绕支撑软座310,故顶架320支撑于软质内壳300顶侧。此外,整个软座310被容纳保护于硬质外壳200中的包覆空间210内。而顶架320剖面概呈圆弧块状,借以让顶架320相对应嵌组定位于开放口缘211内。前述的底架330为板状,底架330位于软质内壳300底侧。二个卡合单元340位于顶架320中段并对应于二卡合座230构成一对组接机构而使该卡合单元340可拆卸地连接卡合座230,卡合单元340各延伸设有一支撑肋341,二支撑肋341对向地连接定位在底架330中段。顶架320、支撑肋341及底架330的连接可以支撑承载软座310内的一婴儿(未图示)。可收折遮阳罩350安装在顶架320上以遮蔽保护婴儿头部,而位于底架330的一保护顶板331则可用以支撑保护婴儿头部。
[0022]在本发明中,该软座310可使用编织布料、一体布料或可塑性塑料,即该软座310可为编织布料软座、一体布
文档序号 : 【 8373216 】

技术研发人员:周雨璇,黄诗诒,侯仁恩,侯光宇,蔡健民,郭欣玉
技术所有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周雨璇黄诗诒侯仁恩侯光宇蔡健民郭欣玉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收合机构及具有该收合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可折叠的儿童运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