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2025-04-02 11:00:02 276次浏览
据控制指令同II挡从动齿轮14固接在一起,此时二轴S2、I挡从动齿轮13、II挡离合器I1、II挡从动齿轮14等零件没有相对转动。
[0025]三轴S3上,从拖拉机发动机A方向看,依次是H挡主动齿轮15、L挡离合器L、L挡主动齿轮16,其中H挡主动齿轮15固接在三轴S3上,L挡离合器L的壳体固接在H挡主动齿轮15上L挡离合器L可根据控制指令同L挡主动齿轮16固接在一起,此时三轴S3、H挡主动齿轮15、L挡离合器L、L挡主动齿轮16等零件没有相对转动。
[0026]四轴S4上,从拖拉机发动机A方向看,依次是H挡从动齿轮17、H挡离合器H、L挡从动轮18,其中L挡从动轮18固接在四轴S4上,H挡离合器H的壳体固接在L挡从动轮18上。H挡离合器H可根据控制指令同H挡从动齿轮17固接在一起,此时四轴S4、H挡从动齿轮17、H挡离合器H、L挡从动轮18等零件没有相对转动。
[0027]在爬行挡传动装置2中,采用行星结构,位于箱体内部,可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选装。包含太阳轮22、行星轮21、齿圈20、行星架23以及滑动齿套24 ;其中太阳轮22为行星机构的输入端,固接在四轴S4上,齿圈20作为行星机构的制动原件,行星架23作为行星机构的输出端;滑动齿套24通过花键连接在五轴S5上。
[0028]在负载换向传动装置3中,布置有F挡离合器F、R挡离合器R两个离合器。F挡离合器F和R挡离合器R,一方面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结合与分离时机,实现负载换向;另一方面在进行区段换挡操作时均可作为主离合器使用,即在区段间进行换挡操作时,首先断开F挡离合器F或R挡离合器R,发动机动力在此处切断,然后进行同步器换挡操作。
[0029]在负载换向传动装置3中,包括:五轴S5,前进挡主动齿轮25、F挡离合器F、R挡离合器R、倒退挡主动齿轮26。其中前进挡主动齿轮25、倒退挡主动齿轮26套接在五轴S5上,F挡离合器F的壳体固接在前进挡主动齿轮25上,R挡离合器R的壳体固接在倒退挡主动齿轮26上。
[0030]在区段换挡传动装置4中,布置有六轴S6、七轴S7。六轴S6上固接有LL挡主动齿轮30、L挡主动齿轮29、M挡主动齿轮28、V挡主动齿轮27。七轴S7上套接有LL挡从动齿轮31、L挡从动齿轮32、M挡从动齿轮33、V挡从动齿轮34,固接有LL-L挡同步器35、M-V挡同步器36、四轮驱动主动齿轮37。V挡主动齿轮27和负载换向传动装置3中的前进挡主动齿轮25,构成前进挡常啮合齿轮副。LL挡从动齿轮31和负载换向传动装置3中的倒退挡主动齿轮26,构成倒退挡常啮合齿轮副。
[0031]在四轮驱动装置5中,布置有四轮驱动惰轮轴S8、四轮驱动输出轴S9。四轮驱动惰轮轴S8上套接有四轮驱动惰轮38。四轮驱动输出轴S9上套接有四轮驱动从动齿轮39。四轮驱动从动齿轮39上焊接有四轮驱动离合器壳体。
[0032]在泵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6中,布置有泵驱动主动轴S10、泵驱动从动轴SI I。其中泵驱动主动轴SlO上固接有双联齿轮40,泵驱动从动轴Sll上固接有泵驱动齿轮41。发动机动力经过II挡主动齿轮10,II挡从动齿轮14,传递到双联齿轮40上。
[0033]拖拉机发动机A动力输入到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中,动力分成两路,一路经过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到爬行挡传动装置2 ;另一路经过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到双联齿轮40,双联齿轮40将动力又分成两路,一路动力经过双联齿轮40到动力输出D上,另一路动力经过双联齿轮40到泵驱动E上,实现拖拉机液压系统油源供给。
[0034]在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中,I挡离合器1、II挡离合器II JII挡离合器II1、IV挡离合器IV可形成四个动力挡位,分别为I挡、II挡、III挡、IV挡,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H挡离合器H、L挡离合器L可实现两个高低挡位,分别为高挡、低挡,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
[0035]I挡:一轴SI上的I挡离合器I结合,一轴SI上的III挡离合器II1、二轴S2上的II
挡离合器I1、IV挡离合器IV分离,拖拉机发动机A动力由一轴SI — II挡主动齿轮10 — I挡离合器I — I挡主动齿轮9 — I挡从动齿轮13 —二轴S2。
[0036]II挡:二轴S2上的II挡离合器II结合,一轴SI上的I挡离合器1、111挡离合器II1、
二轴S2上的IV挡离合器IV分离,拖拉机发动机A动力由一轴SI — II挡主动齿轮10 — II挡从动齿轮14 — II挡离合器II— I挡从动齿轮13 — 二轴S2。
[0037]III挡:一轴SI上的III挡离合器III结合,一轴SI上的I挡离合器1、二轴S2上的离合器I1、IV挡离合器IV分离,拖拉机发动机A动力由一轴SI —IV挡主动齿轮7 —III挡离合器III—III挡主动齿轮8 —III挡从动齿轮12 —二轴S2。
[0038]IV挡:二轴S2上的IV挡离合器IV结合,一轴SI上的离合器1、111挡离合器II1、二轴S2上的II挡离合器II分离,拖拉机发动机A动力由一轴SI —IV挡主动齿轮7 —IV挡从动齿轮11 —IV挡离合器IV—III挡从动齿轮12 —二轴S2。
[0039]高挡:四轴S4上的H挡离合器H结合,三轴S3上的L挡离合器L分离,动力由三轴S3 — H挡主动齿轮15 — H挡从动齿轮17 — H挡离合器H — L挡从动齿轮18 —四轴S4上。
[0040]低挡:三轴S3上的L挡离合器L结合,四轴S4上的H挡离合器H分离,动力由三轴S3 — H挡主动齿轮15 — L挡离合器L — L挡主动齿轮16 — L挡从动齿轮18 —四轴S4。
[0041]其中二轴S2和三轴S3通过花键固接在一起,在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中,动力都是经过一轴SI,传递至二轴S2,再传递至三轴S3,最后传至四轴S4。
[0042]动力经四轴S4进入爬行挡传动装置2后,根据滑动齿套24的位置分两路进行传递:
[0043]正常挡:爬行挡滑动齿套24向拖拉机发动机A方向滑动,动力经过四轴S4—滑动齿套24—五轴S5。
[0044]爬行挡:爬行挡滑动齿套24向拖拉机后桥C所在方向滑动,动力经过四轴S4 —太阳轮22 —行星轮21 —行星架23 —滑动齿套24 —五轴S5。
[0045]动力传递到五轴S5上后,根据五轴S5上F挡离合器F与R挡离合器R的结合状态分别在带负载状态下实现前进挡或倒退挡:
[0046]前进挡:F挡离合器F结合而R挡离合器R分离,动力由五轴S5 — F挡离合器F —前进挡主动齿轮25 — V挡主动齿轮27 —六轴S6。
[0047]倒退挡:F挡离合器F分离而R挡离合器R结合,动力由五轴S5 — R挡离合器R —倒退挡主动齿轮26 — LL挡从动齿轮31。
[0048]动力经过F挡离合器F或R挡离合器R到区段换挡装置4中,根据LL-L挡同步器35、M-V挡同步器36的位置可形成四个区段挡位,即LL挡,L挡,M挡,V挡,且转速依次升尚O
[0049]前进LL挡:LL_L挡同步器35向左滑动同LL挡从动齿轮31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F挡离合器F —前进挡主动齿轮25 — V挡主动齿轮27 —六轴S6 — LL挡主动齿轮30 — LL挡从动齿轮31 — LL-L挡同步器35 —七轴S7。
[0050]前进L挡:LL_L挡同步器35向右滑动同L挡从动齿轮32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F挡离合器F —前进挡主动齿轮25 — V挡主动齿轮27 —六轴S6 — L挡主动齿轮29 — L挡从动齿轮32 — LL-L挡同步器35 —七轴S7。
[0051]前进M挡:M-V挡同步器36向左滑动同M挡从动齿轮33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F挡离合器F —前进挡主动齿轮25 — V挡主动齿轮27 —六轴S6 — M挡主动齿轮28 — M挡从动齿轮33 — M-V挡同步器36 —七轴S7。
[0052]前进V挡:M-V挡同步器36向右滑动同V挡从动齿轮34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F挡离合器F —前进挡主动齿轮25 — V挡主动齿轮27 — V挡从动齿轮34 — M-V挡同步器36—七轴S7。
[0053]倒退LL挡:LL_L挡同步器35向左滑动同LL挡从动齿轮31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R挡离合器R —倒退挡主动齿轮26 — LL挡从动齿轮31 — LL-L挡同步器35 —七轴S7。
[0054]倒退L挡:LL_L挡同步器35向右滑动同L挡从动齿轮32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R挡离合器R —倒退挡主动齿轮26 — LL挡从动齿轮31 — LL挡主动齿轮30 —六轴S6 — L挡主动齿轮29 — L挡从动齿轮32 — LL-L挡同步器35 —七轴S7。
[0055]倒退M挡:M-V挡同步器36向左滑动同M挡从动齿轮33上的连接齿啮合,动力由五轴S5 — R挡离合器R —倒退挡主动齿轮26 — LL挡从动齿轮31 — LL挡主动齿轮30 —六轴S6 — M挡主动齿轮28 — M挡从动齿轮33 — M-V挡同步器36 —七轴S7。
文档序号 : 【 8838625 】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朋,薛志飞,冯春凌,王东青,郭志强,王红,李清华,翟营,鞠超
技术所有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杨彦朋薛志飞冯春凌王东青郭志强王红李清华翟营鞠超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货汽车偏置式动力总成辅助悬置的制作方法 双电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以及配置其的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